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運動有助於防治心血管疾病(原來這3種運動比跑步更有益心血管)
2023-05-02 10:09:00 1
【運動指導】
天氣暖和了,是時候出門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了。
結果有人問:咋舒活?咋抖擻?
是走路好,還是跑步好,還是跳操騎車練瑜伽好?
好多人別說運動了,每天光糾結這個就能糾結到死。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到底哪種運動最好?
首先明確一點,所謂「哪種運動最好」,這個「好」字,包含了多種健康層面的意義。
官方說的太拗口: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的三維健康觀。——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不是寫錯)
咱普通人,不用這麼上綱上線,對運動的要求無非是:
健體減肥(身體健康)
快樂減壓(心理健康)
如果一項運動,能同時滿足以上要求,促進身體 心理健康,當然就算是「最好的運動」啦。
下面幾項硬核靠譜的科學研究,挖出了「到底哪種運動最好」。
結果說不定顛覆你的認知,一起來看~
01 健身之王,是它。
大家每天在戶外、健身房燃燒生命,還不是希望多運動,少生病,活得久。
2016年,英國就公布了這樣一項研究結果。通過對8萬人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得出了不同種類的運動對降低全因死亡率的影響。(全因,就是把各種因素引起的死亡綜合在一起。)
有圖有真相
圖片來源 @醫學界(公眾號:yixuejiezazhi)
如圖所示,最能夠降低全因死亡率的運動,前三名分別為:
1. 揮拍類運動(網球、羽毛球、桌球等)
2. 遊泳
3. 有氧健身操
沒想到,揮拍類運動,竟以47%的絕對優勢奪冠,甩開二三名好幾條街。
而運動界的大勢明星「跑步」,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和「騎單車」差不太多。
此外,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運動,前三強也是這三類。
揮拍類運動,依舊遙遙領先,老厲害了。
圖片來源 @醫學界(公眾號:yixuejiezazhi)
所以這一輪比拼,
我們要把健身之王的獎項頒給
你真的想像不到當代人壓力有多大。
2018年4月發布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採集了約110萬城鎮人口大數據,研究結果觸目驚心——
超七成國人心理亞健康。
數據來源:《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
壓力山大的都市人,越來越熱愛運動。
因為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緩解壓力。
但你得明白:不同的運動,減壓效果不同。
得選對運動,不然累吐血還沒效果,除了沒人疼全身哪兒都疼,心情更糟糕。
那麼,哪些運動減壓效果好,哪些減壓效果差呢?
也有一項權威研究成果出來說話。
2018年9月,英國的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病學分刊,有一篇關於「不同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程度」的研究,時間跨越2011-2015年,樣本量達123.7萬人,將75種運動歸為幾大類。
統計數據校正了年齡、性別、BMI、人種、經濟收入、婚姻狀況、教育水平等等因素,使得結果更加客觀、可信——
針對總人群,運動減壓效果排名如下:
圖片來源 @醫學界(公眾號:yixuejiezazhi)
前三名運動,分別為:
1. 團體運動
2. 騎單車
3. 有氧健身操
針對抑鬱障礙人群,前兩名運動也沒變,只是第三名換成了娛樂體育(非競技類,比如遊戲、球類活動、郊遊、釣魚、打獵等等)。
圖片來源 @醫學界(公眾號:yixuejiezazhi)
有人可能好奇,上面二圖最後的Household是啥?指的是家庭收入。
研究者是有意為之,對比家庭年收入5萬美元和家庭年收入1萬5千美元的人,發現前者心理負擔只減少10%多一點。
而兩個排行榜上前三的運動,至少能減少15%-20%的心理負擔,就連墊底的運動,也比年收入多更減壓。
所以該研究主要是想告訴我們:錢沒什麼用???
圖片來源 @網絡
咳咳說回運動,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
健身效果好的運動,並不一定減壓,比如遊泳;
減壓效果好的運動,健身效果普通,比如騎單車。
所以說,選擇運動項目,一定要對症下藥,不然白忙活一場。
這一輪比拼,
我們要把減壓之王的獎項頒給
辛苦看了這麼多數據,我們終於可以解決最開始提出問題——哪種運動最好?
