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烷科技是全球第二大矽烷供應商(矽烷產業研究報告)
2023-05-01 18:00:49 3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北證券,陳俊傑)
報告摘要:功能性矽烷是有機矽材料的四大門類之一,因其性能優異被廣泛應用。 功能上多為雜交結構,多數產品在同一個分子中同時含極性和非極性兩 類官能團,可以作為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的界面橋梁或者直接參與有機 聚合材料的交聯反應,從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功能性矽烷品種眾多, 因其優異的性能可以廣泛應用於複合材料、橡膠加工、塑料、粘合劑、 塗料及表面處理等領域。
國內功能性矽烷產業鏈布局完善,全球產能已逐步轉移到國內。矽粉是 三氯氫矽主要成本,三氯氫矽是製備功能性矽烷的主要原料,上遊原材 料配套,構築核心成本競爭力。國外功能性矽烷生產廠商受制於成本壓 力、產業配套等因素,大規模擴展生產能力的可能性較低。全球功能性 矽烷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隨著國內 政策和需求的雙重推動,國內功能性矽烷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預計 未來市場上,我國矽烷產品將繼續佔據行業主導地位,並進一步提高國 際市場份額。
功能性矽烷應用廣泛,下遊領域持續增長推動行業發展。功能性矽烷主 要受益於綠色輪胎、房地產竣工周期和複合材料等拉動。2020-2027 年全 球綠色輪胎市場預計複合增速 9.3%達到 1392 億美元,高速發展帶動綠 色輪胎等需求。國內外房地產竣工周期共振,有望拉動建築用膠需求。 複合材料應用前景巨大,玻璃纖維替代鋼、鋁、木材、PVC 等傳統材料 推動全球玻璃纖維行業持續增長。
借鑑海外有機矽龍頭,從單一產品到產品線,逐步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陶氏通過豐富自身有機矽產品種類,來滿不足不同客戶的定製化需求。 從單體產品的供應擴展到產品系列,最終提供定製化全套客戶解決方案。 從矽烷、樹脂和添加劑等產品中選擇合適產品,以最大限度延長基材壽 命、降低維護成本並改善外觀效果,滿足客戶對卓越性能的需求。
功能性矽烷景氣向好,國內企業正在實現從量到質的提升。伴隨著新興 領域的需求崛起,借鑑海外有機矽企業的發展,未來國內功能性矽烷企 業將由量走向質的提升。
1.功能性矽烷產業鏈概述功能性矽烷與矽橡膠、矽油及矽樹脂並稱為有機矽材料四大門類。從結構上來說, 通常將主鏈為-Si-O-C-結構的有機矽小分子統稱為功能性矽烷。從功能上來看,功能 性矽烷多為雜交結構,多數產品在同一個分子中同時含極性和非極性兩類官能團, 可以作為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的界面橋梁或者直接參與有機聚合材料的交聯反應, 從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類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廣泛的助劑。
功能性矽烷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活性有機基團與 Si 的相對取代位置可分為γ-取 代和α-取代兩種類型;根據取代基種類分類,其中的含硫矽烷、氨基矽烷、乙烯基 矽烷、環氧矽烷、甲基丙烯醯氧基矽烷是國內生產和消費較大的品種;按用途可分 為矽烷偶聯劑和矽烷交聯劑兩大類。
1.1. 功能性矽烷產業鏈
目前功能性矽烷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間接法工藝和直接法工藝。
