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狼孩的故事(狼孩4大荒溝中有座)
2023-05-02 14:38:10
歐洲狼
且說,大荒溝的母狼丟失了「狼孩」後,幾乎每天晚上都要來張炮和齊炮的屯子鬧騰。但是,收養它的狼孩子的老董家卻搬走了,搬得不知去向。
★追火車的母狼大荒溝的母狼不甘心。它跑到屯子邊兒,嗅著狼孩身上那沾染在木軲轆馬車上的淡淡的氣味,一直追蹤到城郊。但是城區內車水馬龍,人流熙攘,母狼沒敢進城搜尋。一直等到夜深人靜時,它才像一條喪家狗一樣,借著街巷陰影的掩護,一直追尋到火車站,並且從車站旁的破柵欄處鑽進了火車站的站臺尋找。它在火車站簡陋的站臺上嗅到了狼孩的淡淡的氣味。但是狼孩和那個可恨的老董夫婦早不知走到哪裡去了。它躲在暗處,看著熙熙攘攘上下火車的旅客人流,用狼的思維猜測:狼孩肯定被那個可恨的老董夫婦,捋到這個裝載著無數人的火車上去了。
母狼眼睜睜地看著這列上上下下了許多人的綠皮火車,吼叫著往東開跑了。它立即追趕著火車跑向遠方。但是,這長長的大傢伙哞哞叫著跑得太快了,比山中的那些大蛇快多了。它一直咬牙跟著這傢伙向著東方跑出幾裡地。但是,這長長的怪物跑得沒影兒了。它根本追不上。
正在母狼氣喘籲籲、無可奈何之際,從東方卻風馳電掣地又跑來了還是這麼長的一列大傢伙。
母狼尋思著自己狼孩子不會在這個大長傢伙上吧?於是它又跟著東方開向西方的火車跑進車站,躲在暗處,看著下車的人流中沒有自己的狼孩子的影子和氣味。沒有。它又痴痴地看著上車的人們。還是沒有。接著,它又拼命地追著這列火車跑向西方。遺憾的是,這次跑了不到二裡地,它就徹底累垮了。
母狼又想:狼孩子會不會還沒有離開那個可恨的屯子呢?也可能呀!於是,它又回到了大荒溝附近的那座山村。
可憐的母狼依然沒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它很想報復一下偷走自己狼孩子的張炮和齊炮。但是,它實在沒膽量。這兩個獵人渾身帶著濃濃的殺氣,說不定有多少野獸死在他倆的槍口下。它知道,對這種野狼的煞星,千萬不要和他們玩硬的。根本玩不過。因為他們手中有可怕的火槍,還有不下一萬種捕獵野生動物的可怕辦法。但是,這是奪子之恨哪!此仇不報枉為狼!所以,它只能遠遠地離開張炮和齊炮家,抽冷子就報復那些可欺負的人家一次。
你們人類千萬別罵我們狼也是軟的欺硬的怕,專找軟柿子捏。識時務者為「俊狼」嘛!
母狼不可能理解的是,狼孩正是被它的母愛和執著逼走的。那個被狼詛咒的老董和他老婆,親親地,緊緊地抱著這個從半天掉下來的寶貝孩子,乘坐著西去的火車,一直開到了幾百裡之外的瀋陽市。那裡有他的親哥哥董老大,一個買賣做得不錯的商人。他老董為了孩子,就是投奔哥哥來的。
其實,老董夫婦剛上火車,狼孩就生病了。在火車上他不是大哭就是昏睡不醒。他還不斷地拉稀,拉得黑黑的黏黏的又腥又臭。弄得整個車廂的人都捂著鼻子。老董和老婆雖然沒生過孩子。但是他們知道,這孩子是病了,如此拉稀肯定是瀉火。
好不容易熬到瀋陽,下了火車坐上拉腳車,兩口子就直奔掛著醫藥幌子的藥鋪,開始了對孩子的緊急治療。老大夫經過認真地把脈之後,詳細地追問起孩子的來歷,得病前前後後的因因果果,這才告誡他們:孩子病得很重,我盡力而為,若是孩子命短,即便我治了他的病,也救不了他的命。若是孩子命大,我就有把握治好孩子。
老大夫聽了老董夫婦講述這孩子的來歷後,嘆了口氣說:狼奶有毒!狼是專吃肉類動物的畜生,新鮮的腐爛的都吃。所以,它的奶和人的奶以及吃草的牛的奶、羊的奶根本不一樣。這孩子剛被母狼叼去時,肯定吃不慣狼奶,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吐下瀉後,才適應了吃狼奶。而今冷不丁地由狼奶又換成人奶,又換成小米粥,自然不適應。拉稀瀉火是自然的。就是孩子才七八個月,太小。不抗折騰……
該當老董夫婦命中有子。孩子折騰了幾天,在老大夫的調治下,果然慢慢好起來。
老董哥哥的兒媳婦剛生過孩子不久,有奶水幫自己的嬸嬸給狼孩餵奶。但是,狼孩根本不吃人奶。他們害怕孩子餓死,硬性地給他灌了幾口奶,竟然把孩子嗆得死去活來。
老董夫婦只好另想辦法餵孩子牛奶和羊奶。瀋陽是東北的最大城市,和長白山的大山溝有天壤之別,買牛奶和羊奶以及奶粉都十分方便,只要你有錢就可以買到。但是,這孩子無論牛奶和羊奶,堅決不吃。一口不吃!
