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喜劇片《華爾街之狼》觀後感500字

2023-07-28 02:50:08

  電影《華爾街之狼》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一部喜劇片,,影片講述的是華爾街傳奇人物喬丹·貝爾福特的故事,這位股票經紀人曾在三分鐘內賺取1200萬美元,31歲時就擁有億萬家產。下面是網提供的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一:

  這是一群真正的狼的故事,沒錯,狼,團結,野心,狠勁,拼搏,衝動,傲氣,狡猾,陰狠,惡劣,卻不失真和義,他們也有感動的時刻,也有傷心的時刻,他們瘋起來沒有理智,但是他們理智起來很難鬥的過,因為他們狡猾,他們擁有讓人又愛又恨的smart。、

  別因為他們瘋,就以為他們沒有頭腦。就是因為那種瘋,他們的腦子才轉的快,轉的狠。他們也喜歡思考,但他們思考的往往很快,快到我們以為他們沒有在思考,那只是我們無法發覺到他們在思考。

  這裡很多潛規則,因為如此他們如魚得水,他們富於挑戰性,精神上都是自由不羈的。他們渴望強大,但是如果讓他們在束縛中拼搏,他們寧願墮落在市井,他們是民間高手,因為討厭束縛,只能默默無聞地卑賤著。有些時候,他們需要的只有機遇,或者是一道適合他們的門為他們敞開任他們翱翔施展才華的地方。你讓他們自己單飛,肯定飛的一塌糊塗,因為他們太隨性,但是如果你把他扔到狼窩,就是對他最大的恩賜。

  看到最後我哭了,因為喬丹不再是一條狼,也再也找不到他的同伴。他被妻子和最好的朋友唐尼背叛了,完完全全讓他從瘋狂轉化成無奈,這次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讓一隻狼無可奈何,這得是多大的打擊?

  他於是,喬丹背叛了所有人,親手剝下自己的狼外皮,在監獄裡他忘記了heisrich。但就算剝下了狼的外皮,他仍然不能完全逃脫狼的身份,不是狼,會背叛所有的朋友嗎?如此偏激的行為,非狼不能有。

  想起了喬丹的話:活在正常的世界裡?誰願意?

  我可以這麼說嗎?只有狼不願意!或許有人要反駁:雖然我不是狼,沒有狼那種精神,但我就非常渴望像喬丹那樣活著。那我警告你:你一定會後悔的!

  那種生活,非真正的狼不可能承受。

  華爾街...金融...股票...雲霄飛車的速度與激情...確實挺適合那群沒良心的無恥之狼............

  說實話,如果演員不是萊昂納多,我一定是採取厭惡的態度,但是他太帥了,我就是厭惡不起來............反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瞧我們狼家族,多聰明,多厲害,多強大!(這句話由一隻小白兔去說還真的有點怪..........)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二:

  在美國,百分之一的富人們掌握著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金錢,華爾街是這些命運寵兒們的天堂。物慾橫流的華爾街與金錢畫上等號,每一寸土地散發著俗不可耐的銅臭味和昂貴的古龍水香氣,一批批年輕氣盛的金融追夢者飛蛾撲火不顧一切地投身於金錢的滾雪球遊戲。它也與人性的貪婪畫上等號,累積的財富只能讓少數人滿足,而華爾街人的目標不設上限——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華爾街之狼根據真實人物改編,影片本要被美國電影協會定為NC-17級,即比R級更為嚴格的,17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許觀看,並有可能在「觀看過程中猝死」的影片等級。片中充斥著粗口,暴力,露骨的色情,吸毒橋段,以及令道貌岸然的看客們訝異皺眉,讓人性中「獸」的一面摩拳擦掌,熱血沸騰的瘋狂作樂派對。普通人往往難以置信片中描繪的癲狂生活方式。正如主角喬丹貝福特帶著他標誌性的,仿佛世界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的笑容,對著鏡頭所說的:「我一天磕的藥足夠放倒整個曼哈頓。但是,我的朋友們,這世間比古柯鹼更令人上癮欲罷不能的毒品,只有金錢。」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歇斯底裡,酣暢淋漓地演繹了喬丹貝福特這個魅力無敵,油嘴滑舌,奸佞狡詐,如癲似狂的華爾街狼人。他白手起家,在一間小地下室裡以替中產階級買賣廉價便士股票一夜暴富,帶領著他一群狐朋狗友的創業團隊進軍金融界聖地華爾街。他能在三分鐘內賺一千二百萬美元,他成為了金融業界根深蒂固的大亨們輕蔑卻羨慕的「狼人」,他的一舉一動佔據著華爾街日報頭條。但在這風生水起的事業背後,他用公費在辦公室公然嫖妓吸毒,他在辦公室領著全體員工策劃一次次不堪入目的亂交派對,拋棄原配與美麗富有的女公爵結婚。

  喬丹貝福特似乎驗證了一句老話:男人有錢就變壞。《華爾街之狼》不由得引發對人性本質的思考和深切擔憂。事業成功是世上所有工作者們的追求,不以此為追求的倒真正是不思上進不得進取的潦倒失敗者。貝福特的家財萬貫,香車豪宅,社會地位是千千萬萬沒日沒夜在辦公室忙碌的白領們最終目標。但人一旦達到了這樣的地步,當所有束縛你的枷鎖不復存在,當你的財富給予你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權利,當你日夜縱情狂歡而你的資產自覺地愈發龐大無需你的辛苦工作的時候,接下來你該怎樣做?工作或不工作,財富一樣增長,律己或不律己,人生一樣短暫。沒有人能夠約束你,世界被你壓在掌下,任你搓圓揉扁。無限制的自我放大化能夠讓人忘乎所以,人之根本暴露無疑,在金錢至上的華爾街,擁有美國99%財富的人們吸毒狂歡濫交嫖妓,無所顧忌無所畏懼,帶著玩世不恭的心態瘋狂地消耗自己的時間,財產,和生命。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本錢這樣做,因為他們的資產還能在一個個派對中悄無聲息地增長。

