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五行說屬於幾元論(五行學說的含義)

2023-07-28 00:26:11

我這樣區分一元論和二元論對嗎?

「元」是指:「開始」、「開端」、「基本」的意思。
一元論是指世界有一個本原。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派生物;唯心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物質」是「精神」派生的。
二元論認為「物質」和「意識」都是世界的本原。

試用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說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關係

一、氣、陰陽、五行的關係

氣、陰陽、五行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氣在與陰陽、五行的縱橫聯結中,構成廠氣——陰陽——五行的邏輯結構系統,形成了中國傳統哲學自身的特點。

(一)氣與陰陽

氣是物質實體,是構成宇宙天體以及天地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氣範疇肯定了物質世界的統一性。陰陽是氣的兩種固有屬性。按陰陽分,則世界上的氣可分為陰氣和陽氣兩類。陰陽又是氣本身內在的矛盾要素。陰氣和陽氣又各具陰陽對立要素,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構成了氣的矛盾統一體。一氣分為陰陽,陰陽統一於氣。「氣有陰陽」(《正蒙·神化》),「一物兩體,氣也」(《正蒙·參兩》),「氣有陰陽,屈伸相感之無窮,故神之應也無窮」(《正蒙·乾稱》)。氣是一,萬物本原為一氣,但一氣分陰陽,氣有陰陽為兩,兩存在於一之中,表現為對立的兩個方面,「一」指對立雙方的統一。作為宇宙本原的氣是陰陽對立的統一物,物質世界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不斷地運動變化。「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究一而已」(《橫渠易說·說卦》)。虛實、動靜、聚散、清濁等是對立兩方面的具體表現,也是一氣之陰陽的具體內涵。這種陰陽對立的雙方,共同組成氣的統一體,它們是一切運動變化的根源,從而建立起對立統一的氣一元的物質概念。

(二)氣與五行

氣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間一氣耳。氣之清而強者為火,清而弱者為水;濁而沉者為土,濁而浮者為木,濁而實者為金,皆一氣之清濁而流派為五也。一氣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還一,一可攝五,譬之一樹……各不同形,實總一根菱」(《百子全書·叔苴子內篇·卷一》)。五行同一氣,一氣合五行。《雲笈七箋》吸收了陰陽五行思想,根據「元氣本一,化生有萬」的理論,闡述了氣與五行的關係,謂:「一含五氣,為水、為火、為木、為金、為土」,「元氣分而為五行,五行歸於一氣」。《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成的。如是,將五行多元物質結構概念統一於氣一元論的單一的物質概念之中。

(三)陰陽與五行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天降陽,地出陰,陰陽合而生五行」(《李覯《刪定易圖序論一》》。即五行本原於陰陽之氣,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產生五行。「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義·卷一》)。「陰陽之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陽而金水陰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陽,而乙丁己辛癸皆陰也。以此推之健順,五常之理可見」(《御纂情理精義·卷十》)。即太極生陰陽,陰陽化五行。就五行之陰陽言,木火屬陽而金水土屬陰,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陰陽,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為陽,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為陰。

世界本原一氣,氣之動靜而為陰陽,氣為陰陽之體,陰陽為氣之用。陰陽合和化生五行。所謂「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義·卷一》)。總之,「本是一氣,分而言之曰陰陽,又就陰陽中細分之則為五行。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吳澄《吳文正公集·答人問性理》)。一氣分陰陽,陰陽生五行,陰陽五行均為氣之消息變化。

二、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

氣、陰陽和五行,均為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關於世界的物質構成的哲學範疇,屬於世界本原的物質概念。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國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方法,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

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醫學領域後,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並貫徹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其中,氣一元論作為一種自然觀,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石,如果說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全部學說都是建立在氣一元論基礎之上的,也並不為過。而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作為方法論,則構築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既各有所指和特點,又相互關聯。

(一)氣一元論

氣一元論認為,氣是不斷地運動著的物質實體,是世界萬事萬物的本原(或本體),為宇宙天體和天地萬物統一的物質基礎。運動是氣的根本特性,陰陽是氣的固有屬性,氣是陰陽的矛盾統一體,氣的勝復作用即陰陽的矛盾運動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根源,氣聚而成形,散而為氣,形(有形)與氣(無形)及其相互轉化是物質世界存在和運動的基本形式。物質世界是一個不斷地發生著氣的升降出入的氣化運動的世界。氣分而為陰陽,陰陽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復有陰陽。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為一種自然觀,氣一元論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基礎。「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氣合乎規律的產物。人體就是一個不斷地發生著升降出入的氣化運動的機體。人體的氣可分為陰氣和陽氣兩類。陰陽勻平,命日平人。生命過程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人體的臟腑形體官竅等各個部分,又可按五行分為心、肺、脾、肝、腎等五個系統。五行之中復有陰陽和五行。機體就是這樣聯繫密切、錯綜複雜的巨系統。

