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

2023-07-27 20:37:42 4

  《上海王》根據作家虹影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20世紀初上海灘十裡洋場黑幫勢力的角逐紛爭,紛雜亂世中奇女子筱月桂與三代上海王之間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一: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根據作家虹影同名小說改編,在敘事結構上講述了20世紀初期中國上海灘的演化,改成洪門三代上海王常力雄、黃佩玉、餘其揚與傳奇女子筱月桂之間的愛恨情仇,形象的來說就是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上海王》通過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向當前觀眾描寫了上海何以成為上海的奧秘,通過李夢和餘男飾演的筱月桂的眼睛,我們看到了現代之光。

  三代上海王,三種王者風範,因為篇幅宏大,所以《上海王》分為兩部系列跨月連映,2月17日公映的的上部中,主要講述了兩代上海王的命運交割,分別是由胡軍飾演的常力雄和秦昊飾演的黃佩玉,他們從傳統保守的黑幫到與革命和大時代共同前行的近代史。

  先說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他是中國式的草莽英雄,俠肝義膽、瀟灑不羈。常力雄以身作則,得人心、服眾,對待兄弟情同手足,甚至當自己喜愛的女人筱月桂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常力雄也是充分尊重她的意願,顯示出男人的大度、氣量。常力雄馳騁於十裡洋場是憑藉的是他的江湖道義和豪俠本色,在他這裡,最重要的就是江湖規矩,所以他很在意黃佩玉壞了規矩登門造訪。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他的俠骨柔情是顯得如此不合時宜,最終命喪於小人之手。他的個人悲劇正如他在影片中的自白「看來我與槍無緣,我不是這時代的人」。雖然常力雄最終被巧於心計的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的同夥殺死,但常力雄並沒有敗,他的精神、人格魅力長青,師爺、三爺、五爺、阿其、筱月桂等浦江商會的全體還生活在他的影子裡,在他們的心目中常力雄是最值得敬仰的英雄,因而在結尾,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也同樣走向了死亡的道路。

  再說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他是一代亂世梟雄。他是一個能忍辱負重、有膽有識、聰明能幹、工於心計,卻心胸狹窄、貪婪成性、狡猾陰險的人。與常力雄相比,黃佩玉的智慧與能力不在其之下,他留過洋,眼界開闊,他審時度勢,打破傳統與外國人合作,使得商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壯大。因此,單純以商會的發展為評價尺度,他是成功的。但他的成功手段有悖於浦江商會的宗旨,他殺人無數,破壞了道義,違背了良心,失去了民心,他完全是靠暴力和伎倆來獲取利益。為了與常力雄相見,他從宋守備手中苦心救出筱月桂;為了斬草除根免除後患,他不惜殺了軍官的兒子,做事不留餘地,最終陷入到失控的狀態。但在他身上至少還保有道德的負罪感,因而在結尾踩上了死亡的音符。

  導演胡雪樺借筱月桂之眼「目睹」了洪門三代上海王的傳奇經歷,以比較、反襯的敘事手法詮釋出了不同人格的魅力,身為上海王的洪門幫主要平衡各方勢力,與幫派、清軍、租界、買辦、同盟會、北洋軍閥展開博弈,在血雨腥風中要能黑白道通吃、隻手遮天。無論誰做上海王,都需要擔當起歷史責任,從近代社會到現代社會,三代上海王終究成就了上海和筱月桂。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二:

  剛看完電影回家,本人沒有其他網友想的什麼隱藏劇情解讀,我只是提一下本人兩個感到有漏洞的地方:(原世界我稱為彩,穿越世界我稱為黑白)

  1,程在黑白世界醒來,居然沒有換電話的情況下,還是從原來的衣服裡拿出自己從彩世界拿出的電話就接聽。(就算是蝴蝶效應也不會電話號碼一摸一樣吧。)

  2,在黑白世界,拉著自己「鐵鐵哥們」,上私人飛機,可惜露餡了,等飛機駕駛員和空乘上飛機後,一個鏡頭,飛機的起落架和輪胎都被鎖在跑道上。

  其他的不說的,大家會比我看的清楚,魔鬼藏在細節裡啊!(本來還是滿帶希望去看本片的,感覺是披著奇幻皮的文藝片,還是細節不到位的。唉……)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三:

