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孔繁森觀後感
2023-07-24 02:36:53 5
孔繁森作為建國以來重大典型,被譽為「九十年代的雷鋒」、「新時期的焦裕祿」、「領導幹部的楷模」、「民族團結的典範」。他用真摯的愛民之情,赤誠的為民之心,強烈的富民之願,用生命回答了人為什麼活著?怎樣活著更有價值?
影片孔繁森觀後感-第1篇
時代在變換,社會在發展,但孔繁森這個名字並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或暗淡,相反,他的光輝形象隨著歲月的疊加在人民的心目中進一步定格、升華。孔繁森同志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湧現出的黨的優秀幹部的傑出代表。他以自己閃光的一生回答了人為什麼活著、人怎樣活著才有價值這個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問題,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為我們樹立起一個可親可敬的學習榜樣。
人生價值觀就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是關於人生的目的、價值、道路、意義等觀點的總和。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人只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人類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才能實現其人生的價值。衡量人生價值的大小,只能依其對社會貢獻的多少為標準,而不能以其向社會的索取為依據。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其人生的價值就越大,生命就越有意義。孔繁森是實踐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的楷模。
孔繁森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厚的社會實踐基礎和文化底蘊。
孔繁森出生在運河之濱的聊城,從小就受到了中華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良好薰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這種文化和美德的了解越來越多,認識越來越深,因而受到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孔繁森在上學時特別是在部隊服役期間,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比較系統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再加之他後來長期刻苦認真的學習,逐步認識了社會發展的規律,認識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的道理,其思想境界也一步步得到升華。
孔繁森在成長過程中,先是親身經歷了農村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親身感受了被剝削、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悅和由此煥發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沖天幹勁。後來他又經歷和參加了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親眼目睹人民群眾逐步走上富裕之路。正是這些鮮活的事實使孔繁森深刻體會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和共產黨的偉大,從而確立了跟黨走、大幹社會主義、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
孔繁森自從成為「黨的人」之後,始終堅持用無產階級的思想和共產黨員的標準來改造自己、塑造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他對黨組織的決定,都無條件服從,工作、生活上的方便主動讓與他人,個人、家庭的困難總是默默地承受……孔繁森正是在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孔繁森的人生價值觀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孔繁森曾經說過:「你採取一個大的行動時,首先要問一個為什麼,是否符合黨和人民的利益。」他面對組織——個人,事業——家庭,艱苦——安樂,這一個個人生難題,都以堅強的黨性選擇了前者,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
孔繁森以「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為座右銘,視人民如父母,既傾心盡智履行領導職責,又竭盡常人之力撫孤恤貧,扶危濟困。他把全部心血傾注到黨的事業上,最終贏得了黨和人民的崇高讚譽。
貧苦家庭出身的孔繁森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肯幹的品格。他深知,社會主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若干代人堅持不懈地拼搏奮鬥才能成功。工作中他總是揀重擔子挑,總是樂於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身居領導之位,生活卻極為儉樸。他沒有豪華汽車、高級住宅、巨額存款,有的卻是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赤誠火熱的心。在他的日程中,從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人們都說他是一座上滿發條的鐘。他長期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從不濫用職權,從沒有利用職權為自己和親屬辦過一件私事。他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掌權為民,全心全意。
斯人一去不復返,長留高風勵後人。我們學習孔繁森,最根本的就是要像他那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當官,踏踏實實幹事,勤勤懇懇為民,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共產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孔繁森之所以能達到他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因為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我們只有像孔繁森那樣,把對共產主義的科學認識化作堅定的信念,才會獲得強大的人生動力,全身心地投入黨的事業,在無私奉獻中創造人生的輝煌。
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個共產黨員、黨的幹部,他的人生是否有意義、有價值最終要由人民來判定。只要像孔繁森那樣,真正以畢生的精力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裡時刻裝著群眾,就一定能夠鑄就自己輝煌的人生。
