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印象派(北美印象偶遇那個)
2023-05-01 18:51:30 1
華盛頓即景
據說,美國本土大致可分三種特色:西海岸為東方特色,比如舊金山、洛杉磯;東海岸為西方特色,比如紐約、華盛頓。只有廣袤的中部大高原、大平原,才能找出原汁原味的本土色彩。在水系發達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到處可見小麥、玉米、大豆、洋蔥、馬鈴薯以及雞、牛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場景,或許還有熱情無畏的西部牛仔。
華盛頓即景
在紐約打工的人,多住在新澤西,我等也不例外。一早從新澤西出發,在噼裡啪啦的雨點中穿過馬裡蘭州,趕到華盛頓特區已過午飯時間。所幸的是,天突然放晴了,剛剛走過的雨腳倒是為這座城市平添了幾多溼潤。坦誠地說,我一點也不喜歡城市,尤其是特大都市。所以在紐約和華盛頓的走馬觀花,基本上也是可有可無。
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華盛頓地處美國東北部,臨近大西洋,地處馬裡蘭州和維吉尼亞州之間的波託馬克河與阿納卡斯蒂亞河匯流處,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簡稱D.C.),為紀念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和美洲新大陸發現者、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而命名。它在行政上由聯邦政府直轄,不屬於任何一州。
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據說美國1789年建國後,關於首都選址,南北兩方議員吵得幾乎大打出手,還是曾任土地測量員的華盛頓選定了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線——波託馬克河畔長寬各16公裡的這一地區,並請法國工程師皮埃爾·夏爾·朗方主持了總體規劃設計。很遺憾新首都尚未建成,華先生便去世了,年僅65歲。
華盛頓即景
華盛頓作為一國之政治中心,不同於我曾造訪過的寧靜的、綠色的坎培拉和惠靈頓,黑人居然佔據了其總人口的60%以上。進城時從其多層住宅的社區穿過,至今回想那一雙雙懶散而充滿敵意的眼神,其面貌、品質與管理多多少少讓人心存忐忑。我的這種情結,或許也是種族歧視?
華盛頓國會山
國會大廈仿照巴黎萬神廟,通體為白色大理石。1793年,華盛頓總統親自奠基,建於25米高的國會山上。二次獨立戰爭期間曾被英軍焚毀,隨後增建了出鏡率極高的三層大圓頂,有自由女神青銅雕像立其上。
華盛頓國會山
國內傳媒報導美國總統各類會見、記者招待會,不知何故,總是顯示這個畫面。此「白樓」並非白宮,其南北翼樓分別為眾議院和參議院。其東有大草坪,為歷屆總統就職典禮處。
華盛頓方尖碑
國會山與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1885年為紀念華盛頓而建造的仿埃及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高169.045米,立於國家大草坪中心,為D.C.地標性建築,在大草坪的各個方向都能清楚看到。
華盛頓方尖碑
此碑亦為「無字碑」,據說其內牆鑲嵌有全球各地包括政府、機構、企業、私人捐贈的190方紀念石,其中一塊刻有中文,來自大清政府。碑內有步梯和電梯可登頂,一覽D.C.全城及維吉尼亞州、馬裡蘭州和波託馬克河。
華盛頓白宮
白宮即總統府和國家象徵之一,1791年由華盛頓選址起建,1800年由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建成並遷入。1814年為英軍焚毀,修復時為掩飾焚燒痕跡而將其外立面塗白,現為白色新古典風格的砂巖建築。1901年,羅斯福給它起了「白宮」這個俗稱。
華盛頓白宮
白宮門前戒備森嚴,並不妨礙好奇的遊人走來走去、擺Poss拍照。這座白房子貌似三層,實則六層,計有132個房間。且不知哪間房就是那個神秘的橢圓形辦公室?哪一間發生了「拉鏈門」?
