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老品牌文化博物館(上海文化潤疆重點工程巴楚博物館新館正式投入使用)
2023-04-16 20:55:01 3
巴楚博物館新館是上海市和靜安區對口援建巴楚的重點工程,也是文化潤疆重大項目,開館後將成為南疆地區展示中華文明、促進民族團結的中華文化新地標。自2021年原創中標以來,華東院總經理、首席總建築師張俊傑領銜指導,並帶領城市更新院韓韜總監團隊、諮管中心及各專業各專項團隊,全力投入博物館的建設工作。華東院作為原創設計總包單位,在開館儀式上為來賓介紹了博物館創新的設計理念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核。
總體規劃模型
巴楚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4923.06㎡,選址在巴楚的區域文化核心片區,緊鄰迎賓路,是城市風貌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項目基地是一塊東西向的帶狀場地,博物館建築落位在基地東側,沿迎賓路設置入口廣場;西側是未來圖書館預留的發展空間,中間是銜接二者的中心廣場,場地的布局構建了一個公共文化長廊。博物館的外圍未設圍牆,旨在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開放、舒適的活動空間。
核心理念
巴楚博物館是一座三層建築,平面順應環境和地形而呈現梯形,它是一座高效率的集中式建築。從整體上看,四座高低錯落的「石塔」從一個堅實的基座上升起,形成了博物館特徵鮮明的建築整體形象。
文化符號
位於巴楚境內的託庫孜薩來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久遠,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再現託庫孜薩來」是博物館設計的文化理念,建築外觀體現了古與今的對話,既是對巴楚最具標誌性的歷史遺蹟和文化符號的再現,也寄託了重塑巴楚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繁榮盛世的美好願景。同時表明包括巴楚在內的新疆自古就是中國領士,新疆地區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建築師提煉了託庫孜薩來古城的主要特徵,將厚重的石山基座、封閉堅實的城牆以及烽火臺形象,通過現代建築手法的演繹,塑造了最終的建築造型,使博物館既現代簡約,又穩重而富有歷史感。
空間結構
博物館的內部空間,建築師設置了一個大尺度的中庭,以新疆地區常見的傳統民居形式「阿以旺」為原型。在維吾爾語中,阿以旺寓意為「明亮的處所」。民居中的所有房間都以「阿以旺」為中心圍繞排列,它是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動的中心。參觀者進入博物館中庭,就會被這個空間吸引,它是博物館的核心,所有的活動都通過圍繞中庭串聯起來。中庭的正上方設置了天窗,引入了自然採光,使得整個空間氛圍明快,並具有豐富的光影變化。
不同標高、不同角度的迴廊,既連接各個展廳的交通空間,也提供了從不同位置看中庭的視角,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形成了多維度的交流和對話,期待博物館的這個中庭成為巴楚的市民文化生活的中心。
立面工藝
巴楚博物館的立面和細部設計獨具匠心。
石材的拼接方式:豎向每三個大板塊和一個小板塊形成一個單元,通過錯拼方式,形成整體的韻律和肌理感。空鬥牆的細部:磨磚裝飾是維吾爾族建築藝術中一項重要工藝,工匠採用高超的技藝對磚進行切割,拼砌而成各種平面和立體的幾何圖案花飾,在光影的襯託下,顯得格外雅致。建築四個立面的中部均採用了空鬥牆,選用高度為200mm的預切割的3種不同形狀的塊狀石材,通過有韻律感的排列,呈現出遠看有質感、中看有韻律、近看有細節的獨特立面效果。
藝術表現
旋轉樓梯是中庭設計當中的畫龍點睛之筆。樓梯外側採用玻璃欄板,內部採用實體欄板,整體造型輕盈靈動,提升了整個中庭的藝術渲染力。
巴楚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將現代建築語言和巴楚地域文化緊密結合。華東院作為國內領先型設計企業標杆,以「創新中國設計,引領美好生活」作為企業使命和品牌宣言,巴楚博物館這座特徵鮮明且極具文化意義的建築作品,也是華東院打響中國原創設計品牌的一大重要實踐。
資料來源、版權所有:華建集團華東院ECA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