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黃大仙多高(金華黃大仙燒烤)
2023-08-06 11:03:13 2
黃大仙是屬於佛教還是道教?
記住了哥們黃大仙起源於東北薩滿教,薩滿教的教宗是「崇奉一切自然萬物為神靈」。也算是巫教的一種包括跳大神,問米招魂等等....子文化大革命以後薩滿教基本在中國絕跡。
黃大仙是什麼意思
一個得道成仙的人。。。現在都指為紀念他而造的廟。。
黃大仙是誰 講的是誰
黃鼠狼
黃大仙-綜合資料大全
1基本概況
編輯
黃大仙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璧輝煌,建築雄偉,是一作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巖(即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目前,區內百分之86.2%的人口居住於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和夾心階層住屋;而其餘的13.8%的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等地方。
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
鑽石山
鑽石山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慈雲山
慈雲山位於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份。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雲山邨有樓宇達六十座,後分拆為慈民邨、慈愛邨、慈樂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
慈雲山邨可說是全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數編號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後的慈民邨民俊樓,而該座樓宇共十六層,由二至十六樓,每一層均提供超過一百個出租單位。
樂富
樂富位於九龍半島北部,屬新九龍的黃大仙區,位於獅子山山腳。樂富舊稱老虎巖。現在人們通常將其北面的橫頭磡視為樂富的一部份。
樂富位於九龍城以北、九龍塘以東。全區以樂富邨為中心,其北部有橫頭磡邨。
新蒲崗
新蒲崗是一個位於九龍半島的舊區。本區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過去本區是一個工業區域。
2自然地理
編輯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巖(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黃大仙區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鑽石山
鑽石山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慈雲山
慈雲山位於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份。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溼嚴重,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溼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仲夏之後是颱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溼,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溼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溼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溼度百分之七十二。
3歷史沿革
編輯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區。
牛池灣原名牛屎灣、樂富原名老虎巖。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把此地翻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黃大仙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 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
黃大仙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巖(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4人口民族
編輯
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隨著時代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由昔日的簡樸農村轉變成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人口約44萬。
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金華有什麼好玩的地
金華·橫店影視城 ·諸葛八卦村 ·武義 ·義烏國際商貿城 ·雙龍洞 ·武義·壽仙谷 ·花溪風景名勝區·武義·郭洞景區 ·九峰山風景區 ·武義·俞源太極星象村 ·磐安花溪風景區 ·浙江永康五指巖風景區 ·磐安百杖潭景區 ·武義大紅巖景區 ·仙華山 ·唐風溫泉 ·癩蛤蟆求愛 ·黃大仙宮 ·武義清風寨風景區 ·冰壺洞 ·江南水鄉景區 ·小黃山景區 ·太平天國侍王府 ·方巖風景區 ·清明上河圖景區 ·武義·壽仙谷 ·石鵝湖風景區 ·金華黃大仙祖宮 ·壽仙谷風景區 ·郭洞古生態村風景區 ·福田農莊 ·(猿人望村)清風寨未命名景點簡介之一 ·蘭花村 ·武義延福寺 ·祝公巖 ·雲黃山 ·德勝巖 ·朱丹溪陵園 ·蕭皇巖 ·松瀑山 ·嶺下湯景區 ·劉秀壟風景區 ·石鼓寮 ·銅山巖 ·戚家軍紀念館 ·芥子園 ·白露山 ·繡湖 ·大智禪寺 ·丹溪陵園
雙龍風景區
雙龍風景名勝區 金華山雙龍風景區位於金華市城北8公裡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 地記》稱"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是我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稱赤松山,相傳為晉時黃初平(號赤松子)修煉得道成仙處。至宋元佑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從此名聲大振, [更多]
黃大仙祖宮
黃帝為宗,太上為教的中國道教是中華文化之母。為發掘金華山得天獨厚的亙古資源,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滿足海內外三千萬華人同胞朝聖先賢黃大仙的夙願。公元一九九六年經浙江省人民批准,投資2000多萬在金華山修復了江南最大的道觀--黃大仙祖宮。 &nb [更多]
