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善寺開光時間(開光要給師傅多少紅包)
2023-07-24 07:44:48
祖庭的各宗祖庭
草堂寺位於西安市戶縣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約五十公裡,為三論宗祖庭,是國務院確立的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
草堂寺創建於東晉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現存草堂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逍遙院內一部分。後秦國王姚興崇尚佛教,於弘始三年(401)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住逍遙園西明閣翻譯經典,後在園內建草堂寺,供羅什居住。由於鳩摩羅什譯經場以草苫蓋頂,故得名為「草堂寺」。
鳩摩羅什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被稱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師之一。
唐初高僧吉藏以鳩摩羅什譯出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三部論典為依據,創立三論宗,尊鳩摩羅什為始祖。草堂寺作為鳩摩羅什的譯經道場,成為三論宗祖庭。三論宗在唐初盛極一時,並流傳日本等國。
鳩摩羅什還在草堂寺譯出《成實論》,此論在當時也普遍宏揚,以後逐漸形成為成實宗,故草堂寺同時又是成實宗祖庭。
唐貞元二十年(804),日本高僧最澄(767-822年)來大唐遊學,在天台山從道遂、行滿二法師習天台教觀,歸國後在比睿山創立日本天台宗。13世紀,日蓮(1222-1282年)在比睿山學習天台宗,1253年專依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建立日蓮宗。這樣,日本日蓮宗信徒就把草堂寺作為其在中國的祖庭,並尊鳩摩羅什為初祖。1982年日蓮上人圓寂七百周年紀念,日本日蓮宗信徒為了表達對鳩摩羅什的敬仰和對草堂寺的嚮往,捐資雕塑了鳩摩羅什三藏法師坐像和修建了紀念堂。 大慈恩寺是法相宗祖庭,位於唐代長安城內晉昌坊,在今西安城東南八裡處。
大慈恩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二年(648),是唐高宗作太子時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在原隋代無漏寺廢址上所建,更名為「慈恩」。652年,玄奘為珍藏從印度帶回的大量梵本佛典,仿西域建築形式修建五層方塔安放梵本,此即大雁塔。因寺內中外馳名的大雁塔,故寺名於今隱而不彰。1983年大慈恩寺被定為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大慈恩寺為唐代玄奘法師主持的佛教經典譯場所在地,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地位十分突出。大雁塔底層南門內的磚龕裡,嵌有兩通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分別由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撰文,由唐代著名的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字體清秀瀟灑,是唐代的兩通名碑。
玄奘宗奉印度大乘教中瑜伽一系之說創立了法相宗,慈思寺遂成此宗祖庭。玄奘在中國五大翻譯家中,譯作最為豐富,質量高,量也最大。
玄奘在譯傳瑜伽系學說同時,又重譯了小乘教派一切有部的《俱舍論》。此論在陳朝曾由真諦譯出,並為作疏,但到唐代已經佚失。玄奘重新譯出後,其門徒如普光、法寶等專事講求,相承不絕,自成一宗,因而俱舍宗也尊慈恩寺為祖庭。
大慈恩寺在唐代是著名的皇家寺院,也是唐代規模最大的寺院,佔當時晉昌坊半坊之地,共有十餘座院落,現存寺院面積僅為當時的一個西塔院。 國清寺,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華頂山,與齊州靈巖寺(在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潤州棲霞寺(在今江蘇南京市)、荊州玉泉寺(在今湖北當陽縣),並稱天下叢林「四絕」。
國清寺是天台宗的發源地,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初名天台寺,後改名國清寺。曾毀於武宗滅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復,名列「五山十剎」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詔重建,至清末、民國時期又有增建。寺院佔地2公頃餘,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築,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