矽烷偶聯劑的主要生產方式為間接法。間接法以三氯氫矽為主要原料,與甲醇、乙 醇、氯丙烯、乙炔等原料分別進行反應,生成三烷氧基矽烷、氯丙基三氧矽烷、乙烯基三氧矽烷、丙基三氧矽烷等中間體。中間體再與甲基丙烯酸鈉、烯丙基縮水甘 油醚、多硫化物、液氮、甲醇、乙醇、丁酮肟等分別進行反應,可以得到各種功能 性矽烷,如環氧基矽烷、丙烯醯氧基矽烷、含硫矽烷、氨基矽烷以及乙烯基三甲氧 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等功能性矽烷。間接法的優點是 產量較大且可以將部分副產物進行循環利用,如氯化氫的循環利用。但間接法的生 產流程較長,原材料及設備投入較大,還存在氯的汙染以及腐蝕問題。晨光新材、 宏柏新材、荊州江漢、新安股份是用間接法工藝的主要企業。
矽烷交聯劑的主要生產方式為直接法。直接法以矽粉、甲醇或乙醇為生產原料,直 接合成三烷氧基矽烷(三甲氧基矽烷、三乙氧基矽烷等),再進一步進行反應生成環 氧基矽烷、丙烯醯氧基矽烷以及四乙氧基矽烷等功能性矽烷。直接法的優點是縮短 合成步驟、減少氯汙染、降低產品雜質含量以及資源利用率高。但直接法的不足之 處在於直接法只能生產少量矽烷,產品存在數量限制。新藍天是直接法生產功能性 矽烷的主要代表企業之一。
矽烷偶聯劑的主要類型有含硫矽烷偶聯劑、氨基矽烷、環氧基矽烷、乙烯基矽烷和 甲基丙烯醯氧基矽烷。矽烷交聯劑的主要類型有脫醋酸型、脫肟型、脫丙酮型、脫 醇型以及脫氮甲基苯甲醯胺型。
1.2. 全球矽烷發展階段
1.2.1. 早期階段(1955~1985 年)
烷基和有機矽烷在早期發展非常緩慢。最初是甲基、乙烯基和氨基的矽烷,然後出 現的是環氧基的、異丁烯醯基和巰基的。烷氧基中最常見的是甲氧基,氨基矽烷提供的是乙氧基,如道康寧公司的 Z6011/Silquest A-1100。在這些產品中,佔主要比例的是三烷基的矽烷。這階段矽烷的應用包括作為玻璃纖維和礦物填料的粘合劑。這 些通過矽烷處理的材料,加入塑料或樹脂中,強化合成材料的性能。多數技術開發 和實踐是集中在玻璃纖維材料。並且,矽烷也被當作填料的粘合劑,例如用在絕緣 橡膠電纜中的陶土,加入矽烷作為偶聯劑,改善填料和聚合物材料的粘合,提高合 成材料的疏水性。其他主要的應用是烷基和烷氧基矽烷被用在磚石建築對水的排斥 性的表面處理上。
矽烷偶聯劑最早於 1945 年前後由美國聯碳(UC)和道康寧(Dow Corning)等公司 開發,最初應用於玻璃纖維的表面處理劑。我國在 1958 年由上海耀華玻璃廠研製出 中國第一條玻璃鋼遊艇,50 年代末配合玻璃鋼廠發展,中科院化學所開始矽烷偶聯 劑合成。
1.2.2. 快速發展期(1986~1999 年)
這個階段矽烷的應用有了快速發展。80 年代初,武漢大學化學廠成為首家國內專業 生產矽烷偶聯劑工廠。90 年代初,Witco、武大、晨光院分別自主開發矽/醇直接法 合成,開創了矽烷綠色合成新路線。90 年代中後期,海外矽烷企業開始新一輪擴張, 1995 年奧斯佳(OSi,原 UCC 有機矽業務部)在美國錫斯特維爾擴建成 5000 噸/年 有機官能矽烷和 2500 噸含硫矽烷,1997 年凱尼卡在比利時的韋斯特洛烏弗爾建成 5000 噸/年聚醚矽氧烷,1998 年哥德施米特在德國埃森建成 5000 噸/年有機改性矽 氧烷。1999 年歐洲消耗的烷氧基矽烷達到 8000 噸。矽烷的應用領域包括,輪胎和 橡膠(佔比 56%);玻璃纖維和塑料的強化(佔比 23%);填料和塑料偶聯劑(佔比 21%)。從市場份額來看,帶有雙硫醚矽烷用在綠色環保輪胎上發展最快。使用這種 技術保證了輪胎牽引性更好、節省燃料,比普通輪胎的耐久性更好。矽烷生產企業 發現,由於乙氧基矽烷比甲氧基矽烷的毒性小,易燃性小,因此生產的產品更安全。 然而,乙氧基基團的反應比甲氧基基團反應慢,因此,使用乙氧基矽烷的加工過程 慢。然而,一旦矽烷在水解環境或與礦物表面發生反應,烷氧基基團的這些固有特 性就不再成為問題。
1.2.3. 成熟階段(2000~至今)
進入 21 世紀以來,矽烷偶聯劑合成路線發展迅速成熟,我國逐漸步入先進行列,生 產、消費、出口躍居世界第一。在這一階段,市場上老的以及標準級別的產品競爭 更加激烈。新產品開發,例如低聚物矽烷給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方便。這些材料製作 事先把矽烷水解,這樣矽烷中部分或全部醇被移走,結果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穩定的 水解的矽烷。混和的甲氧基和乙氧基矽烷提供了性能的互補,被用在電線和電纜中。 並且矽烷新產品和新開發的聚合物能產生更好的相互作用。
