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每一季最後一期(第101期的奔跑吧在收官中重啟)
2023-04-21 15:08:23 1
在總101期中,走過7年的全新一季《奔跑吧》收官了。
7年,一副身軀會完成一輪細胞的新陳代謝,一個節目會完成一次全新的更迭換代,一個行業也會經歷一股浪潮的起伏變遷。
所以,如果把100期的《奔跑吧》作為一個綜藝行業的時間坐標,它從第1期起,宣告了綜藝進入青蔥的奔騰時代,也在歷經了綜藝爆發、過熱、退潮、平復之後,在它的第100期呈現了綜藝進入成熟的黃金時代。
而在101期收官,對於《奔跑吧》而言,既是結束,也是開始。
甚至這個調性,也延續了整季。既有沉澱百期的回味,又有煥然一新的風格。而這,也讓本季《奔跑吧》不但繼續行業領跑,也在各個維度上超越往季——
收視上,上季平均收視2.006%(CSM55),本季平均收視2.83%(CSM59),增長了41.1%;
口碑上,上季豆瓣評分5.3,本季豆瓣評分6.4,增長了20.8%;
熱度上,上季微博熱搜83個,本季微博熱搜139 ,全網熱搜1002 (仍在傳播中),僅微博熱搜一項增長了67.5%。
豆瓣截圖
老觀眾回歸了,新觀眾湧入了,《奔跑吧》走出了一個季播節目「青回」的生命曲線。
這也是筆者寫在《奔跑吧》這季特別收官的緣由——
如果我們能找到一檔節目跨越行業起伏變遷,還能不斷自我超越的真理。
當遊戲有了智慧7年以來,綜藝從匱乏到過剩,觀眾也從「小白」到了「行家」。
八季前,只要玩指壓板就可以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八季後,觀眾不再滿足於在遊戲看遊戲,而是要在遊戲看人際、看人性、看人生——
它不是永遠定格在八季前的樣子,而是跟著觀眾一起成長。
於是,我們看到了本季《奔跑吧》用遊戲建構了哲學意義上「人與世界」的三重關係:
《人生檔案館》特輯,是關於「人」的價值標準。
明線上,是一套外在的、世俗的人生價值標準,暗線上,則是一套內在的、唯心的人生價值判斷。尤其震撼的是最後一個大遊戲,通過互動影視實境遊戲化創造了一場「模擬人生」,讓MC們在各個人生路口抉擇,最終導向不同命運、不同結局。
這是本季首期節目,這個立意和這個創意,讓本季《奔跑吧》口碑從最開始就立了起來,豆瓣、知乎、微博上,觀眾都在表示,跑男變了,也變好看了。
《偶像包袱》特輯,是關於「人與他人」的認知偏差。
這期,作為偶像的蔡徐坤,是引出這個話題的主人公。但是,偶像不一定有包袱,有包袱的也不一定是偶像。
誠如節目開篇心理諮詢師張簡曼所說,「偶像包袱,體現了一個人的角色認同」,所以,自我認同與外在認同出現偏差之時,就會體現為偶像包袱。
《打頭事件》特輯,則是關於「人與社會」的輿論裹挾。
這是筆者本季最推崇的一期節目,因為它有很強的社會反思精神。的確在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很難拼湊完全一個真相,卻很容易杜撰一個看似真相的假象,並以此成為網絡攻擊的依據——這就是鍵盤俠現象。
這期節目做了一個非常出色的以小見大,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打頭事件」,影射一個網絡社會非常之大的社會問題。
而從「遊戲」到「高級遊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後者是有價值觀輸出的——
關於自我,暗線取代明線、成為取勝標準,代表了節目組認為內在的標準才是人生的真諦;
關於自我與他人,主線設定完成任務可以不斷減輕負重、放下包袱,隱喻了節目組對此的價值觀——輕鬆處世;
關於自我與社會,遊戲最後的大反轉,也亮出了節目組的立意——不知全貌,不予置評,碎片化信息中,我們很難公允評判。
而這,也許僅僅是個開始。擁有遊戲哲學化、哲學遊戲化思維的《奔跑吧》,可以在更多的關於我、關於我與他人、關於我與社會中,創造無盡來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遊戲。