  那麼,我們所追求既然就是同樣的成功,同樣的財富,是否說明在內心深處,在西裝革履的華麗外衣下那不輕易示人的隱秘一角,我們自始至終追求的也都是同樣的放縱,同樣的濫情,同樣的癲狂呢?渴望的不是財富本身,而是財富能夠帶來的徹底的,令人畏懼的自由。而《華爾街之狼》展示的則是獲得自由後得到釋放的貪婪暴力之本性。正如霍布斯所說,大部分人原始的獸性只是被社會,法規,道德觀等虛幻的,強加於人身的思想抑制住。歸根結底那陰暗的,帶著不詳黑色的人之本性,是渴望狂轟濫炸式,徹底的放蕩與墮落的。但「放蕩」和「墮落」這樣的負面詞彙只是人的語言描述此類行為的偏見。華爾街之狼中這群獲得自由的人們,是純粹被激情和欲望驅使的人們,如果這種存在狀態是被社會公認為「惡」的,那豈不是驗證了霍布斯的「人性本惡」?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由此家喻戶曉的詩歌能一探人類心中自由的價值,卻沒有人能準確定義,自由到底是什麼?多少人對自由趨之若鶩,但是你得到自由後,你會怎樣做?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三:

  這部電影真的很長,開始沒注意,結束了才發現天已經黑了……

  影片的思路無可挑剔,完整有序,萊昂納多的演技依舊那麼好。全片主要寫股票經紀人貝爾福特如何白手起家,通過籠絡身邊很多人建立起以金融欺詐為核心業務的證券公司,最終被送進監獄的故事。

  還是要從投資說起。

  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克羅、維克多、江恩、利弗莫爾……等等,所有我了解的成功的投資家,都是孤獨的。當然,這種孤獨主要是在投資決策的時候,在生活中,他們也選擇了風格各異但同樣精彩的人生。這種孤獨應該不是偶然,投資本身就是從別人的錯誤來賺錢。無論一種投資方法有多麼有效,當廣為傳播的時候,就必然會大打折扣,這種思路也就演變成一種「套利均衡」,成為市場結構的一部分,不再是有效的投資策略了。最有名的就是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很多價值選擇方法現在已經完全失效了,譬如股價低於現金流的選股策略。其他測量方法,如市盈率、市淨率等的主觀因素佔比更大,不能說是一種「技術」。

  因此,總是這樣的,先是孤獨的投資者提出一種投資策略賺得盆滿缽滿,然後人們紛紛效仿,然後這種策略失效。其中,像羅傑斯、塔勒布採取的策略,對經驗和知識,甚至是想像力的要求更高,效仿相對更難。

  就貝爾福特來說,他並不是投資者,而是營銷者。他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佣金。他惟一的優點在於雄辯和欺詐。從這一點來說,我對他的自傳以及成功之道毫無興趣。邁克米爾肯的策略相比之下要更有技術含量,雖然,我對他也同樣沒有興趣。

  電影展示的糜爛場景、激情鼓動都是一個成功投資者的大敵。這些情況放在營銷部門倒是閒蕩重要。巴菲特在獨享的辦公室一坐就是數十年,索羅斯羅傑斯都成立量子基金只僱用了一個秘書,克羅最常待在船上獨自完成交易在這裡平復他的情緒波動。

  不可否認,投資者面臨資產在不確定性的波濤中起伏,焦慮是必然的。這種緊張和壓力,人們總會想到一種發洩渠道,在現實中,電影裡的情況都是存在的。

  但是,尤其需要強調的是,真正的投資大師都能夠克服這些焦慮。就像衝浪的老手,他們首先準備了足夠的預防措施,確保不會有生命安全。然後,依據數十年與不確定性的交戰經驗,他們已經能夠穩妥處理一切可能的狀況。(雖然說不確定性有無數種來源、無數種類型。但是,他們都造成了類似的後果,都是類似的模式。)當情緒的波動歸於平復,才是邏輯、知識、創造力的較量。

  片中有很多歇斯底裡的場景,這種情景應該只是為了電影效果的考慮。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周密思考,心態平靜,心懷畏懼,謙卑包容,是很難有所成就的。如果真是這種性格,他們甚至很難真正地建立起一家投資銀行。

  最後,對我而言,必備的預防措施就是,在上賭桌的時候,永遠只拿一半籌碼。這樣,廝殺正酣,在同花順輸給皇家同花順這種負面黑天鵝出現的時候,或者虧損連連失去理性的時候,我才能平復心情,然後再站起來!如果非要幹什麼壞事情,必須是確保後路萬無一失再出發。

  另外,片中的生活也不是一種成熟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幸福應該是中產偏上的生活,簡單的生活瑣碎工作可以用金錢解決,但是脫離社會主流的奢華,卻是自取滅亡。

  用貝爾福特的話做結尾:只要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完全沉浸在裡面,就可能成功,如果你想要變得富有,就得擁有富人的大腦。你得去除所有讓你貧窮的想法,用富人的想法替代它們。賺錢其實很容易,它並不難。

  如今我缺乏的,不是選擇,而是堅持的勇氣和不斷地努力。既然選擇了期貨這一方向,至少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就應該全力投入,必能達到目標。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