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精神如何傳承(大國工匠定義在變)
2023-07-24 07:57:39 1
大國工匠精神如何傳承?來源:【華聲在線】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 張英,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大國工匠精神如何傳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國工匠精神如何傳承
來源:【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 張英
9月2日,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在長沙舉行,天南地北的各路大國工匠齊聚星城,他們當中有焊工、鑄造工,有文物修復師……在論壇上,他們以自己成長、成才、為國爭光的故事,贏得了各方發自內心的敬意與推崇。
人們仰望這些熠熠生輝的「大國工匠」,同時也在思考「工匠」之新意涵。何謂「工匠」?一般理解為傳統手工藝人。但實際上從農耕文明向工業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工匠」定義早已泛化為「各行各業的優秀技能人才」。
「工匠」的定義邊界在不斷拓寬,意味著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實現「工匠」夢想,完成「蝶變」。憑出色技能馳騁於製造業的人是「工匠」,因精湛技藝在非物質文化領域「修舊如舊」的人是「工匠」,做得一手好菜,將「舌尖上」的美食文化聲名遠播的一樣是「工匠」。
這些聚光燈下的大國工匠,其實都是由普通人起步,一步步行至人生高處。王夫之有曰,「名非天造,必從其實」。確實,一個人的名聲不是從娘肚子裡帶來的,需要腳踏實地、苦幹巧幹成就。「焊花」閃爍下的汗流浹背、技能鑽研中的日以繼夜、精雕細琢裡的一絲不苟……光環環繞下的「大國工匠」以行動告訴世人,不論行業、不論身份,唯有「窮其一生,專注一事」方能成為「工匠」。
時代迭變,大浪淘沙。從「傳統匠人」到「大國工匠」,定義在變,「敬業、專注、創新」的精神永遠不會變。事思敬、執事敬,「敬業」「專注」是基石。正所謂「藝痴者技必良」,如同《莊子》中「皰丁解牛」之遊刃有餘;《核舟記》中奇巧人王叔遠雕刻作品之纖毫畢現;歐陽修筆下賣油翁「油至錢孔入,而錢不溼」的熟能生巧;也如同砌牆「工匠」鄒彬「橫縱兩向的灰縫都能控制在1釐米的標準以內」的奇技;易冉的「小擺快頻仰角焊法」絕招……都是敬業、專注的註腳。
「創新」,是核心競爭力,新時代的「工匠」更應有匠心而無匠氣,求突破而不守舊。「切磋琢磨」中讓古文物重現光彩的文物工作者;五尺鉗臺上打磨出精密模具的高級技師;「聽診」大地、彈指可定的石油鑽探工人……「工匠」們不僅精益求精,也在揚棄中繼承、在轉化中創新。
萬變不離其宗,精神乃其根本。以「工匠」精神校準行為,樹立目標,必將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新時代的「工匠」,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