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雞年央視春晚的觀後感

2023-07-27 07:18:58

  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春節生活的一部分。下面是雞年央視春晚的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20xx年雞年央視春晚的觀後感一:

  總體簡單大方,不出彩也不出錯。不公不過,四平八穩。

  3+1的主持陣營也不錯,不過拜託不要再來對話,互相調侃式的主持方式嗎?明明背誦了很久的詞了,還要有驚喜、驚訝等等明顯的表情嗎?董卿還可以,幾位男主角的演技可不咋的。

  第一,董卿今年的衣服明顯沒有往年華貴,一般晚會可以,作為春晚唯一主持的女主角,秀麗有餘,但富貴不足。唯一給我留下印象的就是那款白裙子真漂亮,適應國際流行趨勢,蕾絲鏤空,不招搖很優雅。

  第二,語言類節目沒有特別出彩的,也沒有什麼特噁心的。除了馮鞏老師一如既往的惡俗之外。其餘的基本沒有特別響的包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刺秦》裡的小宮女,笑容甜美,後來這姑娘果然紅了;

  第三,基本沒有相聲,曹雲金胖了,節奏和效果都一般,沒有原來那種蔫壞的勁兒了。那個周同學領著四個唱歌的幹什麼來了?唱得不錯,但是,但是四個獨唱演員來幹什麼啦?

  第四,楊麗萍大姐出來的第一分鐘,我的反應就是「老牛吃嫩草」,呵呵。倆大尾巴甩來甩去,表情旖旎,動作嫵媚,看得人臉紅心跳。不過,我突然想起,不是公孔雀才有大尾巴嗎?莫非這是兩位孔雀先生?恩,今年春晚的這個尺度很大啊!

  第五,什麼人老了都會胖會醜吧?金子、金美兒、費翔都老了。倒是李谷一老師「老妖精」標準保持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職業精神啊。

  第六,為什麼現在的春晚出不來好歌呢?就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那些旋律或者歌詞聽過一遍就印入心靈的。可憐的專業歌手們唱得歌怎麼都是那麼不順溜呢?他們唱得費勁,我們聽得也費勁啊。還是劉歡大哥好,直接給淘寶代言了,唱了一首《親之歌》。

  第七,唱京劇的小朋友真不錯啊,真不錯!舞臺很炫啊,魔術很嚇人啊!

  20xx年雞年央視春晚的觀後感二:

  2016年央視的春晚,在反腐倡廉、勤儉治國的大背景下,形式樸素,沒有以前光怪陸離的氣氛,沒有以前驕奢淫逸的情景,緊扣忠孝節義廉恥禮智信的內涵,樸實土氣,努力滿足各種層次人群的玩樂與淺談的主題,很有特色,我耐心地看了四個小時,只對西安、廣州、泉州、呼倫貝爾蒙古包等的節目覺得有新意,廣州524個機器人的舞蹈舉世罕聞,西安的美女歌者長眉毛、長臉蛋、高鼻梁,很有漢唐氣韻,蒙古包裡的淳樸真情,除此之外,只領略到李谷一《難忘今宵》的優美旋律與溫情。

  不知道總導演是怎樣思想的人,節目好像以四平八穩為標準,只追求政治思想的絕對「正確」,放棄藝術追求,內容與形式都太平庸,簡直就像街頭演出的水平。除了一群又一群美女與勁男,沒有什麼畫面值得稱道,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大腕馮鞏不知他在說什麼,巨擘潘長江好像只是快遞樂,很多藝術家荒廢了青春與才能。再就是搬用一些家庭的生活細節逗樂,「老公」「老公」喋喋不休。有那麼「老」嗎?有那麼「公」嗎?真是無恥與低俗得很。

  整場節目像是對一年來大事要事的回顧總結。這一年的大事我們都知道了,很多小事也經歷了,春晚上有值得這麼詳盡地總結自誇?要總結回顧,找篇新華社年終專稿拜讀就行,要這麼耗四五個小時作甚?但又沒有對天津大爆炸這樣大事件教訓的反映,也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笑聲,也沒有荒腔走板股市的滑稽行徑。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喜歡藝術的卓越精深,我們也不缺少傑出的藝術家與精湛的藝術品,有關部門的官員為什麼不去鼓勵創新與追求精品,推介一些好節目讓民眾激動、歡樂、感奮?為什麼還要拿如此平庸的節目愚樂愚民?

  西周時代就有樂官深入民間採風,很多優秀作品都在民間產生。可是這臺節目只有雅頌,沒有國風,這樣的節目怎能吸引人?就在《難忘今宵》的曲調還在迴響時分,有朋友在群裡發出「2016春晚實在是腦殘晚會」的批評,一語中的,十分中肯。

  20xx年雞年央視春晚的觀後感三:

  從半年前就開始熱熱鬧鬧的舉辦我要上春晚欄目,春晚前,各種小道消息那各路每天窮追不捨,甚至在開播前的《一年又一年》節目裡探班,都讓人充滿期待。播出之後,卻是一大片的批評之聲。我們不禁要問怎麼了,為什麼一年比一年耗資多的春晚,收穫的讚美卻大不如從前了呢?

