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靠海邊嗎(從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
2023-04-16 21:45:18 6
福建龍巖靠海邊嗎?福建省龍巖市是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地處龍巖市西南部的武平縣,也是原中央蘇區縣,基因紅、底色紅延綿不斷的青山孕育出了革命火種,也成為老區發展的綠色「聚寶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福建龍巖靠海邊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福建龍巖靠海邊嗎
福建省龍巖市是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地處龍巖市西南部的武平縣,也是原中央蘇區縣,基因紅、底色紅。延綿不斷的青山孕育出了革命火種,也成為老區發展的綠色「聚寶盆」。
「2017年以來,龍巖以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武平召開為契機,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途徑,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龍巖樣板。」龍巖市林業局局長張田華表示。龍巖市將武平林改不斷向前推動,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方面取得新成績。
森林覆蓋率79.7%的武平縣,絕大部分土地都在青山環擁之下,與林相伴,同林共生。林業一直是武平最重要的發展資源,也是最大的發展優勢。武平縣立足區位特點、生態優勢,大力踐行「兩山」理念,突出做好機制創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捷文示範「四篇文章」,建設高質量綠色發展示範區,更好地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2001年前,武平縣和全國大小林區一樣,林業發展存在亂砍濫伐難制止、林業產業難發展、望著青山難收益等問題。
為改變困境,2001年,武平縣以萬安鎮捷文村作為林改試點,首次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既無具體法律依據,也無上級授權,更無其他地方經驗做法可參考的情況下,捷文村率先分山到戶。
分山到戶後,捷文村不斷創新、拓寬新路,通過率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山林流轉、發展林下經濟等,讓老百姓從「靠山吃山」轉變為「靠山富山」。
「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比起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火燒山和亂砍濫伐,老百姓不砍樹也能致富。」捷文村原支書、首推林改試點第一人李永興說。
萬安鎮黨委書記王劍斌表示,如今的捷文村生態環境優美、百姓生活富裕。森林覆蓋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到84.2%;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1600多元增加到2020年的25008元,其中林業收入佔46%。
「現在的生活很開心很滿足。那棟房子就是我的,上我家看看。」家住武平縣城廂鎮堯祿村的桃農陳榮德指著青山掩映下的家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說道。
陳榮德所在的堯祿村位於梁野山保護區內,家家戶戶種植鷹嘴桃。村黨支部書記陳其富介紹,目前村裡共有1500多畝鷹嘴桃,基本實現全村山上山下、村頭村尾、水邊路旁全覆蓋。2021年全村種植鷹嘴桃收入達500多萬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近年來,堯祿村以「客家桃源」為核心品牌,依託梯田風光等優勢,以特色鷹嘴桃採摘、創意遊樂等為主題,實施桃園沿線景觀提升、桃文化創意、「桃園歡溪」親水體驗建設、鄉野民宿、森林人家等項目,大力發展桃源風光觀賞、養生度假遊、親子遊。堯祿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年接待遊客超30萬人次。
同樣位於梁野山保護區的雲寨村,得益於林改政策,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2.2%。依託良好生態優勢,近年來,雲寨村走出了一條生態引領、產業為本、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村黨支部書記邱廣峰介紹,通過把村中特產與餐飲、民宿等結合起來,雲寨村形成了一條生態產業鏈,實現了人人有事做、家家能致富,將生態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去年,雲寨村接待遊客80多萬人次,人均增收5000多元,村集體增收7.8萬元。
「我們家可容納150人用餐,有5個床位,生意好的時候周末都爆滿。」雲寨村尚義森林人家的主人鍾文告訴記者,得益於梁野山的好環境和景區的深入開發,雲寨村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的村子交通閉塞、土地貧瘠,很多人都跑出去打工,這幾年景區建好後,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也願意從外地回來。
「我原來在外地工作,2010年,家裡生意越來越好,父親沒有精力經營,我也從外地回來接管家裡的生意。」鍾文說,在家開辦森林人家一年能有50萬元的營業收入,真正實現了在家就能致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
來源: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