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留聲機有哪些(一輩子能見到的最多的留聲機)
2023-08-06 11:27:58 3
·引子
第一次走進(大連)旅順留聲機博物館的時候,就被裡面陳列的各種留聲機所震撼。館長王心偉選了幾個有特點,又有歷史價值的留聲機給我介紹,並且給我做了演示。在他的介紹裡,通過留聲機,展示了大連近現代歷史,幾乎每一臺留聲機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在拍攝期間,也仿佛穿越了時間,回到了那個充滿了民族血與淚的歷史當中。留聲機和唱片,作為一個載體,承載著那段中國人的民族記憶。
口述:王心偉
整理:張東北
我是老旅順人,我的老太爺,我的姥爺都是旅順人。這些藏品基本上都是我的祖父、外祖父、我的父親和我,如果加上我兒子那就是四代人收藏的。
從李鴻章當時建旅順要塞的時候,他們當時用的留聲機,再從俄國人來和日本人來、後來蘇聯紅軍來,包括解放軍用的留聲機,都收藏了。不過當時收藏的時候基本都是損壞品,有的他們送到當鋪去了,有的他們到破爛市場去賣,有的就跟中國人換糧食換吃的,就這麼樣,我祖父、外祖父和我的父親,他們把這些留聲機淘換來了,作為咱們城市的記憶。
輪到我這一輩,我也收集一些留聲機,但我主要是和我兒子把這些留聲機進行修復。因為有些留聲機長時間不用,機械就會停擺,我的工作就是要讓它們動起來,延續它們的「生命」。
有很多留聲機特別龐大,也沒有地方收藏,就只能把它們拆散了放在鄉下倉庫裡放著,東一堆西一堆的。有的留聲機缺零件,我們就去找零件,關鍵是沒有參照物,這樣就得反覆研究,陸陸續續經過了幾十年才把它們修復好。
(大連)旅順留聲機博物館收藏的和留聲機、唱片相關的產品兩萬多件。
這裡最早的留聲機就是愛迪生1877年-1888年這個期間發明的留聲機,滾筒式留聲機。就是用那個錫箔紙,一邊搖一邊聽。雖然是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但它可以錄音,不用電也不用磁,它的音色是3維的。後來德裔美國人貝利娜發明了黑膠唱片,那是二維的聲音。當時由於愛迪生年紀大了,就放棄了對蠟管留聲機的研製,就使得黑膠唱片延續了下來。黑膠唱片的成本低,還方便攜帶和操作。所以滾筒式留聲機的滾筒唱片裡面儲存的聲音是非常珍貴的。
▲愛迪生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錫箔式留聲機(1877-1887年間)
▲世界上最早的唱片:錫箔唱片(錫箔式滾筒留聲機使用)
▲留聲機發明之初,人們使用聽診器式耳機聆聽體驗
我們中國人習慣把能播放黑膠唱片的機器叫「留聲機」,但其實嚴格來說應該叫「唱片機」,它只能「唱」只能聽,不能夠刻錄。所以插電的叫「電唱機」,手搖的叫「手搖唱機」,只有愛迪生發明的那個 叫「留聲機」,它可以把聲音儲存下來、留下來。
1898年沙皇俄國租借旅大地區,他們從世界各地帶著很多東西來到這裡,那個時候旅順就有了「聽音館」,「聽音館」主要是聽聲音的,比如聽故事,但是要花錢的,聽一段故事要花一個小銅板,先是用蠟管聽,後來用黑膠唱片聽。「聽音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起到了突飛猛進的作用。
過去的留聲機並不是用在娛樂上,主要是上級領導的講話錄音,叫「速錄機」,同學們上課用留聲機授課,圖書館裡也有留聲機,播放學習知識,有的有錢人家買留聲機用來幼兒啟蒙教育。
當時的旅大市屬於移民城市,全國各地方的人都有,口音也各不相同,聽留聲機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推廣普通話的作用。
這些留聲機是當時在旅順大塢上,就是現在4810工廠的前身,清朝政府建設的那個專門修軍艦的船塢,當時清朝的官員還有外國的官員,他們坐船帶過來的,他們禮拜天的下午,他們在農場裡,在別墅裡,搞活動的時候灌制的唱片,也是一百年前的聲音了。
▲德國1921年慕尼黑留聲機
這款留聲機它是帶投幣功能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限制使用,當時在太陽溝的西大院是部隊營房,先後很多部隊在那裡駐紮過,最開始是沙皇俄國的部隊,後來是日本的部隊, 再後來是蘇聯紅軍的部隊, 再後來是解放軍的部隊,這架留聲機一直在部隊裡放著。它就相當於一個家具,一個用具。這架留聲機在兵營裡經歷了三朝元老了。到我這代已經是四朝元老了。
▲英國1924年箱式留聲機
這架留聲機是英國1924年生產的,它整個的零部件都是鎏金的,它靠那個小扇子就能播放。這個留聲機的發明者很了不起,他根據夏天樹上的知了扇動翅膀產生的震動,利用這個原理把它製作出來的,很特殊的,沒有喇叭也沒有唱頭。這架留聲機是旅順關東軍法院辦公用品,收聽和傳達文件用唱片,唱片是不能修改的。
這兩個大喇叭是德國EMG公司生產的。當年日本在旅順建了個師範學堂,它們是上課用的,後來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市之後,也在使用,一直沿用到後來師範學堂改成醫院。1964年,大連二一〇醫院和二一五醫院換防的時候,戰士拆這兩個喇叭時,不慎將它們掉到地上摔碎了,原本想賣廢鐵,一看既不是銅的也不是鐵的,就沒賣。後來換防之後,有人又將它掛了上去。
·尾聲
很多留聲機都是當年俄國、日本帶來的,戰敗之後,他們離開中國時留在了大連。
那個時候不是所有家裡都有條件買留聲機的,即便有錢的人也不一定捨得買,因為買了留聲機之後,唱片也是相當貴的,因此只能互相借唱片聽。沒有條件的家裡遇到請客或者孩子過生日、老人祝壽的時候,他們就會去集市上,花錢請人帶著留聲機和唱片到家裡放給家人聽。自從辦博物館以來,有很多人知道這裡之後,都慕名而來,他們有的會把自己手裡的留聲機送到這裡,當作自己的心靈寄託,想念的時候就過來看看。很令人感動。
留聲機唱片是聲音的活化石。這些藏品是有靈魂的,這些文物往小了說是個人的記憶,家庭的記憶,再往大裡說是我們社會的記憶,國家的記憶,也是國家的記憶、民族的記憶。
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好好保養,好好延續,讓我們後人能了解這些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