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演技類綜藝(演技類綜藝還能靠)
2023-04-16 14:37:52 1
來源:運城新聞網
章子怡成了《我就是演員3》唯一常駐導師
《我就是演員3》停播一周後,於1月2日復播。沒有意外,剛剛就曾經的剽竊行為向瓊瑤道歉並宣布退出《我就是演員3》的於正已從節目中「消失」,常駐導師僅剩章子怡一人。除了於正的鏡頭被刪,節目前兩期正片也暫時從視頻平臺下架。
《演員的誕生》《演技派》《演員的品格》《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近年來,演技競演類綜藝頻頻掀起話題與收視熱潮。但這類綜藝看多了,不少觀眾也捕捉到了它們的共同點:說得比演得好。節目套路通常就是「三板斧」:導師造話題,演員求機會,節目組再不時來兩個有關行業焦點矛盾的熱搜……場面看似熱鬧,但離「幫演員成長」的初衷卻越來越遠,觀眾也在越來越雷同的套路裡逐漸喪失了耐性。
套路一:導師言論屢登熱搜
《我就是演員3》明星導師團陣容在開播時堪稱「吸睛」:李誠儒擔任演員召集人,章子怡、於正擔任常駐導師,郝蕾、張頌文、劉天池擔任表演指導。章子怡是這檔節目的「老面孔」了,於正更是出了名的「話題體質」,其微博爆料屢屢掀起演藝圈的「血雨腥風」。李誠儒的熱度則來自前段時間播出的另一檔演技競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2》,他與郭敬明之間那場關於「選擇好演員的標準」的史詩級爭論,讓節目徹底紅出了圈。
當這撥人聚到一起,他們的「爆款言論」便成為牽動《我就是演員3》出圈的關鍵點。之前的節目中,章子怡爆料稱,有資深戲骨因酗酒記不住臺詞,網友紛紛猜測此人是誰。在剛播出的一期中,章子怡直接發飆了:「為什麼都要當演員呢?難道演員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到這來分一杯羹?」
縱觀多個同類節目,演技競演類綜藝已然形成了依靠導師牽動話題的模式——依靠明星導師的人氣和對流量藝人及話題的利用,將節目熱度推向高位。例如,在去年下半年同樣火爆的演技競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2》中,李誠儒便成為新晉「叔圈流量」,他與郭敬明對於演技的認知差異貫穿節目始終。
套路二:演員自白賺曝光度
在《我就是演員3》的舞臺,不少演員選擇袒露心聲,揭開心底一角。有觀眾評論,節目裡訪談環節的精彩程度,甚至超過了演員演戲本身。
節目中,王自健演繹《我是餘歡水》獲得導師極高評價,而在交流環節,他公開表示自己曾患上重度抑鬱症,最終依靠科學就醫痊癒。節目播出後,「王自健抑鬱」話題霸榜熱搜。
盛一倫談到自己因《太子妃升職記》走紅後,從來沒靠試戲獲得機會。訪談環節,盛一倫的痛哭以及他那句「我現在已經涼透了」引來不少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盛一倫的這句話也揭開了不少演員參加演技競演類綜藝的目的——想被觀眾認識或重新認識。例如,「時代少年團」成員馬嘉祺與「THE9」成員謝可寅表演經驗極少,他們參加節目的目的就是想被更多觀眾認識,獲得更多機會;而類似伊能靜這樣的資深演員則想重新找回演員身份,也找回自己的戲劇觀眾。
雖然在訪談環節「加戲」已成套路,卻不是所有演員都能因此「獲益」。如《演員請就位2》中,李溪芮演完戲後當場哭泣,並反覆強調「我不是一個不會演戲的人」。這一幕就被趙薇當場「拆穿」:「真的很矯情,臺上的戲比鏡頭裡還足,大可不必。」
溫崢嶸(左)、黃奕(右)在《演員請就位2》中展現了中生代女演員的魅力
套路三:呈現行業焦點矛盾
《演員請就位2》熱播期間,馮遠徵曾在受訪時批評演技競演類綜藝:「那種表演是帶引號的,不能真正體現演員實力。」他認為,一個好演員要經過四年聲、臺、形、表的訓練,經過無數次老師給他的打磨與鍛造,經過好導演的歷練,最後才能真正成為演員。為此,《我就是演員3》導演吳彤在浙江衛視2021大片溝通會上作出回應,稱節目在為夢想搭建舞臺,希望能「讓演員更專業,拉回真正的演技派」,同時提高觀眾審美,也給演員帶來更好的市場。
從2017年《演員的誕生》到《我就是演員3》,演技競演類綜藝是否改變了行業生態?答案似乎不容樂觀。據悉,第三季中的參賽演員有近半數曾以歌手身份出道,科班出身的演員少之又少。此外,《演員請就位2》馬蘇、倪虹潔、溫崢嶸、唐一菲等中生代女演員面臨的生存困境,在《我就是演員3》中同樣存在,曾經叱吒影視圈的陳德容、伊能靜經過幾年休整後想再迴圈,已面臨「無主角可演」的尷尬。
有觀眾認為,演技競演類綜藝雖然做到了呈現問題,卻沒有深入探討解決方法。例如,「流量演員」與「實力演員」間的取捨矛盾始終是這類節目的焦點議題,但演技競演類綜藝卻一直迴避爭議,反而逐漸形成一套「流量打法」——先批評部分流量藝人,再呈現他們在節目中的成長線。如何昶希和陳宥維在《演員請就位2》經歷了幾期錄製之後,變成了「會演戲的人」。
(《羊城晚報》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