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庭前棗梨熟(庭前八月梨棗熟)
2023-04-20 06:43:17 1
今天是白露節氣
白露,在每年陽曆9月8日前後,農曆八月左右,太陽達到黃經165°時開始
白露節氣的典型物候特徵是什麼?讀完這篇文章,你或許會找到答案
草地周刊關注的兩位南北不同地區的農人,在白露前後又有哪些農活要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白露。
白露,在每年陽曆9月8日前後,農曆八月左右,太陽達到黃經16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還有一個「兄弟」,就是寒露節氣,它們中間隔著一個秋分。由此可見,露水的出現,是秋天非常典型的一個氣候特徵。
9月6日,在江蘇裡下河地區農科所,稻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新華社發(孟德龍攝)
「詩聖」的少年:一日上樹能千回
說到有關白露的詩詞,我首先想到的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其中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而說到與白露有關的時令物候,我想到的還是杜甫的詩:
百憂集行
唐 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這是杜甫在五十歲時回憶十五歲時的光景。杜甫年少時光,出身官宦世家,身處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滿滿的都是美好回憶;中年以後,身逢安史之亂,攜家帶口四處漂泊,飽一頓、飢一頓,貧賤夫妻百事哀。「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這兒子的童年,恐怕還比不上老子的童年呢。好在,這位困頓之中的老年人,還可以用回憶童年來治癒: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還記得年少時陽光燦爛的日子嗎?就像老電影在回放。秋日的光景中,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向我們跑來。他渾身都是使不完的勁兒,結實得就像一頭健壯的小黃牛。少年露出少不更事的笑容——太平日子裡長大的孩子,都沒啥心眼兒。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白露節氣,正是在農曆八月前後,此時已是秋高氣爽,庭院裡果實纍纍:大黃梨掛滿枝頭,沉甸甸地墜下來。大青棗泛紅,這種顏色太好看,人們就叫它「棗紅」色。據大詩兄了解,好吃的梨子,有產自河北昌黎的,產自安徽碭山的,還有江浙一帶的「翠冠梨」;好的大棗,有山東樂陵棗、陝北「狗頭棗」,還有新疆和田的大棗……
山東樂陵棗博會。新華社發(劉晨攝)
吃,當然是一種享受;採摘,更是一種樂趣。「一日上樹能千回」雖然是誇張,但是饞到什麼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看到這裡,我們都笑了:別看杜甫是「詩聖」,原來他小的時候,並不是搖頭晃腦的模樣,而是頑劣無比,跟我們也一樣啊!
梨:《東京夢華錄》中的水果王
「庭前八月梨棗熟」,不得不說,杜甫把此事的時令特徵拿捏得死死的:這個時候,正是各類喬木果實集中成熟的季節。當然,他所描述的,主要還是黃河流域的時令,長江流域的果實,例如梨果,成熟得還要早一些。
我們就來具體盤點一下,白露時節成熟的那些果子吧。先說梨子。
梨,是原產中國的一種水果。它不僅果實甘甜多汁,而且花朵也很好看。我們在「清明詩話」中就曾提到蘇軾的一首《東欄梨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春日,梨花給我們視覺上美的享受;秋日,梨果給我們味覺上美的感覺。當然,古代中國人栽種梨樹,主要還是為了收穫果實。
果農在河北省威縣利派爾梨園內採摘梨果。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吃梨子,有關梨子的典故也很多,例如孔融讓梨;再如,唐玄宗親自領銜的皇家樂團就設在梨園裡,後世就把戲曲界稱為「梨園」。不過,我們還是回到梨子原本的味道:
