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反邪教片《懺悔之門》觀後感

2023-07-27 23:58:28 3

  《懺悔之門》講述善良的主人公李冬梅為醫治丈夫,找尋丟失多年的兒子,誤入邪教,一度受邪教分子蠱惑,導致丈夫延誤治療而死等故事。下面網為大家整理提供懺悔之門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懺悔之門》觀後感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信仰是必須的,什麼都不信仰的人是不幸福的。"沒有信仰的人就如同一具行屍走肉,沒有生活的方向,馬克思唯物論也強調意識強大的反作用力,人的信仰即為意識的範疇,好的信仰能夠讓人在絕處逢生,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而邪惡的信仰會讓人在生活中滑向罪惡的深淵,一步步的墜落。

  央視十二套《社會與法》欄目近期播出了普法欄目劇《懺悔之門》,讓我們看到了邪教的真面目。邪教組織滿口的仁義道德,滿口的真善引,滿口的拯救,卻幹的是喪盡天良的勾當。主人翁李冬梅悲慘的命運如同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對生活充滿了嚮往,卻命途多舛,又因為愚昧無知,讓她陷入邪教的魔爪,最終傾家蕩產,萬劫不復。

  邪教組織拉人入夥一般都是有選擇性的,而這些被選擇的人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一般都是學歷比較低,文化水平不高,面對邪教的誘惑沒有防禦能力,往往被邪教組織一招制服。劇中的李冬梅就是因為兒子的丟失和丈夫的車禍,使自己對生活充滿了絕望。邪教組織看到這一點,然後鎖定需要拯救的李冬梅,先是施以小恩小惠,讓李冬梅放下戒備心理。然後就引入了"罪惡論"的把戲忽悠李冬梅,讓假好人同樣也是受害人"成全"調查李冬梅的故事,繼而叫一個小混混裝神弄鬼,最後又藉助成全調查到的信息,也就是李冬梅丟失孩子的事情,最終讓李冬梅徹底的信服,最終成為邪教的一員。

  邪教組織的前期"投入"完全就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們置人的生命安危於不顧,讓身處絕望的人更加的絕望。劇中他們不顧李冬梅愛人王建國的生死而強行讓他出院,接受所謂的"禱告",他們這種行為無疑是殺人。他們看中了李冬梅家的財產,於是通過"奉獻""聖物""聖水"的方法斂財。主人公最終為了得到主虔誠的禱告而傾家蕩產。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全能神"為拯救他人而砍死他人,一些農村婦女拿走所有的錢財就跟著邪教組織出去了,還留下紙條不要讓家裡人找,這樣齷齪的手段讓邪教組織賺的盆滿缽滿。

  當我們站在理性的光輝和道德的角度,邪教的教義就如同不攻自破的城池,科學和理性是我們攻破邪教的利器,人類文明的發展綿延數千年,膜拜圖騰只為除內心的恐懼,而推動人類發展的是科學,我們唯有相信科學才能拯救自己,相信自己的雙手才能改變命運,讓我們擦亮我們的慧眼,相信科學,珍愛生命,遠離邪教,讓我們攜起手來,打擊這種反政府、反人類、反科學的糟粕,還社會風清氣正,還我們美好的生活。

  篇2:《懺悔之門》觀後感

  單位組織觀看《懺悔之門》,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女主人公李冬梅為了治癒身患重病的丈夫,不惜用「聖水」驅逐一切「邪靈」,以至於丈夫慘死。遭遇丈夫病逝、兒子丟失的雙重打擊,李冬梅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我要追隨主神的腳步」,言語堅定的背後更多的是無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命運悲慘離奇,看過之後令人髮指。

  「讓小可在學生中廣傳福音,她的美貌是神給的,她要用神賜給她的優勢去廣傳福音,拯救更多的靈魂,捨去一切才能獲得永生。」「當年我走丟了,媽媽好不容易通過主神的『恩典』和『神跡』才找到我」「我走丟了,『守望主』就祈禱『主神』找到我」……可怕的邪教組織竟然把魔掌伸向了青少年,在母親、梅姨的影響下,陳可的精神被控制後,又向陳巖灌輸著「神無所不能」的謬論。

