乾隆和如懿感情結局(乾隆深愛如懿為什麼會變心)
2023-05-01 18:38:57 1
看完《如懿傳》,我覺得全劇後半段最出彩的人物,非寒香見莫屬。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沒有寒香見這個人物,如懿和弘曆的感情可能不會破裂。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後來才發現,如懿和弘曆感情破裂,和寒香見的出現沒有多大關係。
那麼,如懿和弘曆感情破裂,寒香見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她真的是壓垮如懿和弘曆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最後,如懿用了「蘭因絮果」四個字,給自己和弘曆的感情畫上句號。
不止是如懿,就連我也想不明白,他們明明年少情深,為何會走到相看兩厭的地步?
我覺得如懿與弘曆的情感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這兩個階段裡,不難窺出兩人感情決裂的過程和原因。
第一階段,是如懿和弘曆之間「情深義重,兩心相許」,但他們仍然淪為皇權下的犧牲品。
弘曆對如懿有真情,這一點不可否認。
當如懿還是青櫻時,他們之間兩心相許的情誼是真實的,每當弘曆察覺到青櫻不開心,他總會想辦法逗青櫻開心。
如懿在冷宮的三年,也是弘曆暗中照顧,如懿才得以活命。
對於少年弘曆而言,他當時還不是皇帝,就算他選青櫻作為嫡福晉,他父皇和當時的寵妃甄嬛的一句話,就可以杜絕他所有念想。
此時,青櫻於弘曆而言,是「愛而不得」的夢中情人。
但弘曆既放不下自己的前途,又舍不下美人,才會為青櫻求來側福晉之位。
換言之,如果弘曆真的愛美人不愛江山,那他為何不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孤注一擲娶青櫻為嫡福晉?
對弘曆而言,肯定是皇位比美人更重要,他甘願讓心愛的女人屈居人下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在皇位和「美人」之間做出了抉擇。
但他標榜自己深愛如懿,還在大婚當晚留宿青櫻的房間,給青櫻招來了不少禍端。
說明在弘曆的潛意識裡,他認為青櫻做出犧牲是理所當然的,他給青櫻名份就是愛情,這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其實就是自私。
至於他的行為會不會給青櫻帶來麻煩,他給青櫻的一切是不是青櫻想要的,則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隨著弘曆登上帝位,青櫻受到的刁難與日俱增。
因為青櫻姑母的關係,太后明裡暗裡給青櫻下絆子,青櫻為表衷心,求得一點生存空間,才去請求太后賜名「如懿」。
就這樣,天真的,一心愛慕著弘曆的少女青櫻,變成了「如懿」。
但改名之後,如懿的處境並沒有好轉。
相反,眾嬪妃對如懿的不滿日益加劇,在皇后、高貴妃、嘉貴人、阿箬等人的策劃下,如懿被冤枉,關進冷宮。
對弘曆來說,他此時相信如懿是清白的,但他為了自己的皇位,為了後宮前朝安定,還是這樣做了。
他沒有考慮過,他這樣做會給如懿造成怎樣的傷害,他固執的認為,只要他然後深情的跟如懿解釋,如懿一定會原諒他。
按照現在的說法,弘曆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渣男實錘了。
在冷宮中,如懿仍然多次遇險,甚至危及生命,但弘曆在幹嘛?他不過是讓阿箬在床前罰跪而已。
不要忘了,他還給外界造成一種阿箬非常受寵的假象,無形之中賜予了阿箬權力,讓阿箬在外面作威作福,肆無忌憚的傷害如懿。
最後還是海蘭設局,才把如懿救出冷宮。
從這點來看,說弘曆深愛如懿,誰信呀?
可如懿就是這麼天真,她出冷宮後,感動於弘曆為她做的一切,兩人的感情又迅速升溫。
不得不說,如懿前期的遭遇,是她天真,也是她沒有實力反抗,說得通俗一點,如懿就是個戀愛腦,看不清。
不過,就算如懿看清了弘曆的真面目,她也沒有想過反抗,她的意識完全還沒有覺醒。
弘曆到底愛不愛如懿?
這個時候肯定是愛的,但比如穩固江山,坐穩皇位來說,如懿在弘曆心裡,是隨時都可以犧牲的。
說到底,他們兩人都是皇權下的犧牲品,弘曆有真情,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真情不值一提。
弘曆和如懿感情的第二階段,是表面上如懿登上後位,和弘曆比肩而立,實際上卻是兩人日漸疏遠的開端。
弘曆告訴如懿,自己自己很孤單,希望如懿努力登上後位,伴他身側,如懿不負眾望,最終成為皇后,站在他的身旁。
如懿和弘曆第二階段的感情,是幸福和悲傷並存的。
弘曆親手把如懿推上後位,對如懿情真意切,與她在一同畫像,兩人像平常夫妻一樣牽手、遊玩,這些都是他們感情的印證。
但如懿沒有想到的是,青櫻已經成了如懿,弘曆成為了皇上。
這點也不奇怪。
就像童話故事那樣,最後都是以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結束,那麼王子和公主的婚後生活真的是幸福的嗎?
