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夫婦電影觀後感
2023-07-28 00:00:53 3
《史密斯夫婦》是《諜影重重》導演道格·裡曼執導的一部動作電影。下面是史密斯夫婦電影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史密斯夫婦電影觀後感【篇一】
《史密斯夫婦》幾年前就看了幾百遍了,本周又重新看了兩三遍。簡單來說一對殺手夫妻效力於不同組織,在一起生活了五六年互相沒有發覺,直到兩家組織聯手剷除他們時先反目再和好的故事。為什麼組織要殺他們呢,假設你兒子跟你老婆前夫的女兒好了,你會肯麼。好了我們開始。
哥倫比亞結識的一段,倆人剛認識就在大雨裡跳起了水蛇舞,貧道個人較為欣賞其野性,然膽爺恐怕要說:傻逼啊,下那麼大雨還不回去,衣服溼了要感冒。(註:膽爺乃貧道同學,我們保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的同時深深地發自內心地視對方為世間少有的傻逼,因其做手術摘了膽,故名)所以說,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不喜歡這段的看官可以跳過。這段的伴奏名為mondobongo,哥倫比亞歌曲,意為野性與奔放,唱到「theCIAwasonthephone」,"well,suchislife"時,真真讓人懶散得大伸懶腰,遂拍案而起:damnright,suchisthefuckinglife!這段配樂在最終的打鬥中再次出現,彼時兩人已經達成的深深的默契,激烈的槍炮中,逍遙世外的野性展露無遺。
說到配樂,中間逃亡時小麵包車上車載音響放的是makingloveoutofnothing,這是george推薦的艋呷(註:字形有誤)中蚊子和妓女(老君饒恕則個)的定情歌曲。貧道一開始按字面意思理解為不為什麼就做愛,乾淨利落,無量壽佛,似乎和列儂的lifeisshort,solet'sfuckinsteadoffighting一個道理。然後george語重心長地指出:此處指讓愛憑空而生,即脫離物質與虛假。額,老君饒恕,貧道真真邪惡了。
有施主說:這首歌與車戰的情節完全不符。貧道萬不贊同!
車戰只是你眼中的車戰,三輛寶馬追一輛麵包車。請看男女主角在幹嗎,大嘴怪(大嘴怪您嘴再大點可以去蝙蝠俠裡演反派了)在向老公要他一夜情人的socialsecuritynumber(註:米國身份證號),她要殺了情敵!朱莉在向皮特坦白結婚時的父母是請的演員,皮特當時就怒了:我就說在電視上看到過你爸媽!楞了半晌,「難以相信我居然還請了我真實的父母!」
好吧,貧道只想表明,殺手神馬的對這對狗男女來說都是浮雲,所以請不要說情節狗血啦背景樂不符啦,讓愛憑空而生,正是此時起兩人開始互相坦白,不得不說這段略微有點狗血的愛情發展故事還是讓貧道這個資深鑽石王老五(註:閃閃發光的老光棍)略微有點羨慕嫉妒恨的。
總而言之,在貧道看來這是一部很合格的動作片&愛情片,題材突破了傳統的英雄救美美救英雄並肩作戰神馬的,兩個夫妻超級大牌影星的演技真不是蓋的,槍戰中有鬥嘴,合作與競爭並存,矛盾與聯繫同在,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扯得有點遠,總而言之,比較好看和耐看。
史密斯夫婦電影觀後感【篇二】
1941年的希區柯克已經在好萊塢成了香饃饃,每個大廠都想和他籤約。而d·o·s不會輕易把他給別人,雷電華最終成功請他來拍了此片,背後的功臣不是別人,就是女主角卡洛爾·隆巴德。隆巴德是希區柯克全家搬到美國後還沒找到自己的住所,就把他家接到自己別墅裡住。而她則住到克拉克·蓋博家。希區柯克不但是為了報這份恩情,而且因為他特別喜歡隆巴德的個性,他說她說起葷笑話來讓人絕倒。他還說這輩子只為兩個女人被動拍過兩部片,此片就是其中一部。
