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去世後他的後人過得怎麼樣(袁世凱退位不久後就驟然離世)
2023-07-24 09:08:35 2
【前言】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在北京中南海繼位稱帝。
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即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面對外部憂患重重、內部將帥分裂、家人離心離德的情況,袁世凱感到焦頭爛額。在各方面的壓力下,袁世凱只能灰溜溜地退位。
此後,他的心理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重重壓力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最終一病不起。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北京去世。
而袁世凱突然死亡的原因成為了一個謎團,後人對此議論紛紛。直到許多年以後,袁世凱最鍾愛的三女兒說出了10個字,將父親的死因說得很透徹,這才為世人解開了這一謎團。
那麼,袁世凱究竟是怎麼死亡的?他的三女兒說了哪10個字?
【袁世凱其人】袁世凱,因出生於河南項城,所以被世人稱呼為「袁項城」。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早年因為處理朝鮮半島的事務有功,被淮軍領袖李鴻章賞識,從此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獲得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賞識,被清王朝所重用。
由此看來,袁世凱仕途之路可以說是一馬平川,沒有什麼阻礙。不過,袁世凱的「大靠山」慈禧去世之後,他的日子便沒有這麼好過了。手握大權的袁世凱,被滿清統治者所畏懼。
自古以來,權臣都不可避免地會與統治者明爭暗鬥,袁世凱自然也不例外。為了消除這一「隱患」,統治者將袁世凱明升暗降。
袁世凱迫於無奈,只得回到河南項城休養生息。
袁世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一聲炮響,清朝政府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朝廷本想調袁世凱所訓練的新軍前去平定叛亂,但此時的新軍早已非朝廷之軍,而是實實在在的袁家新軍。無奈之下,朝廷只能讓袁世凱重新出山。
袁世凱出山以後,並沒有忠於朝廷,安心平亂,而是一心想利用義軍壓服清朝。
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統治者受到袁世凱的武力威脅,不得不昭告天下,清王朝統治就此結束。自此,袁世凱也算助推了中華民族結束長達數千年的封建帝制。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在人們眼中功在千秋的袁世凱,後期竟開上了歷史的倒車。想要以一人之力對抗歷史的發展,其結果只能是被碾壓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之下。
這是怎麼回事?
袁世凱
【袁世凱想要稱帝】
說到袁世凱稱帝事件,一般人們的言論是袁世凱「狼子野心、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但我翻閱一些歷史資料後發現,事情真相併非如此。
1915年1月,袁世凱之子袁克定和袁世凱的重要謀士楊度,一起邀請近代史著名思想家梁啓超,談論共和帝制問題
袁克定認為共和制不適宜於現代中國的國情,只有君主立憲制才能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而梁啓超對此反駁道:
「不然,中國若十餘年前行君主立憲,則我必戰成,如今已走上民主共和之路,則不宜再行君主。世間有是君主而共和者,無有共和而在行君主者,若逆潮流而動,內政外交恐怕會有諸多困難。」
聽到梁啓超的這一番回答,袁克定和楊度這兩位稱帝策劃者便已知道,獲得梁啓超的支持已經是沒有任何可能性,最終三人只能會談無果,不歡而散。
袁克定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太子儲君」,他也知道要想達成目的,必須從他爹那裡下手。
於是,他在袁世凱每日必讀的《順天時報》上做了手腳。自此以後,袁世凱每天都會看到人民支持自己稱帝的言論,長久以往,他的思想也慢慢發生了轉變。
袁克定本以為自己是算無遺策,但沒想到這個秘密被他三妹撞破了。
袁克定
一日,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來探望自己的老父親。
身為父親的袁世凱,聽聞愛女到來自然十分欣喜。在談話中,袁世凱隱隱感覺女兒今日心事重重,不同於往日。便問道:「你是不是有事?」
女兒只好回答說:「父親,你每日看的那些《順天時報》,其實都是假的!」
袁世凱聽了女兒的話,覺得不可思議。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袁靜雪便將兩份同樣日期的順天時報拿給袁世凱看。
袁世凱接過兩份同樣日期的報紙,發現這兩份報紙的內容卻大相逕庭。得知真相的袁世凱自然非常生氣,不過他當時並沒有發作,只是若有所思,眉頭緊鎖。
第二天,袁世凱找來了兒子,他把這兩份報紙丟給袁克定問道:「這是不是你做的?」
袁克定看到事情敗露,只得拼命向父親求饒,但此時袁世凱正在氣頭上,哪是他叩頭求饒所能結束的?於是,這個「欺上瞞下,忤逆不孝」的袁克定,就被父親毒打一頓了。
雖然知道自己是被兒子所欺騙,但袁世凱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內心深處,是渴望那至高無上、九五至尊的地位的,而且此時自己稱帝之勢已經造到極致了,真的就是能如此簡單放棄麼?
