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宮崎駿版好看嗎(千與千尋19年前不識宮崎駿片中意)
2023-05-23 23:01:48 1
宮崎駿的作品在一個個夏天治癒了我們心靈,他的作品往往讓人一次次思考人性。
19年前的一部《千與千尋》,當初看時,只記得呆萌的煤球球、8條腿的鍋爐爺爺、蠻橫的湯婆婆、胖到極致的寶寶以及脆弱的無臉男。
"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像中的寬闊,你可以碰到際遇,而決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
如今再看這部19年前的電影,才發現宮崎駿的臺詞,句句戳心。
千尋在父母離開後,不得不獨自面對一切,默默成長。
人生正是一場沒有歸途,孤獨的旅程,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著千尋一般孤獨、無助的時候。
正如千尋的旅程,我們的成長都會伴隨著際遇和幸運,但重溫成長的經歷你會發現,能夠完全依賴的,只有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走完這段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旅程。
讓我們追隨千尋的腳步,回顧19年的成長曆程,找回初心。
面對誘惑,守住底線故事伊始,千尋一家人迷路無意闖入神秘世界。抵擋不住誘惑的爸爸媽媽,肆意享用美食。
只有千尋,面對美食的誘惑和父母的誘導,守住了底線,拒絕食用這些不明來路的美食。
當千尋"探險"回來,經不住誘惑的父母,已經變成了無法停止進食的豬。
俄國哲學家、作家尼古拉·加夫裡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
"只有抗拒誘惑,你才有更多的機會做出高尚的行為來。"
成長曆程中,我們都將面對各種誘惑,各種陷阱。
被孔子稱為"被遺落的賢人"的"和聖柳下惠"就是因為守住底線被後世稱頌。
在一個寒冷的夜裡,柳下惠在城門遇到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子。因怕她被凍死,便讓她坐在自己懷裡,並解開外衣把她裹住,相擁一夜而沒有發生任何越界行為。
"坐懷不亂"由此而來。
隨著年齡增長,旅途延伸,我們漸漸學會了妥協,不知不覺間越過了當初一直堅守的底線。
成長過程都不容易,以至於很多成年人為了些許碎銀、只片麵包輕易突破底線,突破底線這種病態,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
正如同千尋的父母一般,喪失原則的人終將迷失自我,變成毫無原則,無法分辨的豬。
面對成長中的誘惑,要像千尋一樣,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能夠對眼前的誘惑說"不"。
不忘初心,守住自己千尋被帶到在湯屋工作後,不論前期過得多麼悲慘,總能守住自己善良的初心。
她會給在門外淋雨的無臉男留門,不但沒有接受無臉男送的金子,還會給他半個河神丸子,並送他離開湯屋;
她會找錢婆婆救治受傷的小白,她會為滿身泥濘的河神拔掉肉裡的刺。
正是守住了善良、純真的初心,千尋才能成功救出父母。
19年前,我們依舊保有那份善良、純真,19年後,我們看著熒幕裡保持初心的千尋,不覺回想:究竟是什麼時候,喪失了初心?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就曾問過自己這麼一個問題:
"已經年邁的我,再次回到故鄉,應該對兒時的我說些什麼?"
"當你長大後,要繼續堅持心中的想法,要用功讀書,不斷積累,把你的想法延續下去,現在的你,將永遠活在長大後的軀體裡,而那些背後的人們和前方的人們,將會緊密聯結在一起。"
"不忘初心"不過如此。
文學家史鐵生說過:
"初心,能讓我們保持純淨;能讓我們即使身陷泥淖,仍潔白無瑕。來時是赤子,歸時莫忘仍懷一顆初心。"
在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裡,歷經苦難,千尋取得五彩繩,歸來還是那個千尋,從19年前第一次看到千尋,19年後的我們,是否還有著初心?
成長總會伴隨壓力,面對壓力與誘惑,總會有迷失初心的人,不忘初心便顯得格外耀眼。
我們跟著千尋在神秘世界裡漫遊,19年後,千尋還是千尋,我們也要尋回初心。
成長是一場沒有歸途的旅程,我們也要在歷經風霜的軀殼下,永存那顆熾熱的初心。
成長是個不可逆的過程,願我們回過頭,還能對那個自己說:
"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
不懼孤單,孤獨上路千尋從與父母分離,到獨自進入湯屋,再到最終救出父母。
她的旅程是孤獨的,與無臉男、煤球球、鍋爐爺爺、湯婆婆一干人的邂逅,使她在孤獨的旅程中不斷成長。
年幼時,我們有著父母的庇佑,有著諸多兒時玩伴,讓我們無憂無慮共同走過最初的旅程。
這時的我們,無憂無慮,因為天塌了有大人們撐,闖禍了,有玩伴一起背。
成長路上,你會突然發現某一瞬間,不再有大人的庇佑,不再有玩伴一起闖禍,所有的後果都需要自己承擔。
學會孤獨地成長,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
蔣勳在他的《孤獨六講》中講到:
"孤獨沒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的,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孤獨所承載的,是一個人的重量。"
成長中的孤獨,能激發你的潛能,也只有身處孤獨之中,你才會打磨自己的技能,實現真正的修煉。
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便抒發了為什麼要忍受孤獨: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不外如是。
我們需要在孤獨中堅持夢想,磨鍊品質。只有堅定地前行,孤獨才不會拖慢你的腳步。
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孤獨消磨殆盡的意志和初心。
與其被成長路上的孤獨吞噬,不如學會接納和享受孤獨,讓成長路上經歷的所有孤獨,成為一場豐富自我的修行。
寫在最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宮崎駿,他的電影總在夏天帶給我們溫暖明。
19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我們還是能夠從宮崎駿描繪的奇幻世界中體會新的意境。
宮崎駿總是能夠讓我們隨著千尋的腳步,對我們的成長進行答疑解惑。
人生不過是一場不可回頭的孤獨之旅,願我們能像千尋一般,在旅途中守住初心,保住底線,歸來時還是那個善良純真的千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