1.3. 功能性矽烷的用途分類和應用
從功能上來看,功能性矽烷多為雜交結構,多數產品在同一個分子中同時含極性和 非極性兩類官能團,可以作為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的界面橋梁或者直接參與有機聚 合材料的交聯反應,從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類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廣泛的助 劑。按用途可分為矽烷偶聯劑和矽烷交聯劑兩大類。
矽烷偶聯劑:是一類分子中同時含有兩種不同化學性質的有機矽化合物,用以改善 聚合物與無機物實際粘接強度,這既可能是指真正粘接力的提高,也可能是指浸潤 性、流變性和其它操作性能的改進。偶聯劑還能對界面區域產生改性作用,以增強有機相與無機相的邊界層。通過使用矽烷偶聯劑,可在無機物質和有機物質的界面 之間架起「分子橋」,把兩種性質懸殊的材料連接在一起,形成有機基體-矽烷偶聯 劑-無機基體的結合層,提高複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強度。矽烷偶聯劑廣泛運用 於膠黏劑、塗料和油墨、橡膠、鑄造、玻璃纖維、電纜、紡織、塑料、填料、表面 處理等行業。常見的矽烷偶聯劑如:含硫矽烷、氨基矽烷、乙烯基矽烷、環氧基矽 烷、甲基丙烯醯氧基矽烷等。
矽烷交聯劑:是指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矽官能團的矽烷,能在線型分子間起架橋作用, 從而使多個線型分子或輕度支鏈型大分子、高分子相互鍵合交聯成三維網狀結構, 促進或調解聚合物分子鏈間共價鍵或離子鍵的形成。交聯劑是單組分室溫硫化矽橡 膠的核心部分,是決定產品交聯機理和分類命名的基礎。根據縮合反應產物的不同, 可以把單組分室溫硫化矽橡膠分為脫酸型、脫酮肟型、脫醇型、脫胺型、脫醯胺型、 脫丙酮型等不同類型。
含硫矽烷已成為我國功能性矽烷產量最大的品種,其次為各類交聯劑,其他品種中 產量最大的依次為氨基矽烷、乙烯基矽烷和環氧基矽烷等。
功能性矽烷品種眾多,其用途主要根據官能團品種及結構決定,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複合材料、橡膠加工、塑料、粘合劑、塗料及表面處理等領域。目前矽烷已經經過 70 多年的應用歷史,從最初的玻纖處理劑已經發展到如今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2. 矽烷產業鏈從海外向國內轉移2.1. 上遊自給配套,三氯氫矽技術成熟度高,生產優勢形成
矽粉是三氯氫矽主要成本,三氯氫矽是製備功能性矽烷的主要原料。一般通過矽粉、 氯化氫為原料製備三氯氫矽,再通過三氯氫矽製備含矽的功能性矽烷。從總成本來 看,原材料佔據三氯氫矽的主要成本。 三氯氫矽主要原材料單耗,鹽酸 2.77 噸,矽粉 0.23 噸。從成本佔比來看,矽粉是三 氯氫矽的主要成本。
主要原料金屬矽產能集中在中國,原材料配套形成成本優勢。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 業協會矽業分會的統計,2020 年全球金屬矽產能為 623 萬噸,其中中國產能為 482 萬噸,約佔 77.4%。從成本上,中國金屬矽平均完全成本在 10400 元/噸,海外金屬 矽成本約在 1750 美元/噸,較國內高於超過 1000 元/噸。從產量上,2020 年中國金 屬矽產量 210 萬噸,約佔全球產量的 69.3%,金屬矽產量集中在中國、中國具備低 成本金屬矽優勢,中國發展矽烷形成有利支撐,功能性矽烷產業鏈正在加速往中國 轉移。
光伏帶動三氯氫矽規模快速發展。2004 年國內三氯氫矽僅 4280 噸/年,生產企業僅 四家,主要作為功能性矽烷的原料。進入 2005 年後,全球光伏市場爆發性增長帶動 多晶矽行業發展,國內多晶矽產量從 2002 年的 50 噸上升至 2013 年的 8 萬噸,增 長 1600 倍。國內光伏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三氯氫矽產能擴張,從 2004 年的 0.4 萬噸上升到 2013 年的 53 萬噸。