寺內外古樹名木廣布,現存主要建築是南宋時重建的隋塔、雍正年間重修的山門、彌勒殿、雨華殿和大雄寶殿等,以及建於清代中後期的西路三聖殿、羅漢堂和東二路的禪堂。西路的妙法堂和東一路的住持樓、迎塔樓建於民國時期,均保存完好。建於清早期的建築為官式建築,彌勒殿和雨華殿為單簷歇山頂,大雄寶殿為重簷歇山頂,三聖殿、羅漢堂和禪堂是典型的南方廳堂建築,妙法堂、住持樓和迎塔樓為中西合璧。
國清寺在佛教發展史和中外關係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書、佛像和法器等珍貴文物。國清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顗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智顗開創天台宗後,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限於資金,遲遲不得動工。他在臨終遺書晉王,說:「不見寺成,瞑目為恨」。晉王楊廣(後為隋煬帝)見書後,極為感動,便派司馬王弘監造國清寺。初建的國清寺寺址在大雄寶殿後面約100米處的八桂峰前山坡上。唐會昌中(約845年),原寺毀於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寺後石壁上題寫的「大中國清之寺」六個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從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間,國清寺幾度或毀於兵火,或摧於風暴,但都是屢毀屢建。每次重修,寺宇規模都有所發展,位置也越來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曠地帶。在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壇植有老梅一株,蒼老挺拔,傳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稱「隋梅」。這大概是我國現存最老的一棵梅樹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數度枯萎;解放後,經過精心照料,隋梅轉青,重新綻放。 華嚴寺位於今西安城東南二十五裡的樊川少陵原,為華嚴宗祖庭,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嚴寺建於唐貞觀年間,此宗以宗奉《華嚴經》而得名。創宗祖師為「華嚴五祖」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和宗密。原寺舊址有華嚴五位祖師塔(今僅存初祖杜順和尚塔和四祖清涼國師塔),故華嚴宗即以華嚴寺為祖庭。
初祖杜順和尚隋末住終南山,宣揚《華嚴》,教化道俗。貞觀六年(632),唐太宗親自把他迎入宮內,隆禮崇敬,賜號「帝心」。相傳杜順八十四歲時在太宗的床上坐化,隨後恭送長安南郊,建塔於華嚴寺內。
三傳至賢首法藏,吸收了玄奘新譯中的一些理論完成判教,充實了觀法,正式建成宗派,深得武周朝野賞識,被武則天尊為「賢首大師」,因而華嚴宗也被稱為「賢首宗」。賢首的理論一度為弟子慧苑曲解,以致未能很好傳播。其後四祖澄觀駐錫華嚴寺凡十年,糾正了慧苑異說,恢復了華嚴正統。澄觀生歷九朝,為七帝師,示寂之日,文宗李昂為之輟朝三日,朝廷重臣縞素臨葬。德宗、文宗都曾經封澄觀以清涼國師之號,故也有稱此宗為清涼宗。由於華嚴寺當時道場莊嚴、高僧雲集、環境優美,曾經一度成為世界佛教中心。
唐代華嚴宗思想經由華嚴寺傳播到世界各地,華嚴寺成為弘揚《華嚴經》經典教義的重地,成就了佛教界「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的無量功德;華嚴寺同時也成為弘揚華嚴宗思想的搖籃,在這裡將佛教最圓滿的思想中揉和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正因為如此,華嚴寺成為華嚴宗發祥地和世界佛教界公認的華嚴宗祖庭道場。華嚴寺在完備佛教思想、促進佛教中國化進程、連接海內外佛教信徒、國際友好往來等方面具有深遠的社會價值和歷史貢獻,為世界佛教徒朝聖禮拜的聖地。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為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因寺院建於少室山密林深處,遂命名為「少林寺」。跋陀是第一個來到少林寺的高僧,他在少林寺專心翻譯佛經,收徒子數百人。後來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在少林寺後山五乳峰山洞內面壁九年,創立了佛教禪宗,被後人尊為禪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稱為禪宗祖庭。
