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戲劇《全家福》觀後感
2023-07-27 15:30:38 3
《全家福》是一部宣傳廉政建設的大型現代豫劇。該劇以獨特的角度和開闊的視野,表現了腐敗對人民群眾、當事人家庭的傷害,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下面是整理的觀後感,歡迎參考。
篇1:《全家福》觀後感
2月9日晚,大型豫劇《全家福》在河南人民會堂演出,近千名省直單位黨員幹部觀看了由豫劇院三團精心打造的這部緊扣時代脈搏的反腐倡廉大戲。看完之後,許多黨員幹部深受震撼、深受教育,也深受啟迪。
園藝所花卉室主任王利民說:「看了《全家福》,感受有三點︰一是視角新。戲無理不服人。此劇突破了一般反腐題材戲劇的情節設置,不像以往反腐題材戲那樣展示辦案的具體過程,而是以獨特的視角切入一個家庭兩代人的艱辛奮鬥為背景,展示了腐敗對當事者個人命運和家庭親人的毀滅。二是用情深。戲無情不動人。劇情由大喜大悲到大起大落,自始至終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三是效果好,戲無技不驚人。該劇無論從音樂唱腔還是舞臺美術,無論從燈光背景還是服裝道具,都能高度契合劇情發展需要布局,使觀眾感到不僅是在看戲,而是在欣賞真善美,在鞭撻假惡醜,特別是最後一幕中老父親訓斥兒子「國家提拔你當幹部,你偏給國家壞良心;百姓抬舉你擔重任,你坑百姓不算人」,唱出了人民群眾對腐敗分子的深惡痛絕,聽來大快人心,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
西甜瓜研究所粱慎博士說:「《全家福》融天理、國法、人情為一體,從韓英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受處分的領導幹部的影子,這個人物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在人生的歷程中,才幹不能代替品行,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必須要有高尚的人品做底子,我們搞農業科研工作,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科研道德品質,否則遲遲早早會摔跤。」
果樹研究室副主任郭獻平說:「看了《全家福》,有以下感覺:整個戲中柳淑琴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腐敗官員周圍的人、親朋好友也是有責任的。這正說明反腐要從不同層次進行,國家政策,電影電視宣傳等。演員們的唱功非常好,字正腔圓,也許可能是我第一次現場看豫劇有關,演員們表演很自然。與反映同一題材同一人物事件的電影《人生沒有重複》相比,故事結構有些簡單,對形成腐敗的原因分析的不夠深入……」。
園藝所鄭寶葉書記說:「《全家福》這部作品緊扣反腐倡廉主旋律,講述了一個非常有震撼力的故事,表現了腐敗罪行對人民群眾的深重傷害和當事者家庭親人付出的慘痛代價,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反映了我們黨反腐倡廉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全家福》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修身時刻要抓緊、慎初不可途中廢、齊家永遠在路上。黨員幹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在點滴小事中錘鍊作風,在具體工作中形成習慣,以人格的力量凝聚群眾,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取信於群眾。」
篇2:《全家福》觀後感
百花之聲大劇院,舞臺上弦樂悠揚,觀眾席座無虛位。
在這裡,信陽市直機關和溮河、平橋兩區副科級以上幹部1300餘人匯聚一堂。
在這裡,河南省20xx年優秀廉政戲劇——大型現代豫劇《全家福》精彩上演。
戲劇講述的是一個曾讓家庭引以為傲的「勵志典範」、「能幹市長」,卻在金錢、女色的誘惑下跌入貪腐深淵,讓人民群眾深受傷害,讓親人付出慘痛代價的故事。
韓英傑,一個山窩裡飛出的「鳳凰男」,一個勤勉幹練的有功臣,一個女兒信百姓敬的父母官,三十年,到底是怎樣從一個底色單純的貧家學子蛻變成一個品質惡劣的國家蛀蟲?