(二)陰陽學說

陰陽是在氣一元論的物質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深刻辯證性質的氣本體論的概念。陰陽學說對世界本原的認識從屬於氣一元論,不僅具有自然觀的特徵,而且更具有方法論的性質。氣一元論注重分析世界萬物產生的本原,認為氣是天地萬物的無限多樣性的統一的物質基礎,以氣之聚散來說明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事物的產生和消滅只是氣的存在形式的轉化,堅持了宇宙萬物的形態多樣性和物質統一性,著重回答哲學「本體論」的問題。而陰陽學說則注重研究氣自身運動的根源和規律,認為氣,一物兩體,是陰陽矛盾的統一體。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是氣自身運動的根源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闡述相關事物或事物內部兩個方面存在著的相互對立互根、消長轉化和協調平衡。在氣一元論基礎上,體現了樸素的對立統一觀念。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陰陽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體,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人體內部以及人與自然也是一個陰陽對立統一體。陰陽對立理論用來分析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闡明生命運動的根本規律。陰陽學說在本體論上雖根於氣一元論,但在方法論上更具辯證法思想,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傳統哲學。氣的觀念和陰陽矛盾的觀念有機地結合,從而建立起對立統一的氣一元論物質概念。

(三)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對世界本原的認識也從屬於氣一元論,不僅具有自然觀的特徵,更具有樸素的普遍系統論性質。五行學說對宇宙本原的認識側重於世界的物質構成,認為木、火、土、金、水是構成世界萬物的物質元素,與氣一元論主要說明世界的物質本原不同。五行學說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勝復規律,來說明自然界萬事萬物整體動態平衡性,視五行為宇宙的普遍規律,以五行為基礎闡述事物之間生克制化、乘侮勝復的相互關係。由氣而生成的天地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結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賴五行結構系統之間的生克制化、乘侮勝復機制,維持自然界的整體動態平衡。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五行結構系統所組成的有機整體。人與環境也是一個有機整體。中醫學應用五行學說,從系統結構觀點分析了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繫,以及人體與外界的統一,論證了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整體觀念。五行生剋乘侮勝復的調節機制,是人體臟腑經絡結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和動態平衡的原因。故曰:「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類經圖翼·運氣》),必須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運行不息,相反相成。「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素問·五運行大論》)。「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素問·至真要大論》)。「微者復微,甚者復甚,氣之常也」(《素問·五常政大論》)。氣有陰陽,陰陽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陰陽結合而化生萬物。五行系統結構的矛盾運動是宇宙的普遍規律,也是生命運動的普遍規律。陰陽五行的矛盾運動是人體之氣運動的具體表現,是人體臟腑經絡的運動規律,是生命運動的普遍規律。

總之,氣一元論與陰陽五行學說相比較,更具「本體論」性質,旨在說明天地萬物的物質統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氣。陰陽五行學說更具方法論特徵。

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相比較,陰陽學說旨在說明一切生命現象都包含著陰陽兩個矛盾方面。就人體而言,「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生之本,本於陰陽」(《素問·生氣通天論》),「陰陽者,一分為二也」(《類經·陰陽類》),從而揭示了生命運動的動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聯繫和形式。而五行學說則具體地說明了人體臟腑經絡的結構關係及其調節方式,即人體整體動態平衡的特殊規律。所以,中醫學言臟腑必及陰陽而寓五行,論臟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賅陰陽。健康的本質是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的動態平衡,而平衡的破壞則導致疾病。調節陰陽,以求得機體整體平衡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則,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於陰陽也」。而五行相生相勝的多路調節則是調節陰陽的具體化。

陰陽言氣的矛盾對立,五行說明氣有生克,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包涵,「舉陰陽則賅五行,陰陽各具五行也;舉五行即賅陰陽,五行各具陰陽也」(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天道》)。「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陰陽之氣也」(《類經圖翼·運氣》)。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氣化是一個自然過程,氣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自身內部的陰陽五行的矛盾運動。陰陽有動靜,五行有生克,於是形成了氣的運動變化。