王道損贈永興冰蜜梨四顆
宋 梅堯臣
名果出西州,霜前競以收。
老嫌冰熨齒,渴愛蜜過喉。
色向瑤盤發,甘應蟻酒投。
仙桃無此比,不畏小兒偷。
梅堯臣的朋友王道損贈送了他四顆梨,老梅專門就此寫了一首詩道謝。我們由此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老梅和老王都是實誠人,放在今天,你不太會大老遠只給朋友送四顆梨子。當然,那個年代的物流、保鮮技術都不能跟今日比。其次,這「永興冰蜜梨」,一定是絕頂的風味好物,值得大書特書。永興,即宋朝的永興軍路,轄區主要在今陝西省,治所位於長安(今西安)。
「名果出西州」,點出產地,此梨出自物產豐饒的關中平原;「霜前競以收」,點出收穫季節,在秋霜降臨之前。
來自安徽的全國人大代表劉瑞蓮在駐地展示碭山梨。新華社記者郭晨攝
這「永興冰蜜梨」好在什麼地方呢?顧名思義,首先就是「冰」,其次就是「蜜」,具體說來,就是「老嫌冰熨齒,渴愛蜜過喉」。這梨子不僅口感好,賣相也很好,「色向瑤盤發,甘應蟻酒投」,豐滿細嫩,表皮宛如青玉,果肉如同冰玉,這簡直就是瑤池西王母盤子裡的仙果。
中國各朝各代的人都喜歡吃梨子,我們還以宋朝為例,在描繪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生活的《東京夢華錄》一書中,很多處都出現了梨。其第二卷《飲食果子》一章中記載:
又有託小盤賣乾果子,乃旋炒銀杏、慄子、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膠棗、棗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棗、海紅、嘉慶子、林檎旋、烏李、李子旋、櫻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棲梨、鎮府濁梨、河陰石榴、河陽查子、查條、沙苑榲桲、回馬孛萄、西川乳糖、獅子糖、霜蜂兒、橄欖、溫柑、綿棖金橘、龍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幹、枝頭幹、芭蕉幹、人面子、巴覽子、榛子、榧子、蝦具之類。
果農展示庫爾勒香梨。新華社記者丁磊攝
你一定流口水了。而在琳琅滿目的果品中,「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棲梨、鎮府濁梨」,你看,梨子的出現比例是最高的。
棗:《齊民要術》裡的N種吃法
說完了梨,我們來說棗。棗,也是原產中國的一種果木。我們在「小滿詩話」中提到,古老的《詩經》中就有關於棗的記載,《邶風•凱風》中寫到,「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這裡的「棘心」,就是酸棗的花朵。此外,《豳風•七月》中還寫到,「八月剝棗」,到了秋天,不論酸棗還是大棗,都已經成熟。
北朝時期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一部非常全面嚴謹的農書,其中記載了很多農作物的種植和加工技術。這部書的第三十三章是《種棗》。看過你就知道,一千多年前的中國農民,已經摸索出一整套先進的果樹栽培技術,「常選好味者,留栽之。候棗葉始生而移之。三步一樹,行欲相當。欲令牛馬履踐令淨」;還有收穫果實的方法,「全赤即收。收法:日日撼而落之為上」,到了秋天,棗子全紅的時候,就可以收穫了。正確的收穫方法,既不是爬樹去摘,也不是用木棍打,而是天天去搖晃樹幹,自然落下的,就是最好的。
河北省內丘縣東石河村村民展示加工好的酸棗仁。新華社發(邱洪生攝)
當然,更令我們感興趣的,是其中記載了棗子的N種加工方法:
——《食經》曰:「作幹棗法:新菰蔣,露於庭,以棗著上,厚三寸,復以新蔣覆之。凡三日三夜,撤覆露之,畢日曝,取幹,內屋中。率一石,以酒一升,漱著器中,密泥之。經數年不敗也。
據《食經》(此書可能已失傳,可惜)記載,幹棗要這麼做:用新採的茭白葉子鋪在地上,放上棗子,再鋪一層茭白葉子。過了三天三夜,棗子差不多陰乾,撤掉上層的葉子,曝曬整日,搬進屋內,用酒噴潤後,放到罈子裡,用泥密封好,能放好幾年呢。
——棗油法:鄭玄曰:「棗油,搗棗實,和,以塗繒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
棗油怎麼做呢?把棗子搗爛成泥,和勻,塗在帛布上,乾燥之後形成油一樣的東西,這就成了!