跋陀在少林寺傳授小乘禪法,屬於印度傳統的止觀禪法。得法者有僧稠、慧光、道房等。其中僧稠以禪法名世,被跋陀譽為「自蔥嶺以東,禪學之最」。由於嵩山為當時北方坐禪修道中心,加上跋陀與孝文帝的特殊關係,所以跋陀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們,皆成為當時禪學的重要精英群體,對後世佛教發展影響巨大。北魏正始五年(公元508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來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共同翻譯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歷經三年,完成行世,有力地推動了北方禪學的發展,少林寺成為當時佛學重鎮。其間,又有南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從水路航海至中國南境,然後北渡長江進入中原,在少林寺後山一帶坐禪傳法,首倡「以心印心」的禪宗教法。達摩所傳禪法為「大乘壁觀」,得法者有慧可、僧副、道育等,並由此確立了少林寺禪宗祖庭的地位。
隋文帝於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詔賜少林寺土地一百頃,少林寺從此成為擁有眾多農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隋朝末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亂,擁有龐大寺產的少林寺,成為山賊攻劫的目標,「僧徒拒之,塔院被焚」。為了保護寺產,少林寺僧人組織起武裝力量與山賊及官兵作戰,少林功夫作為少林寺的武裝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隋將王世充在洛陽稱帝,號「鄭國」。其侄王仁則佔據少林寺屬地柏谷塢,建轅州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少林寺曇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則,奪取轅州城,歸順了秦王李世民。三年後,李世民派特使臣來少林寺宣慰,參戰僧人均受到封賞,曇宗還被封為大將軍僧,並賜給少林寺柏谷塢田地四十頃。少林寺自此以武勇聞名於世。少林僧眾習武蔚然成風,代代相傳。在唐代,少林寺為當時禪學重鎮。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達摩禪法系統的禪宗教派重要領袖法如禪師入少林寺傳教,六年後圓寂於少林寺。當時著名禪師如慧安、靈運、同光等,皆駐錫少林寺。新羅國僧慧昭於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入少林寺習禪多年,公元八三零年回國建玉泉寺,圓寂後諡號「真鑑國師」。隨著達摩開創的禪宗教派興盛,特別進入宋朝以後,少林寺開始成為禪宗教派的朝聖地。為了紀念達摩,在少林寺後山達摩曾經坐禪傳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
明朝近三百年間,是少林功夫武術水平大發展的時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徵調,參與官方的作戰活動,屢建功勳,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並在少林寺樹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對少林寺僧人參戰地區(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和遊方地區(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雲南雞足山等)的武術發生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林功夫的武術技藝,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得到了同行及全社會的普遍認同。其中流傳至今的有四部重要的武術著作:明釋洪轉《夢綠堂槍法》、明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清吳殳《手臂錄》和清張孔昭《拳經拳法》。民國期間,少林寺遭受了一場人為的重大火災。一九二八年,軍閥混戰,殃及少林寺,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重要建築及典藏,皆被燒毀,損失慘重。
1983年,少林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香積寺位於今西安城南三十五裡的神禾原,是國務院確定的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中國淨土宗祖庭。
此寺建於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寺內有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舍利塔。淨土宗在民間十分普及,此宗勸人念阿彌陀佛名,借彌陀願力往生極樂國土。淨土宗由東晉時慧遠大師創於廬山,至善導才完備了一宗的宗義和行軌,使之蔚然成宗。
善導(613-681年)是唐朝弘揚淨土宗祖師,號「蓮花第二祖」。淨土宗又稱「蓮宗」,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為主要經典,主要宣揚西方極樂世界。
