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市唐園鎮石佛村史料(臨清張建堂情鍾)
2023-04-16 09:28:37 2
臨清市唐園鎮石佛村史料?關注聊城晚報,讀到大美聊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臨清市唐園鎮石佛村史料?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臨清市唐園鎮石佛村史料
關注聊城晚報,讀到大美聊城
臨清張建堂情鍾「三水」——水盂、水注、水丞 稱為「文房第五寶」
筆墨紙硯是眾所周知的「文房四寶」,殊不知文房其實還有「第五寶」,那就是臨清張建堂情鍾二十餘載的「三水」——水盂、水注、水丞。如果說文房四寶重在使用價值,作為文房第五寶的「三水」,因其小巧而雅致,經由歲月的裹洗,與主人心息相通,最能彰顯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致。故在古董工藝品中,「三水」屬於品位較高的藏品。
臨清的張建堂自上世紀末痴迷水盂、水丞、水注的收藏,至今擁有橫跨至戰國年代的青銅、陶土、象牙、合金、竹子、銅胎琺瑯等各種材質藏品約2000件。「水盂、水丞和水注都是古代文人必備書房用品,水盂是置於書案上的貯水器,用於貯硯水、涮毛筆,多屬扁圓形;水注、水丞研墨時用來加水,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張建堂告訴記者。由於專項收藏這三類「水」器皿,張建堂便悠然自命為「三水堂」主人。
說起自己的收藏曆程,張建堂打開了話匣子。原來,張建堂祖上經商家境殷實,小時候經常在家見到銀元、鷹洋等錢幣和古代飾品,因此對文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上世紀90年代,張建堂聽從朋友建議,決定專攻文房中的水盂、水注和水丞收藏。痴迷的他不僅購買專門的書籍研究,還天南海北跑遍,不斷拜訪專家學者提高自己。「這20多年,除了西藏、新疆、青海等偏遠省份,其他地方我都跑遍了,還專程拜訪過楊靜榮、馬未都、徐宏等專家學者,增長了很多知識。」張建堂說,中國的文人講究情趣,他們所用的水盂、水注、水丞,材質五花八門,樣式各種各樣,而且每個時代都有鮮明的特色。總體來說,樣式、氣魄暗合當時社會綜合實力和由此產生的審美情趣。「漢代的水盂是陶質的,雖然說不上精美,但雄渾大氣;唐代的水盂,鼓腹誇張,奔放豪氣;宋代的水盂精緻典雅。」張建堂說,「你看這件清代的官窯郎綠水盂,更是讓我們見證了什麼是皇家氣派,我們經常說器型規整,看官窯瓷器,才知道規整是什麼意思,從造型、釉色到圈足,完美無缺。」文人的情趣還體現在造型上,許多水盂、水注被做成了仿生瓷,有的做成了螺殼,有的做成了芒果,有的做成了動物造型,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喜好和情趣。
收藏路上,不僅長知識、長見識,更有許多故事。「你可能想不到,我收藏的第一件『三水』是商販送的。」想起往事,張建堂神採飛揚,「河北一楊姓古董商人外號老羊皮,我找到他時,他家的桌子上有一個插蠟燭的水注,看我左看右看,老羊皮豪爽地說作為見面禮送給我。後來經過鑑定,這是一件唐代加綠彩水注。」還有一次,張建堂在一位古董商人那裡看到一隻精美的水盂,花色典雅靚麗,器型規整漂亮,沿口鍍金,外面釉色潔白如玉,內施淺綠色釉彩,燈光一照,淡淡的綠色猶如螢光,精美絕倫。當時賣家說是清末景德鎮外銷瓷,但二十多年的歷練和眼力讓張建堂感覺應該不止外銷瓷那麼簡單。買回來後,經過仔細研究,他初步鑑定為民國初年英國皇室製造,作為國禮送給中國的。「因為瓷器的後面都有編號,查英國的相關資料,這家當時皇室御用的瓷器公司,直到今天在上海還設有辦事處。」張建堂說。
和有些藏家收到寶貝秘而不宣不同,張建堂很樂意和大家分享,共同欣賞品評。正因如此,他萌生了建一家公益性博物館的想法。他告訴記者:「收藏品最好的歸宿是國家,在私人手裡難免流失損壞。我最佩服張伯駒先生,把畢生收藏的古董字畫捐獻給國家。我的願望就是想建一個博物館,把我收藏的瓷器免費向公眾展示,叫後人們領略我們祖先高超的智慧和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