——棗脯法:切棗曝之,乾如脯也。
棗子果脯怎麼做?把棗子切開,乾燥之後就是了。
——作酸棗麨法:多收紅軟者,箔上日曝令乾。大釜中煮之,水僅自淹。一沸即漉出,盆研之。生布絞取濃汁,塗盤上或盆中。盛暑,日曝使幹,漸以手摩挲,散為末。以方寸匕投一碗水中,酸甜味足,即成好漿。遠行用和米,饑渴俱當也。
麨(chǎo),指粉末狀的食物。酸棗粉怎麼做?選用那些軟紅的棗子,攤在蓆子上曬乾。放到大鍋裡煮,水開就撈出來,放到盆裡研磨。用生布絞汁,塗在盤子上或盆子上。大熱天放在日頭下曬乾,慢慢地用手摩挲,令其成為粉末。棗粉做好後,舀一勺放到碗裡,用水衝泡,又酸又甜,可好吃呢!出遠門的時候,用來調和米粉,既解渴又充飢。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唐坊鎮窪裡王村村民在晾曬大棗。新華社發(張維堂攝)
看到這些,我不禁感慨,對於美食的追求,對於美好生活的營造,我們中國人一直是不遺餘力的!
慄:它安慰了老年「詩聖」的飢腸
說完了梨棗,我們再說一種秋天成熟的果實吧,這就是慄子,或稱板慄。說起慄子,中國人也很熟悉,這也是原產中國的一種果樹。在中國的古詩文裡,慄子的出現頻率也很高,而且常以「梨慄」「棗慄」這樣的組合出現,可見它足以與梨棗二位「分庭抗禮」。
慄子是一種乾果,它的味道甘甜,口感或粉或糯,這總令我想起菱角。也許可以這麼比方:慄子就是北方的菱角、山上的菱角;菱角就是南方的慄子、水中的慄子。
在河北寬城滿族自治縣一板慄深加工企業,員工在板慄仁加工車間內忙碌。新華社發(劉環宇攝)
我們應該都吃過糖炒板慄、板慄燒雞、慄子蛋糕等美食,但是很多人未必知道慄子到底長什麼樣。長在樹上的慄子,外殼有刺,就像一個小刺蝟,內含三到四顆慄子。到了秋日成熟的季節,有刺的外殼就裂開來,並且紛紛落到地上。這樣,人類或者動物,就可以來撿拾它。說到這裡,我還是想到了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一)
唐 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
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
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這是杜甫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所作組詩中的第一首。杜甫時年48歲,因為遭遇安史之亂,正帶著家人到處流寓,在同谷縣暫住了一段時間。
這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之一,困頓到沒飯吃,只能到山中撿野果。「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天寒地凍的秋冬季節,像猴子一樣在山谷裡撿橡子、慄子。「狙公」,本意指養猴子的老人,就是典故「朝三暮四」裡的主人公,而在這裡,「狙公」可以指同樣困苦的流民,甚至就是指野外的猴子。橡子、慄子這些野果,作為副食或者零食固然不錯,但作為主食來充飢,那種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糖炒慄子。新華社記者魏輔政攝
「白頭亂髮垂過耳」,「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讀了這首詩,真是令人悲從中來。而在大約兩年之後,五十歲時,杜甫又寫下了《百憂集行》,回憶起少年往事:「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梨棗也好,橡慄也好,這些秋天的果實,我們只盼它們象徵著成熟與收穫,是孩子們解饞的佳品、樂趣的源泉,而不是令人觸景傷情的道具。惟願天下太平,百姓豐衣足食!
白露時節
南北方的農人們要做些什麼?
■北方 黃河流域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鳳梧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 薛鳳梧:
這是農民栽的蔥。
這是山楂。
這是綠豆,該作物即將收穫。
這是柿子,一種珍珠柿。
已成熟的玉米,由於下雨,一周內收穫。
■南方 長江流域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大石鄉田祥嘴村 楊陽:
現在稻到了晚期,已經灌漿了,吸收好的已經開始低頭,再過二三十天就可以進行第一批收割了。
作者:大詩兄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k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