功能性矽烷價格下行,國外成本壓力限制產能擴張,產能逐步成功向國內轉移。功 能性矽烷伴隨國內技術突破,從高利潤逐步趨穩,國外廠商受制於成本和產業鏈配 套等因素產能擴張趨於停滯。而國內企業受益產業鏈配套和原料成本,產能逐步擴 大。
2.2. 政策利於有機矽行業國內發展
有機矽材料屬於高性能新材料,產業關聯度大,對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發 展十分重要,有機矽材料不僅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有機矽材料一直是國家重點鼓勵發 展的新材料,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勵。我國有機矽工業的發展和進 步,國家對有機矽行業的鼓勵政策逐步從單體生產轉向有機矽產品深加工、新型有機矽產品開發、新應用領域拓展以及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並出臺了限制和淘 汰落後產品產能的政策。政策的推動加速了國內有機矽行業的發展,逐步從進口依 賴到有機矽產業鏈逐步完善。
2.3. 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消費潛力大
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有機矽需求增長潛力較大。人均有機矽 消費量與人均 GDP 水平基本呈正比關係。我們得出兩點結論:(1)相較發達地區和 國家的人均有機矽需求 2kg,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人均有機矽消費量還不到 1kg,印 度等發展中國家只有 0.2kg 不到,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提升潛力仍較大。(2) 新興國家仍處於中等消費市場,發展中國家則還在相對低級消費市場,這說明單位 質量的有機矽材料其附加值仍存在較大差距。伴隨經濟發展,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消費升級將是必然,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憑藉快速發展的經濟紅利, 有利的產業鏈配套,將率先突圍成熟矽材料,功能性矽烷的發展同樣加快。 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有機矽消費需求將體現 巨大增長潛力,尤其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亞洲市場,未來將成為球主要的有機 矽需求增長區域。
功能性矽烷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應用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品中,未來國內將 保持兩位數增長。由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功能性矽烷的消費一直保持相對較 快的增長,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水平正相關,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新興經濟體的需 求帶動和新興工業應用領域的開發。未來五年內,傳統消費領域如橡膠加工、粘合 劑、塗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仍將構成功能性矽烷消費需求的絕大部分,並保持穩 定增長。受新能源行業需求拉動,複合材料領域將以較快速度增長。2018 年我國功 能性矽烷消費總量約為 17.10 萬噸。預計 2018-2023 年我國功能性矽烷消費年均增 長約 10.2%,2023 年國內消費達到 27.78 萬噸。功能性矽烷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復 合材料、橡膠加工、塑料加工、密封膠、粘合劑領域、塗料、金屬表面處理和建築 防水等,未來國內市場擴大動力主要為複合材料等應用領域。
