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國春節紀錄片觀後感精選

2023-07-27 15:58:19

  紀錄片開始就通過鏡頭呈現了中國的各種美麗。小編整理了紀錄片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中國春節紀錄片觀後感一:

  春節在即,讓這個傳統節日國際化的話題再次熱絡起來。大陸央視春晚將再次請來國際巨星,相關部門也在全球徵集「春節符號」,為將來的「歡樂春節」活動走向世界做準備。

  讓中國春節也成為外國人關心、喜歡甚至會親身慶祝的節日,想必是做出上述努力的目標,也是春節國際化的主要內容。如果能如此,那自然是中國軟實力向外傳播的裡程碑。

  一種文化的傳播必要經歷較長時間的演化實踐及潛移默化,而且這一過程還會受到文化承載民族的國際形象、國際地位、價值認同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其傳播必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但參照外國同類節日文化的國際傳播影響,還是可以總結出一點規律來幫助思考中國傳統春節國際傳播的效果。比如西方社會的聖誕節,其有形元素非常簡單易學,舉凡聖誕樹、聖誕老人和那句「聖誕快樂!」等。而春節相對複雜,比如春聯、包餃子,要跨文明傳播,面臨著語言、飲食習慣的障礙。

  其次,聖誕老人的傳說是聖誕節的精神核心,這種可以激發人們想像空間和情感寄託的精神資源恰也是其得到廣泛傳播的前提。而春節則相對缺少一種可供人想像和抒發情感的精神資源,畢竟那個名叫「年」的怪獸的傳說在華人中間的接受程度都尚且有限。

  此外,中國春節中的舞獅、舞龍、高蹺、跑旱船等集體慶祝形式非常類似許多國家都有的狂歡節。狂歡節在全球的傳播恰可拿來用作上述表現形式的呈現。只是,這些慶祝形式中的基本元素並非全部都可以國際化,其組織形式、編排方式都需要結合國外受眾的感受進行組織。

  傳統春節的對外傳播,恐怕要多想想怎樣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對春節進行總結,讓外國人能夠很快的記住相對簡單的有形元素、精神元素。而且,簡化的元素不但要能夠被外國人接受,還得被中國人自己接受,願意親身實踐。

  西方節日得以全球化,是建立在其本身完成現代化的社會基礎上,而中國春節所處的社會,仍在轉型期。正因此,中國春節中一些元素正在被遺忘,這恰與中國社會結構及人們觀念的變化同步。所以,當中國社會完成現代化的轉型,那時中國春節的樣式也將更易於被外國受眾接受。

  中國春節紀錄片觀後感二:

  最近被「BBC春節紀錄片:辣條是中國年輕人的最愛」刷屏的網友,已經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一睹這部口碑爆棚的BBC最新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慶典》。

  這部紀錄片於2月14至16日在英國BBC2頻道首播,共《回家》、《團圓》和《歡慶》三集。該片由5名英國主持人,以直播類節目的形式,在主線故事的發展中穿插與其他地區連線的視頻,講述發生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春節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

  主持人在其中擔當的是體驗者的角色,從而零距離地參與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春節。他們走進亞洲最大的鐵路調度指揮中心——北京西客站的調度指揮中心,主持人感慨「像是在阿波羅13號的控制室裡」;他們坐在中國人年夜飯的飯桌旁,加入城市返鄉摩託隊伍的大軍;置身零下30攝氏度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遊逛在人聲鼎沸的北京廟會,參觀古老的中國釀酒技藝並喝下60度白酒的瞬間;以及接地氣的廣場舞、「國民小吃」辣條……正是這些身臨其境的感受,為紀錄片帶來了強烈的感染力,突出「歡樂、祥和、團圓、共享、祈福」主題。

  其中,《回家》講述了在傳統文化和家庭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通過火車、飛機、摩託車等不同方式回家過年的故事;《團圓》介紹了春節期間中國家庭的傳統風俗習慣,包括包餃子、貼春聯、看春晚、放煙花、擺鮮花及祈福等,體現了家庭的團圓和溫暖;《歡慶》介紹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和舞龍舞獅等民俗文化,呈現了遍布中國大江南北的歡樂祥和氣氛。

  《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對中國春節接近零距離的觀察。節目採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內容在當日錄製完成後,經剪輯潤色,延遲幾日後播出。由於拍攝至放送時間間隔很短,可以使觀眾獲得觀看現場直播的生動感,這幾乎讓英國觀眾與中國觀眾同步度過猴年春節。

  紀錄片播出後,引發了海外華人以及外國觀眾的共鳴。英國網友留言說:「打算明年在春節的時候去中國旅遊,親身體驗一下」,並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國玩兒」。留英的中國學生也觀看了節目,紛紛留言:自己每天都在電視機前等候著節目的播出——「好幾年都沒回家過年了,看著這個節目讓我更加想家了,終於能在英國體會到一點年味兒!」

  中國春節紀錄片觀後感三:

  怎麼說發達國家來看還是帶有自身優越感大多數情況都是驚訝驚訝再驚訝驚訝人多驚訝會有人坐火車幾十個小時回家…但又不得不承認攝像的確是贊同時現在中國的確是發展的讓其他國家開始「注意」某些黑的點也描的不是那麼黑

  看其他國家角度來看自己國家肯定還是會有很多角度不同就像是覺得自己媽嘮叨但是別人嫌棄就是不行不過看著不糟心到是真

  最後…對於紀錄片尤其是講自己國家、傳統這些還是看央視吧雖然有時候誇的有點過但好歹自己還是了解自己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