總之,中醫學按著氣——陰陽——五行的邏輯結構,從氣——陰陽——五行的矛盾運動,闡述了生命運動的基本規律,構築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自然觀和方法論。中醫學在哲學與自然科學尚未徹底分開的古代,把當時先進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與醫學理論熔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用哲學概念說明醫學中的問題,同時又在醫學理論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哲學思想。哲學幫助了醫學,,醫學豐富了哲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在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基礎上的中醫學理論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超出樸素直觀的水平。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說

五行,是用五個文字符號代表物質能量的形態間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其中: 五行相剋(克即勝過)是描述物質形態的相互關係 金勝木(物質上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助記就是哪個更堅硬,就勝過軟一點的。),木勝土,土勝水(這裡的土僅指泥土而非廣義的大地),水勝火,火勝金(用道德經話來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五行相生(生即出現轉化)是描述事物的變化規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從數學拓撲幾何學或圖論的角度認為五行的聯接方式正好等價於金剛石晶體化學鍵連接模型(結構論),稱之為超穩態結構模型。 正因如此,我們就能從陰陽五行中理解萬事萬物的規律,又正如道德經所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五行相生(五材說) :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剋 :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穩住崩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辯證生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斫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洩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補充: 五行相剋 ,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約或抑制的關係,如 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 , 金克木 。五行在 中醫理論 中是指構成天地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質多樣性的統一體。五行中每一「 行」都有「克我」、「我克」的關係。 中醫裡有著名的判斷叫「一 氣分 陰陽,陰變陽和,化生五行。」簡單的說萬物首先是一氣的,一氣再為陰陽,通 過陰 陽的運動變化,化生了五行,這也是我國道家學派的一種學說。 五行學說 和氣 一元論 以及 陰陽學說 ,一起綜合成中華醫學的三大 基礎理論 。就五行學說來講闡述了萬物的多樣性,弘揚了樸素的辨證思想。 五行對應五臟和五時,決定著病理特徵和發病的時間,簡單講: 五行 木火土金水 五臟 肝心脾肺腎 五時 春夏 長夏 秋冬 五行代表著五臟的屬性,同時五時揭示了五臟常發病的季節,長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間的季節。五行相剋作為五行學說中重要的部分,一直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救治了無數病痛。 簡單的講,五行相剋的學說說明了疾病 傳變 的規律,預測了疾病的預後, 五行相剋包含2個方面: 1 相乘傳變 簡單的說就是相剋屬性的 臟腑 ,一個有病可以傳到另一個去。 肝(旺)-----------脾 叫「肝旺乘脾」就是說 肝臟 的肝氣旺盛必然乘到脾,因為肝是木,脾是土,木克土,所以中醫中有著名理論或者叫判斷:「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看到 肝病 必然會傳到脾土。 旺就是旺盛,虛就是不足。 肝-----------脾(虛) 「 脾虛 肝乘」同理解釋。 2 相侮傳變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臟腑有病,能夠克它的臟腑不但不能克它的病,還可以影響到自己。 肺------------肝(旺) 金克木,肝是木,肺是金,肝旺,肺不但不能阻止和克制,肺還受到牽制。所以「肝旺侮肺」 肺(虛)-----------肝 「肺虛肝侮」也是同理。 五行相剋一個臟腑相乘必然侮,乘和侮是同時發生的。所以五行相剋指導著疾病的判斷,五行相剋時治療原則是「抑強扶弱」「分清主次」比如上面講的相侮原理中的「肝旺侮肺」就必須抑制肝的陽氣過多,同時扶持肺的肺氣。 「抑木扶土」「 培土 治水」「佐金平木」「洩南(火)補北(水)」都是中醫應用相剋原理之病的治法。 以金為例,火克金,故火為「金」的「克我",即金(我)被火所克制;金克木,故就「金」而言,木為「我克」,即金(我)可克制木。反映於人體,則五臟配屬五行的相剋關係是肝克脾,脾克腎,腎克心,心克肺,肺克肝。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各臟器間的相互制約的關係。 前面雖分別介紹了 五行相生 、相剋,實際上, 五行生剋 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生命活動中常是相生中有相剋,相剋中有相生,二者相反但又相成,人體通過這些生、克調整,使每一髒的功能不亢不衰而達到陰陽平衡、協調統一的健康狀態。 五行相剋: 天地萬物都存在著金、木、土、水、火五種屬性,稱之為五行。而五行之間又有相剋的關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環不斷,生生不息。 五行相生指的是事物的相互資生、促進或助長的關係,如 木生火 、 火生土 、土 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五行在中醫理論中是指構成天地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質多樣性的統一體。五行中每一「 行」都有「生我」、「我生」的關係。 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相互助長的意思。「克 」就是相剋,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約相互抑制的意思。五行的生克,說明事物的運動變化並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聯繫的、整 體相 關的。在人體,主要用以反映正常的生理過程中各臟腑間的相互關係。 五行相生,五行之間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關係。其規律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隋蕭吉《五行大義·論相生》解釋:「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山必 長石 ,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潤燥流津,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潤而能生,故水生木也。」直觀解釋為: 木材 燃燒生成火,火燒了 木頭 成為灰土,土中有 金屬礦物 ,銷金可以為 鐵水 , 銅水 ,水能灌溉樹木。五行相生亦有取象比類之義,泛指事物運動變化中的相互促進關係。 來源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鑽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 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裡, 依附著山, 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 銷鍛金也可變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 中醫學 具體聯繫到人身來說,中醫很早就把「五臟」 類比 於「五行」,故木、火、土、金、水分別代表著五臟的肝、心、脾、肺、腎。如把前述的五行相生的關係改成五臟相生,,則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如把它聯成一個「相生線」,五臟(五行)通過「相生」把人身聯成一個整體,使臟腑都具有相關的資生、助長、促進或興奮的關係。當然,這並不是說「肝生心」就是肝能「真正」將心「生」出來。
滿意請採納