八詠樓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後改名元暢樓。位於金華市城區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委江,樓高數丈,屹立於石砌臺基上,有石級百餘。 登樓遠眺,藍天萬裡,白雲朵朵,南山連屏,雙溪婉蜒,盡收眼底。現存建築共四進。第一進為主體建築,重簷樓閣,歇山屋頂,翼角起翹,石砌臺基。此樓系南朝齊隆昌元年(494),東
金華山二仙洞
金華山二仙洞是金華雙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新開發的具有中國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迷人景觀,是雙龍景區中交通最為便利的景點。距雙龍洞僅有200米之遙,大客車等均可直達洞口。 金華山「二仙洞」據考證得名於:「東漢黃初平(公元190年-)八歲牧羊,後從義烏丹溪移居蘭溪黃湓村,十五歲時黃初
大佛寺風景區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位於金華市區東19公裡曹宅鎮北,金公路擦境而過,市公交車直達,交通極為方便。風景區面積11.8平方公裡,區內古木參天,森林繁茂,山丘重疊,巖勢雄偉,環境清雅。溫度與同一地區平原相比低5℃。宋詞人於石「丹崖翠壁數千尺,絕頂僧房三四間,老樹依巖巖依屋,白雲 [更多]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平天國侍王府坐落在金華城東鼓樓裡酒坊巷52一3號,是我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極為罕見,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浙江省委、省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侍王李世賢,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1861年(清鹹豐十一年
九峰山
九峰山,古稱婦人巖,又稱龍邱山,芙蓉山。疊蟑連岡,奇峰挺九,故名九峰。距金華市區28公裡,與金華縣湯溪鎮相依。面積10.38平方公裡。系仙霞嶺山脈括蒼山脈餘支,為丹霞地貌結構,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後漢書·郡國志》雲:「東陽記縣龍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自,遠望盡如蓮花,龍邱長隱於
金華府城隍廟
金華府城隍廟位於金華市區明月樓,創建於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清同治年間重建。 府城隍廟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為院落式組群建築,佔地面積為361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096平方米。沿中軸線第一進為面闊五開間大門,大門右側平行建有文武官廳和魯班仙師廟。第二進為戲臺,平面呈凸字形,兩側各有廂房三間,
金華法隆寺經幢
法隆寺經幢的位置位於金華市區江南,金婺橋西側的金錢寺街附近的民宅之中。
幢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紀念性的建築,一般為塔狀或柱狀,上有精美的浮雕包括人物、動植物、吉祥物、圖案和文字。中國幢多為石質,大的有數丈高,小的尺把高;一般有八角形、六角形和圓 [更多]
琅峰山風景名勝區
琅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金華西南部,距城區20公裡,總面積10.58平方公裡。前臨白沙溪,後座琅峰山,素以巖山俊秀、清溪逐流而著稱。白沙溪旁屹立著筆豎巖山。巨巖峭壁間鑲嵌著數百個奇形怪洞。高大的雙扇門凌空筆豎,仰觀令
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金華城區東南隅的委江之畔。19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中國南方3個典型的元代木結構的建築之一,以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著不少古建築專家和遊客。
據光緒《金華縣 》
龍盤寺
龍盤寺是金華著名的名勝古蹟,位於金華東部孝順鎮中柔村,西距金半城32公裡,東距義烏城27公裡,南靠群峰連綿的南山,北涉碧水清波的婺江。總面積11.8平方公裡。龍盤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梁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當時有寺房120多間,建築群雄偉壯麗、氣勢非凡。
積道山風景名勝區
積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金華市區東南部,地處金華縣澧浦和嶺下兩鎮交界處,距市區15公裡,總面積12.8平方公裡,330國道擦境而過,交通方便。積道山為金華山水之象徵,孤山拔地而起,山勢雄奇,挺拔顯目。登巔遙眺,方圓數十裡風光盡收眼底。七星山(七星拱月)七個小山錯落有致地 [更多]
赤松黃大仙宮風景區
景區位於金華市赤松山,總面積達14。1平方公裡。赤松山積靄橫翠,蔚然深明,古澗橫石,水流潺潺,林景繁茂,風光旖旎。宛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赤松山山峻、水秀、石奇、洞幽。相傳極富神秘色彩的黃大仙
通洲橋
通洲橋橫跨梅溪,昔為金華、蘭溪、義烏、浦江、建德五縣間交通要道。 據蘭溪縣誌和碑文記載,通洲橋創建於康熙年間,現存的通洲橋為清道光三年的建築。康熙年間是一座木橋,乾隆二十三年改為石橋,嘉慶五年的被洪水衝垮,暫不木橋,道光三
鹿田書院
鹿田書院位於金華北山雙龍風景區鹿田村,清代創建。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金華八縣名流在宋代創建的鹿田寺舊址建鹿田書院,金華知府繼良題有「八婺儒宗」、「鹿田書院」匾額。是金華現存僅有的一座古代書院。鹿田書院為院落式建築群體,佔地面積792平方米,建築面積1280平方米(包括廂房樓屋及第三進
明月樓
明月樓位於金華城江北明月路西側,金華中心醫院大門對面,與府城隍廟為鄰。
光緒《金華縣誌》記載:明月樓舊址在金華赤松門(即梅花門)東北城樓上,宋宣和中建。清乾隆初,移建於城北府城隍廟後的城樓上,即今址。宋林公度詩句:「芙蓉峰(即尖峰山)前舊時月 [更多]
仙源湖旅遊度假區
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是婺城區的一個新興旅遊風景名勝區,是繼千島湖、莫幹山之後的第十二個省級旅遊度假區,位於江南著名古鎮--安地鎮內,距市區10公裡,這裡峰巒迭嶂、山泉淙淙、森林茂密,尚有千畝花卉苗木、萬畝翠竹林等生態景觀,更有10裡桂花長廊,每當金秋時節,香飄萬裡,蔚為壯觀,被譽為中國桂花之鄉。
桃源風景旅遊區
桃源風景旅遊區位於金華東北部源東鄉境內(含雅塘鎮的一部分),距金華市區28公裡。由南、北兩片組成,總面積3.78平方公裡。 桃源風景旅遊區地理位置優越,金義公路從其南側通過,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88米。土壤以花崗巖和紅砂