  呵呵,當然,本文開始之時,還是要解釋一下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底比斯王對這個預言感到震驚萬分,於是下令把嬰兒丟棄在山上。但是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

  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長大後他做了許多英雄事跡,贏得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殺掉的一個旅行者是他的父親,而現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親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雙眼,離開底比斯,獨自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情結在心理學用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餘其揚是個孤兒,由辛媽媽一手長大。他說過,他從小一直就把辛媽媽當作自己的親身母親。在浦江商會和一品樓的人看來,常爺和辛媽媽就是一對,雖然他們沒有正式結合。雖然餘其揚沒有說常爺是自己的什麼人。其實我們也容易明白,常爺就相當於是餘其揚的父親,這是餘其揚的身世和常爺在商會的地位以及他與辛媽媽的關係決定的。在劇中,師爺和辛媽媽多次勸餘其揚不要過於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並用常爺的期望來喚醒他振作精神,振興商會,因為說白了,在黃佩玉出現之前,餘其揚就是常爺默認的繼承人。常爺在結婚前,看到餘其揚因為小月桂魂不守舍的樣子,訓斥了他,其實也是他的希望變失望所致。

  作為一個孤兒,餘其揚有著很深的戀母情結,隨著年歲的增大,他已經不好再把這份感情明白地表現在辛媽媽面前。這時候,小月桂恰好出現,替代了餘其揚心中辛媽媽的位置。我們看到,小月桂剛剛進一品樓的時候,辛媽媽很喜歡小月桂,因為她的勤快和踏實。後來,小月桂成了辛媽媽的眼中釘,這不僅是因為常爺吃了小月桂做的一碗菜泡飯而引起她的嫉妒,而且還有可能的是,辛媽媽已經意識到小月桂代替了自己在餘其揚心中的位置。

  不知道編導選擇袁立出演小月桂出於什麼考慮,但是袁立的形象與餘其揚相比確實過於成熟,至少是在開頭的十多集是如此。的確,不管袁立本人怎麼努力,她都不像一個剛剛從鄉下來到上海的毛丫頭。不過從我們前面分析的餘其揚的戀母情結來看,青澀的餘其揚喜歡上帶有成熟氣質的小月桂曉得反倒是一個很順理成章的事。小月桂和餘其揚的初次相遇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她的巡警的槍口下救下了餘其揚。換句話說,小月桂一開始就是作為餘其揚的保護者的身份出現的。這是一個很有象徵意味的情節,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生命中,母親就是我們最初的保護者。

  在沁雲、秦老闆這些幹擾因素都被排除或者解決掉後,餘其揚和小月桂的感情路看上去要走上正軌的時,卻偏偏殺出了常爺這個程咬金。這時候,餘其揚的內心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一個是他敬如父親的恩人,一個是能滿足他戀母情結的女人,無論是從道義、感情還是從實力上講,他都沒有辦法與常爺直接對抗。但是至少在一個瞬間,潛藏在他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結差不多要冒出頭了,那就是在常爺舉行婚禮時,混進現場的小劉像魔鬼一樣道出了他心中的兩個欲望:最心愛的女人,最大的權力。在那一刻,他幾乎動搖了,要放下槍了。小劉抓住了這個時機,給了他一槍,直接延遲了救援常爺的時間。或許我們可以解釋,餘其揚這個的猶豫和動搖,正是他的潛意識要留給兇手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自己想做而不能的事情,而他在中槍後拼命掙扎,走向婚禮舉行的大廳去做亡羊補牢的工作,正是依道德原則行事的「超我」對依本能行事的「本我」所做行徑的糾正。

  常爺的死,消解了餘其揚幾乎要爆發的俄狄浦斯情結。他內心最大的矛盾沒有了,他感到的應是輕鬆和解脫。所以小月桂在多年後與他重逢後,覺得他變了,對誰殺死了常爺再沒有多大的興趣了。這時餘其揚的處境,有些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都是要為「父」報仇。而哈姆雷特一再地拖延報仇行為,有人分析就是因為哈姆雷特的殺父仇人,他的叔父克勞迪斯的所為,正是哈姆雷特小時候想做,而現在潛意識仍然想做的,弒父娶母。克勞迪斯之於哈姆雷特,不正是要娶小月桂,而又殺死常爺的黃佩玉之於餘其揚嗎?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