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建黨95周年電視劇《焦裕祿》觀後感
2023-07-27 17:52:23
1964年5月14日,人民的好幹部、年僅42歲的焦裕祿被病魔奪去生命。但半個世紀以來,焦裕祿這個名字上的「星光」始終閃亮。下面是整理的電視劇《焦裕祿》觀後感,歡迎參考。
《焦裕祿》觀後感
電視劇《焦裕祿》用藝術手法,生動再現了焦裕祿同志一生成長與奮鬥的人生軌跡,講述了他情系人民、公而忘私的感人故事。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幹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崇高的人生追求。他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值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他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同全縣幹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黃沙嚇不走他,洪水擋不住他,鹽鹼難不住他,焦裕祿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忠誠,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鬥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電視劇《焦裕祿》深深震撼著觀眾的心靈,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風範令人肅然起敬。焦裕祿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這是一個老共產黨員幹實事,親自考察調研農村生產生活而發自肺腑的話語,話語樸實中帶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對黨的忠誠。觀看完電視劇,總結了焦裕祿精神——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幹、奉獻,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大學生村官的精神財富和幹好工作的行動指南。
大學生村官應該學習焦裕祿紮根農村的精神。到農村最基層,條件最艱苦的地方鍛鍊自己,才能挑起祖國接班人的擔子。農村條件差,工作環境艱苦,無論是物質上的困難還是精神上的貧乏都是我們在工作中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必須有在艱苦條件下苦幹的的心理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村官這一行。
大學生村官應該學習焦裕祿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反而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詩句,正是對焦裕祿的真實寫照。
大學生村官應該學習焦裕祿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的精神。發揮自己的長處,多調研多思考。走村入戶和農民朋友聊天,調查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創新發展模式,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廣大農村的發展描繪了壯美藍圖。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要推動農村發展、農民富裕、農業增收,就應該以從焦裕祿同志的感人事跡為榜樣,學習他一心為民的崇高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農村闖出一片天地,做出一番成績,體現自身價值,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
拓展閱讀:電視劇介紹
6月24日起,東方衛視夢想劇場將播出電視劇《焦裕祿》,再次展現這位「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的榜樣」、「共和國的脊梁」。
放下標籤
還原完整一生
「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釘。一顆星代表一個人,做好事的人星光閃亮,做壞事的人星光黯淡。」1964年5月14日,人民的好幹部、年僅42歲的焦裕祿被病魔奪去生命。但半個世紀以來,焦裕祿這個名字上的「星光」始終閃亮。
自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後,50年來,焦裕祿的事跡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廣泛傳播。在電視劇《焦裕祿》之前,1990年,電影《焦裕祿》曾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影片連續獲得金雞、百花兩大最佳故事片獎,塑造焦裕祿的李雪健更是被加冕為雙料影帝。
電視劇《焦裕祿》根據唯一一部經過焦裕祿夫人徐俊雅生前審訂過的傳本《焦裕祿傳》為基礎改編。從劇本到拍攝歷時4年多,編劇何香久先後到焦裕祿工作過的河南尉氏、蘭考以及他出生地山東淄博市博山區北崮山深入生活,採訪了與焦裕祿一起生活、工作過的120多人,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劇本修改了11稿,焦裕祿二女兒焦守雲提供大量珍貴資料,還向劇組捐贈了很多焦裕祿生前的物品,劇中的許多真實故事鮮為人知。
之前,大部分人對焦裕祿的認識止於「一個樸素的農村幹部」,但電視劇《焦裕祿》裡焦裕祿不僅僅是「樸素幹部」,還是個智勇雙全的剿匪英雄和抗日勇士,是個為學技術能與蘇聯女專家柳芭跳交誼舞的知識青年。他當過煤窯苦工、進過哈工大校園、當過工廠技術員,愛唱戲、能喝酒、愛創造——豐滿、可信、充滿人情味兒。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雲表示:「還原父親完整的一生,是這部電視劇的最大貢獻。」
鬥嚴寒酷暑實景拍攝
拿下電視劇界「大滿貫」
電視劇《焦裕祿》拍攝期間,沿著焦裕祿當年走過的路,劇組從哈爾濱轉戰黑河、清河、洛陽、蘭考、淄博等地,始終堅持實景拍攝。導演李文岐感慨地說:「在蘭考拍攝正值最熱的時候,每天溫度都高達37、38度,有時還將近40度。去黑龍江拍冬景的時候則是零下30來度,整個拍攝過程溫差將近60度。可就是在這麼大的溫差情況下,全劇組幹勁十足。」
努力拼搏的結果是《焦裕祿》製作精良、感人至深,不僅得到了多位評論家的盛讚,更獲得了觀眾的口碑以及獎項的肯定:《焦裕祿》榮膺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金鷹獎最佳電視劇和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這國內電視劇界三大最高獎項,創下「大滿貫」的歷史記錄。
腰部綁三線插頭尋找疼痛感
王洛勇表演神形兼備
飾演焦裕祿的王洛勇有著「百老匯華裔第一人」之稱。接到劇組的電話時,他起先有點猶豫:「我演焦裕祿,行嗎?」但身居美國多年、「洋範兒」十足、喜歡聽爵士樂並常在紐約演音樂劇的他,在看了劇本後被深深打動,義不容辭地接下了這個角色。
為了演好焦裕祿,王洛勇提前進組體驗生活,把焦裕祿的照片掛在房間裡,天天看他的眼睛;從網上查了大量資料,還採訪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去感知和體會焦裕祿的氣質和精神。劇中,焦裕祿肝癌晚期疼痛難忍的戲感人肺腑,為找到人物的真實感覺,王洛勇在自己腰部綁上一根三線插頭以尋找疼痛感,導致腰部出現傷口甚至流膿。
王洛勇出演焦裕祿是導演李文岐的力推。李文岐導演說,焦裕祿其實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學養、有學識的幹部,會拉二胡,能唱能跳,一點也不土,「如果再找一個看上去很土的人去演他,那完全體現不了焦裕祿的文學修養。」王洛勇第一次定妝完成後,劇組上下都很興奮,其形象更是得到了焦裕祿家人的認可。李文岐透露,「不管戲裡還是戲外,他妝不卸服裝不換,努力將自己沉浸在人物角色的環境氛圍中,做到了既形似又神似」。因為神形兼備的表演,王洛勇憑藉「焦裕祿」這個角色獲得了第二十七屆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和最佳表演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