他並不是未曾廉潔正直過,他也曾嚴詞拒絕過請託辦事者的紅包,他的妻子也曾阻擋過送禮者進入家門的腳步。
然而,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韓英傑,這個當年廉潔正直勤勉有為的能臣幹吏,最終,還是一步步,在「悄無聲息」之間走上了貪腐之路。
韓英傑的貪腐之路,從何起步?
也許是始於一場抹不開情面的飯局,鐘鼓饌玉,珍饈美味,讓這個貧家出身的青年才俊開了「眼界」,見了「世面」,從此流連於高檔奢華的酒桌宴席,政治原則丟了。
也許是始於一盞「推心置腹」的美酒,交上了一個不該交的人,富商「朋友」一擲千金,從此是豪宅別墅,高檔社區,送父療養,保女留洋,背後卻是權錢交換,利益輸送,道德底線破了。
也許是始於一個令人心神蕩漾的眼神,年輕貌美女子的羞赧一笑,讓人心頭顫顫,心窩軟軟,接下來是一見鍾情,相見恨晚,風月夜色,溫軟床頭,生活作風爛了。
從此,韓英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可是,他卻忘了家中還有辛苦供他讀書如今已然老邁的父親,還有奉獻青春伴他事業起步而今青春不再姿色衰減的妻子,還有依賴他視他為頂上天的可愛女兒。
可是,他卻忘了組織是如何發掘他、栽培他、重用他,忘了人民是如何敬重他、信任他、期待他,忘了走出大山時胸懷的抱負和志向,忘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初誓言。
從廉潔正直到貪腐墮落,從青山綠水到灰頭土臉,從家和團圓到父亡妻瘋,從奮發有為到悔恨交加,韓英傑最終為自己的腐敗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人生還能再來嗎?這也許正是韓英傑現在最想要的事情。假如可以,他寧願當個農民,種田收糧,一世平安;假如可以,他寧願多花些時間陪伴家人,家庭團圓,幸福和美。
假如,只是假如。可惜,這個世上沒有後悔藥,人生也不可能再來。
韓英傑的悲劇,讓人唏噓不已,但更多的是留給觀眾深深的思索:倘若懺悔能在小錯時,又怎會走到如今地步?倘若反思能在平常日,又怎致落下悔恨眼淚?
作為領導幹部,手握人民賦予的權力,就當慎獨,慎初,慎微,就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穩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腳,就得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演出結束,從劇院出來,大雪還在蕭蕭而落,白茫茫的一片大地,也許正是在昭示著領導幹部做人、為官必須一清二白。
篇3:《全家福》觀後感
根據葉廣岑小說改編、任鳴導演、馮遠徵梁丹妮主演的話劇《全家福》是一部很「人藝」的劇,我對人藝其實了解不多,但還是能感受到所謂的人藝風格,我自己把它定義為:「盪氣迴腸」,人藝的經典劇應該都具有這樣的特徵(我自己總結的而已)。首先它們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主旋律的特徵,《全家福》就是這樣。
《全家福》講述的是一代古建人代表王滿堂在時代變遷中(從解放前夕到二十一世紀初)發生的家庭故事,同樣是借人物故事奏時代交響。我首先感覺到的是,這部戲只有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才可能產生。作為古建築這一話題很長時間是被人忽視的,就像其它的中華傳統文化受到時代的忽視冷落一樣,但自從本世紀初,很多文化人不斷奔走呼籲,終於,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這些我們從電視上和身邊都能感受到,這一點很讓人欣慰,但這遠遠不夠,仍然有許多人還是不能理解保護這些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新城市的建設進行曲中仍然能聽到蘊含寶貴傳統文化精髓的古老建築令人唏噓的低沉悲歌。說到這,我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在我眼中就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的戰士——馮驥才,這位曾經的才子作家、畫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上,作為政協委員,他不斷吶喊,作為一個具有民族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文化人和社會活動家,他身體力行,足跡踏遍祖國城鄉,為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做出了他所能做的一切。說到他我就有點激動,因為我也是一個非常熱愛中國民間藝術的人,和在高層存在的傳統藝術相比,民間文化更需要保護和挖掘,也更具有文化意義(沒跑題吧?趕緊回來),因為它們多存在於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就像《全家福》中的那扇影壁,將自己的魅力隱在那深深的胡同中(生轉回來了,呵呵~)...
