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好物志14Typora我最愛的MarkDown編輯器(Earl好物志14Typora我最愛的MarkDown編輯器)
2023-07-27 22:18:30 1
在許多讀者的催更下,近期是打算提高 「好物志」 的更新頻率。
不過,今次這篇 Typora 卻是臨時加更的,因為其收費了,因為我付費購買了。
Typora 是什麼?是一款國人設計的 MarkDown 編輯器。
如果你不知道 MarkDown 是什麼,那我就這裡簡單說幾句。
在編輯軟體上,我相信大多數國人都是用過 Word 或者 WPS 的。
這類編輯器,被稱為 「所見即所得」 模式,比如你要對一段文字加粗,直接選擇加粗快鍵鍵,屏幕上就立刻能看到了。
與之對應,MarkDown 是一種 「所思即所得」 的文字標記語言,它用了一些很簡單的標記符號,來對類似加粗、小標題、引用等格式進行標記,這種標記本身是即刻可見的,但是標記的效果卻並非如此。
下面就是一段 MarkDown 文本的範例,MarkDown 使用兩個# 來代表二級標題,用兩個星號包含文字代表加粗,用一個大於號開頭表示引用。
這樣做的好處,最重要的就是「語義」與 「表現」 的分離。
比如我用兩個星號定義了 「加粗」 這種格式,但這個格式到底怎麼表現,你卻可以額外定義——一般是通過專門的 CSS 樣式格式。
對於會寫 HTML CSS 的人,這意味著你可以很輕鬆的對這些格式進行微操級調整——雖然 Word 也有類似的 「樣式」 內置,但是操作起來可是太複雜了。
除此以外,對於習慣代碼編輯器或者代碼操作文本的玩家,MarkDown 語言這種簡單的模式,代表著強大的可操作性。
比如我要將所有的二級標題改成三級標題,只需要在文本編輯器裡面,尋找且替換將兩個井號改成三個井號;如果要講加粗改成斜體,只需要將兩個星號包含的內容改成一個星號包含。
所以你會發現程式設計師好多是熱愛 MarkDown 的。當然用什麼編輯器編輯 MarkDown,可就是百花齊放了,類似 VScode 這樣免費的文本編輯器等是常見的,一般是兩欄式,左邊是代碼,右邊是預覽效果。
而 Typora 作為一個 MarkDown 編輯器,很具創新的是,其採用了 「所見即所得」 的編輯模式,而存儲則是以純文本的 MarkDown 文件來存儲。
比如上面那段 MarkDown 文字,我在 Typora 中編輯,是下面這個效果。
請注意,小標題前面那根紅色豎線還有引用前面的紅色豎線,都是我用 CSS 自定義的。
當然正文的字號等,也全部是自定義過的。
Typora 作為一套走 「所見即所得」 風格的 MarkDown,在官網有一個專門的主題入口,有大量網友自定義的格式可以選用,在這個追求顏值的時代,也是為 MarkDown 用戶增加了許多的觀賞性。
我其實不是顏值追求者,但是我對 Typora 的主題卻是 「大愛」——這已經成為我公眾號寫作的一部分了。
是的,作為一個努力保持公眾號 EarlETF 日更的碼字者,我從來不會在公眾號編輯器中直接寫作,而是所有的內容全部在 Typora 中以 MarkDown 語言來寫,然後自定義了一套 EarlETF 的樣式格式,比如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引用、小字註解等,同時還用 python 開發了一套小腳本,將一個 MarkDown 文件中使用的所有本地圖像文件全部上傳到我的七牛雲伺服器上,並將 MarkDown 中的圖片地址全部更換,然後還會做一下預設的潤色,比如在中英文之間加入 「盤古之白」 的空格提高可閱讀性,比如會自動將西文括號內的文字設置為小一號灰體沒那麼重要的文字,比如會在所有外鏈前加一個錨點的 emoji,比如會將橫版的雙引號改成豎版的『』——這些瑣碎的活,都不是我在寫過過程中完成的,而是寫過後統一機器潤色的——我借用編程的概念,稱之為我的 MarkDown 編譯。
最後,我會用 Typora 打開 「編譯」 處理完的 MarkDown 文件,全選後直接複製到公眾號編輯器,就是圖文並茂的一篇稿件了。
這樣一個流程,可以讓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章本身以及文章的內涵上,而不用在公眾號編輯器複雜而花哨的版式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過去幾年上千篇推送,幾乎都是這樣完成的。
當然,上述流程,另一個好處就是,實現了核心 MarkDown 內容與素材的分離。
假設一下,你如果用 Word 編輯一篇文章,突然想到要將所有的圖片做一個特殊的處理 (比如彩色轉黑白),那麼你就需要一張張去修改。
而 Typora 則不同,理論上其會將所有用到的素材文件放在一個子目錄下,你甚至無需打開 Typora 編輯那個 MarkDown 文件,只需要用圖像編輯軟體將所有的圖片素材批量變成黑白即可。
而有了這個打底,其實也實現了多人分工的可能——前提當然是文件在類似 NAS 之類的網上共享空間,或者用堅果雲之類的雲盤可以快速同步,多個人都可以同時使用。
當一個人在編輯文章時,可以先插入示意圖,而美編通過網盤共享對示意圖持續優化,兩者互不打擾。
當所有編輯都完成,重新打開 Typora,輸出或者複製出時,就自然合成了。
當然,Typora 作為一個 MarkDown 編輯器,很多的細節同樣很贊,從我個人的使用來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粘貼圖片自動下載保存。當你將一張圖片從剪貼板或網絡地址黏貼到 Typora 中時,圖片會被自動下載並存入制定的工作目錄,省去了其它軟體下下載再插入的煩瑣;
-專注模式。僅編輯的一行正常顏色顯示,其它文字則是變淡,讓你專注於當前編輯的內容。
-打字機模式。正在編輯的那行,永遠在屏幕的垂直中央,對於追求人體工程學,追求頸椎健康的,是大愛的功能。
說了那麼多,一句話就是 「大愛 Typora」。
用 Typora,屈指一算應該也有五六年歷史了,這個過程中作者不斷增加功能,卻始終以 Beta 免費版的形式提供。而 11 月 27 日,終於看到 Typora 升級到 1.0 正式版,並開啟收費。
我是一個很喜歡為軟體付費的人。
很簡單的道理,碼字者也是創作者,知道開發一款軟體的辛苦,尤其是像 Typora 這樣國人一個人開發的軟體。
如果付費可以讓其長期生存,如果付費可以規避找破解的麻煩,如果付費還在承受範圍內,能買的軟體,就一定是買的——比如像 Office 套裝、Pycharm 編輯器、Quicker 快捷軟體、喵影視頻剪輯軟體、堅果雲、掃描全能王,我是都買了。
對於一個白白使用 Typora 軟體多年的忠實擁躉,有付費的機會,自然不會考慮繼續用低版本 (雖然作者好心的提供了不升級繼續使用免費低版本的選項)。
目前的收費是 15 美元,用支付寶人民幣支付昨天購買是 88.86 元。
其實這個價格真心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