不,袁世凱認為自己不能,他只能「順勢而為」,或許他還能爭取到英法等國的支持。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了參政院的建議,推翻共和,復闢帝制。並決定在1916年的元月,正式登基稱帝。
但沒想到的是,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即被各方所反對。其中,英法日等帝國主義的當權者更是奉勸袁世凱趕緊放棄稱帝行為,否則他們會採取一定的行動。
不僅如此,袁世凱的部下對稱帝這件事也極不贊同。唐繼堯、劉顯世、蔡鍔等人紛紛給老領導發電,揭露所謂民意不過是「欺父誤國」的「太子」袁克定暗箱操作的假象。
他們勸袁世凱:「力排眾議,斷自寸衷,更為擁護共和之約法,渙發帝制永除之明勢,庶使民怨頓息,國本不搖。」
意思就是讓袁世凱懸崖勒馬,趕緊回頭。
但復闢帝制已成為離弦之箭,一發不可收拾了,對於屬下的勸告,「老袁」選擇了「漠視」。
袁世凱
【準備稱帝的袁世凱,內心很是焦急】昔日部下,「後台老板」以及全國人民的反對聲,讓已經準備稱帝袁世凱煩躁不已。每日憂心煩躁,讓57歲的袁世凱身體狀況愈發不好!
1915年12月25日,不滿袁世凱稱帝行徑的蔡鍔終於坐不住了,既然老帥無視他發過去的勸告電報,一意孤行,那他就自己挑梁獨幹!於是他決定雲南獨立,討伐袁世凱的叛國行徑。
自己的「大袁帝國」還未開創,便已遭到兵變,這讓正處於高光時刻、擁有一腔「壯志」的袁世凱內心增添了些許陰霾。
在蔡鍔宣布雲南獨立之後,本就對袁世凱有諸多不滿的革命黨人,也向天下發出了「討袁」聲明,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在討伐袁世凱的不義舉動。
此時的袁世凱,可以說是四面楚歌。
但這些舉動,依然未能讓他放棄稱帝。
而宣布稱帝的袁世凱,遭到的不僅是全國人民以及外國勢力的反對,還有家人的「不理解。」
為了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帝位,袁世凱按照古代的皇帝的標準,給他的九房姨太太分封名號。一到五位姨太太被他封為妃子,而其他的妻妾則得到嬪的稱號。(袁世凱的二姨太和七姨太已經去世)
與此同時,他將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封為了皇子和公主。在眾多兒子中,袁世凱最喜歡的是二子袁克文。他稱帝以後,袁克文要被立為太子的呼聲越來越高。
袁克文
這無疑就觸犯了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利益,為了遏制與自己爭權的二弟,他想盡辦法阻止父親這一舉動。甚至有一次還對自己的三妹袁靜雪說道:
「如果大爺要立二弟為太子,那麼我就把他殺了。」
袁靜雪自然十分害怕,她不希望兄弟反目自相殘殺的事件發生,便立即將這件事告訴了袁世凱。
袁世凱聽完女兒的講述,便已明白了。兩個兒子的爭權之勢已經漸漸明朗,他怎麼會不知曉。不過帝王家,向來如此。他還能怎麼辦呢?