中國已成為含硫矽烷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2018 年中國含硫矽烷產量約為 8.19 萬噸,佔矽烷總產量的 31.4%。其中 Si-69 和 Si-75 生產集中度比較高,主要企業有 景德鎮宏柏、荊州江漢、廣州艾科普、江西晨光等。巰基矽烷售價昂貴,主要供應 非輪胎市場,主要生產企業有曲阜華榮等。
2019 年,我國功能性矽烷出口量達到 9.1 萬噸,進口量約 0.9 萬噸。出口的矽烷品 種主要為含硫矽烷佔 47.2%,其次為交聯劑 20.6%,氨基矽烷 11.3%,乙烯基矽烷 8.8%。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印度、韓國、日本、荷蘭等國家或地區。進口的矽烷 品種主要為環氧基矽烷及交聯劑佔 32.5%,其次交聯劑 18.4%,乙烯基矽烷 16.6%, 含硫矽烷 11.7%,主要進口國來自美國、日本和德國。
2.4. 中國引領產能增長,已成最大生產國
全球功能性矽烷產業快速發展,年均複合增速接近 10%。根據全國矽產業綠色發展 戰略聯盟(SAGSI),2002 年全球功能性矽烷產能僅 13.5 萬噸,產量 10.3 萬噸,產 能利用率 76.3%。發展到 2018 年,全球功能性矽烷產能為 59.6 萬噸/年,產量為 41.5 萬噸,產能利用率為 69.6%,產能、產量同比分別增長 4.2%和 10.4%。全球功能性 矽烷在過去 20 年高速發展,年均產能複合增速接近 10%。中國功能性矽烷產能擴 張較快,在供給側改革及環保督查等因素影響下中小企業出現關停,行業整體開工 率偏低,預計隨著落後產能的出清和行業集中的提高,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提高。 預計 2023 年全球功能性矽烷產能為 76.2 萬噸,2019-2023 年均增長約 5.0%;預計 2023 年產量達到約 53.8 萬噸,2018-2023 年均增長約 5.3%。
全球功能性矽烷產能主要增長來自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中國功能 性矽烷產能發展從 2002 年的 2.5 萬噸發展到 2018 年的 39.8 萬噸,產能年均複合增速約 19%。國內產量從 2002 年的 1.5 萬噸發展到 2018 年的 25.7 萬噸,產量年均復 合增速超過 19%。全球功能性矽烷發展動力來源中國,中國產能和產量佔比從 2002 年的 18.5%和 14.6%上升到 2018 年的 66.8%和 61.9%。隨著國內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預計 2023 年中國功能性矽烷產能為 56.4 萬噸,約佔全球總產能的 74.0%,產量為 38.9 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72.3%,行業進一步往中國集中。從市場份額的變化趨 勢看,國外功能性矽烷生產廠商受制於成本壓力、產業配套等因素,大規模擴展生 產能力的可能性較低。在我國環保督查趨嚴的背景下,國內功能性矽烷行業集中度 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鏈及成本優勢,加之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逐步確立並將繼續擴大。預計未來市場上,我國矽烷產品將 繼續佔據行業主導地位,並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份額。
3. 功能性矽烷應用廣泛,下遊領域持續增長功能性矽烷品種眾多,其用途主要根據官能團品種及結構決定,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複合材料、橡膠加工、塑料、粘合劑、塗料及表面處理等領域。從全球功能性矽烷 消費來看橡膠加工領域佔比 32.4%,複合材料佔比 18.5%,粘合劑佔比 16.7%,塑料 加工佔比 14.8%,塗料及表面處理佔比 11.1%。國內消費佔比與全球趨同,主要消 費領域橡膠加工領域佔比 33.9%,密封膠、粘合劑領域佔比 17.5%,塗料、金屬表面 處理及建築防水佔比 17.0%,複合材料 12.3%。功能性矽烷行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相 關,和下遊建築材料、電子、汽車、紡織、玻璃纖維等行業發展狀況密切相關。