老董夫婦只好另想他招。人是活的,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狼孩餓死吧!
生孩子不容易,拉扯一個孩子更不容易。尤其是像狼孩這樣的特殊孩子。但不管千辛萬苦,老董夫婦不放棄,終於把狼孩搶救過來了。慢慢地,狼孩開始吃小米粥了。
老董夫婦講道德,重恩義,給孩子起名時,就起了「郎海」諧音「狼孩」的名字,全名是「董郎海」,諧音是「懂狼孩」!意思是不忘母狼養育之恩的意思。
這孩子拉扯大的確不容易。開始時因為狼奶有毒,孩子火大,不吃牛奶和羊奶,只好餵孩子小米粥。一直餵到會跑。
這期間,狼孩該說話的時候卻不會說話,哭和笑都是直通通的聲音,哦——哦——!像狼嚎,很是瘮人。老大夫說,那是孩子快懂事兒時,嚴重受到狼的影響,聽慣了狼嚎,所以才這樣哭和笑,等逐漸大了,聽慣了人說話,會慢慢好的。果然到三歲大時,狼孩才會說人話,並且逐漸改變了狼嚎一樣的哭笑聲。
但是,不久,孩子又得了皮膚病,渾身上下一片片的長癬。從頭到臉到身上,渾身白花花的一片片。老大夫說,這是狼癬,和狗皮癬一樣。也是狼窩裡帶來的。只不過發作晚些而已。又是老大夫出手治療了半年多,才算把孩子渾身的狼癬治療好。老大夫說,經常和狗親密接觸的人,也容易患上狼癬或者狗癬。這種癬病潛伏期長,治療艱難。
★「狼孩」成了大學生狼孩上學時,已經是東北解放後了。慶幸的是,遠離了長白山大荒溝附近的村屯,無人知道狼孩的歷史,也就無人懂得「董郎海」就是「懂狼孩」的諧音。大家整天「郎海、郎海」地叫著,反倒很順口,很好聽。
最令老董夫婦慶幸的是:狼孩聰慧異常,不僅記性好,而且領悟能力也強,因而各科學習成績都好。董郎海的名字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
但是,董郎海這孩子性格暴躁,容易和同學鬧衝突。一言不合,就和同學打架,而且好下死手。小時候打架時慣於下口咬。同學會哭著罵他:你屬狗的嗎,還咬人!儘管老師多次狠狠地批評他,老董夫婦也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但收效甚微,該下口時他照樣下口,能動口時,他絕不動手。老師不知他的狼孩來歷。但是老董夫婦卻在暗中嘀咕:這孩子難道這好下死口的毛病,也是狼傳染的。可是,他那時很小呀,根本不懂事兒呀!再說,他又不是母狼生的,他怎麼會繼承狼的個性呢?打死也不信。這是個謎。
董郎海讀了初中後,這咬人下死口的毛病終於逐漸改了,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高中畢業那年,他成功地考入了哈軍工大學。
★二十五年後,「狼孩」尋母報恩二十五年後,董郎海出息成了玉樹臨風的男子漢,而且畢業於哈軍工大學,成了某國防建設單位的技術員。
趁著假日時間。老董夫婦把狼孩的出身情況,包括他「董郎海」名字的意義都跟董郎海說了個透透徹徹,毫不保留,毫無隱諱。
董郎海聽了,七尺男兒,立即哭倒在地,跪在塵埃拉都拉不起來。
老董夫婦說:我們倆雖然年歲大了,但是都有了工作,退休還有養老金。你不用擔心我們倆的今後。你想改姓、改名,怎麼改都可以。我們看著你長大了,長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了,就心滿意足了。你現在的前途,讓我們老兩口光榮呀!
