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薦】

2023-07-27 06:38:07

  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在一個教堂發生的慘事。下面是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一:

  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南京。

  這裡的樓歪歪斜斜只剩框架,這裡的街巷塵土飛揚屍橫遍野,這裡的空氣充滿著硝煙與血腥,流彈穿梭在煙塵之中。這裡還有一座教堂,一群正值青春的女孩子,一個洋人神父。還有,一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們身負罵名,被世人唾棄,卻為了女學生們挺身而出。我想起豆蔻為了小男孩蒲生冒死回去取琴弦,甚至臨死前手中還緊緊握著琵琶弦,想起豆蔻對蒲生純純的疼愛,想起這些秦淮河的女人們心底的善良,也痛心於豆蔻被侵略者用刺刀留下的觸目驚心的傷痕。

  長谷川大佐用不帶一絲憐憫的口吻要求女孩子們去為他們的慶祝會助興唱歌,而其實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絕不僅僅是唱歌,女孩子們的寧死不屈讓讓我擔心。南京城已經屍橫遍野,這些正值花季的女孩子不害怕嗎?「我們替你們去。世人說我們無情,姐妹們就做些有情有義的事,來改改這千古罵名。」這是秦淮河的女人說出的話,也是這部電影中最讓我震撼和難忘的話。

  送死前夜,她們還是笑著。在身上藏著鏡子做成的小刀,笑著說能賺鬼子一個眼珠子。剪去曾經打著卷的漂亮頭髮,和一個守護著女孩子們的神父養子陳喬治,來到了鬼子的慶功會。

  電影並沒有交代結局,但這也足夠了。這群秦淮河的女人如此美麗,令人仰視。

  南京的硝煙還在飄蕩,盤旋在南京的上空,盤旋在我們的史書中,飄蕩在我們的心中,永不消散。它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和平世界,是革命烈士的肉軀和鮮血,也是卑微的秦淮河女人的肉軀和鮮血一點一滴,一磚一瓦的建造出的。赴死前,十二個女人展示著她們的風採,唱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和不屈。「秦淮緩緩流啊,盤古到如今,江南錦繡,金陵風雅情啊。」

  她們帶來喧囂、混亂、醉生夢死,大敵當前,她們還要吃要喝,嬉笑耍鬧,賣弄風情。但她們的喧囂透著生命活力,她們的調笑混雜著人性溫暖。她們卑賤,卻拯救了十二的女孩的生命。她們用自己薄弱的力量,為和平壘起一道牆。

  20xx年的西安,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中華民族為什麼屹立五千年不倒。我們會銘記歷史,感念前人,珍惜現在。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二:

  現在的時間接近明日了,我第一次覺得今天與明天那麼的接近,相差只有一秒或者一秒都不到。深夜的寂靜使我很想描述一下我周圍的場景,我獨自坐在電腦桌前,背後是我床前的小燈,發出暗暗的暖黃色的光澤,從一個點暈染開來,在我的身旁定住。這是屋子裡的一半溫暖又暗沉的格調。而我的左肩,洋洋灑灑的則是半夜的清冷的月光,毫不留情的穿透窗簾,冰冰的擲在地上。這兩種格調互相掙扎,又默默的調和著,在這個時分總是顯得格外的寂寞。這樣寂寞的時刻,總使我想起,《金陵十三釵》中的別樣風情的趙玉墨。我覺得晚上在一個人的屋子裡,讀這本小說,是一件有點恐怖的事。描寫的逼真的戰爭中的廢墟、硝煙好像就在眼前,無數人的悲慘哭聲好像就在耳邊,一個個沒有掙扎也不能掙扎的生命好像就剛剛失去反抗的力量。一次次的翻動書頁,即使我已經知道結局還是不希望結局像原定的情節一般上演,刺刀和炮彈不停轟炸這個只剩空殼的南京城,只有教堂裡糾葛的情感的藤蔓還在塵土中掩人耳目的生長著。儘管我勸說自己這只是一本小說,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我的潛意識仍舊願意相信姨媽孟書娟陳述是真的,不樂意見到生命悲慘的結局,卻希望戰爭之花的輝煌是真實的。我是一個糾結的讀者,這也是一個糾結的故事。幾條情感的線索秘密的,緊湊的編織著威爾遜福音堂的歷史。我是欣賞趙玉墨的,她外而知書達理,又不使張揚和風情。最重要的,在這16個女學生的小糾葛和爭吵中,趙玉墨的識大體就顯得特別的突出了。她隨身帶著一把精巧的小剪刀,當日本人在地窖上打轉是她緊緊地握著這把代表著她最後尊嚴的小剪刀;當戴濤應聲倒地的時候,她的心裡發出一絲一絲的悲痛蔓延了每一絲凌亂的發梢,教父做完禱告後她默默的留在了墳墓之前,用她能裝下許多人的心,做一個痴情的女子;當她妄圖利用法比*阿多那多時,真誠而有虛偽,卻依舊把身世講的那麼動人,那麼讓人憐惜,使法比不斷聯想20多年前那場不存在的錯過。小說的好處就是它能夠不省篇幅的細緻的描寫,這和電影的出入還是很大的,人物的關係更加複雜,情節也更加複雜,歷史感就越發的顯得濃厚了,重要的是這樣的有缺點的趙玉墨更加豐滿了,整容後的趙玉墨也更加耐人尋味了。