3.1. 綠色輪胎普及拉動含硫矽烷需求
3.1.1. 政策推動綠色輪胎普及
綠色輪胎是指使用應用新材質促使汽車能耗降低的子午線輪胎,其具有滾動阻力小, 耐磨性高等特點。含硫矽烷是保障綠色輪胎特性的核心原材料,其主要作用為提高 白炭黑填料與橡膠分子結合能力,並能促進橡膠硫化,使得高分子聚合物與無機填 料產生良好的偶聯效果和補強效果,增加橡膠耐磨性及降低摩尼黏度、滾動阻力。
國內綠色輪胎政策驅動行業發展。目前世界上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在內 的國家和組織已經推行了綠色輪胎標籤法規,綠色輪胎已成為輪胎發展的主流產品。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於 2014 年 2 月 24 日發布《綠色輪胎技術規範》,將原材料的應 用放在重要位置,對原材料的使用提出要求,列出 2015 年 1 月起所有子午胎配方 中不應使用、所有進口輪胎中不應含有的原材料,推薦使用發布後的《綠色輪胎環 保原材料指南》認定的主要原材料品種。中國《輪胎標籤分級標準》、《輪胎標籤管 理規定》2016 年 6 月 15 日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正式發布,2016 年 9 月 15 日,中 國輪胎企業可以正式申報中國輪胎標籤分級。我國綠色輪胎推行工作充分借鑑歐美等國經驗,鼓勵綠色輪胎推廣的行業標準和政策法規陸續出臺。當前我國驅動綠色 輪胎普及的政策趨勢已經形成,輪胎標籤法的出臺,將對綠色輪胎在乘用車中的普 及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可以預計綠色輪胎及其上遊原材料市場將會迎來增長。
3.1.2. 輪胎綠色化率將逐步提升
汽車行業穩健發展。中國汽車市場連續 12 年穩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根據最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產銷數據顯示,2020 年全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為 2531.1 萬輛,同比減少 1.9%,主要受疫情影響產銷有所下滑。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的保有 量也從 2014 年的 15447 萬輛增加到 2020 年 28100 萬輛,同比 2019 年增加了 8.1%。 在這 6 年中,每年都保持了超過 8%的增速,預計未來也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速。
綠色輪胎滲透率逐步提高中。2018 年整體輪胎市場綠色化率已經超過 30%,預計到 2023 年,綠色輪胎將佔到全國輪胎市場的 50%以上。2018 年我國橡膠加工行業消 費含硫矽烷合計約為 5.80 萬噸,同比增長約 9.8%,其中輪胎行業消費量 5.66 萬噸。 考慮到國綠色輪胎法規的逐步實施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成熟,預計 2018-2023 年期間國內該領域對功能性矽烷的需求量將保持約 8.4%的增長率,2023 年將達到 8.5 萬噸。根據 Research and Markets 分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 年全球綠色 輪胎市場預計價值 746 億美元,到 2027 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增至 1392 億美元,年均 複合增長率約為 9.3%。
