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炎症自測有什麼方法(這種女性疼痛說不清道不明)
2023-04-16 21:54:44 1
(本文作者:武漢市中醫醫院)
在醫院婦科門診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女性患者
明明不是姨媽期
卻總感覺到腰酸、下腹部墜疼
三五不時地發作一次
其實,很多人都是
被慢性盆腔疼痛「盯」上了
有研究表明至少5%的女性
長期遭受盆腔疼痛困擾
影響工作和家庭
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
手術後直播練瑜伽
女子盆腔疼痛無法正常行走
34歲的王女士是一名瑜伽直播老師,半年前因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做過手術,術後自覺恢復良好,休息僅一個多星期後便開始繼續直播上課。
三個多月前,王女士開始時常感到腰酸背痛,下腹部隱隱作痛,總是三五不時地發作一下,想著找時間到醫院去看看,但又覺得疼痛並不劇烈,可以忍受,便沒有太過在意。
過了沒多久,王女士下腹部疼痛開始頻率發作,疼痛逐漸加重,難以正常行走,人也變得越來越畏寒怕冷,只能長時間躺在床上臥床休息。
經推薦,王女士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武漢市中醫醫院婦科主任醫師黃豔輝的診室就診。
黃豔輝主任接診後,詳詢病史,根據各項檢查結果,診斷王女士患有盆腔筋膜疼痛症候群,
正是由於手術後未恢復好便過度運動,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寒凝血瘀,氣血不通,再加上術後炎症刺激盆腔肌肉緊張攣縮,導致不通則痛。
根據其症狀,黃豔輝主任為王女士開出溫通溫補的中藥湯劑,並搭配以中藥灌腸、針灸等中醫外治法進行治療。治療2個多月後,到目前為止,王女士下腹部疼痛症狀緩解,可以自己正常行走。
「在婦科門診,一周就可接診到十多位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黃豔輝主任介紹,慢性盆腔疼痛是女性最常見的病症之一,以育齡期女性最為多見,一般表現為下腹部疼痛、性交痛、痛經、排尿及排便時腹痛等。
黃豔輝主任提醒,由於慢性盆腔疼痛多病程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工作,甚至引起情志病及影響生育能力、家庭關係。女性朋友們日常不可大意,如果出現慢性盆腔疼痛時,應儘早進行相關檢查和康復治療。
一
什麼是女性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指骨盆及骨盆周圍的組織器官持續6個月及以上的周期性或外周期性的疼痛,導致機體功能紊亂,需要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的一組症候群,是女性最常見的病症之一。
一般表現為盆腔、陰道、外陰、直腸或膀胱疼痛,或者疼痛牽涉至更遠的部位如大腿、臀部、髖部或下腹部。症狀可呈持續性或陣發性,急性或慢性。
黃豔輝主任介紹,中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疼痛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外邪侵襲、七情內傷、飲食失節、手術創傷等,導致機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肝鬱氣滯血瘀而引起一系列症狀反應。
二
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病因
黃豔輝主任介紹,慢性盆腔疼痛的可能病因有多種,可源自盆腔內任何器官系統的病變或功能障礙,如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等。
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慢性盆腔疼痛主要涉及以下婦科病因:
盆腔粘連
常由盆、腹腔手術及炎症引起,由於粘連限制了盆腔與其他臟器的正常位置及活動而引起牽拉疼痛。根據粘連部位的不同,引起盆腔疼痛的部位有所不同,常表現為非周期性的慢性持續性鈍痛。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引起CPP最常見的原因,約佔23%-30%,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締組織炎及盆腔腹膜炎,表現為下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隱痛,或勞累後出現下腹隱痛、腰骶酸痛,常伴有白帶異常。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常有嚴重痛經,同時因其常合有盆腔粘連及盆腔充血,引起非經期的下腹痛及腰骶部墜脹痛,並在經前及經期加重。
盆腔淤血症候群
是由於盆腔靜脈或靜脈叢曲張、淤血,導致慢性下腹部疼痛、性交後疼痛及腰痛等症候群,常呈瀰漫性下腹部持續性墜痛,晨輕晚重,久站加重,側臥減輕。
殘留卵巢症候群
是指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後,仍有少量有功能的卵巢組織殘留引起的症候群,表現為周期性鈍痛、放射性的下腹部或腰背部疼痛或性交痛。
黃豔輝主任提醒,除生理因素外,有部分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症狀是由於心理因素造成的,由於情緒障礙引起,如抑鬱、焦慮、創傷性經歷等。常表現為持續性鈍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易改變,盆腔檢查無異常發現,單純藥物治療效果不好。
三
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的優勢
黃豔輝主任介紹,慢性盆腔痛是一組症候群,其病因複雜,涉及較多相關學科,病程長,缺乏特效治療方法,是常見的婦科棘手疾病。中醫具有整體調節作用,特別對痛症具有較好療效。
中醫外治法
武漢市中醫醫院婦科對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不僅有辨證精當的中藥內服方法,更有針灸、婦科灌腸、痛經貼、暖宮貼、穴位敷貼、婦科敷包、昇陽散、四黃散、中藥封包、火龍灸、臍療、中藥足浴等多種外治法。
四
慢性盆腔疼痛的日常護理
黃豔輝主任提醒,當出現慢性盆腔疼痛症狀後,應積極治療引起本病的基礎病因,如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粘連等,並做好日常護理工作:
1、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2、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避免焦慮、恐懼、抑鬱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3、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要加強月經期間、產後以及流產後的個人衛生,勤換內褲。經期禁止性生活;
4、積極參加運動鍛鍊,增強機體免疫力;
5、盆腔靜脈淤血症候群症狀較輕的患者,可採取側臥位,常做提肛運動,加強盆底肌肉張力,利於盆腔血液回流;保持大便通暢;
6、做好避孕工作,減少宮腔操作,儘量減少人工流產術的創傷。
7、注意飲食調護,注意營養均衡,多吃新鮮、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及蔬菜,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忌煙、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