於是只能對袁靜雪說了一句:「胡說!」
而將此事不了了之。
此時,袁世凱不僅為每日爭權奪利的兒子們而煩心,而且他在每日攀比爭奪的妻妾那裡,也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與釋懷。
1916年正月,袁世凱正式在北京中南海登基稱帝,袁世凱終於實現了自己稱帝的夢想。此刻,袁世凱活在了自己的世界裡,外界的喧囂與討伐都與他無幹。
正月1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可錯過的節日,寓意團圓美好。這日,袁世凱將家人召集起來,大家在居仁堂一起吃元宵。
本來祥和寧靜的日子,突然被一個人打破。六姨太站起道:「你不封為我妃,我就回彰德去!」
之後,其他三個妻妾也大膽提出了同樣的要求。
妻妾們的「逼宮」行為讓袁世凱十分氣憤,他將筷子扔在一旁,黑著臉說道:「你們別鬧啦!你們都要回彰德,等著送我的靈柩一塊兒回去吧!」
說完這句有些悽楚的話,袁世凱轉頭就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這場元宵家宴,不歡而散。回到辦公室,他抬頭看著雕廊畫棟,心中不忍思索:「自己的家裡為什麼會這樣?」
回想之前,這個大家族還算和睦,自從稱帝之後,親人反目成仇,爭權奪利。外界人民對自己更是橫加指責。這就是至尊皇位給他帶來的一切嗎?此刻的袁世凱終於明白,原來自己真的錯了,為了停止外界對於自己的指責,令家人和睦相處。
1916年3月,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的國號,恢復共和制。
袁世凱
1916年的5月,對於袁世凱來說是一段糟糕的日子,繼袁世凱的親信之一陳宦宣布脫離之後,他的部下相繼叛出或獨立出去了。
陳宦是袁世凱的重要親信之一,他曾經和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結為異姓兄弟,是袁世凱安插在西南四川的重要親信,袁世凱一直十分信任他。袁世凱曾想將他培養為袁家王朝的看守者。奈何天下大勢,皆為利來,皆為利往!在亂世之中,又有幾人可以永遠信任?
陳宦此時早已看清了袁家王朝時日無多,民意沸騰,袁家王朝被推翻是歷史的定局,他不想成為袁家王朝覆滅的陪葬品。
於是,在5月22日,陳宦決定自己管轄的四川省脫離袁世凱的統治。
陳宦
這一消息讓本已經疾病纏身的袁世凱病情越發嚴重,難道真是樹倒胡孫散嗎?沒有一個真心追隨他的下屬嗎?這個時候,袁世凱的最後希望就是湯薌銘!
湯薌銘為袁世凱稱帝做了很多。當時,為了宣稱袁世凱稱帝是符合民義的,他將一些有名的文人雅士圈禁起來供他們吃喝嫖賭。他的一系列操作,營造出湖南地區擁戴袁世凱稱帝的「民意」。
袁世凱稱帝以後,自然也是感恩湯薌銘的擁戴之功,將他封為8位侯爵之首。
這位深受袁世凱重用的親信「沒有辜負領導的信任」,在袁世凱眾叛親離之時,給遠在北京的袁世凱發去了一封電報。內容是:「公雖取消帝制,不免為國法罪人,薌銘雖有知遇私情,不能忘國家大義氣。」
湯薌銘
袁世凱接到這份電報以後,從此就一病不起,飽受病魔折磨的袁世凱精神也越來越渙散。
6月9日,袁世凱的專職醫生給這個病危的老人注射了一針強心針。
之後,袁世凱意識逐漸清醒,袁世凱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他召來四位顧命大臣安排後事,決定由三個人(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來繼承大總統的位置,並將之藏在「金匱石屋」之中。
宣布完後事以後,袁世凱再次陷入昏迷,醫生隨後又為他打了一針強心針。袁世凱藥物的作用之下,他清醒了些許,用僵硬的舌頭說道:「他害了我!」
說完,袁世凱便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袁世凱
袁世凱最後所說的「他害了我」,到底是指袁世凱那欺父誤國的兒子袁克定、還是指背叛自己的屬下,這個問題就永遠沒有答案了!
【「內外交攻,氣憤成病而死」】至於袁世凱究竟死於何因,在我看來,正如袁世凱女兒袁靜雪所言的那樣:「內外交攻,氣憤成病而死」。這10個字可以說將袁世凱的死因說的很透徹。
曾有人說袁世凱死於「欺父誤國」的兒子,也有人說,他是因為眾叛親離的部下而死!
但他的死亡並不完全是這些原因,在我看來,他死於一顆過度膨脹的野心,正是因為他的野心,才讓他處於了「內外交攻」,眾叛親離的局面,而「內外交功」眾叛親離的局面又導致他「氣憤成疾」,憂鬱而死。
袁世凱死亡的真正原因成為了永久的歷史謎題,後人一直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你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