善導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則在於對佛法的普及。貞觀十五年(641),善導來到長安,在光明、慈恩等寺先後宣揚淨土思想三十餘年。淨土宗提倡專心念佛即可往生淨土,無論貴賤賢愚皆可受其教化。善導在佛寺內,寫《彌陀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壁,用種種通俗易懂的辦法激發四眾。且能艱苦自勵,以身作則,每日長跪念佛,非至力竭不止。於是滿城並受其化,擁有徒眾成千上萬,雖屠沽之輩亦得到啟發而歸心。信徒中有人日稱佛號十萬聲,一生誦《彌陀經》多至五十萬卷。至今漢地佛教徒仍以《彌陀經》為日課,以念佛為普遍修持的法門。佛教徒相見每以「阿彌陀佛」為口頭致意語,可見淨土宗風影響的深遠。在淨土宗的歷史上善導大師提倡持名念佛的功績罕有其匹。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善導圓寂,弟子懷憚為紀念善導功德,修建了香積寺和善導大師供養塔,使香積寺成為中國佛教淨士宗正式創立後的第一個道場。高宗聽說善導大師念佛時曾經「口出佛光」,故賜善導常住之寺為光明寺,門人在神禾原建塔安其遺骨,並於塔畔構築伽蘭。因此,香積寺被淨土宗人視為祖庭。
公元8世紀中葉,善導闡述淨土宗理論的著述《觀無量壽經疏》傳入日本。隨後,善導及淨土宗在日本影響遂步擴大。12世紀時,日本僧人法然上人依據善導的《觀無量壽經疏》創立了日本淨土宗。善導的《觀無量壽經疏》遂成為日本淨土宗的根本聖典,香積寺亦成為日本淨土宗的祖庭。
民國四大高僧,淨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師,法名聖量,別號常慚愧僧。俗姓趙,陝西省合陽縣人,遺著《印光法師文鈔》近百萬言,皈依弟子數十萬人,世推淨土宗十三祖。對於印光法師的操行,弘一法師(李叔同)極為傾倒。在1924年時,弘一法師在答覆居士王心湛的信裡,就曾刨白心跡說:「朽人於當代善知識中,最服膺者,唯印光法師。」弘一後拜印光為師。
1980年5月l4曰,是善導大師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位中日佛教淨土宗的祖師,日本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副總裁稻岡覺順和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會長武田奝彥率139人的「日本淨土宗祖跡參拜訪華團「,與中國佛教協會長趙樸初居士、副會長正果法師,以及香積寺僧侶,隆重舉行了紀念法會,並在善導供養塔前舉行了上供儀式。稻岡覺順在致詞中說:「中國是日本淨土宗的靈魂故鄉是日本人的父母之國。願日中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就象香積寺旁的滈河與潏河兩條河流匯合一樣源遠流長。」 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唐長安城內靖善坊,在今西安城大南門外五裡處。是中國佛教密宗祖庭,被國務院確立為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原名「遵善寺」。隋開皇二年(582),隋文帝楊堅在興建京師大興城時,同時敕令建造大興善寺作為國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時原為大興郡公,故取「大興」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重建後的大興善寺規模之大為當時長安佛寺之冠。
大興善寺是隋朝第一所國立譯經館。著名的「開皇三大士」耶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達摩笈多都相繼為譯主,開創了隋朝一代佛經翻譯。這三位從古印度遠道而來的高僧,對中國佛典翻譯做出了很大貢獻。
唐玄宗開元初期(716—720年),印度佛教密宗傅播者「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後來到長安。在大興善寺譯出密宗經典五百多部,大興善寺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當時印度正在流行用咒語作佛教修習方便的瑜伽密教,善無畏、金剛智開始在中國傳播密法。後玄宗李隆基在興善寺重設國立譯場,在不空的主持下,廣譯密宗要典和念誦儀軌,正式建立了中國密宗,不空從而成為中國密宗開山祖,大興善寺也因此成為密宗祖庭。
大興善寺是隋代國寺,也是唐代國立譯場所在地。不空是中國五大翻譯家之一,主持大興善寺譯館,杖跡朝野,深受唐朝玄、肅、代幾朝的倚重。密宗是中國漢傳佛教最後一個形成的宗派。不空的弟子惠果主持青龍寺,日本僧空海入唐求法,隨惠果學得密宗法要,回國後開創了日本真言宗。1985年10月,曰本空海大師同志會為紀念空海示寂一千一百五十周年,向真言宗的發祥地——大興善寺敬獻了青銅地藏菩薩立像,高約1.70米,底座用的漢白玉徹成。10月25日,大興善寺隆重舉行了地藏菩薩像奉安開光儀式,由167人組成的日本空海大師同志會友好訪華團參加了法會。青銅地藏菩薩立像成為新時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見證。