艱苦奮鬥,勤政廉潔。每個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都應該像孔繁森那樣,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始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無論在哪裡工作,不論環境怎樣惡劣,都要努力拼搏,幹出一番事業來;都要像孔繁森那樣,始終堅持生活上低標準,工作上高要求,克勤克儉,廉潔奉公,堅決反對講排場、比豪華、慕虛榮、鋪張浪費等不良作風;都要像孔繁森那樣,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如此,我們就能重塑黨的偉大形象,就能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我們就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時代,也無愧於自己的人生。
深入實踐,加強學習,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的確立,既要汲取理論和知識的營養,更需要深入到生動的實踐中去鍛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每個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都應像孔繁森那樣滿腔熱情地投身到這一偉大實踐中去,磨鍊意志,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影片孔繁森觀後感-第2篇
在今天以廉政文化教育為主題的黨員大會上,全體黨員一起觀看了電影《孔繁森》,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多感動,讓我對黨員有了更深的認識。孔繁森生前兩次赴藏,歷時十載,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和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時任西藏阿里地委書記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職,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鬥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條件差,工作、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阿里地區更是困難重重。可是,孔繁森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待這些困難,忘我工作。他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權為個人謀私利,相反他還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長期收養藏族孤兒,經常為患病的藏胞送醫送藥,為有困難的藏胞慷慨解囊。無私奉獻是時代的需要,孔繁森給我們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呀,指引著我們向前向前再向前。
孔繁森在阿里的三年裡,踏遍了阿里的每一寸土地,深入了解了阿里的地容地貌和落後的根源,也找到了根治貧窮的良方。當他費盡千辛萬苦來到西藏最高處的一所小學時,對學生對老師說:「你們是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讀書,你們的聲音全世界都能聽到;你(老師)站在世界上最高的講臺上,你是最偉大的老師。」然後,又拿出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面對那位女老師說:「我今天送你一件禮物,你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而讀書。」寥寥數語,既表達了孔繁森對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懷之情,又表達了自己的殷切希望。他是把自己放在了國家的地位上,表達了國家對西藏人民的關懷,對工作在西藏最艱苦地方的工作人員的敬佩和願望。孔繁森來到一個山區,探望那裡的鄉親。當走到一戶老媽媽家裡,了解到這位老媽媽已經年過八十,無兒無女,生活十分艱苦。他問寒問暖,老媽媽卻一直念叨著:「我給政府添麻煩了,我給政府添麻煩了。」孔繁森臉色凝重,表現出十分的愧疚和無奈。當他看到老媽媽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裡,仍然穿著漏腳指頭的鞋子時,他極度難受,脫下老人的鞋子,捧住老人的雙腳,揣進懷裡,潸然淚下,然後,叫住當地的父母官,只說了一句:「你是鎮長吶!」孔書記的舉動和話語不多,但讓人感覺特別的難受,這既有他對貧困鄉民的憐愛,又有對不能改變這種貧困面貌的難受。回想起他在上例學校考察時問到老師有什麼困難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當地政府拖欠教師的工資,他掏出自己僅有的幾百元遞給這位老師,還一直表達歉意:「今天我就是給你們送來遲到的工資」)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孔繁森這位黨的高級幹部,他高級在不是高高在上,只是通過一些統計數字或者匯報而做出自己所謂的決定,而是真正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孔繁森在極度無奈與困難中,不得不向中央申請困難援助的時候,他帶領地區領導住在賓館的地下室裡,亟待中央的批覆。當他接到財政部長的電話,原定1200萬的申請得到1800萬的應允的時候,極度疲乏和高興的蹲在了賓館的臺階上。在黨員大會上,孔繁森面對廣大黨員的掌聲,則滿懷深情的講起了自己小時候面對父母貧困的無奈而立志要盡己之力報答父母的願望。他,把自己服務的鄉親當成了自己最親的父母,也在用自己畢生的精力踐履著自己的諾言,最終犧牲在自己淌過血流過汗滿懷深情的熱土上,成為我們萬千人民愛戴和懷念的永恆的豐碑。
在崗巴縣工作期間,他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挖泥塘;在拉薩工作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後,他跨高山、涉深谷、過草原、訪藏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他團結和帶領當地幹部和群眾為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而奮鬥,贏得藏族同胞的愛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時期黨員幹部的模範,是阿里人民的好書記。在阿里期間,孔繁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加快了阿里的經濟發展,加強了民族團結,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為我們廣大的黨員樹立起了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榜樣!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正是孔繁森無私地為阿里人民默默奉獻的寫照,他把他的一生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孔繁森讓我看到了真正的清廉無私,讓我懂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所背負為人民消難解憂的重任,讓我更堅定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廣大的黨員都應該像孔繁森清廉無私地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奉獻到為人民服務中去!