我看未必。
對如懿來說,她永遠對愛情抱有幻想。
可對弘曆來說,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讓喜歡的人當皇后,等於是真正實現了一項的心願,代表著他已經掌握實權,在皇權世界裡擁有話語權。
從這一刻開始,他可以肆無忌憚地追求物慾享受,真正坐擁無數嬌妻美妾在懷。
那麼,如懿就從弘曆的白月光,變成了「蚊子血」「粘米飯」。
如懿一直把弘曆當做是自己的少年郎,她沒想到的是,在弘曆的眼裡,自己是皇上,其他的人都是臣子和奴才,就算如懿也不例外。
弘曆對如懿有隔閡,還是因為十三阿哥永璟之死。
因欽天監說永璟是祥瑞之子,弘曆對此抱有很高的期待,但永璟剛出生就被陷害去世,而弘曆偏偏認為如懿剋死了孩子。
後來,因為如懿和安吉大師的事,弘曆打斷惢心的一條腿。
弘曆本就大男子主義,在他眼裡,惢心的生死無關緊要,他不會考慮如懿的感受。
而如懿非常感性,陷在感情的漩渦裡無法自拔,這些事情帶給她的傷害,等於她最愛的人在她心上捅了一刀。
寒香見的出現,讓兩人的隔閡愈演愈熱。
如懿以為,弘曆對寒香見,和對其他人沒什麼兩樣,不過是三分鐘的熱度。
可她沒想到,弘曆這次一直瘋癲痴狂,甚至把後宮其他妃子丟在一旁,不再關心前朝後宮的制衡,獨寵寒香見一人。
更讓如懿寒心的是,寒香見替未婚夫報仇,傷害弘曆,弘曆非但沒有責罰她,還允許她在後宮替未婚夫披麻戴孝。
而且,弘曆還專門為寒香見修建了寶月樓,並對她說:你是朕唯一心動過的女人。
除此之外,弘曆破格和寒香見一同入畫。
此時,如懿已經是正宮皇后,弘曆的這些行為,讓如懿的臉面往哪放?
如懿即使再想自欺欺人,認為弘曆對其他人只是玩玩,愛的人是她,她也做不到了。
可以說,寒香見的出現,撕開了弘曆和如懿情感世界的遮羞布,如懿即使想裝鴕鳥,都裝不下去了。
如懿徹底心死,她以為自己是弘曆心裡的例外,自己一直傻傻地堅守著當初的情誼,卻不想,這一切在弘曆眼裡什麼都不是。
偏偏太后又授意如懿給寒香見送去絕育藥,為了這事,弘曆誤會如懿,第一次當著眾人的面,打了如懿一巴掌。
從此,如懿和弘曆徹底離心。
冰凍三次,非一日之寒。
弘曆和如懿之間感情破裂,是她們一天又一天的隔閡累積起來的,即使沒有寒香見出現,也會有別人。
後來,隨著如懿與凌雲徹的謠言四起,弘曆對如懿的信任消失殆盡。
弘曆對如懿缺乏信任感,徹底冷了如懿的心。
如懿只把凌雲徹當做是救命恩人,但救命恩人因為自己成為了太監,如懿覺得有愧於他。
但在弘曆眼裡,如懿幫凌雲徹,就是對自己的不忠。
此時,炩妃衛嬿婉又誘騙婉嬪,讓她抄錄悼念孝賢皇后的詩詞。
弘曆看到之後,想起死去的孝賢皇后,兩相對比,對如懿更加不滿,就此冷落如懿。
如懿生性倔強,知道中間有誤會,也不願意再去挽回這份感情,自然不會低頭認錯。
至此,相依相伴了幾十年的弘曆和青櫻,再也回不去了。
弘曆徹底擊垮如懿心裡的底線,是在下江南時。
當時,弘曆夜夜寵幸民間歌女,如懿身為皇后,前去勸說弘曆,不料弘曆再次打如懿,如懿便決絕斷髮,就此和弘曆別過。
說到底,如懿和弘曆決裂,是因為他們看待問題的觀念有很大的分歧。
在弘曆眼裡,他是君,如懿是臣,如懿就應該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如懿卻覺得他們是青梅竹馬,弘曆依然是自己的少年郎弘曆,與弘曆相處,依然是青櫻的樣子,沒有留半分顏面。
如懿一直只想做最初的自己,不想改變,既讓人心痛,更讓人感到悲哀。
因此,寒香見的出現只是將兩人本就有的矛盾更快、更大化地激發出來。
無論有沒有寒香見的出現,如懿和弘曆兩人最終都會走向決裂,就算沒有寒香見也會有別人。
回想當初「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的情誼,卻在兩人比肩後,在封建皇權的禁錮下悲劇收場。
更多宮鬥、宅鬥、權謀劇解讀分享,關注@白姐宮鬥,給你不一樣的深度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