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組織觀看《西方民主怎麼了》觀後感
2023-07-27 08:51:48
通過閱讀《西方民主怎麼了》,我更加了解了別人對西方民主的一些觀點。下面是《西方民主怎麼了》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工會組織觀看《西方民主怎麼了》觀後感一:
讀了《西式民主怎麼了》我感觸很深,這本書使得我對於西式民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使我認識到中國是不能夠照搬西式的民主制度的,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走中國自己的特色道路。
網絡上總是存在一些人,盲目鼓吹西式民主的好,覺得中國應該統統學習,照搬到中國。長久以來,我一直對此存在疑問,今天正好借著「品紅色書籍,練精緻文章」主題讀書活動的機會,來好好了解一下西式民主。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閱讀,我發現這個問題並不是像網上那些人說的那樣簡單。從西式民主的歷史發展看來,確實有其成功的一方面,在西方國家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等其他國家就應該照搬之。這忽略了我們一直強調的事實求是原則,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因為西式民主也存在他自己的問題,並不是萬能的。近年來,一些移植西式民主的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政局動蕩,社會混亂,經濟凋敝,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其實歷史上,存在很多照搬西式民主的非西方國家,他們大多以失敗告終,最終導致社會動蕩,甚至國家消亡。戈巴契夫時期的蘇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戈巴契夫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卻從內心當中崇拜西式民主制度。因此他推行政策改革,在國內實行經濟重建和開放性政策,下放中央權力,最終導致蘇聯黨內和社會思想混亂,軍隊倒戈,蘇聯解體。由此可見,如果不加思考的照搬西式民主制度,那麼結果是不容樂觀的,甚至很可能以悲劇收常不光如此,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內部也產生了問題,美國近幾年金融危機頻發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因此,我們不應該盲目鼓吹西式民主,西式民主也存在它的問題,適合我國國情的才是最好的。堅持馬克思主義,並堅持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走中國自己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真正的出路。
最後,謝謝這次「品紅色書籍,練精緻文章」主題讀書活動,能夠讓我們大家都參與進來,收穫知識。希望能夠越辦越好。
工會組織觀看《西方民主怎麼了》觀後感二:
影片中有一個現象也很值得關注,那就是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在這次希臘騷亂中的表現。近些年,一些西方政客熱衷於對外推銷「顏色革命」,導致不少國家社會分裂、動蕩,西方媒體一直將其中的街頭暴力抗議鼓吹為「民主」,還常給那些示威者冠以「民主的希望」這樣的美譽,同時動輒指責那些國家的政府進行專制鎮壓。如今發生在「民主發源地」希臘的同類事件,其亂象與「顏色革命」何其相似,卻不見有西方政客或媒體出來聲援「民主」,倒是聽到不少「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幽靈」的激烈聲討,還要求政府採取斷然措施恢復秩序。西方一些人在民主問題上的虛偽十足和雙重標準,可謂再次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大選剛剛塵埃落定,川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需要指出的是,川普贏得了選舉,但只有47%的美國人把票投給了他。而希拉蕊則獲得了48%的選票,但是,因為美國特殊的「選舉人票」制度,美國第45任總統將是川普,而不是希拉蕊。大選結束後美國街頭萬人遊行,打劫焚燒。幾十萬對選舉結果不滿的選民衝上街頭,示威抗議特蘭普當選。這就是所謂的「民主」麼?
