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閻肅的詩句(一首敢問路在何方)
2023-04-16 06:50:27 2
你不像其他父親一樣為孩子的人生「鋪路」,但你讓我們傻樂了好幾十年,有你這樣一個父親,我們很快樂。一直很遺憾沒來得及在你昏迷前告訴你,雖然你肯定知道:我們都很感激你,都非常愛你。
——閻肅的兒女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著名藝術家、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因病於2016年2月12日逝世。新華社發
姓名:閻肅
性別:男
終年:86歲
去世時間:2016年2月12日3時7分
去世原因:病逝
■ 人物生平
閻肅,原名閻志揚,河北保定人,1930年5月出生,1953年6月入伍。歷任西南軍區文工團分隊長、空軍政治部歌劇團編導組組長、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等職,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榮譽主席。
60多年來,閻肅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還參與策劃了《祖國頌》等100多場重大文藝活動。2015年9月,閻肅在完成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創演任務後突發腦梗,隨後陷入深度昏迷。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歲月留聲不留人,當《敢問路在何方》在猴年春節經歷了又一輪的傳唱後,這首歌86歲的詞作者——著名藝術家、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安然離世。
昨日清晨,兒子閻宇將父親去世的消息發到朋友圈,「很平靜,沒有任何痛苦,就像睡著了一樣。」他向大家致歉,「按閻老的習慣,肯定不願在春節打擾大家,真的很抱歉!」
「一片丹心、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他給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佳作。」中國空軍官方微博將老人的離世評價為一代藝術大師忠魂隕落。
在兒子眼中,他是朋友、戰友;在同事和朋友們的描述中,他是一個「老頑童」,可愛又風趣。
寫經典軍旅豪邁也有深情浪漫
閻宇說,父親十分喜歡杜甫和李商隱的詩,喜歡杜甫是因為他有傳統知識分子「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思,而性格中的隱忍和浪漫,讓他對李商隱的詩頗有共鳴。
家國和浪漫,也正是閻肅諸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閃耀出的光芒。
1953年,時年23歲的閻肅入伍,並進入西南軍區文工團(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前身),隨後的數十年裡,紅色成了他作品的底色。
上世紀60年代初創作的歌劇《江姐》,不僅紅遍大江南北,更在當時的年輕人群中形成潮流。1964年11月,被歌劇《江姐》感動的毛澤東在中南海單獨接見了閻肅,並送給他一套《毛澤東選集》。
在紅色經典和軍旅豪邁之外,閻肅的深情和浪漫也烙入了86版《西遊記》的11首插曲歌詞中。
《敢問路在何方》自不用提,還有「是誰送你來到我身邊」的《天竺少女》,「香茶一盞迎君到,星兒搖搖,雲兒飄飄」的《何必西天萬裡遙》,「我柔情萬種,他去志更堅,只怨今生無緣」的《相見難別亦難》……
這些歌的曲作者許鏡清在閻肅病後寫道,「先生知識淵博,妙筆生輝。他對《西遊記》的故事了如指掌,無論提到什麼情節,他都非常迅速地知道該寫什麼歌詞。每首歌詞都寫得非常漂亮。」
即便如此,老人沒有請人為自己著書立傳,他更相信歷史的眼光。
閻宇回憶,多年前,一位朋友想要一首父親寫的歌,但老人對這首歌印象已不是很深,草稿也找不到了。閻宇有些納悶,你寫的歌怎麼能沒留呢?沒想到老人家一連串反問:我留它幹嘛?如果能留下,那它自然會留下,留不住,我留著又有什麼用呢?「床前明月光」是李白自己留下的嗎?那是老百姓的嘴為他留下的。