正因了我的這種情懷,所以這部戲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它的現實意義,我們終于欣喜的看到在國家的大劇場裡,我們可以肯定風水先生存在的價值(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可以認同為一扇影壁而痛哭失聲的民間藝人,甚至為他寫傳!角落裡的咿呀小曲終於被唱成了主旋律!這樣的內容在上世紀及以前的舞臺上似乎是不可能出現的。而現實社會中,王滿堂只是這些應該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的民間藝人中的一員,還是運氣比較好的,有更多的老藝人們在貧困中默默離去,帶著他們絕世的手藝~
感慨完了,該說這部戲了,第一次看話劇大腕馮遠徵的戲,居然還有他愛人,這的確很讓我好奇,實際上這兩個人物在劇中果然都比較出彩。這恐怕要歸功於也是我覺得這部戲的成功因素之一:人物寫的豐滿全面。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人物,他對古建有深深的情感,同時他也只是個沒什麼文化的隨時就脫鞋打人的民間藝人,雖然是正面人物,但並沒被渲染成高大全,同樣春秀嫂也很真實可信,雖然劇中對她有誇張處理,但似乎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常常能找到典型。還有風水先生,在現實中多麼邊緣的一個人物,在這個劇中也被重點描繪,很有些意味。這三個角色是我印象比較深的人物。其他的人物也大都描畫的很立體很可愛,人物很多,但不雜亂,很有層次感和群像感,對了那個被喜劇化的假右派醫生也很討好,一出場,觀眾就準備笑了~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有意在劇中設置了很多的笑點,即符合角色又討好觀眾~這也是這部戲好看的地方!
再說說另一點這部戲好看的原因:故事有趣,矛盾衝突時時體現。我不太懂戲劇,但好像對矛盾衝突的演繹是一部戲能否立起來的重要環節,這部戲的故事很有意思,上來就來個主人公無意間造成重婚的故事,兩個都理直氣壯的老婆的矛盾一下就吸引人去看最後這事會是怎樣的結果,然後是醫生和春秀嫂的持續的暗中較量,還有大款和王滿堂的幾個回合,還有兒子和老子的矛盾,文革中無法避免的矛盾,等等等等,可以說還是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通過各種矛盾關係的描述,寫出了上至對國家的感情、對代表傳統文化的古建築的感情、和領導(應該屬於戰友範疇)的感情、下至友情、親情、鄰裡之情等等。
說到表演我覺得大多數演員都還是比較到位、中規中矩的,最可愛的是那個醫生,春秀嫂也很出彩,只是那個女兒的角色似乎差點意思,很可惜沒有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北京小丫頭片子的形象。造型方面,人物的年齡感不是很清楚,整個戲跨度60年,有一陣總覺得角色怎麼還不老啊,然後又一下子就變老了~舞美方面應該說很精緻,很真實的還原出一個典型北京四合院建築的風貌,雕梁畫棟和做舊的感覺很真。條幅的顏色變換、花壇裡花草的變換、牆邊的小黑板和大字報、私搭的小廚房、高級變速自行車的登場等等,顯示了時間和時代的變換,而那些院裡不變的桌椅板凳等又顯示了四合院人傳統生活的不變特徵。還有就是能旋轉的舞臺就是牛啊~但是我最喜歡的是:房屋建築後面的高大樹影和天空,很有感覺,很有層次感、空間感,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在院裡」的感覺~
整個劇接近三個小時的長度,看完戲我撒丫子就跑,受到這部戲的影響,剛好餓的要死的我衝到小飯館就要了一碗炸醬麵!匆匆吃完了過了癮趕緊跑,末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