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術後復發放療好還是不放療好(不能手術的肝癌患者也有希望了)
2023-04-16 21:06:29 1
來源:【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受訪專家
朱海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副總幹事
擅長:全身良惡性腫瘤、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介入微創診療
「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進入,把一根針管粗細的微導管一點點接近肝腫瘤的血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副主任朱海東緊盯著屏幕,在錯綜複雜的肝臟血管中,小心翼翼尋找著供應腫瘤的那根血管分支,想辦法儘可能靠近它打入釔90玻璃微球,這可是「內放射治療」最關鍵的一步,直接關係到治療成敗。
由朱海東醫生參與的「國內首批釔90玻璃微球臨床應用」,近日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來自貴州的患者王先生(化名)成為國內首位接受釔90玻璃微球治療的患者,14釐米的肝腫瘤得以醫治,同時也開啟了肝癌又一新治療方式——釔90玻璃微球內放射介入治療。
從腫瘤內部近距離「放射治療」
肝癌在我國屬於高發腫瘤,每年癌新發病和死亡病例均約佔全球一半①。這兩個數字很接近,說明肝癌的整體療效不容樂觀。事實上,中國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約12%,究其原因是70%-80%的肝癌患者一發現就是中晚期,沒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根治。」②
「無法手術切除的肝惡性腫瘤,正是釔90玻璃微球內放射介入治療獲批的適應症。」朱海東醫生介紹說,這種治療是通過醫用的釔90放射微球釋放β射線來殺死癌細胞,也就是說從腫瘤內部近距離進行「放射治療」,對腫瘤的殺傷力非常強,也被稱為肝癌治療的「核科技」。
對於肝癌患者來說,以下三種情況可以嘗試該治療方式。
第一是沒有手術根治機會的;
第二是有根治機會,但是因為患有基礎病、年齡大等因素不願意手術的;尤其是單個腫瘤且直徑小於8釐米,沒有血管侵犯的患者;
第三是等待肝移植的患者,等待肝源的過程中腫瘤會增長,通過釔90的方法可以把病灶先縮小,安全過渡到移植階段。
其實,釔90放射性微球介入治療在國外應用已有20多年,獲批用於肝癌、膽管癌、腸癌肝轉移等多個類型腫瘤治療,技術上非常成熟。
找準位置、定好劑量,
不傷其他器官
「大家不要一聽到放射線就害怕,釔90確實屬於放射性物質,但是它醫用級別的,通過整合成玻璃球打入體內,有效照射範圍也就是幾毫米到1.1釐米,半衰期是60幾個小時,意思就是釔90在清除癌細胞的同時,輻射的範圍非常小,只集中在微球附近有照射作用,周邊正常組織不受影響,而且放射衰變後的產物也會隨著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排出體外。」朱海東醫生說,在國外接受釔90治療的患者手術後,當天就能出院了,接受的輻射量比坐飛機還要低。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也沒有太大的反應,好像簡單地被注射了一針一樣,術後可能有點發熱,休息後很快就會好轉。
至於患者擔心的不良反應以及治療效果,在朱海東醫生看來,決定性的因素還是釔90微球放置的位置以及釋放的劑量是否正確,這也非常考驗醫生的技術。
找位置:分析每個血管分布
打入的玻璃微球順著血管跑了或是沒有出現在預先設定的位置上,肯定會影響到治療效果。因此,在手術前除了常規影像檢查要做,還有一個檢查——手術造影是一定要做的。朱海東說,通過造影我們分析、觀察腫瘤有多少根供血的血管,每個血管之間是什麼關係,互相怎麼交通,到底哪根血管是給正常肝臟供血,哪根是給腫瘤供血,一定要找到靠近肝腫瘤的血管,最大程度讓玻璃微球停留在腫瘤部位。為保證位置的準確性,還會事先打入白蛋白「預演」或是「模擬」微球在腫瘤區域的分布,以找出最佳位置,同時手術中醫生還要對血管的擴張程度、流速等進行判斷。
打劑量:根據病情個性化定製
每個肝癌患者打入釔90 的劑量都是不一樣的,需要進行個性化測算。朱海東醫生解釋說,釔90微球介入治療的精準和靶向性很明確,每次的劑量需要根據患者的腫瘤大小、位置進行測算;每個人使用的是唯一劑量,比如腫瘤裡分布多少劑量,正常肝臟分布多少劑量,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
基於對技術的要求,肝癌患者儘量找做過釔90玻璃微球的醫生進行評估病情是否適合進行該項治療,同時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另外,目前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與釔90的聯合治療也會使肝癌患者生存獲益。
據了解,除了在海南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成功開展釔90玻璃微球內放射介入治療,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為牽頭,陸續在10家大型三甲醫院做多中心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為肝癌精準治療、多學科診療提供新的選擇。
別把肝癌拖晚期,
每年都要定期體檢
我國肝癌患者中晚期佔到70%-80%,主要原因是肝癌症狀隱匿、發病卻很快,再加上很少人有嚴格的每年做體檢的習慣,一經發現基本都是中晚期,尤其是出現肝區疼痛是肝癌晚期常見症狀之一,多呈持續性脹痛或鈍痛;部分患者在還會出現黃疸、腹水等不適。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22年版)》指出,我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有B型肝炎病毒和(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
過度飲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人群等。
建議以上人群藉助於肝臟超聲檢查和血清甲胎蛋白、異常凝血酶原等進行肝癌早期篩查,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檢查。
如果肝臟超聲和血清AFP、PIVKA等篩查異常,還需要進一步做動態增強CT和/或MRI掃描等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做到早發現、早幹預,避免拖到晚期才去治療。③
參考資料:
①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12(6):401-428.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9.06.001.
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0年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07
③Zhang BH,Yang BH,Tang Z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creening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ancer Res ClinOncol,2004,130(7):417-22.
本文來自【健康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