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企業的現狀(全球新興潛力企業觀察)
2023-04-17 02:05:30 4
全球新興潛力企業企業概況:
金融科技領域湧現最多高估值新興潛力企業
一般我們把創立不足10年、估值高於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稱為新興潛力企業公司。
截至2021年9月底,全球共有超過830家新興潛力企業公司。
在估值最高的40個新興潛力企業當中有 20個企業來自美國,10個來自中國。
從估值來看,全球新興潛力企業公司總估值超過2.7萬億美元,其中有12個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超級新興潛力企業」。總體來看,800多家新興潛力企業公司的平均估值為32億美元,估值中位數則是15億美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金融科技、網際網路軟體和電子商務領域的新興潛力企業數量分別位列前三。其中,金融科技領域湧現出最多高估值的新興潛力企業,而人工智慧行業的新興潛力企業企業平均估值最高。
接下來看城市分布,全球新興潛力企業公司分布於41個國家中的208座城市。其中舊金山和北京領跑新興潛力企業城市發展,超級新興潛力企業城市聚集效應更明顯。
其背後是中美兩國新興潛力企業數量增長表現強勁,兩國新興潛力企業企業數量佔全球總量的約70%。
2
「兩超多強」:
中美新興潛力企業持續引領全球發展態勢
從國家維度看,全球新興潛力企業企業呈現「兩超多強」的局面,其中「兩超」分別是數量位列第一的美國和位列第二的中國。
從2015年到現在,美國新興潛力企業公司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2%,中國則更勝一籌,以年均45%的速度在增長。
我認為中國新興潛力企業公司數量的迅速增長,既源自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釋放,也受益於全球化影響下科技和商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中美兩國新興潛力企業的競爭力還體現在精英層面。一般來說,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新興潛力企業公司會被稱為Decacorn( 「十角獸」)公司。美國有18 家,中國有10家,隨後是英國3家,印度2家。
中美兩國新興潛力企業表現優異的根源在於兩國經濟體量與活躍度、科研投入產出、人才培養多維度的全球領先地位。
中美兩國新興潛力企業的行業構成差異明顯。
美國新興潛力企業最多的行業是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 金融科技,而中國則是電子商務和人工智慧,所以可以說電商依然是中國新興潛力企業最為密集的領域。
詳細比較中美兩國各行業新興潛力企業的數量不難發現,美國在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金融科技、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消費零售、網絡安全、數據管理與分析、供應鏈與物流等行業領先中國,而中國在移動通信、電子商務、硬體、教育科技及汽車與交通方面超越美國。
根據胡潤統計,2021年我國170家新興潛力企業企業分布在電子商務、汽車交通、人工智慧、企業服務等13個行業。
其中,電子商務、汽車交通、人工智慧行業新興潛力企業企業數量位列前三,分別為26、25及22家,合計佔比高達42.9%。
擁有18家新興潛力企業的企業服務行業緊隨其後,佔比稍高於分別跑出13家新興潛力企業的消費、醫療健康及智能硬體行業。
3
國內創投新趨勢
2021年,隨著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中國創投市場復甦明顯並迎來大反彈。
從上圖可以看出,2021年國內創投市場共計披露14,629起投融資事件,較2020年增加41%;
共計融資金額13,550億元,較2020年增加58%,創近年融資金額之最。
除教育領域外,2021年主要領域投融資事件數與融資金額均較2020年正增長,其中又以先進位造、消費、醫療、企業服務等領域融資數量增速較快。
2021年先進位造領域投資熱點主要圍繞半導體、晶片、傳感器等技術,其中集成電路設計賽道融資事件數從2020年的88起增至111起,是先進位造領域最受關注的賽道。
而醫療領域最受關注的賽道是創新藥物研發,不過賽道投資重點已經從後期項目轉移至早中期項目,2021年創新藥賽道D輪較2020年大幅下降,而早中期融資(種子/天使/A輪/B 輪)數量則從2020年的51起增至2021年的98起。
2022上半年,截至6月16日,在先進位造、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22個行業共發生2650起投融資事件。
其中,先進位造業以667起居上半年各行業投融資之首;
醫療健康行業僅次於先進位造業,以512起融資事件居第二;
企業服務行業發生356起投融資事件,位列融資事件總數排行第三。
我們分析認為,新興潛力企業企業在先進位造和硬科技領域活躍度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家政策推動。
如今年8月,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要求形成各類企業「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
引導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
4
網際網路企業入局,
催生大量新興潛力企業企業
近年來,在數字經濟尤其網際網路領域,我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初具世界影響力並具備硬科技創新意願和能力的企業。
2017年至2021年,我國上市網際網路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27%,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增長至6.87%。
在當前網際網路生態化的趨勢下,新興潛力企業企業也已經成為巨頭生態的重要構成。
