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正解(老話說七不出門)
2023-04-21 04:11:33 2
過去的農村文化水平比較落後,為了留給後輩一些生活經驗,於是先人們總結出了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生活經驗,先輩們為了能讓後人聽從這些俗語禁忌,編造了一些迷信的說法。但是隨著科學文化水平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俗語表面的迷信說法,開始剖析它內在的道理。今天老李就和大家聊這麼一個俗語,叫做「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你聽說過嗎?
農村裡的老人很多都知道這句俗語,甚至有人誇張地說,這句話已經演變為「逢七不出門,逢八不歸家」了,就是說每個月的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這幾天不要出門,想外出的人不能選擇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天出門。為什麼會有這麼一種奇怪的說法呢?有一種說法解釋說,過去的商人經常外出經商,為了掙錢只能暫時捨棄家業。在過去有一種「出妻制」,就是說男子有權休掉自己的妻子,而休妻的標準有七種,分別是:無子、淫亂、不事姑舅、口舌、盜竊、妒忌、惡疾。「出妻」慢慢演變成了「出七」、「七出」,過去的女子們迷信地認為「七出」和「初七」很相似,於是為了討個吉利,就不讓丈夫初七出門了,慢慢就有了這個「七不出門」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七」代表柴、米、油、鹽、醬、醋、茶七種生活用品,在沒有把這七種常見用品準備好之前是不能出門的
再說「八不歸家」,聽到「八」這個字,很容易讓人想到「王八」,「王八」是個侮辱人的詞,一般指男人被戴了綠帽子,被稱為「王八」。過去的商人由於交通不方便,一出門就是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自己出門在外,很怕自己妻子不忠,讓自己成了「王八」。所以回家時儘量不選擇帶「八」的日子,討個吉利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說的是外出的人,如果沒有做好這「八德」,是不能回家的。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這句俗語的意思,這句俗語既有迷信的說法,也有它隱藏的道理。所以老李認為我們在學習先輩們的俗語時,要認真分析,科學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有用的東西傳承下去。友友們你們認為老李說得對嗎?歡迎提出來和老李一起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