最好的運動=健身效果好 減壓效果好=健身之王&減壓之王的交集
所以最好的運動,當然就是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揮拍類運動的優點:
✅改善視力。
眼睛不停跟著球來回運動,可以調節視疲勞,增強視覺敏銳度。
✅鍛鍊大腦反應能力。
揮拍類運動速度快,變化多,要求短時間內調動視覺、聽覺,對變化著的來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反應。
✅充分運動全身。
鍛鍊各部位肌肉、關節,有利於增強身體協調性、靈活性。
✅增強體質。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骨骼生長發育。
✅減肥瘦身。
揮拍類運動屬於中高強度有氧運動,能有效燃燒脂肪。
✅釋放壓力。
心情不好,壓力山大,受了委屈想找人打架,不如打球。
✅以球會友。
團體運動,可以結交很多朋友,說不定還能找到另一半。
圖片來源 @網絡
但俗話說得好:有利就有弊。
揮拍類運動的負面影響也要了解一下:
❌容易引起手臂肌肉不對稱
揮拍類運動一般單手握拍,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單側手臂肌肉發達。如果想要平衡兩側肌肉,最好配合其它動作訓練。
❌易患網球肘
前臂肌肉在抓球拍時過勞,會引起網球肘,患者一般是專業運動員,但普通人如果抓握球拍姿勢不對,時間過長,或球拍大小不合適,也要當心患上「網球肘」。
❌肩部拉傷
打球過程中姿勢不對,用力過猛,或運動強度過大,都有可能造成肩部拉傷。
❌膝關節勞損
揮拍類運動,使用膝蓋較多,如果膝蓋周圍的肌肉力量不足,就會慢慢造成勞損。
圖片來源 @網絡
你要注意
【運動前】
1. 進行環境檢查
場地四周不要有太近的障礙物,以免運動中受到傷害;地面有水要及時清理,防止滑倒受傷。
2. 充分熱身
運動前必須充分熱身,活動手臂、肩頸、腰部、下肢各關節、韌帶和肌肉,有助於減少運動傷害。
3. 選擇合適的裝備
請教專業人士,買一把適合你的好球拍。初學者不必盲目追求價格高昂的品牌。
【運動中】
1. 注意力要集中,精神不要過於緊張。
球場情況千變萬化,集中精神防止意外發生。但不要過於緊張,導致肌肉僵硬,手腳不協調。
2. 動作規範,比贏更重要。
掌握正確的動作,不僅可使姿勢流暢、優美,更能避免運動傷害。
3. 佩戴護具,自我保護。
運動中保護好自身腕、肘、肩部、腰部肌肉關節。
4. 切忌用力過猛,心急毛躁。
穩定總是在力量之前。技術提高需要時間積累,循序漸進。
5. 控制運動強度,不要逞強。
非專業人士,不追求訓練強度。最好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運動量到可承受範圍。
一旦運動時出現明顯氣喘、胸悶、胸痛,要立刻減緩或結束運動。但千萬不能立即靜止不動。要慢慢走動,舒緩情緒,平穩身體機能,並適量補充一些淡鹽水,不能馬上洗澡、吹風、吹空調,以免給心臟、脾腎造成負擔,引發猝死悲劇。
【運動後】
1. 做好整理放鬆運動。
可慢跑,四肢放鬆擺動,或進行局部按摩,時間5-10分鐘。
2. 及時適量補水。
運動間隙或結束後,補水最好少量多次,避免增加心臟負擔。飲料太甜會增加胃負擔。
3. 保持熟練度。
揮拍類運動最佳頻率為一周2-3次,每次60-90分鐘,健身減壓效果最好。
不要一周不碰球拍,一有空又暴打一氣。如果真的沒時間,在家把球拍握在手上感覺一下也好。
不適宜人群
揮拍類運動強度大,對體能有一定要求,不適合以下人群:
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癲癇、胸膜炎、肺炎、青光眼、頸椎腰椎病、骨質疏鬆、膝骨關節炎人群,以及骨骼關節力量退化的老年人。
P.S. 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最好也不要打網球,可以選擇桌球和羽毛球,對抗性沒網球那麼強,活動量可大可小,強度較低,更適合老年人。
最後
人們總熱衷於尋找最好的運動,企圖一勞永逸地解決身心健康問題。
但其實,比起大數據分析出來的最好的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更重要。
通往健康的大路有很多條。
假如你覺得跑步能達到預期,那就去跑。
假如你喜歡走路帶風的感覺,也沒問題。
而假如你每天的活動只是:
吃飯
坐班
回家
睡覺
看電視
那麼無論啥運動,你只要動一動,就比不動強。參考資料來自:
1.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18)30227- X
2. 姜飛熊《哪種運動性價比最高,柳葉刀給出答案了》
2.《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
生命在於運動
乾貨值得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