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茶的八個手法(教你蓋碗泡茶不手抖的方法)
2023-04-28 08:41:10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茶,只是尋常事。
有時喝得簡單些,在辦公時,用馬克杯、玻璃杯泡。
有時喝得精緻些,擺一方茶席,留意水溫、注水方式、茶水比例。
各種與喝茶相關的杯杯盞盞,都齊整陳列在茶室小空間內。
光是看著,就已是讓人心生歡喜。
或許在工作閒暇,偷個閒,十來分鐘,等水燒開,就能泡茶。
又或許在旅途行路當中,提前用蓋碗將泡好的熱茶倒入保溫杯裡,隨身帶出門。
再不然,來一場郊外泡茶。
雖說行李要多一些,要帶上保溫壺和小茶杯,但在山路上興致來時,坐下來歇腳泡茶,別有一番意趣。
不過有茶友說,他感覺用蓋碗泡出來的茶更好喝,在外麵茶葉店喝別人泡出來的茶,味道更好,但自己就是用不來蓋碗。
每次一拿起蓋碗就手抖得厲害,這該如何是好?
對策嘛,大致有這4點。
《2》
第一,選對適合自己的蓋碗。
高手泡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穩中有序便能完成泡茶動作。
茶界新手,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容易手抖。
這太尷尬了。
遇到這種情況,第一步要調節的,是換一個用起來更順手的蓋碗。
對泡茶新手而言,蓋碗泡茶燙手是導致手抖的主要原因。
原本自己就對泡茶動作尚未熟練,再遇上散熱慢的茶具,拿起蓋碗打算出湯時,猝不及防的高溫難免會讓人下意識感到害怕,從而手抖。
通常,越厚的蓋碗用起來越燙手。
因為厚蓋碗的散熱效果差,拿在手上還會顯得沉重。
不如薄胎一些的蓋碗,既輕便,又能快速散熱,用起來不會燙手。
挑蓋碗時,除了厚薄,還要注意容量大小。
標準容量的蓋碗大小是110毫升,再大一些的,130-140毫升也已足夠。
若是買入了超大蓋碗,那麼,碗口直徑勢必會過寬。
當你將大拇指和中指勉強伸到最大,也僅是能碰到蓋碗的兩側時。說明這個蓋碗你駕馭不了,hold不住,用起來極不順手。
倒出茶湯時,一邊要提防著別失手打翻蓋碗,一邊又要留意別被燙到,真的心很累。
在注意力無法集中時,自然會手抖起來。
此外,用起來不易燙手的蓋碗,碗沿和蓋鈕的設計要合理。
碗沿,即蓋碗的碗口往外翻出的距離寬。
一般選碗沿寬一些的,拿起蓋碗時更能隔熱,不會因為手指觸碰到滾燙的瓷壁而燙到手。
蓋鈕,即蓋上凸起的部分,形似紐扣,也似清朝官員的頂戴。
通常蓋鈕離蓋距離越短,越貼近瓷壁,手指摁在上面時,越易燙手。
而高一些的蓋鈕,不論合蓋出湯,還是揭蓋聞香,都更加方便拿放。
《3》
第二,多練習手腕力量。
泡茶的動作看似簡單,但實際講究巧勁。
如果因為心裡緊張,拿起蓋碗時太過用力,反而容易手抖。
拿起蓋碗時,用勁要收放自如。
在泡茶時,動作磕磕巴巴,不連貫,感覺不自然。
其中一部分原因,與手腕太僵硬有關。
好比從來沒學過舞蹈/練過瑜伽的人,肢體動作會偏硬,動作施展不夠流暢優美。
為此,平日要多鍛鍊手腕力量。
日常空暇時,可以經常翻動手腕,增加靈活性。
或者,先拿一個空蓋碗,熟練泡茶出湯動作。
接著再往蓋碗內裝滿水,合上蓋,用一手拿著轉動,鍛鍊手部力量。
多練幾次,熟能生巧。
等到正式泡茶時,便能胸有成竹利用上巧勁。
不至於因手腕僵硬,用力不當,手勁太用力。
從而,泡茶動作不夠從容、利落、流暢。
《4》
第三,學會三指握碗法。
合蓋出湯時,拿蓋碗的正確手勢,是三指握碗法。
大拇指和中指,抓穩碗沿。
而食指放在蓋鈕上,固定合蓋開口。
利用三角形能構成穩定性的原理,便能穩穩拿起蓋碗。
要注意,為了讓茶湯順暢倒出,蓋碗的出湯開口要與公道杯垂直。
以便於茶湯順著開口,如飛瀑那樣,傾瀉而出。
同時,手指不需太用力地抓著碗沿邊緣。
還是那句話,越用勁越容易緊張手抖。
放輕鬆些,更能舉重若輕、行雲流水地倒出茶湯。
另外,為避免燙手,在用三指握碗法時,食指要注意千萬別扣進蓋鈕內,讓手指頭貼近瓷壁。
同時大拇指和中指,也要儘量遠離滾燙的,正往外發散熱氣的碗身。
最後,還要注意出湯時間。
快出水泡茶,一手持燒水壺往蓋碗內注水後,另一手迅速合蓋出湯。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倒出茶湯,反而不容易燙手。
要是動作磨蹭,故意坐杯,反而會放任沸水的熱量蔓延到整個蓋碗(包括碗沿)。
此時再拿起蓋碗,就會更加燙手。
心裡出於本能害怕,導致無暇顧及泡茶動作的流暢性,控制不住地就手抖、拿不穩。
《5》
第四,泡茶前要做好準備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泡功夫茶講究茶席布置。除了好看外,方便的陳列能讓泡茶操作更流暢。
當你往蓋碗內投茶,注入沸水後,正打算合蓋出湯。
彼時,一手正持著蓋碗,且蓋碗內裝滿滾燙茶水,需要儘快倒出。
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頭,公道杯卻擺在茶盤的另一邊。還得騰出手,去將公道杯拿近一些。
當顧及不暇手中的蓋碗時,燙手、手抖、失手打翻蓋碗,都在所難免。
另外,當你習慣左手拿燒水壺,右手(慣用手)拿蓋碗出湯時。
一般茶具的擺放,要儘量合理。
公道杯擺在左手側,蓋碗擺在右手側。
茶桌上任何的物件,都需要放在自己熟悉、順手的位置,方便聽從調遣。
比如,茶巾要放在自己的手旁。
當蓋碗出湯後,拿起公道杯打算分湯時,為避免底部滴瀝下來的茶水弄髒茶席,可以將公道杯駐足在茶巾上,或拿起茶巾稍微擦拭。
這些日常泡茶小事,多練手幾次,便能習慣!
《6》
最後,泡茶時為避免手抖,心理上要專注。
當一個人全身心專注在泡茶動作時,更能泡出好喝的茶味。
不會因出湯慢,導致茶湯泡濃。
也不會因茶湯沒瀝乾,影響後續風味。
更不會受到一心二用影響,顧暇不及手上的動作,造成燙手。
再說了,泡茶手抖這件小事,其實很常見。
即便是泡茶高手,也會有翻車的時候。
有時茶喝太多,出現茶醉時,手腳乏力,自然會有輕微的手抖。
此時,便需要提前備上茶點。吃點蘇打餅乾,白曬花生等,補充能量,以免此類狀況出現。
避免泡茶手抖的精髓,在於賣油翁的那句傳世名言。
無他,唯手熟爾。
唯有多練,熟能生巧,一切難題,自然能迎刃而解。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來源:小陳茶事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