什麼是氣一元論?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氣一元論 中醫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範疇,以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 即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 為哲學基礎,來建構理論體系,並使之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一元論 中國古代哲學的物質觀,從五行的多元論到陰陽二氣的二元論,最終統一於氣的一元論。誠如《河洛原理》所說,「太極一氣產陰陽,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萬物」. 中國古代哲學用氣一元論的單一物質概念,說明了世界的物質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質(氣)的不同形態,世界上一切現象都是根源於物質(氣)的,這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 一、氣的基本概念 (一)氣的哲學含義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標示物質存在的基本範疇,是運動著的、至精至微的物質實體,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標示著佔有空間、能運動的客觀存在。氣是中國古代對世界本原的粗淺認識,從雲氣、水氣到量子、場,無不涵蓋其中,可謂「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在中國古代哲學上,氣又是一個涵蓋物質與精神、自然與社會的哲學範疇,其內涵既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又是主觀的道德精神,兼容並包,錯綜複雜。 氣作為哲學範疇是人們對世界物質本質及其現象的高度概括,是天地萬物統一的基礎,是生成萬物的本原,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它不是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而是一個抽象的、一般的範疇。限於古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水平,中國古代哲學對氣的認識便不可避免地帶有樸素直觀的特性,以具體物質形態的氣體為模型,構想了氣的聚散、絪縕、升降、振蕩等運動形式,把氣又規定為具有動態功能的客觀實體,氣又成為一種具體的特質形態,從而把自然科學的具體物質概念與哲學的物質概念並用。因此,氣範疇具有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的雙重意義 ,此為中國古代哲學氣範疇的重要特點之一。此外,氣範疇是一種整體的本原性的概念而不是結構性的物質概念 ,這又是其另一特點。 (二)氣的醫學含義 中醫學的氣具有抽象的哲學範疇和具體的科學概念雙重意義。在中醫學氣一元論中,氣作為哲學範疇的含義已如上述。作為醫學科學中具體的科學的物質概念,在中醫學理論體系,就生命物質系統——氣、血、精、津、液而言,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活力很強、運動不息、極其細微的物質,是生命物質與生理機能的統一。在生命物質系統的各種具體的物質概念中,氣是最大的概念。 二、氣一元論的基本內容 (一)氣是構成萬物的本原 (二)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 (三)氣是萬物之間的中介 三、氣一元論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中醫學將氣一元論理論應用到醫學方面,認為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人體也是由氣構成的,人體是一個不斷發生著形氣轉化的升降出入氣化作用的運動著的有機體,並以此闡述了人體內部氣化運動的規律,精闢地論述了生命運動的基本規律,回答了生命科學的基本問題。如果說,中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氣一元論之上的,並不為過。 (一)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 新陳代謝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人之生死由乎氣,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這種生命的物質——氣,經常處於不斷自我更新和自我複製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氣的這種運動變化及其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過程稱之為「氣化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就是對氣化過程的概括。氣化為形、形化為氣的形氣轉化過程,包括了氣、精、血、津、液等物質的生成、轉化、利用和排洩過程。「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素問·六節髒象論》),是說人體必須不斷地從周圍環境攝取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否則,生命就無法維持。故曰:「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靈樞·平人絕谷》)。人體的臟腑經絡,周身組織,都在不同的角度、範圍和深度上參與了這類氣化運動,並從中獲取了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而排出無用或有害的代謝產物。人體的氣化運動是永恆的,存在於生命過程的始終,沒有氣化就沒有生命。