  面對陳可帶回的陳巖,李冬梅曾有過母愛的閃念,無奈此時的李冬梅被邪教侵害很深,不惜變賣家當,一心追隨「主神」、發展信徒。從短片中不難看出邪教的主要目的是詐取錢財,什麼「大能」、「神化」、「世界末日」……都是毫無科學根據的歪理邪說。「守望主」正是看出李冬梅尋子心切,在李冬梅最痛苦、最無助的時候利用其感情弱點,打出情感牌,用一些所謂的「神跡」矇騙她,將她一步步引誘至邪教組織精心布置的陷阱中,被洗腦後的李冬梅精神完全被控制。

  看到李冬梅的悲慘遭遇不由得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位同事,曾從事過幾年的醫療工作。自從參加祭祀活動後,每每忙碌於募捐、籌款、聚會、傳教、布道中,名目繁多的活動讓她無暇顧忌家庭、孩子,甚至連工作也放棄了,她的努力和奉獻也換回了一個教會組織者的頭銜。入會兩年後,換上了乳腺癌,按理說有著醫療工作者的便利加上平時耳濡目染了解的一些醫學常識,患病後應該及時就醫、治療,而她卻選擇了「神」的意向,每天禱告、傳教,拒絕問醫、吃藥,後來乾脆吃住在教會,連家人都不見了。據說到最後,她受的皮包骨頭,最後在教會「壽終正寢」,享年38歲,聊及此事不少人感到惋惜,可這條路是她自己的選擇,殊不知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否覺醒。

  進入天國,得享永生,邪教讓人迷失心智、走入歧途,邪教引發了一處處悲劇。單位之所以組織收看,旨在引導大家從思想上築起一道反邪教的防火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實回過頭仔細想一想,不難發現宗教和邪教的不同之處,就像主持人所言:邪教和宗教有著本質的不同——對社會的態度不同、崇拜的對象不同、理論學說不同、活動方式不同、立教目的不同,只要你相信科學,遠離迷信,用心辨別,總能及時辨別。

  附宗教和邪教的本質區別:

  對社會的態度不同,宗教所倡導的是信徒融入社會當中,而邪教蠱惑成員危害社會;他們崇拜的對象也不同,宗教信仰崇拜的對象是固定的,而邪教崇拜的是「教主」本人,教主通過傳教布道對成員進行精神控制;再就是理論學說完全不同,宗教是有著歷史傳承的,它有自己的典籍教義,而邪教純碎是歪理邪說、胡說八道,刻意渲染世界末日等,蠱惑人心,製造恐慌,然後騙人、入教,達到險惡的、不可告人的犯罪目的;再看看他們的活動方式,宗教是有依法登記的團體組織和活動場所,而邪教卻不敢暴露在陽光之下,總是採用地下的活動方式,搞一些串聯和見不得人的聚會,更重要的是傳統的宗教和邪教他們立教的目的不同,宗教倡導的是「脫塵超凡」的精神來推定社會以達到公益、道德、純潔和聖化的目的,使得信徒得到一種精神上的升華,而邪教的目的是利用騙術對信徒進行控制,達到「教主」等個別人騙取錢財或其他不法目的。

  篇3:《懺悔之門》觀後感

  近日,中國首部反邪教涉案題材電視劇《懺悔之門》先後在央視和廣東電視臺播出,引發觀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該劇的播出不僅彰顯了國家權威媒體、主流媒體對反邪教警示教育的責任擔當,表明國家在打擊處理邪教問題上旗幟鮮明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同時也以其傳播範圍廣,受眾面大,影響力與實際效果突出,有著十分廣泛的收視群體和輿論引領作用,對於提高全民防範邪教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劇以跌宕起伏的情節,生動再現了正邪較量的驚心動魄,觀後給人以震憾與警示。

