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經原文講座(入菩薩行第二課論緒01)
2023-04-21 13:44:30 1
2017年09月13日師父講法:
《入菩薩行第二課》論緒01:遍禮佛佛子,及諸應敬者。依教今略說,佛子律儀行。
大家吉祥!
我們今天講《入菩薩行》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的前行論緒部分。
入菩薩行是漢語的翻譯,意思是行持菩薩道以及養護菩提心。作為想要過得福德的眾生都可以學習並且行持。
而作為圓滿菩提心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是我們的老師,正在行持菩薩道的菩薩是我們的同伴。我是大家的導遊,來向大家介紹各方面的特色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講解有關一些的趣聞。
遍禮佛佛子,及諸應敬者
依教今略說,佛子律儀行。
遍禮佛佛子,遍禮的意思是普遍恭敬頂禮,這裡的普遍的意思是要圓滿,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因緣而漏掉某些。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一些問題比如皈依三寶後,我們皈依了僧寶,自己的皈依師當然需要恭敬頂禮,但是皈依師是代表僧寶的,僧寶是個很大的團體而並非個人,因此恭敬的是所有僧寶而並非僅僅是自己的皈依師父。普遍的去恭敬頂禮每一位發了菩提心的諸佛菩薩是遍禮的精髓和內涵,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頂禮需要恭敬的心態,很多時候我們會頂禮但是欠缺恭敬。因此這樣的遍禮並非是圓滿!
及諸應敬者遍禮的對象是佛及佛子,此處涉及到皈依問題。佛我們以菩提心的角度是圓滿菩提心的覺者,而佛子是所有遵循佛陀的教法發起菩提心的眾生,一般此處我們理解為菩薩。需要知道的是我們不能去遍禮除了佛陀佛子以外的對象,這個關係有如父母長輩和鄰居,需要禮拜的只有父母長輩而非鄰居。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屬於這類之內,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恭敬頂禮的。我私下裡認為這部分包括的是佛菩薩的化身,比如觀音菩薩化成小馬駒來度化眾生,而此時這匹小馬駒也是應該禮敬者。但是當一個人類去向一匹小馬駒頂禮會顯得很怪異,此時應該放下成見和尊嚴高慢去禮敬這些應該禮敬的眾生。因為它們屬於菩提心持有者!
依教今略說,依教的教所指的是佛陀的所教,這裡也表示這部論典屬於佛教而不是其他外道的典籍。所以論主在這裡給大家吃了定心丸,請大家放心大膽的學,這是佛陀的教法!今所指的是現在,略說所指的是只是簡單的說。這裡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因為佛陀的教法不可思議,而內容確實入大地土,我們所能描述的只有爪上土那麼多。二是論主的謙遜之詞,類似於請大家補充。
佛子律儀行,律儀行指的是規範行持。其中包括戒律和實踐兩個部分,先學習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之後,再來實踐。把理論和實踐融合在一起而達到真實的受用。這點很重要,因為大多數的時候大家學習佛法都流於表面,比如像我們道場講法時大家都是聽一聽,而考試是實踐的最初步時大家就像消化不良的孩子,喜歡吃泡泡糖,泡泡糖只是口腔裡甜了一些卻沒有真實的營養。對於長高一點作用也沒有。而此處的律儀行包括了學習和實踐兩個部分,大家只是聽而不實踐不行持就像吃了口香糖。
上一篇2017年09月11日海慈法師講法《入菩薩行第一課》論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