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築夢中國有感作文
2023-08-06 08:11:32 3
在築夢中國的過程中,我們有過難以排解的苦難憂傷。下面是關於築夢中國紀錄片的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築夢中國》觀後感一
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洗禮,承載著國人的榮辱,開拓著今後的道路。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國侵略者在這裡議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列強侵略與壓迫的屈辱歷史。也是從那時起,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兒女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
林則徐強有力的虎門銷煙,組織編譯的《四洲志》臨危交給了老朋友魏源,以及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完成,無不體現面對他國列強侵略的最初抗爭以及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呼籲。然而,在那個時代,他的吶喊卻像一片樹葉飄落到大海,沒有引起統治階層的一絲漣漪。
民間組織的金田起義、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清王朝的一次主導自救的「洋務運動」、甲午海戰都寄託著國人的「自強」「求富」,雖以失敗告終,但卻在歷史中留在了深深的跡印。
沒有慘重代價刻骨銘心,就無法找到前進的道路,就不會有後人的「振興中華」的強力吶喊和變法圖存的警鐘,更不會有推翻封建專制政體的決心和毅力。
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清王朝最後的掙扎, 也提擋不住「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的時代召喚。《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紀初,喊出了新的時代主題。
廣州起義失敗後,辛亥革命發起了,猶如一道閃電,劃破暗夜中的長空。它是二十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變革。但由於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它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勢力支持下,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奪辛亥革命果實,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
前人的衝鋒與失敗,後人的承接與助力,它的屈辱史和抗爭史是多麼震撼!更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迫切尋求偉大復興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求變的。一隻沉睡的亞洲雄獅,正在醒來!
《築夢中國》觀後感二
夢,周而復始,幾經浮沉,時至今日,匯聚成了一個偉大的夢——中國夢。
——題記
關於中國夢這一題詞,我第一次是在學校舉辦的會議上有幸聽到。一位老黨員來給我們講述「中國夢教育」,他短暫而精彩的講演歷歷在目,我感受到了愛國者一種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也許是因為好奇,我查閱相關資料,找到了這一題詞,也做以了解。
中國夢,這是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儀式上所提到的,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
中國夢的築夢道路(發展歷程):記錄著中華民族從飽受屈辱到贏得獨立解放的非凡歷史;承載著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探索的偉大曆程;展現中國夢特色社會主義前程似錦。
有了中國夢,就等於有了傳奇的神話。這是民族之夢,也是每個中國人之夢。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且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雖然我們不需要接受戰火的洗禮,但是我們有責任去弘揚民族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在中國夢的道路上,從1840年起,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走過了109個春秋。在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堅信有道路、理論、制度支撐的「中國夢」距離我們遙遠,但其必定是美好的未來和前景。
作為一個中學生,也許談中國夢有些太遙遠。從實際出發,中國夢其本質就是人民幸福安康。我們每一個人為國家付出的共同夢想而奮鬥,這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國夢的巨變與升華。我不必去解釋他的政治意義,而想要每個人從心中去體會。
只要我們緊密團結,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每個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了新的空間,這也使中國夢的實現更進一步。
我用一小時讀懂「中國夢」,這不只是習近平所要做的政治論壇,他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去追求、去衝刺。
夢想天空分外藍。繼承上一輩的中國夢,為了下一代的中國夢,這便是我的中國夢。我要用一輩子去實現。
《築夢中國》觀後感三
80多年前,一群熱血男兒,懷揣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齊聚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井岡山,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燦爛輝煌的篇章。而引領他們聚集於此的,正是共同的信念。這次觀看《永恆的信念》對我觸動很大,受益良多。下面,我談談自己學習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井岡山鬥爭時期,環境非常惡劣。在那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力量做支撐,革命勝利恐怕會成為天方夜譚。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成為井岡山軍民堅持鬥爭、奪取最終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團隊、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沒有精神支柱,勢必走向沉淪。新時期新階段,「堅定信念」是對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是黨性修養最核心的內容,是先進性的最起碼的條件,「艱苦奮鬥」是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業精神。作為一名系部帶頭人,要繼續弘揚井岡山精神,堅持「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恪盡職守,埋頭苦幹,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始終保持一崇高精神境界,創造出新的業績。
二、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創新之路。是老一輩革命家勇於開拓進取的一個偉大創舉。
在新時期,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敢闖新路」的民族創新精神和能力,才能促進科技進步,帶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有利位置。我們中青年教師要堅決按照中共關於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工作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新觀念、勇於創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創新的精神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
三、依靠群眾、勇於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
走「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作為新時期的黨員,應該把黨的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努力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在建設和發展中取得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