青龍寺
青龍寺,又名石佛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日本佛教真言宗祖庭。1996年,青龍寺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龍寺位於西安市城東南的樂遊原上。唐時為長安延興門內新昌坊。該寺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原名「靈感寺」。據史書記載,隋文帝是在佛寺裡降生的,並且由尼姑撫到十三歲。由於隋文帝在尼寺裡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薰陶和影響很深。在修建大興城時,將城中的陵園(土冢)墓遷葬到郊野,為超度這些亡靈,特意在樂遊原上修了寺院,取名為靈感寺。
唐武德四年(621)寺廢。龍朔二年(662)城陽公主患病,蘇州和尚法朗誦《觀音經》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請復立為觀音寺,睿宗景雲二年(711)改名青龍寺。
青龍寺是唐代密宗大師惠果長期駐錫之地。日本著名留學僧空海法師事惠果大師於此,後成為創立日本真言宗之初祖。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六家(空海、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睿)皆先後在青龍寺受法。
惠果(743-805年)俗姓馬,京兆萬年縣(今陝西長安)人。九歲時,隨不空弟子曇貞受學,後於青龍寺大佛殿前剃染,慈恩寺受戒。唐大曆元年(766年)從不空受兩部大法及傳法阿闍梨位。又從善無畏弟子玄超受胎藏法及諸尊瑜伽。故惠果之學,實兼善無畏、不空所傳之長。惠果在青龍寺東塔院設灌頂道場,時稱密宗大師。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惠果在青龍寺圓寂,門下弟子道俗千餘人送葬。
日本真言宗僧眾,飲水思源,緬懷先賢,為增進中日友誼,與西安市有關方面商談,於1982年建成「空海紀念碑」,又於1984年建「惠果空海紀念堂」。 淨業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北麓鳳凰山,距西安約35公裡,是國務院確定的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淨業寺始建於隋末。唐初,道宣律師由豐德寺來此潛心著述。道宣從隋末高僧智首受具足戒,鑽研律部。後來又襄助玄奘翻譯佛典,得以吸收玄奘譯傳的新義,用大乘教義解釋《四分律》,創立了中國佛教中以研習與傳持戒律為主的一個宗派——律宗,因而淨業寺成為佛教律宗祖庭。因為道宣長住終南山,所以尊稱他所弘的《四分律》為「南山宗」,尊稱道宣為「南山律祖」。在中國古代的高僧中,道宣的個人著作最多,且大部分流傳後世。
在中國漢傳佛教的各個宗派中,一般在傳承關係上門派都比較多,但律宗卻一直以南山道宣為正宗,法系比較單一。所以直到今天,海內外漢傳系統佛教的戒律制度和行事儀規,都以南山淨業寺所傳為圭臬。
唐太宗時代,道宣曾經被推選參加玄奘譯場,榮膺第一綴文大德。即在玄奘將梵文經典口譯出來後,首先由道宣等連綴整理成漢文文稿,並負主要的責任。唐高宗時,曾詔令道宣集合京城僧眾在淨業寺築壇傳戒。
武德七年(624),道宣結廬終南,始居白泉寺、豐德寺,後得護法菩薩「彼清官村,故淨業寺,地當寶勢,道可習成」之示,遂移居淨業寺。此後四十餘年,道宣律師除兩次出山,被禮請參加玄奘法師在長安弘福寺、西明寺組織的譯場外,其餘時間均在淨業寺潛心禪定,研究律學。他曾因嚴持戒律、精修般舟三昧而感人天送供,天神護法。道宣律師以大乘教釋《四分律》,廣弘律學一脈,他的著述中有關《四分律》疏、鈔極多,其中《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刪繁隨機羯磨疏》、《四分律含注式戒本疏》被稱為「南山三大部」,再加上《四分律拾毗尼義鈔》、《四分比丘尼鈔》等著作,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乾封二年(667)十月三日,道宣圓寂,葬於壇谷石室。唐高宗詔令天下寺院奉供道宣律師畫像,以為典範。並令名匠韓伯通為其塑像,在淨業寺外北峰頂上建立道宣律師舍利塔。唐穆宗曾下贊曰:「代有完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神奉侍。聲飛五天,辭驚萬裡。金烏西沉,佛日東舉。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律宗在唐代傳入日本,道宣弟子弘景門下有鑑真律師,於玄宗開元年間在揚州大明寺傳戒說法。天寶元年(742),日本遣唐僧榮睿、普照來求法,請鑑真東渡入日本傳戒。鑑真六次東渡,於天寶十二年(753)終於抵達奈良。鑑真在日本築壇傳戒,從而開創了日本律宗一脈,由此道宣也成為日本律宗祖師。 三階教又稱三階宗、第三階宗、三階佛法等,隋代僧人信行創立。因受佛教其他各宗的攻訐和朝廷禁止,在隋唐數度盛行傳播300餘年後,日趨衰微,終於湮滅不傳。
雖然法脈沒有持續流傳下來,但三階教當時的影響非常大。今西安市長安區百塔寺就是該派的祖庭,寺內還有棵隋代的銀杏樹,彌足珍貴。