華盛頓傑弗遜紀念堂
傑弗遜紀念堂——一座羅馬神殿風格的白色大理石圓頂建築。為了紀念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他起草了《獨立宣言》,1938年由羅斯福主持建設,二戰期間亦未停工,恰在傑弗遜誕辰200周年的1943年落成並開放。
華盛頓傑弗遜紀念堂
主人公傑弗遜的立身銅像居其大廳中央,身後的石壁上鐫刻了他的生前名言:「我已在上帝的聖壇前發誓,永遠反對籠罩在人類心靈的任何形式的暴政。」我不想驚擾他,行個注目禮而別過。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
國家大草坪的最西端、背依託特馬克河,有與天安門廣場那個紀念堂幾乎一模一樣的古希臘神殿式建築——林肯紀念堂,與最東端的國會大廈遙遙相望。這是美利堅永恆的塑像和華盛頓的標誌,1914年為紀念亞伯拉罕·林肯而建,1922年落成開放。建築通體是潔白的花崗巖和大理石,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此發表了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亞伯拉罕·林肯坐像
這位可敬的政治家和戰略家,提倡「人人生來平等」。他一生做了兩件事,一是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二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在南北戰爭中獲勝而維護了國家統一。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自小說《黑奴籲天錄》,就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1865年,他被同情南方的演員約翰·布斯暗殺,年僅56歲。有多次對影響美國重要人物的評選,他始終居首位。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視角的方尖碑
亞伯拉罕·林肯(坐像)從這個方向遙望不遠處的喬治·華盛頓(方尖碑)。1799年底,合眾國的開國元勳病逝於弗農山莊,10年之後的1809年初,第16任總統在肯塔基州的一個貧苦家庭呱呱墜地,亦可謂擦肩而過了,不知彼此是否有話要說?電影《阿甘正傳》的主人公曾經坐過的那個地方,新的改造正在破土。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門前邂逅施瓦辛格
在林肯紀念堂門前,意外邂逅那個卸任了加州州長的施瓦辛格,穿了T恤衫在騎腳踏車兜風。他當硬漢、當演員沒得說,當官兒可真不咋地。在一撥國人狼奔豕突的圍追堵截中,這位「終結者」竟落荒而逃。在追星的人群中,居然再次撞見多倫多一眾人馬。畢竟他鄉遇故知,再次合影、握別,不說再見。
華盛頓國家紅十字會
國家紅十字會就在白宮附近不遠。這是全球最大的救援組織之一,它因屬非營利性慈善機構而享受免稅待遇,目前有120萬名志願者和4萬名領薪僱員,據說每一筆捐贈都清晰可查。
華盛頓國家紅十字會門前的快餐車
國家紅十字會的門前竟有賣三明治的快餐車,很好奇城管們都脫崗喝酒去了嗎?在我看來,城市文化首先就是人性化和規則,我們往往因噎廢食。
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展覽館
國家航空航天展覽館1976年開館,飛機、火箭、飛彈、宇宙飛船等俱全。從未踏上過美利堅國土的英國紳士詹姆斯·史密森,臨終前卻把遺產捐贈給了老山姆,「用於增進和傳播人類的知識」。於是有了半官方性質的史密森學會,1846年起在D.C.建造了航空航天等14座博物館和1座動物園。
華盛頓即景
航空航天博物館門前,和諧的一家四口走在路邊心無旁騖。很遺憾我屬於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人,沒去藝術博物館、弗裡爾和薩克勒美術館附庸風雅。
華盛頓方尖碑
國家大草坪大到超乎想像,一時恍然錯覺自己不是身在城市,更非一國之都。它不像凡爾賽宮的後花園那樣過度園林化,而是儘可能地保留了原生態,讓我想起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自然之美。
華盛頓公共綠地
海棠花、丁香花盛開,在濃密的綠意中或粉紅、或粉白,香氣清幽,似有若無。翠鳥在綠樹上盡情地嘰嘰喳喳,松鼠在草地裡散漫地覓食嬉戲。粗壯幾可合抱的大樹下,竟有蘑菇破土而出。數萬個城市居民、在校生和遊人,在綠地裡穿行、遊憩、跑步、踢球、放風箏……
華盛頓方尖碑
一早趕到貝靈厄姆國際機場。波音777在咆哮轟鳴中升空北上,經哈得遜灣、維多利亞女王群島、波弗特海,進入北冰洋上空。拉開遮光板,幽暗的機艙豁然一亮,舷窗外的雪光格外刺眼。因能見度極高,可見大冰蓋萬裡冰封、一片銀白,大冰川縱橫交錯,冰裂縫森然可怖。旋而南下,進入廣袤而酷寒的西伯利亞地區,但見連綿起伏的山脈披掛著皚皚白雪,一如波瀾壯闊的巨幅碳條速寫,黑白分明,撼人心魄。
華盛頓方尖碑
直到顯示屏上的模擬飛機越過了地圖上那條曲曲彎彎的藍線,仿佛聽到心裡咔噠一下,我們跨過了黑龍江。在回到祖國懷抱的一剎那,那份溫馨與親切,仿佛潛藏在體內某處角落的一團幽火,倏忽間游離而出、不撥自亮、直竄心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