影片孔繁森觀後感-第3篇
孔繁森,不容易。這是我在看電影《孔繁森》時的最大感受。
整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孔繁森要去上任的地方阿里,是一個海拔高,地廣人稀的地方。孔繁森的家人希望他能調回山東老家。美麗的阿里風光令孔繁森的心情熱騰起來,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到任後,發現這裡缺電,缺少一切舒適的東西,很多幹部紛紛想調走。孔繁森以身作則,帶著教委主任孟志華去看望山村小學的師生。給孤寡老人治病、送溫暖。在兵站,他與戰士們一起唱《說句心裡話》。雪災嚴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災活動,差點犧牲。他的親人從山東趕來看他,妻子王慶芝吐血住進拉薩醫院,孔一直等阿里的災情得到控制才滿身疲憊地去醫院看她。妻女走後,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請救災款。經過他的奔波,款項終於下來了。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幹部一起規劃阿里的前景圖。群眾和幹部在他的鼓舞下對阿里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產黨的優秀兒子孔繁森以身殉職。
說實在的,在整個兒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寧願把孔繁森看成一個平常人,而不願把他當作一個官員。因為,平常人所能具有的同情心、憐憫心,他都具有。這看似簡單的要求,要達到也不容易。陳希同、王寶森之流能縣有嗎?他們在揮霍人民的血汗的時候何曾感到心痛?在腐敗之風已經嚴重損害黨的威信的時候,教育、啟發那些官員們具備平常人的同情心和理解力,比講各種空洞的大話更為迫切,也更為有用。
言歸正傳。孔繁森,包括其他援藏幹部,他們能遠離妻自兒女,到那麼艱苦的地方去,這就相當不容易。曾有人認為,他們這些人,只不過是去西藏「鍍鍍金」,回去便能官升一級。我要說,能夠「鍍金」「鍍」到這個程度,也已經是很可貴的了。我們都是人,都有人的七情六慾,還能要求什麼呢?何況,我們看到,孔繁森,他的確是在為阿里的貧窮而操心,在為阿里人民的冷暖而奔波。為了幫老人禦寒,他把曲珍的腳捂在自己懷裡;為了使孤兒不致流離失所,他收養了一對藏民的孩子;為了指揮阿里人民救災,他顧不得重病住院的妻子,也顧不得自己的安危……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有一段是這樣的,很讓人感動。
大雪鋪地,一隻黑色的帳篷在風中顫抖。
孔繁森進門,一縷陽光射進屋裡。
孔:老人家,老人家,大媽。一隻水壺冒著微弱的熱氣。
藏族老太太認出來是孔書記,扔掉懷中的小羊,從床上滾下,爬過去,倒在孔繁森的懷裡,大聲嗚咽起來。
孔抱著老太太,慢慢地蹲下。
銅製的酥油燈,微微跳動的火苗。
孔站起,一張空蕩蕩的床。老太太的哭訴聲。
孔坐在空床上,抽泣起來,地上,那雙又髒又破的解放鞋再一次提醒人們:那個生病的藏族老太太曲珍已經去世。
老太太伏在孔膝上哭泣。
那隻小羊羔站在地上,抖動身體,叫了一聲:「咩。」
孔背起老太太,走出帳篷。
厚厚的積雪,趟雪的腳,背上的老太太。
孔將老太太扶坐到馬上,脫下皮大衣,給她披上。
老太太抽泣著,從脖子上摘下一串佛珠,掛在孔的脖子上。
老太太說這佛珠是她姐姐留著他的。
此時的場面非常感人,亦如當孔繁森的女兒打電話來說孔的妻子病重的那段一樣,煽人淚水無聲。
電影《孔繁森》拍得非常感人。現在能這樣催人淚下的影片真不多。而那神奇的雪域風光和西藏民俗讓人感到既陌生又神秘,極具震撼力。一句話:孔繁森,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