  今年的春晚一開場給人的感覺是很好的,喜慶,熱鬧,溫馨,還有從開場就開始的強大的舞美設。但是從第一個開始的語言類節目,就讓人感覺到,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有些弱勢,四個歌唱演員表演相聲,本來應該起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節目卻讓人覺得雜亂,笑點勉強,沒有發揮到歌唱家的強項,反而他們的歌聲讓人覺得在節目中突兀,嘈雜。從第一個語言類節目就表現出了弱勢,在數量上,也不如以前的幾屆春晚。質量上,從演員來講,以前的幾位老演員唱大戲,節目裡配幾個新演員,對於像我這種笑點低的人來講,還是笑了不少的。蔡明,黃宏,郭冬臨的小品,雖然不能說奉為經典,但是笑點不少,邏輯清晰,馮鞏的小品就比較勉強了,很多網友都反應說,不知所謂,太過牽強。比較讓人眼前一新的,還是開心麻花團隊的小品,又新人演藝,年輕的血液,讓人眼前一亮,而且抖的包袱,演繹方式也算有所不同。

  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安排和以往大有不同。相聲小品多集中在前半段,明顯失衡。不過,哈文導演說過,今年主持人說話,也算是語言類節目。這麼一來,後半段的李詠給小朋友們講「年」的故事,也算是語言類節目了。李詠講故事的環節,對於大人來講,可能還不如給他們放一段紀錄片來的實在有意義,但是這一段如果把它考慮為,為了迎合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口味,特意給小朋友們設計的,或許就有的解釋了。只是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喜歡不喜歡了。主持人的話,和以往大為不同,不再是那麼明顯的照著稿子在背臺詞了。央視似乎很想通過主持人的插科打諢讓這臺以往端莊無比晚會變的活泛起來,可惜觀眾似乎很不買帳,也許真是習慣那種端莊大氣,更重要的是,這些調侃似乎失去它的隨意性,這種隨意的東西,是演不出來,衛視裡的娛樂節目是央視這種嚴格規範的舞臺學不來的。我想,它還是端莊大氣的好,這樣的氣氛場面,讓人想輕鬆起來也不容易。可是,又同樣希望,春晚能夠充滿活力,繼續創新,想想也真是矛盾。

  歌舞類節目,讓人覺得沒有多大的錯,可是對於我來講,也挑不出太多的好。也許沒有什麼我喜歡的明星,民族美聲這些唱法,在各種晚會上,常常聽見,像我們這種外行,也懂得誰唱的好,誰唱的不好。唱歌這塊,對我來講,可謂是雞肋。讓人感動的,可能也就是致敬三十年的環節裡,那幾首老歌,讓人覺得一下子就充滿了回憶和人情味,尤其是導播再切換到那些央視領導流淚的畫面,可是王珞丹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也確實如她所說,成了兒歌。至於流行歌曲,在今年的春晚上,也沒有成為主打。讓很多年輕人也沒了太多期待。

  舞蹈類的節目,不管哪一個,能上春晚的,的確都是非常好的作品。在內容上,我覺得《龍鳳呈祥》比《雀之戀》要好。不是俗氣的認為,因為今年是龍年,就該有龍有鳳,這個舞蹈除了寓意就是它具有完整性,從編排上來講,具有完整性。而楊麗萍的舞蹈,憑心而論,配上整個舞臺的燈光,確實是非常的美,可是對於不是舞蹈專業的人來說,也就沒什麼看頭,沒有太多明顯的技巧展示,雖然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十分考驗舞蹈功底。而且兩條大大的孔雀尾巴,除了添加了舞臺的華麗,表達故事意境,也讓人感覺從頭到尾沒有看到演員的腳步。仔細了解,這個舞蹈,只是楊麗萍舞劇的片段,作為一個片段,他的編排自然有不完整性,不能讓人看到舞者想表達的全部,尤其是道具太過掩飾了舞者本身的功力。所以覺得,甚至不如當年的《雀之靈》讓人覺得簡單震撼。

  對於戲曲類節目,今年真的可以說太少了。而且只有皮黃一類。引出這個主題的形式很新穎,票友打擂,可是時間有限,對於愛聽戲的人來說只能大呼不過癮。對於喜愛崑曲,越劇,豫劇,黃梅等戲的朋友來說,更是大大的不過癮。這從當下時代考慮,戲曲已經不是主流,為了國家某一號文件的指示,必須大力的弘揚,不能丟掉國粹。可是我想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講,戲曲這個環節,真的就是幹點別事情的環節了!對於這種情況也確實很尷尬。哈文導演的安排,也可能是春晚以後的走向。但是我始終覺得前幾年一臺春晚中,各派行家唱各家名段來齊齊拜年,才更有意思。

  也許是前年請了臺灣魔術師,結果表演失誤內容乏新。而去年的魔術,又引發虐魚風波,今年春晚又請了劉謙來挑大梁,事實上他也確實沒讓人失望,魔術這一塊還是很有看頭的。雜技什麼的,也都如調味。

  今年的春晚給人的感覺,有些宣兵奪主。舞臺非常的美麗,絕對是一個視覺盛宴,但是我們看的是節目,舞臺再美也只能是襯託,節目的內容也是最主要的。人們常說,在一臺晚會裡,讓人映像最最深刻的就是語言類節目。而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式微,無疑是這個致命傷。我們實在是不能把主持人的話,也算作是在表演節目,因為主持人說話調節氣氛,那也是主持雖然帶著表演的成分,可是卻和表演是兩種感覺,兩種狀態,更不為過說是兩種性質。

  不可置否春晚在要求進步,在銳意進取。從主持人,甚至是主持人換了短裙子這一點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更不必說節目的編排,形式上了。從請了一家人看春晚,一家人同上臺,都可以看出來,他們想讓春晚更年輕,更有活力。更溫馨,更貼近觀眾。很多人說,春晚的節目質量下降,其實不然。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