3.2. 地產周期回暖拉動功能性矽烷相關需求穩步增長
功能性矽烷產品在建築行業中主要有三個應用,密封膠、粘合劑和建築防水等領域。 功能性矽烷因其可以有效提高橡膠或樹脂對各類基材,包括玻璃、混凝土、石料、 合金等的幹態黏接力,還能改善其溼態黏接保持率。矽烷建築防水材料具有較強滲 透能力,能在建築材料表面的微孔壁上與活性基團或自身發生反應,牢固地附著在 基材表面,從而大大提高基材的防水、耐沾汙和耐久性能。
中國地產周期回暖,拉動相關需求。建築建材類矽烷產品多應用於地產施工和竣工 後的環節。2016 年開始我國進入新一輪的地產周期,由於本輪地產周期中對房地產 企業融資一直有相對嚴格的限制,因此地產企業分分採用「高周轉」模式進行開發, 即快拿地,快開工,快預售,預售回款多數用於新一輪的拿地、開工,以實現提高 資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而後期施工進度受資金相對缺乏影響而被拖慢。這就使得房 地產數據在 2016-2019 年中出現了高開工,低竣工的現象。但是受到 2.5 年交房期 的限制,房地產竣工在 2019 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回升,地產進入竣工周期。雖然這一 進程在 2020 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被短暫打斷,但數據顯示進入二季度後,竣 工數據加快回升。
美國住房需求景氣。美國住宅建築商協會(NAHB 房地產指數)已經從去年 9 月開 始連續 6 個月超過 80 的水平,處於歷史高位。通常 NAHB 房地產指數通常領先於 新開工,海外低的抵押貸款利率環境下,房屋銷售將進一步增加。同時目前美國成 屋銷售庫存僅為 103 萬套,處於 15 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將進一步刺激房地產新開 工面積,美國房市助力海外建築用膠需求提升。
國內外地產竣工較強有望帶動建築用膠需求。2018 年我國密封膠、粘合劑領域消耗 功能性矽烷約 2.99 萬噸,同比增長 6.7%。預計 2018-2023 年期間該領域對功能性矽 烷的需求量預計年均增長 6.7%,2023 年達到 4.3 萬噸。據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統計,2019 年全球膠粘劑和密封劑市場規模約為 472.8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將達到 664.4 億美元。
3.3. 氣凝膠行業快速發展,功能性矽烷是其有機矽源
氣凝膠材料由於其優異的保溫隔熱性能,應用領域廣泛,主要分布在能源設備、交 通、建築材料、服裝等領域,潛在規模巨大,我們判斷全球市場空間在百億美元以 上。氣凝膠應用整體處於生命周期的成長期,多領域蓬勃發展。據 IDTechEX Research, 由於氣凝膠技術近年來才逐漸進步,目前大多數應用領域仍處於氣凝膠推廣的早期 及成長期,區域能源、建築建造、服裝、日化、LNG 管道等領域發展較快。目前應 用相對成熟的領域主要是油氣管道(LNG 管道除外)、煉化項目、工業隔熱等。
能化領域是目前氣凝膠材料主要的應用市場。以中國為例,大煉化產業快速崛起,氣凝膠 應用場景放大,2020-2023 年,我國將新增煉油能力 1.65 億噸,增長 19.4%,全球 2020-2025 年將會新增煉能約 2.67 億噸,全球煉能擴張將為氣凝膠復材帶來一定的 增長空間。
新能源將成為氣凝膠交通領域主要增長引擎。氣凝膠材料不但能夠解決目前三元電 池體系及其它電池體系的安全問題,也能夠發揮阻燃性能應用於汽車內飾材料中。 當車載電池長時間輸出電能後,電池內長時間進行化學反應會使得電池體明顯發熱, 存在燃燒、爆炸的風險,氣凝膠複合材料的出現有望解決這一痛點。
預計 2025 年氣凝膠複合材料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在規模約 6.28 億美元。氣凝膠材料近年平均價格約為 30 美元/平方米,每輛 新能源汽車約需要 2-5 平方米的氣凝膠複合材料,則每輛新能源汽車平均需要價值 105 美元的氣凝膠複合材料。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中 要求,2025 年時,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按照規劃每年復 合增長率必須達到 30%以上。
