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頦鳥腳腫了怎麼治療(藏文科普吃東西還要做引體向上)
2023-05-07 16:09:33 1
作者/張海華
神秘的短尾鴉雀
常見鳥兒中,若論喧嚷程度,最大的應數烏鴉、喜鵲等鴉科鳥類,它們個子大,嗓門也大。相對而言,鴉雀都是小小鳥,叫聲細碎,不能跟發音相同的「鴉鵲」比。其中,在華東一帶,最稀有又神秘的鴉雀,當屬短尾鴉雀—這是一種屬於「全球性易危」物種的鳥兒。哪怕知道了它們的具體分布區域,要想見它們一面,也得看運氣。有趣的是,根據我多年拍鳥的經驗,在2月晴朗溫暖的日子裡,找到這種鳥的概率最高。
短尾鴉雀全長僅10釐米左右,也就是說只有麻雀的2/3那麼大。小傢伙全身棕褐色,圓頭圓腦,脖子下仿佛蓄著黑黑的鬍鬚,看上去特別萌。冬末春初,在山區低矮的小竹林,運氣好的話,可能會撞見成群的「啾啾」叫的短尾鴉雀。它們用又短又厚的嘴啃咬細竹枝,發出「嗶嗶啵啵」的聲音,企圖找出裡面的蟲子、蟲卵之類的東西。它們吃東西時,經常會出現各種體操動作,最常見的姿態是「引體向上」。
不過,過了2月,尤其是過了3月中旬,要想再找到短尾鴉雀就很難了。那麼,春夏之際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繁殖?在繁殖期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特性?我們暫時只能推測:它們是垂直遷徙的,即在冬季高山上缺乏食物時結群下山覓食,然後在天氣回暖時再返回山上去繁殖。
蘆葦中的「啄木鳥」
短尾鴉雀雖然罕見,但住在山裡的它們,棲息地環境有改善的趨勢,這有利於其種群的壯大。但對於曾經有著「鳥中大熊貓」稱號的震旦鴉雀來說,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
震旦鴉雀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的局部地區及長江中下遊的部分溼地,幾乎完全依賴蘆葦地生存。但近些年來,隨著開發的加劇,大量溼地消失,蘆葦蕩不見了,震旦鴉雀也面臨無處安家的窘境。
2017年2月,在杭州灣沿海的溼地旁,我原本在拍攝野鴨、鵜鶘等本地的越冬水鳥,忽見幾隻震旦鴉雀飛來,在枯黃的蘆葦叢中跳躍。震旦鴉雀喜歡吃蘆葦表面及葦稈裡的蟲子,會用又粗又厚且帶鉤的嘴咬開葦稈覓食,因此有人將其稱為「蘆葦中的啄木鳥」。與其他「話癆」鴉雀相比,震旦鴉雀顯得比較沉默,我只偶爾聽見它們發出有些低沉的鳴叫,這種叫聲與其他小鳥發出的偏尖銳的聲音截然不同。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