除了以上首傳祖庭之外,陝西現存的還有一些與宗派相關的重要寺院。華嚴宗的至相寺,法相宗的興教寺、玉華寺,律宗的豐德寺等,都與創宗祖師和該宗派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祖師或長期在該寺講經授徒,著述立說;或圓寂後葬於該寺,這些寺院也都屬於該派的祖庭。
在佛法東漸的過程中,關中長期為佛教學術的一大重鎮。天台和禪宗兩宗在關中雖然沒有明確的祖庭,但亦有不解之緣。比如天台宗形成的中心雖在浙江天台山,但其教理仍與關中甚有干係。天台宗尊龍樹為始祖,而龍樹之學,初由鳩摩羅什弘傳於關中。此宗一個重要理論是「一心三觀」,它主要來源於由羅什翻譯的《大智度論》和《中論》;北齊慧文將其傳與南嶽慧思,慧思結合《法華經》義旨,提出「十如是相」之說。而《法華經》「十如是」說,僅為羅什譯本所獨有;至天台宗實際創立者智靑大師,在承繼「一心三觀」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羅什、僧肇的關河舊說,提出了「圓融三諦」的重要理論。準此,天台宗的重要學說,實肇源於關中舊義。
西安寺廟有哪些
西安的寺廟很多,選取其中7個寺廟舉例:
1、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1956年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2、草堂寺
草堂寺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三論宗」的祖庭,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譯場,也是佛教三大譯場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譯場,是佛教中國化的起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圭峰山北麓。
3、廣仁寺
西安廣仁寺位於西安明城牆內西北角,為中國唯一綠度母主道場,也是陝西地區唯一的一座藏傳格魯派寺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玄燁皇帝來陝西巡視時,撥專款敕建。
4、青龍寺
青龍寺位於西安市城東南的樂遊原上。唐時為長安延興門內新昌坊。該寺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原名「靈感寺」。唐龍朔二年(662)復立為觀音寺。景雲二年(711)改名青龍寺。成為唐朝皇家護國寺廟,是中國佛教密宗祖寺。
5、八仙庵(萬壽八仙宮)
萬壽八仙宮是西安市現存最完整的一座道觀,是陝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陝西省道教協會所在地,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6、城隍廟
道教宮觀,正式名稱為「都城隍廟」。在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東側,佔地約 1102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466平方米。
7、香積寺
香積寺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淨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香積寺村。
擴展資料:
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長安,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2年,西安有佛寺百餘所,僧尼約700人,信教群眾約8萬人。
在中國和東南亞影響深遠的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論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興善寺、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律宗祖庭淨業寺、淨土宗祖庭香積寺)。
唐朝時,日本空海大師來長安學佛,並學習中國文化,被譽為中日民間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龍寺、興教寺、草堂寺、隋仙遊寺、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等在歷史上都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安寺廟
2023年大興善寺皈依時間
大興善寺景區開放時間:08:00-17:00。
大興善寺,鼎盛時期是在隋唐年間,那個時候佛教非常的盛行的,而這處大興善寺還是一處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也是我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大興善寺和大昭寺具體位置在哪裡?交通方便嗎?