按理說,民主政治可以保證各利益群體平等協商、社會規範有序,在凝聚民心、匯集民智、整合民意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經濟危機蔓延的形勢下,更應該發揮民主制度的優勢來團結人民共度時艱。希臘的事實警示人們,經濟危機完全可能加劇社會緊張和動蕩,如果各個階層和群體都為爭權奪利鬧將起來,後果不堪設想,發展更無從談起。更重要的是,泰國、希臘等國的教訓足以令一些陷入「民主迷思」的人清醒:民主不是萬能的,運用不好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一味迷信和神化所謂「西方民主」,更是值得深刻反思。
工會組織觀看《西方民主怎麼了》觀後感三:
近些天來,習近平主席訪歐引發廣泛關注,其在歐洲三國所做的數場演講更是好評如潮。4月1日,習主席在比利時歐洲學院演講時,一段話被媒體高度關注:「君主立憲制、復闢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一論斷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自信」和「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等提法一脈相承,也是歷史和現實經驗的深刻總結。
政治的本質是政權問題,政權的關鍵又是哪個階級掌權的問題。就此而言,國體問題(也就是政權的階級基礎問題)才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問題。民主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根本沒有超階級的民主。毛澤東曾指出,「沒有抽象的自由,只有階級的自由,具體的自由。」「民主是一個方法,看用在誰身上,看幹什麼事情。」表面看,多黨競爭和自由選舉使每個公民都有參選勝出機會,因而似乎最能體現民意;但在實踐操作中,競選實際是資源、財富、勢力的比拼,由此決定了民主政治永遠是少數寡頭間的遊戲。在民主問題上,缺乏階級分析觀點,一味將實現「民主自由」、變革政治體制視為紓解困難的「萬能靈藥」,而迴避「哪個階級掌權」這一主要矛盾,要麼是真糊塗,要麼是裝糊塗。在實際中,它很容易導致「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尷尬處境。
在阿拉伯世界,埃及、約旦等國早在殖民統治時期就建立起現代民主制度(如議會、政黨等),但真正掌權的基本都是國王和大商人、大地主等權貴階層,由此才會使中東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紛紛發生政變,轉向威權政體。在南亞,民主選舉幾十年,但最終勝出的始終是幾大顯要家族成員。在印度,下院所有30歲以下的議員均出自政治世家。烏克蘭的民主博弈,同樣是大國博弈背景下的寡頭之爭,即以金融和採掘業寡頭為首的親西方寡頭和以傳統製造業為首的親俄寡頭之爭。即使在被奉為「民主典範」的美國,民主政治同樣是「富人的遊戲」。美知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說過:「我們當前的體制似乎是依據『一美元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來運行的。」在這些國家,無論誰上臺,當權者都是優先為本家族或本階級謀利益,而不顧多數民眾的利益關切。
中國自身的政治探索同樣表明,試圖借推行西式民主實現民族崛起,完全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晚清時期,康梁等人主張君主立憲制,但並未挽救清政府;辛亥革命後實行總統制,中國隨即亂象紛呈:廖仲愷遇刺、袁世凱稱帝、曹錕賄癬張勳復闢、軍閥混戰等等。--這個中華民族蒙受苦難的時期,卻被某些「民主原教旨主義者」描繪成令人嚮往的「民國範兒」,實在匪夷所思。後來,蔣介石政權靠武力而不是靠自由民主統一了中國。同樣,中國共產黨是靠武裝鬥爭和勞工大眾,戰勝了政權階級基礎薄弱的蔣介石。毛澤東後來總結道:「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政權呢?為什麼能和有外國援助的軍隊打仗呢?就是因為有人民」。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在國體上堅持依靠工農階級,政體上實行民主集中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國內人力物力資源,使新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能夠製造出原子彈和氫彈的工業化國家,如今更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足以說明,中國的政治制度非但不遜於西方民主政體,反而比西方政體更具優越性。
從世界範圍看,正是由於西式民主的欺騙性和虛偽性日漸暴露,「民主化」在當今世界日漸失去了號召力。20xx年3月,英國《經濟學家》刊文感嘆「西方民主病在哪兒」,坦承「民主」在全球發展停滯甚至出現逆轉。「自由之家」認為,2013年已是全球「自由指數」連續第8年下降。2013年皮尤調查顯示,85%的中國人對本國發展方向「十分滿意」,而美國這一數字僅為31%。
一個國家找到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並不容易,尤其中國國情複雜、人口眾多,我們更應珍惜現有政治制度,不能不負責任地進行「政改試錯」。中國一旦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無法彌補的災難。2011年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民主化試驗已經表明,盲目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很容易水土不服,帶來災難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