希區柯克說他只是按劇本拍就當交工了,關於此片他也沒有什麼可說的,特呂弗採訪他時候,談到這部片,除了花邊,兩人毫無深入探討電影本身的意思。半張紙就結束了關於此片的討論。因此《史密斯夫婦》是很容易被希區柯克迷們忽略的作品,既然作為希區最大粉絲的特呂弗都興趣少少,顯然是沒什麼可挖的。
甚至希區柯克還讓隆巴德拍了其中一場戲,這場戲可不簡單,是希區招牌式的出演路人的「重頭戲」。希區從來沒有和一個女主角的關係如此融洽過,隆巴德簡直成了他的紅顏知己,她把劇組旁邊一個牲口欄裡面的三匹馬的屁股上分別寫上自己和另外兩個男主角的名字,意思是響應希區柯克的「演員如同牲口一樣」的言論。
此片本身是否真的沒什麼可說的嗎?不竟然。開頭一幕就是史密斯夫婦閉門不出3天,兩人關在臥室裡面不出現,事務所的工作也不理了,有什麼文件就從門縫裡遞進來。聽僕人說這是常事,可見這兩人「過家家」真是作為人生第一嗜好,樂此不疲。這場戲沒有出現兩人一起的鏡頭,說明夫妻倆上了床是夫妻,下了床就是敵人。其實說他們是夫妻,這話馬上被證實不準確。劇情安排他們的婚姻因為地域分界問題屬於非法,而這個事不但史密斯先生知道了,太太也馬上知道了。而他以為她不知道,而她以為他會馬上求婚,故事馬上就進入了戲劇性的階段。
我們看見隆巴德的腰真是太細了,可戲裡的禮服還是被設計成被她撐破了,就像他們的婚姻已經今非昔比。隆巴德在戲裡有多場清涼上陣,尺度方面是40年代初好萊塢電影的極限了,就算黑白片,也看上去性感動人,可隆巴德的性感不是夢露那類型,高、瘦、白是其特點,自然說「瘦」是絕不骨感的「瘦」,該凸的地方凸,隆巴德可不是撐起來的胸,仔細看,她裡面沒穿。
史密斯夫人是個盲目自信的女人,她以為丈夫離不開她,結果丈夫沒再次求婚。她以為憑自己的魅力,男人毛手毛腳是肯定的,雖明勾暗搭,哪知道碰上一個柳下惠一樣的君子。所以這裡女主角的設計並不是傳統好萊塢愛情片裡的那種太太,她不哀怨,不哭,沒有望夫崖一般的姿態。一旦男人背叛她,她馬上投入別人的懷抱。可憐的史密斯先生只好和酒鬼在澡堂長期作伴,有家回不去。
史密斯先生原本按希區柯克的設想是由斯圖爾特來演,不過效果來看蒙哥馬利挺合適。影片開頭的第一個人物鏡頭是他,結尾最後一個也是他,影片始終圍繞他張開劇情。直到舞廳戲,才把下面的戲交給史密斯夫人。不過喜劇感染力方面,隆巴德顯然更勝一籌。由於電影並非喜鬧劇,喜劇效果並沒有誇張的表現,所以更考驗隆巴德的這方面才能和魅力。
電影結尾陷入男權主義的怪圈,史密斯夫人忽然母性大發,最終又回到戴維的身邊。特別是最有一場戲,低俗到和成人片一般的程度,甚是不符史密斯夫人前面所帶給觀眾的形象。
隆巴德在電影拍攝完成的第二年,也就是1942年的一月在乘坐飛機中遇難。年輪停留在33歲,所以她留給世人的永遠是如此攝人心魄的美麗。但此片並非她最後的遺作,最後她留給我們的是《你逃,我也逃》。《你逃,我也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顯然比此片高很多,不過在哪,你不會見到這麼賣弄風情的卡洛爾·隆巴德。
史密斯夫婦電影觀後感【篇三】
他們責無旁貸的在一起。他們理所當然的在一起。他們背負著全球娛樂雜誌的銷量,全球電影觀眾的期待,全球小報記者的加班紅包在一起。他們出現在巴黎手牽著手。他們出現在沙漠手牽著手。生活太無趣。好萊塢這幾年也太無趣。在電影裡,他們需要拯救世界的安全,在現實裡,他們要拯救世界的無聊。他們同時出現的時刻,場面好似好萊塢電影中最驚險的爆破:一百二十架以上的攝像機被喀嚓喀嚓的按響,不同機位不同角度的被曝光,整個世界鴉雀無聲,所有的耳朵都成為了靜悄悄的收音杆,隨時等待著他們蛛絲馬跡的聲音。特寫,追光,謠傳,闢謠,新一輪的謠傳和新一輪的闢謠……誰叫他們是有史以來最酷的男人和女人呢?
