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唯楚有才還是惟楚有材(惟楚有材是湖南人太狂)
2023-05-07 20:22:37
嶽麓書院門口的「惟楚有材」:真的表示「只有楚國有人才」嗎?「惟楚有材」,湖南人也太狂了吧?
坐落於湘江西岸嶽麓山腳下的嶽麓書院,是我國歷史上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始創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其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亦有「千年學府」之譽。
但凡去過長沙的文朋詩友們,大都會到嶽麓書院去轉轉,沾沾先賢的靈氣。走進嶽麓書院,首先印入人們眼帘的,就是書院大門上的那副著名對聯: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副集句聯: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後此句演變為成語「楚材晉用」,沿用至今。下聯語出《論語· 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楚材晉用」還有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伍舉因嶽丈犯事而偷逃到晉國,遇到蔡國大夫聲子,聲子答應幫他回到楚國,便到楚國與令尹子木就楚晉兩國人才問題進行探討,說楚國人跑到晉國得到重用,對楚國十分不利。子木認為有理,趕緊去晉國接回伍舉。
乍看此聯,人們都會有種不適,那就是楚人(古之湘地屬楚)太過狂傲,此聯一出,給人的感覺,仿佛湘楚人才濟濟、他處再無俊傑。其實,這是人們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誤讀。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所以會讓人產值誤解,是因為人們對於「惟」字的誤讀。一說到「惟」,人們想到的就是「惟有」、「只有」、「惟一」等等。其實,「惟」字是個多義字,其中有一條就是「語首助詞,無義」。如《論語》中的「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惟何甚!」
所以,「惟楚有材」的正確解釋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地有材」。這樣一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就非常好理解了。作為千年學府的嶽麓書院,肯定是湘楚人才的聚集地了——楚地的人才,嶽麓書院裡是最多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嶽麓書院走出的賢達俊傑,只是近代就有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荃、劉坤一、郭嵩燾、唐才常、熊希齡、楊昌濟、範源濂、程潛等人。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