由此可見,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其本質就是機體內部陰陽消長轉化的矛盾運動。 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運動的基本形式。人體內氣的運動稱之為「氣機」。而氣化運動的升降出入是通過臟腑的功能活動來實現的,故又有臟腑氣機升降之說。人體通過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把攝人體內的空氣和水谷轉化為氣、血、津、液、精等,完成「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的物質和能量的代謝過程。這種氣(元氣)、精(水谷精微)、味(營養物質)、形(形體結構)相互作用的關係,說明了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是建築在物質(氣)運動轉換的基礎之上的。臟腑氣化功能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方能維持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的正常生理活動,使機體與外界環境不斷地新陳代謝,保證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不斷自我更新。 氣在於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 故氣的生理,貴在乎「和」。「 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問·六節髒象論》)。元氣充盛,則能宣發周身,推動氣血之運行,主宰人體臟腑各種功能活動,使精氣血津液生化不息。臟腑經絡之氣機旺盛,從而維持機體內部各器官、系統間活動的相對平衡以及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由此可見,人體的生理功能根源於氣,故曰:「人之有生,全賴此氣」(《類經·攝生類》)。 (二)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五臟六腑皆賴氣為之用。 氣貴於和,又喜宣通。 故曰:「氣血以流,腠理以密」(《素問·生氣通天論》),「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靈樞·脈度》),「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金匱鉤玄·卷一·六鬱》)。凡疾病之表裡虛實,順逆緩急,無不因氣所致,所謂「 百病生於氣也 」({素問·舉痛論》)。故「凡病之為虛為實,為寒為熱,至其病變,莫可名狀,欲求其本,則止一氣足以盡之。蓋氣有不調之處,即病本所在之處也」(《景嶽全書·諸氣》)。因此,一切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氣的生成和運行失常有關。 (三)指導診斷和治療 1.診斷方面:中醫診斷學中,四診無一不與氣密切相關。「有諸內者形諸外」(《丹溪心法》),審察五臟之病形,可知真氣之虛實。因此,正氣的盛衰可以從面色、形態、聲音、神志、脈象等方面表現出來。其中以神志和脈象尤為重要。神氣的存亡是生命活動的標誌,神以精氣為物質基礎,是臟腑氣血盛衰的外露徵象。故曰:「神者,正氣也」(《四診抉微》)。「神氣者,元氣也。元氣完固,則精神昌盛無待言也。若元氣微虛,則神氣微去;元氣大虛,則神氣全去,神去則機息矣 」(《景嶽全書·傳忠錄·虛實篇》)。故望氣色又可知內臟之盛衰、氣血之虛實、邪氣之淺深。 「寸口者,脈之大會」(《難經·一難》),「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素問·經脈別論》)。故氣之盛衰可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人之元氣為脈之根本,故曰:「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難經·十四難》)。 中醫在診斷中,審查「胃氣」如何,是決定疾病順逆、生死的關鍵。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2.治療方面: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取決於邪氣和正氣雙方的矛盾鬥爭,正氣在發病上居主導地位。故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 治療的基則不外乎扶正和祛邪。祛邪為了扶正,扶正即所以祛邪。「 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治療的目的旨在疏其血氣,令其和平。氣得其和為正氣,失其和為邪氣。 治氣貴在於「調」, 這裡的「調」,是調和之意,不僅僅是用理氣藥來調暢氣機,而是指通過各種治療方法來調整臟腑的陰陽失調,使機體重新建立陰陽氣血升降出人的動態平衡,即「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可見氣一元論對治療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判斷疾病的預後 應用氣一元論,從形氣關係來判斷疾病的輕重順逆和預後,是中醫診斷學中的重要內容。 形以寓氣,氣以充形,「形氣相得,謂之可治」,「形氣相失,謂之難治 」(《素問·玉機真髒論》)。若「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素問·三部九候論》)。所以,元氣是疾病順逆的根本。 中醫學根據「形神合一」的觀點,強調望神色以決死生。「血氣者,人之神」(《素問·八正衝明論》),「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以合於神明也」,「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素問·移精變氣論》)。「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脈氣主要是胃氣,是判斷預後的主要依據。「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素問·方盛衰論》)。說明了脈有胃氣的。