布拉德皮特,在電影裡汗水淋漓野性難馴,他是最美好的牛仔,因為負罪和愛成為了風一般的史詩;他是最迷人的死神,用淡笑和眼神調情;他是最無辜的吸血鬼,宿命讓他無比悲情;他是最偉大的痞子和拳手,唾棄秩序,充滿破壞力,鼻青臉腫,洋洋得意。從他在第一部電影《末路狂花》裡扮演一個騙女人錢財的流氓開始,他就是所有女人的性幻想。多年以來,同時也是好萊塢一個浪子的幻想,他多情,他不羈,他回歸,走入安全的婚姻。同時,他也是一個圖騰:一個完全男人的圖騰。
安吉麗娜朱麗,她出現在人們視線的同時,已經著名。她有一個盛名的不管不顧的爸爸。她有一個不幸福的放縱的童年。她十三歲和哥哥接吻。她十四歲和男人同居。她和性感的男人做愛,她也和性感的女人做愛。她身上有十五塊刺青,最近還要為她的孩子再添一個。她從來不是公主,而是絕對的女王。她說她享受SM,你怎麼敢想像她是被凌辱的一方?她極其性感,她用這種力量攻擊和徵服。她極其美麗,她的出現不是驚豔,是驚怖。她極其強勢,她從來不用溫順的眼光看人。這個女人懷孕了七個月還自己駕駛飛機上了天,她喜歡鮮血,搏擊,隨身帶刀。她給自己挑選了兩個孩子,都是有色人種。隨時隨地,散發著強大的母性。她不是要嫁給一個男人,而是要給自己的孩子,挑選一個父親而已。
我們就像好萊塢的製片商在挑選角色配對的同時清晰無比的看到配對背後隱藏的巨大票房價值一般,不需要任何懷疑的明白,他們在一起,即將引起什麼樣的命運。《史密斯夫婦》證明了這一點。精彩火爆,庸俗老套。觀眾不是要去看一場動作電影,而是要看最性感的男女調情。他們做得很好,同時意識到可以做得更好。他們把觀眾期待看到的片場花絮放大了,引進了現實。
為什麼觀眾總是期待銀幕上欲仙欲死的明星情侶,在現實生活中也愛得難捨難分呢?第一,因為他們好看。試看他們被抓拍的照片,哪一張都賞心悅目,好似劇照。他們就是二十四小時不停播的真人秀。第二,他們熱鬧。只有他們的聚散離合,有這麼多的八卦,這麼多的內幕。好多的專家跳出來了,看面相,看星座,看掌紋,分析他們的運勢。好多的朋友跳出來了,看往事,看性格,看細節,預測他們的未來。情節隨時在變,每一步都匪夷所思,下一個更加曲折離奇。
第三,因為觀眾不希望電影就此結束。電影是幻覺,是幻覺的同時就是希望觀眾以為是真實。觀眾從電影院裡走出來,仍舊不希望醒來,不希望看見電影的幻覺被打破。就像觀眾不願意知道演員其實和角色毫無相似之處一樣,人們帶著不希望受騙的天真期待,希望銀幕上的愛情是真的,在現實中仍舊是真的。銀幕中的男女演員走到了一起,觀眾才會覺得皆大歡喜。
演員們的愛情熱烈程度,往往被人們誇張成電影裡劇情的偉大程度。人們把角色之間的神奇化學力量,簡單的聯想到了演員本身身上。這種預期本身,就註定了「銀幕情侶愛情事件」的失敗:誰也不能像電影那樣愛。電影是剪輯之後的精華。那些瑣碎的生活細節被剪輯掉了。好萊塢電影是一廂情願的愛情神話。現實本身被虛化了。電影裡可以動刀動槍把家裡炸得破破爛爛然後抓緊對方在廢墟中激情做愛,現實就是拍攝這一幕的時候,布拉德皮特的腿被木屑劃傷了。這意味著他可能並不像電影裡看到的那麼爽。
在明星情侶(尤其是銀幕情侶)的事件本身,我們看到無所不在的觀看,以及無時無刻的被觀看。觀看者是無孔不入的。發達的媒體充當了人們好奇的眼睛。在現代社會中,被觀看的人永遠無法躲藏起來。哪怕躲到巴黎的窮人區,躲到非洲的沙漠裡也一樣。同時,被觀看的姿態也顯得曖昧起來了。被觀看的明星發表他們的苦悶,訴說他們被媒體的視線迫害,他們失去了原本的生活。但是同時他們仍舊光鮮亮麗的在一起,表演著他們倍受注目的幸福場景。他們不停地否認,然後證據顯示,真實的就是被他們否認的。這使一切變成了一場欲迎還拒的遊戲。愛情最需要的真誠被抹煞了。觀看者的心態也是非常複雜的。他們既希望他們在一起,同時也希望他們不在一起。他們需要看見他們在一起,以滿足窺看的欲望,同時又需要看見他們狀況百出並不順順噹噹,滿足了普通人的酸葡萄心態。這麼說吧,既樂見其成,又幸災樂禍。
到底是什麼促成了他們在一起?是本身的愛情,還是觀眾的強大期待?他們到底渴望被看,還是不被看?他們的高調愛情,到底是發自內心的表達需要,還是自我炒作的需要?到底是被愛爽,還是被看爽?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我們不禁想到一個古老的命題:究竟是電影在模仿現實,還是現實在模仿電影?這樣的討論是沒有結果,也同時沒有止盡的。
這就是我們仍舊迷戀追看他們新聞的動因。或者,我們可以用這樣兩句話做一個結論:
戈達爾說:「電影是每秒鐘二十四格的真理。」
法斯賓德說:「電影是每秒鐘二十五格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