董郎海長跪地上,哭著說:二老的恩情比長白山高,比松花江長。兒子一輩子都難以報答。至於我的名字,乃二老所起,且寓意深刻,堅決不能改。如今,我知道了自己的名字的來歷,就知道了自己的來歷。我的狼媽媽尚且能夠哺育我,二老更是和我無血無緣,尚且二十多年對我含辛茹苦,此恩山高水深,我董郎海必當刻骨銘記!
董郎海哭著繼續說:難道我堂堂董郎海,連狼媽媽這樣的畜生也不如嗎?兒子現在只有一個要求:請對我恩情天高地厚的二位父母,陪我回長白山老家一趟,去看望一下救我的張炮和齊炮、村長還有眾鄉親。沒有他們,也沒有我的今天呀!同時,也要回大荒溝,看看我自小生活的狼窩,甚至狼媽媽……
說到此處,董郎海竟然再次潸然淚下,泣不成聲。
★ 董郎海回鄉舉辦謝恩宴不久,董郎海攙扶著老董夫婦回到了長白山中那個老屯子,去看望眾鄉親。
董郎海置辦了豐富的鄉村「謝恩宴」,招待全屯老少。大碗酒大塊肉的「謝恩宴」上,董郎海舉酒感謝父老鄉親為了救他董郎海集體打狼,並承受著嚴重的家庭財產損失的恩德。他暢飲之後,跪在地上,真誠地給所有鄉民磕頭謝恩。看得鄉親們人人唏噓不已。
「謝恩宴」上,董郎海又請已近耄耋之年的張炮、齊炮坐上方之座位,給他倆行三跪大禮:拜為義父。聲稱,沒有義父張炮和齊炮兩位大人的狼窩救孤,就不會有我董郎海的今天。說罷,感激之淚再次潸然而下,感動得兩位年邁的老炮手也老淚縱橫。
此時,老村長早已逝世多年。第二天,董郎海置辦供品祭品,在父母老董夫婦的陪伴下,親自為老村長樹立「功德碑」,並磕頭高聲呼其為:義父。
★ 大荒溝豎起了「狼母碑」第三天,董郎海央求張炮和齊炮兩位高齡義父,在自己父母老董夫婦的陪伴下來到大荒溝。他想看看自己小時候被母狼不知餵養了多少日子的狼窩。
張炮和齊炮是老獵手,自然對這裡熟悉。所以不用費多大勁兒,就找到了當年的狼窩。如今,這裡已經物是人非,當然更是「物是狼非」!
綠色的植物、 苔蘚和地衣的小瀑布 d 巖牆上
二十多年過去了,哺育董郎海的母狼早已死去。如今這裡只有叢生的荒草和遍地榛莽。
董郎海在現場聽到張炮和齊炮再次講起當年母狼如何哺育自己,如何為自己舔臉、舔屁股,如何用牙咬著大布衫為他蓋身上的種種細節,以及母狼為了搶奪他而中途冒死追擊兩位帶槍的獵手義父,然後發動狼群攻擊屯子,想奪回他董郎海的種種往事,感動得董郎海再次失聲慟哭,最後衝著狼窩跪倒在地,不斷拜祭。
老董夫婦和張炮、齊炮兩位義父,也被董郎海的行為,感動得老淚橫灑,唏噓不已。
最後,董郎海徵求父母老董夫婦和兩位義父的意見,想以兩旁的巖石為碑,刻字:「郎母碑」,即「狼母碑」的意思。旁邊再刻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八個大字。
大家無不稱讚董郎海知書達理,重情重義。
從此,大荒溝中留下了一座實際意義上的「狼母碑」!。(作者簡介: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旅遊文學、報告文學、歷史文化、旅遊文化、詩詞賞析、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