  與這些老成和世故的風塵女子相比,女學生們的稚嫩和孩子氣證明了她們的確是十六個地地道道的女學生,不容懷疑。甚至她們的身上還有著,大城市中小地主子女的驕傲氣息。她們拒絕,交出女人們的兩顆麻將,是最初的表明她們下定決心要劃定界限。後來她們她們醒悟的太晚了,在豆蔻死後,她們才想起曾經與她爭執的一碗湯,可是這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切已經隨著豆蔻和那四根握著的琴弦一同消失在南京城的上空了。書娟厭惡喝了泡阿顧的水,厭惡那些女人在李全有、戴濤和王蒲生面前搔首弄姿,厭惡徐小愚的善變和莫名的驕傲,甚至在小愚幾乎要帶她和父親離開南京城的最後的眼光裡,書娟仍用冷冷眼睛對視不肯透出絲毫的妥協,表現出小女孩之間最頑強的倔強,不顧生命的倔強,她甚至厭惡自己的父母對妹妹的偏愛把自己獨自一人留在南京城裡,每天呼吸著這裡毫無生氣的味道。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她記錄了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發生的所有事,記錄了南京的災難。

  如果說女人們的柔情使教堂一直瀰漫著脂粉的香氣,那麼軍人們的鐵血和堅強就是這裡最後的圍牆,掩蓋著所有的嬌慣和小脾氣。李全有和王蒲生是兩個大難不死的戰俘,被埋屍隊的成員搭救了下來,和秦淮河的女人們一起躲在狹小的地窖裡。他們也曾經期盼著重生,地窖裡歌舞昇平的那天晚上,書娟的目光裡看見了豆蔻和浦生私定終生,可怕的是厄運並沒有因為這樣而逃離,因為有人秘密將他們的情況洩露給日本軍官,浦生和李全有大難不死的生命又一次不出意外的經歷了死亡,浦生和豆蔻就這樣一前一後的離開了人世間。戴濤,曾經讓書娟崇拜過,那是在他和趙玉墨跳舞之前。可是現在的戴濤早就成了趙玉墨的囊中之物,於是書娟不再期望反而開始唾棄。一天月光很清冷的晚上他和趙玉墨登上了房梁頂,堅定的說為了玉墨的邀請一定會活下去,也許是同阿顧和紅菱說的賴活著很相似,可是玉墨並不知道這是最後的告別,她失望了,也許她並沒有失望,她一直一直的活了下去。

  歷史是一種擁有時間的厚重感的東西,歲月使它和當代產生不同。中國人的歷史大概只有中國人能懂,而威爾遜福音堂的歷史大概也只有真正在教堂裡生活過的人才能懂,或是玉墨,或是書娟,而我這個局外人只是觀望而已。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三:

  對於金陵十三衩,我並不陌生,因為在它剛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已經體驗了其中的徹骨心酸。今日坐在教室裡,再一次的回味震撼。

  一個動蕩的年代,人心惶惶,無從逃離的恐懼,該如何去面對,該如何去銘記。真正的,看著大屏幕,深一些,如果我處在其中,我想對那滿目的瘡痍,我只會感到無力了吧。人人都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對於這個年代的她們,近日網上的新詩應該更能道的真切些,商女熟知亡國恨,贖幼之身永貞真,山崩地摧志猶在,興我中華休忘魂。興我中華,休忘魂,魂,這是一個帶著尊嚴與信念的載體。

  整部影片,陰沉抑鬱,灰暗的整體色調,看著就讓人揪心,想著那裡,人無安逸,恐懼扎心。小的時候,還記得在美術課上的水彩課,在多麼美麗絢爛的色彩上,只需一點黑色加入其中,他便蔓延開來,腐蝕著多彩。但是,在一片黑色之上,多少亮麗的色彩只是轉瞬即逝,剛剛延開的觸角一眨眼便淹沒在一片黑色之中,沉了下去,永遠不會再起來。她們,一群擁著色彩的女子,被那一雙雙暗淡的眼睛透過美麗的窗子凝望著,有歡聲飛揚,有笑語迴蕩。為了這群孩子,她們失了色彩,掩埋了,在這煉獄般的世界。金陵十三衩裡包含著與以前電影一樣的情感,愛國,奉獻。中國人,很偉大,或者,人都是偉大的,在一個場景中,一段年代裡,一波,又一波的湧現。教堂,在那麼一個滿是流血的土地算是一方避難之地了吧。外出卻受死的她們,到底為了什麼,琵琶弦,亦或是耳環?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東西,她們也願冒死而尋,處在世界的邊緣,在邊緣有如何呢,戰火還是燒到了她們。當她們喬裝學生,那懷中的剪刀,是她們赴生死之約的武器。一直記得在地窖裡,她們的光彩,那般奪目,她們的歌聲,雖然穿著樸素的學生棉衣,但那首透著蒼涼悽美的秦淮曲,直到現在,任在心中,每每想到在一方小小的地窖裡,卻飄浮著多少的俠義真膽與真情心語,眼溼了,心碎了。

  現在幸福生活的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對那慘絕人寰的場景最多只有哀痛,難以置信,生活前進中,人也慢慢忘記了哀鳴的痛楚。只盼全世界能平安永世,此般地獄的世界只存在於過去,放眼未來,是拉起的友好之手。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