現在的我們不知是否是經歷了生活的磨難的數量太多了,面對生活多了許多份的隨意,如果用好的說法的話可以講是灑脫,但是用不好的講法就是沒有熱情,不過生活是可以隨意地過地,生孩子這件事情就不能再隨意下去了,對待自己的後代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嚴格,畢竟是你們有緣才會成為血肉,可有時緣分總是不到,不如去求一下,這兩個寺廟其實挺適合的,如果不慎著急,還可以當作一次散心的附屬產品。
第一座是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到現在這座寺廟的歷史快要有1700多年了,是當地存有的歷史最長的寺廟之一。在唐朝期間,這座寺廟就是長安城內拜訪最多的寺廟之一,不難看出這裡的靈驗程度,畢竟在古時候人們就很相信這座寺廟裡的神靈。
這裡曾經有兩位國外的高僧來到這裡修行、翻譯經文,並且一直在這裡居住,傳播佛教文化以及教化世人。因此這座古老的寺廟不僅在我國收到人們的尊崇,在盛行佛教的外國也是很有名的。
這裡不僅在求子方面很靈驗,據說在姻緣方面也很靈驗,這裡有售賣姻緣符,如果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有緣人的話,可以買來感受一下。
ps: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興善寺西街55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交通:乘坐2、26、215、323、521、K605、701、704、716、720、721、722、遊6、遊8(610)等公交在「小寨」站或「長安立交」站下車即到。或乘坐地鐵2號線」小寨「站下車。
第二座寺廟則是大昭寺,這座寺廟在遙遠的西藏地區,拉薩的老城區的中心位置。因此如果只是單純的求子的話則不推薦去這裡,畢竟路途太遙遠了,如果是想出去遊玩乘機去拜一下的話是很推薦的,因為這座寺廟和我們許多的寺廟是不一樣的,這裡充滿了藏傳佛教的氣息。
這座寺廟是松贊幹布修建的,拉薩這座城市的名字其實是由這座寺廟有著強烈的聯繫,也可以說是由它演變而來的。
這裡有一座佛像是一定要參拜的,那就是釋迦牟尼的佛像,這座佛像是在寺廟建成之前就有的,寺廟的存在也因為這座佛像,所以來都來了,就必須要去參拜了,我想求子的作用也是因為這座佛像吧。
拉薩充滿了神聖的氣息,來這裡淨化一下心靈可謂是及其舒服的了。
ps:
地址:拉薩市城關區八廓西街28號附近
開放時間:09:00~18:00
交通:拉薩市區內可步行前往。如乘坐三輪車,5元即可至大昭寺廣場。市區乘坐7、8、20、21、22等公交車在策門林站下車,沿夏薩蘇二巷步行約300米即可抵達。
這就是國內求子比較靈2大寺廟,你要不要去看看!
西安哪個寺廟的香火最旺!最靈!!
西安的八仙庵八仙庵是一座道觀,位於西安東門外,最初用來紀念各顯神通的八仙,它建立在唐朝興慶宮的遺址上,到宋朝才開始成了道觀,至今沒有更改。庵前有石頭砌成的兩座大牌坊,兩旁樹木蔥鬱,對面的照壁上刻著「萬古長青」四個大字,有三間山門,左右各有鍾、鼓二樓。聽說光緒年間,慈禧太后西行途中曾經在這裡避難,贈銀整修,並頒賜廟額「敕建萬壽八仙宮」,八仙宮因此得名。八仙庵廟址屬唐朝興慶宮長樂坊地段,山門外石碑上刻有「長安酒肆,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因此八仙庵被視為道教仙跡勝地。八仙庵在長樂坊大街,南沿建有大照壁,北沿建有磚砌大牌樓,以此向北有第二個牌樓、山門、靈宮殿、雷祖殿、鬥姆殿。兩廊廂房東院為呂祖殿院、廚房院、道眾宿舍院;西院為邱祖殿院、監察院。八仙庵是陝西道教集中活動的勝地。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八仙庵都舉行盛大的道場,有的善男信女於初八晚上即趕到這裡。初九清晨鼓聲拉開宗教活動的序幕,但見殿堂燈火通明,經師們手執法器,身著刺繡精美的法衣,在高功帶領下吟誦經典,祈禱國泰民安。信徒們燒香磕頭,祈求四季平安。有的信徒還為八仙披上全套新裝以示祝願.
西安周邊哪裡有比較靈驗一點寺廟?
八仙庵可以說是最靈驗的地方了 西安人基本上都去那裡燒香拜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