當敘事有了情懷100期特輯當晚,鄭愷作為100期全勤MC,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這些記憶成為了成長的一部分,是我的,也是你的……『無兄弟,不奔跑』,這些年我們成為了最好的兄弟,這些年我們住進了孩子們的童年裡……我們不會停下,你們也不要停下。」
很快,#鄭愷發文回憶跑男100期#登頂微博熱搜第1,它成了一個引起共情的導火索,很快,跟著鄭愷寫起「回憶我和跑男100期」故事小作文的網友遍布全網,在微博、在豆瓣、在知乎,關於跑男100期的「爺青回體」持續發酵。
豆瓣截圖
它的成功,歸功於情懷,這個最有感染力的傳播要素。
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本季《奔跑吧》有意而為之的一次敘事突破——
提前埋下兩條草灰蛇線、伏行千裡的情感線,並在最後收官兩期接連引爆,讓本季《奔跑吧》在情緒最濃的高潮中落幕。
一條, 貫穿了前史的100期,落腳於最後的撕名牌,每個密碼背後對應的是過往每期節目的重要元素;
另一條,既貫穿了本季節目,也寓意了全新開始。先導篇,做了第一次電話接力邀請遊戲,這次是失敗的;收官期,又做了第二次的電話接力邀請遊戲,這次是成功的。
從開始的失敗到收官的成功,既給本季節目畫上了一個有始有終的句號,也暗示歷經一季節目的磨合,新跑男團也從「形聚」到了「神聚」。
有了新的團魂,才有新的徵程。這也是為什麼收官選擇在做了一個「水手」主題,新的跑男團即將重新起航,他們的下一站便是《奔跑吧·黃河篇》,即將在11月回歸。
當人物有了深度影響綜N代生命力的,是在所難免的MC換血。
這季《奔跑吧》,可謂綜N代MC換血史上最成功的案例——
老MC扛起了情懷,留住了老觀眾;新MC帶來了突破,圈粉了新觀眾。
知乎截圖
這個成功,可以高度凝練成四個字:以人為本。
有以「一個人」的特質作為切入的,比如《偶像包袱》特輯的中心人物是蔡徐坤,他作為優質偶像的身份,《魅力男士》特輯的中心任務是楊穎,她作為團隊中唯一女性,所以,對比往季觀眾容易看到遊戲,這季觀眾更容易看到人物;
有以「兩個人」的關係作為切入的,比如《打人事件》特輯的中心人物是李晨和沙溢,做了一組以兩人為核心的老MC和新MC關係互動,它讓彼此關係迅速拉近、團魂迅速成長;
有以「三個人」的故事作為切入的,比如《100期》特輯的中心人物是老MC鄭愷、李晨和楊穎,而借著老MC的回憶與感動,新MC對節目也有新的體會。
所以,在這些有深度的遊戲與有情感的敘事中,我們尤其看到了新MC的成長與變化,佛系的郭麒麟變得更有鬥志了,好勝的蔡徐坤變得更鬆弛了。
因為關注於「人」,MC才從扁平化的玩遊戲的人,變成了有更多思想表達、情感表達的、有厚度有深度的人;
因為關注於「人」,觀眾與節目的關係更像是人與人的關係,有了共鳴的人生話題、社會話題的探討,有了一起走過的七年相伴。
這是一季「兩難」的《奔跑吧》。
第一個難,是「艱難」的難。
疫情之下,很多節奏、編排、環境都被打亂,對於綜藝創作而言,並不友好。所以,今年很多綜藝質量都在下降也都情有可原,畢竟倉促上馬、準備不足。
第二個難,是「難得」的難。
然而,偏偏是在這麼艱難的外界條件之下,以及八季本可能造成的節目疲軟之下,這季《奔跑吧》卻做得比往季更出彩,實屬難得。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恰恰如此,這個跨越前後7年的特別一季,這個跨越100期與101期的特殊收官,才顯得尤其有分量。
所以,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收官,而是一場儀式化的收官禮,慶祝了《奔跑吧》從青蔥時代進入黃金時代,慶祝它完成一次新與舊的完美交接,也預祝它即將開始下一個百期會有新的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