從上圖可以看到,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多年來投資或孵化了大量的創新型公司,約50%的新興潛力企業企業或多或少與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美團等相關聯。
其中,企業估值越高,巨頭對其影響力更強。從估值前十的新興潛力企業企業來看,與巨頭關聯程度高達100%。
從投資策略來看,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美團是基於各自主營業務和重點布局領域而展開,例如電子商務之於阿里,搜索和廣告之於百度,遊戲之於騰訊等。
出於對阿里系生態整體戰略的嚴格控制要求,阿里26.4%投資事件為戰略投資,百度、騰訊、京東、美團投資事件基本集中早期的天使輪和A輪。
從投資行業來看,2021年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最關注的十大領域依次是文娛傳媒、企業服務、消費、先進位造、醫療、電商零售、汽車出行、金融、人工智慧、傳統行業。
5
「硬科技」新興潛力企業備受關注,
背後可能有五大原因
2022年6月,由賽迪科創編制的《賽迪科創新興潛力企業百強(2022)》正式發布,上榜企業「硬科技」的屬性非常突出,其中人工智慧、醫療健康和半導體行業位列前三,分別有26家、23家和15家企業入圍,佔百強的比例超過60%。
在新興潛力企業領域內,「硬科技」越來越受到重視,可能有以下原因:
中國進入了技術驅動發展的歷史環境。
從農業時代打下社會及文明發展基礎到改革開放「補上」工業發展的「課」,到現在中國成為美國之外唯一具備全面發展現代高科技能力的大國,中國逐漸進入了技術驅動的歷史階段。
技術驅動發展的主流環境趨勢。
硬科技到了一個厚積薄發的節點,數位化的社會基礎在全球範圍內被打造起來;生命科學日新月異,人類平均壽命在未來20年之內有望大幅度提升;可持續的新能源獲得很多商業化應用;全球創新地域重心的轉移,等因素都引起了外部環境的變化。
全球經濟與資本環境的變化。
美元體系通脹與資本寒冬、局部動亂和全球政經新格局也為中國硬科技創新帶來歷史性良機。
中國宏觀環境的發展也讓硬科技的投入和產出有了非常正面的環境。
包括雙循環、消費升級,國家對疫情的較好控制以及相關政策強力的導向等,都使得中國正在全面的擁抱硬科技。
6
中國新興潛力企業未來趨勢:
科技型企業將佔據重要位置
受政府政策、市場、資本等因素的推動,科技型新興潛力企業企業將在中國新興潛力企業版圖中佔據更為重要位置,新興潛力企業數量和估值也將進一步提升。
從政策端來看,科技創新成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一方面,政策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提供發展支持,促進技術進步的同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政策的推出為科創企業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制定關於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為企業營造包容性、鼓勵性的生態環境,降低企業發展難度。
從市場端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並力求通過技術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競爭力。
例如,物流企業通過自動駕駛提高配送效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提高了金融企業的安全性等。
市場需求的增多,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的同時也加快輸出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從而提高商業化能力。
從資本端來看,包括科創板在內的資本頂層架構逐步完善,為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本環境。
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資本必然會關注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的發展,尤其是科技型新興潛力企業企業。
7
新興潛力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已充沛,
底層技術創新將迎來春天
對於新興潛力企業企業來講,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他們的兩條腿。
在過去的20年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把商業模式創新作為最重要的一個引擎,但是他們也越來越感受到科技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投資了大量的高科技創業公司,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在商業模式創新已經非常充沛的大環境下,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底層的技術創新會迎來它的春天,所以兩條腿走路應該可以走得更穩,走得更好。
如果說底層科學發現人類需求是技術往前發展的一個原動力的話,上面的這些價值創造就有待於企業去尋找市場和環境中最為契合的那一點,所以我們看到,成功的新興潛力企業公司往往在這幾個方面做的非常到位。
比如說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就是典型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的結果,而這些領域的平均估值往往都比較高。
(作者滕斌聖為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高層管理教育項目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