  警示之一:該劇揭露了邪教不擇手段騙財、騙色的醜惡嘴臉。該劇通過主人公李冬梅誤入邪教,被殘害得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控訴了邪教組織貪財害命的罪惡,揭露了邪教給家庭、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並告誡人們:邪教離我們並不遙遠,現實生活中,邪教組織常常打著宗教的旗號,或以「關心體貼」靠近,或以「慈悲」「消業」關懷,向那些單純、善良的人們伸出邪惡之手。劇中主人公李冬梅就是這樣誤入邪教,並深受歪理邪說的蠱惑,最終害人害已的。劇中的通過收取教眾的「奉獻款」、出售邪教經文來騙取錢財,並多次叫囂:「讓他們把奉獻交出來,他們的錢、車、房子」、「捨棄一切才能永生,包括肉體」,在李冬梅決定加入邪教組織之後,邪教組織便馬上要求她上交財產來表示「決心」…,「守望主」不擇手段,甚至殘害生命的醜惡嘴臉曝露無疑。讓我們清楚的看到邪教作為社會的毒瘤,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危害著人們幸福安全,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遠離邪教才是明智之舉,最佳選擇。

  警示之二:該劇揭露了邪教組織毒害青少年的新動向。劇中邪教組織骨幹宋文英不但自己痴迷邪教,而且為表忠心還將自己的女兒拉入了邪教,讓其每天抄寫經文、教義,希望能通過「主神降福」,達到不學而通的目的。還有高中生陳巖,也被李冬梅發展成了邪教徒,最終兩人都慘死在邪教手中。現實生活中,邪教殘害青少年的例子數不勝數,如1.23自焚事件中的劉思影、陳果,山東招遠殺人案中的張航…。這些正處於人生精彩階段青少年,還未及抒寫青春華章卻屢遭邪教摧殘、被魔爪擒獲、被毒箭射中,使青春褪色,生命黯淡。惋惜、憤恨之餘,必須引起高度關注。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其正出於成長期,涉世不深,極易上當受騙。而邪教則千方百計在培養「邪二代」,將黑手伸向青少年。邪教的毒害時刻威脅著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青少年反邪教預防教育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大對邪教的打擊力度,遏制邪教活動的囂張勢頭;另一方面要動員社會力量,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抵禦邪教的網絡,引導少年兒童講科學,遠離邪教,自覺抵制邪教,健康快樂成長。

  警示之三:該劇揭示了邪不勝正,邪教註定失敗的結局和鐵律。反邪教電視劇《懺悔之門》在充分揭露邪教危害性的同時,也闡述了一個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正義與法律面前,邪教是註定會失敗的。當今社會,邪教作為破壞人類文明進步的毒瘤,殘害生命,踐踏人權,危害社會,已成為一種國際公害,全球範圍內抵制與打擊邪教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而邪教的處境也日漸艱難、趨衰敗。日本奧姆真理教頭目麻原彰晃被判死刑、摩門教教主被判終身監禁、華藏宗門教主吳澤衡被判無期,法輪功教主李洪志被紅色通緝……。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取得與邪教鬥爭的勝利不非是一朝一夕的之事,也並不是哪一級組織、哪一個部門的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需要法律、行政、自治的等多種手段並用。而更加重要的是提高全民對邪教的認知能力,消除反邪教的盲點。反邪教專家羅斯博士在《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一書中指出:「公眾教育始終是應對邪教的關鍵手段。教育是有效幹預邪教的基礎,也是保障公眾免受邪教傷害的根基。《懺悔之門》的播出,可以更好地幫助民眾了解邪教的基本特性、組織形式、欺騙手段、殘忍本性,社會危害等,從而提高民眾對邪教的認知和防範能力,消除事不關已的思想,增強主動參與反邪教鬥爭的熱情,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圍。

  肅清邪教,任重道遠。我們相信《邪教之門》的播出,必將再一次掀起廣泛的反邪教熱浪,唯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樹立全民打擊邪教意識,同仇敵愾,才能徹底剷除邪教滋生土壤,讓那些宣揚「世界末日」、蠱惑人心的邪教組織迎來自己真正的末日。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