接地氣熟悉詞牌不了解名牌
雖被稱為「一代藝術大師」,但閻肅在親友的眼裡沒有絲毫大師的架子。
談起對父親的印象,閻宇說,我們的感情很特殊,他既是我的父親,也是我相依為命的朋友。他曾寫下這樣一件令人潸然的父子往事:
「小時候,我有次把母親惹到暴怒,老爸回來幫我說了兩句好話,未想老媽的無名火調轉方向和老爸吵了起來,直至將他連推帶喊轟出門外,隨後也將左顧右盼的我趕了出門。
摸黑走到前院,發現老爸一人默默坐在臺階上,我也就挨著坐下,兩個餓著肚子的男人靜靜地坐了好一會兒,老爸突然笑了,我也忍不住跟著他笑了起來。笑累了就講故事,到了很晚,也忘記了餓。後來有鄰居找來說已經替我們求過情了,快回家。老爸突然一拍我說,你小子怎麼這麼晚還不回家,快走!」
在閻宇的印象裡,父親對他也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一次,他為父親整理出一部作品集,老人家過目後,修改了七八十處錯誤,也並沒有責怪他的粗心和外行,而是笑著說,「你這是誠心感人,錯誤百出。」
閻宇沒想到的是父親緊接著又好奇地問,「您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作品?既不是時間年代也不是軍內地外,我實在看不懂閣下的高妙啊。」閻宇回答,我就是瞎排的,高不?老人家聽後大笑道,「實在高!」
去年12月,在閻肅同志的藝術成就研討會上,詞作家屈塬回憶,閻肅是個很接地氣的老頭:吃火燒時用手小心接著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餃子打包下頓再吃……
「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詞牌,卻不了解奢華的品牌,沒有見他穿過、用過一件名牌。脫下戎裝,一身布衣,就是一個詼諧風趣的老大爺。」屈塬說。
作家餘秋雨評價閻肅說,「人們也許認為,像他這樣長期在軍隊工作的藝術家,思維的傾向一定更靠近宣教,但我看到的是,藝術良知使他堅守住了審美本位,如如不動。廣大觀眾都看到了,不管他出現在什麼電視節目中,總是溫和如春,切實可行。」
餘秋雨還曾寫道,有好幾次,閻肅聽到那些在文化領域偶得高位的官員頤指氣使地講話,總會悄悄捅我一下,然後輕聲在耳邊說:「滿口假大空,什麼也不懂。」他對這位官員的批評,好像不是出於前輩對於晚輩的不滿,而是出於平民思維對於官僚話語的抱怨。
老頑童喜歡趕時髦的「80後」
生病住院前,這位86歲的老人從沒讓人覺得他「老」過,常笑稱年過八旬的自己是「80後」。生活中的他,聽周杰倫,懂Rap(說唱),還很喜歡李宇春,自稱是「老玉米」。
「別看他叫閻肅,卻不是一個嚴肅的人。」閻肅的老同事、老朋友們說起他,談及最多的,就是「愛開玩笑」、「童心未泯」。
在西南文工團時,閻肅總愛開玩笑、講故事,有人就給他提了意見,說他太不嚴肅了。他就乾脆把名字從閻志揚改成了閻肅。在他看來,一個人心態要好,遇到事情不跟別人較勁,也不跟自己較勁,這樣一切煩惱都是浮雲。
空政文工團的同事舒楠稱呼他為「神奇的老頑童」。2008年,曾有一部電視劇的導演請舒楠作曲、閻肅寫詞寫一首主題曲,要求「既要流行又要有地方特色。」閻肅出了個主意:「為什麼不把它寫成周杰倫式的說唱?」這句話出自年近八旬的閻肅之口,舒楠感到「實在是太超前了」。他按照閻肅的意見,在整個音樂中加了16個小節的Rap,效果非常好。
2015年1月,閻肅作為演講者出現在央視《開講啦》的舞臺上,在講述完自己的創作過程和感悟後,主持人撒貝寧衝著臺下觀眾說:「大家發現沒有,閻肅老先生整個開講『萌翻了』!」
身穿黑色唐裝大褂的閻肅手插在袖子裡,眯眼微笑,用他高昂有底氣的聲音說:「我就怕你們吐槽啊,來點讚就好了。」
現場一位「90後」提問,「你對我們喜歡的《小蘋果》怎麼看啊?」閻肅立馬哼唱起來,回答也逗樂了全場,「說老實話,我最近很困惑,我們部門領導讓我寫個主流的歌讓大家傳唱,我說『火不了,《忐忑》過去了,《江南style》過去了,現在就是《小蘋果》,我再寫個大香蕉也不行啊』。」
「他沒有為我和姐姐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修橋鋪路』,但讓我們傻樂了幾十年,我們很知足。」閻肅突發腦梗陷入深度昏迷期間,閻宇和姐姐聊起父親的一生時說。
新京報記者 趙力 賈世煜 王夢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