TMOS、TEOS、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脫醇型交聯劑是氣凝膠主要的有機矽源。有機 矽源純度高,工藝適應性好,可同時滿足超臨界乾燥工藝和常壓乾燥工藝的純度要 求,目前國內外採用超臨界乾燥工藝的企業基本上都是採用有機矽源。國內氣凝膠 快速發展也促進矽烷交聯劑領域產能擴張。
3.4. 以玻纖為主的複合材料應用前景廣
矽烷偶聯劑可以對玻璃纖維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纖維在拉絲中損傷並提升玻纖本身 的拉升強度。在潮溼的條件下,矽烷偶聯劑能有效改善玻纖與聚合物之間的粘合力。 當複合材料暴露在潮溼的環境中時,水會入侵玻纖與樹脂基體的界面。水的入侵會 使樹脂基體強度下降、樹脂基體與界面之間的鍵斷裂,最終使複合材料的機械和電 氣性能受到大幅地降低。但是玻纖經矽烷偶聯劑處理後,複合材料的機械及電氣性 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功能性矽烷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中的應用非常成熟,增速平穩。全球玻纖製品下遊 需求主要集中於建築與交通領域,總佔比 60%,分別佔比 32%和 28%;國內下遊需 求分布較全球更為均勻,主要領域為建築、交通、電子電器以及工業領域,佔比分 別為 34%、16%、21%以及 10%,國內的能源、環保及其他需求合計佔比約 7%。玻 纖用途廣泛,在建材、石化、汽車、印刷電路板、風電葉片、電子電氣、新能源等 領域中有大量應用,需求增長與宏觀經濟具有同步性。2019 年,全球玻璃產量 800 萬噸,同比增長 3.9%,其中國內玻纖總產量約為 527 萬噸,同比增長 12.6%。隨著 高新技術的發展,傳統工業材料的更新換代,未來 10-20 年,玻璃纖維替代鋼、鋁、 木材、PVC 等傳統材料,全球玻璃纖維行業產值將持續增長。如果按矽烷在玻纖中 1.38%的單耗計算,預計 2025 年全球矽烷在玻纖及其複合材料中的用量將達到 14 萬噸。
3.5. 新能源應用推廣符合碳中和趨勢
功能性矽烷在新能源領域主要用於光伏、電動車、風電及核電等領域,其中電動車 需求增長最快。功能性矽烷在電動車領域主要用於汽車輕量化複合材料、塗料等領 域。在塗料中起到粘結促進劑、顏料處理和交聯劑的作用,可以改善塗料的粘合性 能、耐潮溼、耐化學品、抗紫外線和抗腐蝕性能,並能改善填充物的分散性能。在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需求將持續提升,這無疑將對功能性矽烷相關產 品的需求提供支撐。
3.6. 短期紡織服裝補庫拉動需求
天然及合成纖維、織物及皮革可用矽烷偶聯劑及其水解縮合產物作為整理劑,從而 賦予或保留表面親水性,防靜電性及減少起球現象;經矽烷偶聯劑處理過的微孔纖 維,具有吸附的特異性及選擇性,可用作過濾材料;當無機纖維染色或印色時,若 在染浴中加入氨基矽烷或環氧基矽烷,則可提高其染色牢度。
國內紡織服裝庫存低位,紡織和服裝零售需求回暖。2020 年初國內疫情爆發,零售 和線上物流受阻,終端市場嚴重衝擊,行業處於被動去庫存。2020 年 12 月紡織服 裝業存貨為 1716 億元,同比下降 3.3%,連續 7 個月處於去庫存狀態。隨著國內疫 情的恢復,從 2020 年 8 月開始,紡織品和服裝零售額連續 6 個月同比正增長帶動 國內服裝需求回暖。
海外庫存處於低位,補庫有望拉動消費需求。2020 年海外需求受新冠疫情影響,渠 道商對於終端需求較為謹慎。整個批發商服裝及面料庫存一直處於被動去庫存狀態, 庫存處於 2015 年的低位。在疫情恢復的預期下終端需求有望持續回升拉動補庫需 求,美國服裝及面料庫銷比在 2020 年 4 月達到最高的 6 倍,目前已經恢復到 2 倍 左右。
詳見報告原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