我國古代「五行說」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_百度知...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來的,把金、木、水、火、土等具體的物質形態當做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事物和狀態不過是我們的心靈所採取的一種觀點,認為人的心靈決定事物及其狀態,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二者的根本分歧在於物質與意識何者為本原,B說法正確;ACD與題意不符。
考點:本題考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五行」最早是由誰提出的?謝謝!

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牆」,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直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種意義分析過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裡蔡墨所持。
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徵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餘(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竊:金竊土,土竊火,火竊木,木竊水,水竊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幹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牆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衝(激):
子(鼠)與午(馬)相衝,醜(牛)與未(羊)相衝, 寅(虎)與申(猴)相衝,
卯(兔)與酉(雞)相衝,辰(龍)與戌(犬)相衝,巳(蛇)與亥(豬)相衝。
*地支相害(穿):
子(鼠)與未(羊)相害,醜(牛)與午(馬)相害,寅(虎)與巳(蛇)相害,
卯(兔)與辰(龍)相害,申(猴)與亥(豬)相害,酉(雞)與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與卯(兔)相刑,醜(牛)與戌(犬)相刑,寅(虎)與巳(蛇)相刑,
辰(龍)與辰(龍)相刑,巳(蛇)與申(猴)相刑,午(馬)與午(馬)相刑,
未(羊)與醜(牛)相刑,申(猴)與寅(虎)相刑,酉(雞)與酉(雞)相刑,
戌(犬)與未(羊)相刑,亥(豬)與亥(豬)相刑。
*地支相合(和諧):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龍).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雞).醜(牛)合金局;
寅(虎).午(馬).戌(犬)合火局;亥(豬).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與醜(牛)相合化土,寅(虎)與亥(豬)相合化水,
卯(兔)與戌(犬)相合化火,辰(龍)與酉(雞)相合化金,
巳(蛇)與申(猴)相合化水,午(馬)與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醜(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五行------------------------------------▲

同类文章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的設計將永遠被派生,而許多年輕人在現在的社會上像許多奇怪的東西一樣,也想讓房子涉及一些非常奇怪的公寓,但從風水看起來,房子的房子必須是一個某些狀態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讓陽台改善財富從風水的角度來看,常春藤可以放大陽台。因為可以在財富中說,我有很少的改善。此時,每個人都會逐漸面對面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陽台的銅輥養殖是好的對於陽台的青銅鄉村繁殖的做法,它可以帶來所有的財富,以改善,減少妨礙賺錢的障礙。此時,每個人都非常堅定,每個人都會繼續提高非常良好的自信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風水還有許多元素,我們可以選擇最好的家庭,然後是廣場的廣場。方方正功的房子很好對於廣場的風水佈局,可以說家庭減少了漁民受阻的問題。減少減少後,很自然地走得順利
提高銅是好的嗎?

提高銅是好的嗎?

銅玫瑰花是銅粗糙,這些植物很常見。一般來說,人們也想在家裡培養銅線,主要是因為銅輥本身讓人感覺很像銅錢,讓人們喜歡這種生活在這方面

在你的臉上有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好的嗎?臉的象徵是什麼?

生活中的一些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傷害的影響,四列財富,導致臉上留下疤痕,傷疤不僅影響人們的美麗,而且對人們的財富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對於一個人來說,很容易解釋自己或發生了什麼。這是可以理解的。風水的陳述更為專業,因為一切都暗示,眼瞼也不例外。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們保持警惕,也為一個好人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這是很多人的夢想。這一天,也許伴隨著歡樂和令人不快的悲傷,也意味著等待你的未知財富。正如俗話說,“大老”,已經有一個溫暖的港口,你準備安排它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風水問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風水在很多方面產生了影響,在選擇地板時非常重要,無論是地板的層,地板的位置,都是特別的,對我們來說都很特別風水的影響很大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山毛櫸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風水樹。這也很好在風水,因為在古代高度突出的考試中,所以桉樹也是同音的“中吉”,有很好的意義。為什麼山毛櫸說這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