黃大仙祠的歷史沿革
建於1945年,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之一。享負盛名,無人不曉,香火鼎盛,每年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爭頭柱香。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經過幾十年的悉心經營,整個殿堂金碧輝煌,建築雄偉。整個廟宇佔地18,000多平方米,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建於1945,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
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
活動。
在20世紀初,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 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的龍翔道建祠。後來,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尤其靈驗。每年,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農曆賀歲佳話。
黃大仙祠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金華府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是浙江金華蘭溪人,東晉年間(公元328年)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他8歲牧羊於浙江金華赤松山上;15歲上山牧羊時遇道士善卜。善卜見初平有異相,就帶他到金華赤松山修煉了40年,最後得道成仙。因此,黃大仙以「赤松子」為別號。後來,其兄黃初起去尋找他。兄弟相見,初起問:「羊在哪?」初平大聲地叱之:「羊起!」滿山坡的白石立刻變成了羊。廣州黃大仙祠大門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記載了黃大仙成仙的傳奇故事。而復建的這座廟祠中,黃大仙殿門前所掛的也同樣是這麼一副對聯。 道教是多神教,在眾多的神當中,黃大仙是相當出名的。當年黃大仙雲遊四海,治病救人,濟世扶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仙道,其功德家喻戶曉,受到廣大民眾的擁戴,紛紛立祠來尊奉他。
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並於1904年得各界熱心人士捐款重修。當年這裡地雖偏僻,但曾是廣州的宗教聖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對廣州市區及珠江三角洲一帶有極大的影響。該祠雖於1910年遭受破壞,但舊祠所留下來的遺蹟,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扁額、門飾、石獅等,都飾以精緻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見當年祠殿的宏偉規模和精緻的建築藝術。
1915年,原黃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長攜帶黃大仙的畫像、靈籤和藥籤等南遷到,並於1921年建成黃大仙祠。同樣地,黃大仙也深受海內外人士的信仰和祀奉。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廣大熱心人士紛紛要求在原地恢復建造芳村黃大仙祠。後經有關部門批准,由(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和芳村新荔枝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組成廣州嘉遊旅遊景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黃大仙祠的復建項目。經過2年的策劃和設計,於1997年11月破土動工,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供各界人士參觀遊覽。
在1921年前,黃大仙廟原設於廣州的。廣州的黃大仙廟已有百年歷史,只因當時廣州的政局非常複雜。當時廣州由陳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廟宇築馬路,或拆廟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機霸佔房產。當時很多廟宇遭殃。 黃大仙廟在軍閥借破除迷信之名,而刮地為實的時代裡,自然也受到影響,但幸得紳商李亦梅、譚傑生、梁仁庵、郭述亭、張殿臣、陳桂石和唐麗泉等,把黃大仙寶像接來,安奉在嗇色園內,才使黃大仙寶像才得以保存。
1915年,道侶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廣東西樵山普廣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原先在灣仔供奉,1921年,大仙乩示,到竹園吉地,建「嗇色園」至今。
嗇色園本來是上述幾位紳商的私人修道別墅,1921年初接黃大仙來港時,並不是任人參神,但因後來善信要求入廟參神者日眾,各紳商平日樂善好施,於是就定下開放時間,並將香火收入,撥充善舉,贈醫施藥,年年無間。到1956年9月25日正午12時,由該廟正總理黃允畋,將廟宇的收入,正式交由東華三院接管。
黃大仙祠經歷過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飛機多次用地毯式的轟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無恙。
昔日的黃大仙祠1915年,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庵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後來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侶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1922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準,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2008年4月3日,園方宣布斥資1億4000萬元,進行35年來最大規劃的擴建工程,包括擴建現時供奉黃大仙師的大殿部分,並會破天荒,在大殿底部,打造一座供奉太歲的地下宮殿「元辰殿」。工程期間黃大仙師畫像將移鑾至鳳鳴樓,擴建工程預計歷時約一年半。
2008年12月17日黃大仙祠下周起破天荒推出「網上祈福」,朝七晚六地實時直插香火盛況場面,善信即使外遊或出差,或是遊客,均可透過網際網路,為家宅、為自身、為祈福,再由道長擇日稟告,但粗鄙、詛咒及議題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