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宇宙與人觀後感

2023-07-27 21:54:03 2

(一)宇宙之大,人類之小

陳容融

  宇宙究竟從何而來,沒有人能確切的揭曉,人們只能在一個個猜想中偶然的發現一些關於我們頭頂上這片神秘的蒼穹的點滴。深藍浩渺的宇宙是如此神秘,她是如此偉大,通過千萬次的無機物的撞擊,幾千萬次有機物的反應,幾千萬次細胞的演化才創造了這般神奇而豐富的生命形態,才能有我們——人類的存在;可是奇妙如她卻也那麼的吝嗇,在一整個宇宙中她只選擇了銀河系,只選擇了太陽系,只選擇了太陽的第三顆行星,地球,一顆溫暖雨水充沛,地質穩定的星球,她的苛刻造成了人類在茫茫太空的孤獨與寂寞。我甚至曾經若有若無的埋怨過她的無情,但觀看這次《宇宙和人》的影片之後,我似乎對她有了層次的了解。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暫,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個的宇宙的空間裡,人又是那麼的神氣。人在宇宙的一個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觀宇宙,人用人的思維,欣賞著宇宙空間的美,人裝飾了地球,地球裝飾了宇宙的夢,反而,宇宙又裝飾了誰的夢呢?人的智慧是很偉大,相對於宇宙又是

  那麼的狹窄,可謂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在浩瀚無際的空間裡,人類先是由確定的地球是圓的學說,到發現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許多的球體,再由太陽系,又有河內星系,河外星系,到現在又有許多的黑洞的說法。偉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類所知呢?在神秘偉大的空間裡,人類用自己的智慧揭開了宇宙的一層又一層的面紗,到底有多少層呢?完全揭開的時候,宇宙赤裸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呢?

  人有聰明才智的大腦,卻不可以改變世界萬物的命運。相對於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認識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淺,宇宙偉大的神秘,讓無知的人們只有用神來神化了!沒有辦法用科學解釋的,也只能把創造宇宙者的高級智能物來崇拜了!宇宙為何而存在?智能物為什麼來創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狹隘的想像來編織美麗的神話和傳說來解釋無法解釋的東西。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從達爾文人類起源的探索,到現在許多科學家對其用科學的態度研究發現的種種疑問,使達爾文的假設起源學說不能成立,人類對自己的了解處於渺茫狀態。人是聰明的動物,同時也是笨拙的動物。人的聰明可以把宇宙的面紗層層揭開,卻還沒有能力明白自己的來源所在。人到底是怎樣來到這個星球的呢?是怎樣產生的人類呢?到現在卻沒有具體準確明了的答案,許多的神話故事也成了心裡的結。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蹟,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蹟,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的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希望;人類從地球手中接過了生命與希望的接力棒,我們接續著創造。人類比之萬物是這樣的渺小與無助,曾有大家說過,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他的肉體可以輕易被毀滅,但是他的精神永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宇宙的浩大隻不過是一種空洞的表現,而人類的渺小反而是精華的體現,即使人們自稱萬物之靈長雖然有些自大,但也並不為過。

  宇宙存在於人的肉體之外,卻也存在於人的肉體之內。人生命的複雜程度也不亞於宇宙,這種生物的堅強無法估量但也可以在一瞬間被毀滅。人之於宇宙,好比細胞之於人,在每個人身體中都有這麼一個小宇宙,它的爆發與碰撞可以讓人變的不平凡甚至是偉大的。宇宙無數次的爆炸導致了由量變的質變的突飛猛進,人心中小宇宙的爆發也是一樣,我們創造了永不能被磨滅的文化和歷史。無論將來宇宙如何演變,人類顯然已經留下了足跡,無關大小卻是熠熠生輝。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快速節奏的現代文明之中,智能生命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展示出更優秀的生存風採,正是這種不斷趨於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會結構,使人類贏得了整個星球,並且正進入對地球以外空間的開發時代。

  人類已經飛向其它星球,顯然,人類把智能生命的崇高使命和對宇宙的不斷進取聯繫在一起,也許,不久太陽系就會注入更多的智能生命的標識,但我們用傳統的時空概念不能想像可以到太陽系以外的區域活動,因為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4.3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就連光單程跑一趟都要4年多,而我們現在發現的最遠的星系是130億光年,這些數據讓我們對宇宙的浩瀚望而生畏。然而超越了經典物理學的愛因斯坦用相對論告訴我們,宇宙的時空是可以改變的,一切的前提是因為宇宙中質量和能量以及速度可以轉換,宇宙速度的極限是光速,就是每秒30萬公裡,也就是說,無論光在任何運動狀態的物體上發出,它的速度都不會超過每秒30萬公裡,因此,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其它的物理條件就會發生變化,超越常識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發生,物質的質量會變得無限大,而時間也會趨向無限慢,也就是時空會縮小。

  宇宙之大,我們仰望她,渴望她。人之渺小,我們卻也從不自卑,腳踏實地的落實,會讓我們更加接近宇宙。

(二)《宇宙與人》觀後感

彭鑫

摘要: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經有了很多的成果。本文通過觀看科普電影《宇宙與人》,再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宇宙、物質以及人類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其聯繫,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每個人都能正確的對待宇宙與人的關係,同時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地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關鍵詞:宇宙,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物質

  浩茫的宇宙充斥著未知與神秘,吸引了人類的好奇,使得人類在歷史中,一直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從我們熟知的上古神話: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等等到「地心說」的出現,從哥白尼的「日心說」到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等一系列的發展過程,我們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爾如今,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人們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影片《宇宙與人》詳細介紹了物質、能量、生命的關係,並且詳細的說明了生命出現的必備環境,也講了人、宇宙的歷史發展。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宇宙是物質的,是客觀存在的。150憶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宇宙中的萬物,大到一個星球,小到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在目前科學研究是不可分的最小的粒子,正是由這些連肉眼都看不見的粒子構成了一個個物質,構成了我們繽紛多彩的宇宙世界、物質世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提到,在探索宇宙時,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人與世界的關係的最本質的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質的關係,根據這一問題的回答,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派別,唯心論和唯物論。唯心論認為思維、觀念、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與唯心論相對立,唯物論肯定物質、自然界是本原,第一性的,而思維、精神則是由物質、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1]從總體來看,唯心論是錯誤的,唯物論是正確的。物質是本原,而思維是派生的,在《宇宙與人》中也有說明這一點。

  另外,《宇宙與人》中也告訴我們宇宙是可以被認識的。可以說,宇宙的存在是一個奇蹟,而人類的誕生則更加不可思議。宇宙創造出人類,而人類又來探索宇宙,在他們一次次的探索後,宇宙的神秘的面紗也一點一點慢慢地被揭下來了,他們不斷實踐,又不斷突破,從「分子是不可在分的最小的粒子」突破到「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從「地心說」突破到「日心說」,從探索地球突破到探索月球乃至火星。對於宇宙,我們從認識到實踐,又從實踐到認識,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刻,我相信在未來,我們還將會有更多關於宇宙的認識。

  其次,影片的名字為「宇宙與人」,那也避免不了會提及到宇宙與人的關係。宇宙與人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產生了宇宙,才誕生了人,也正是因為有了人的探索,才有了宇宙的概念。從時間上說宇宙先於人類誕生,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說,宇宙促成了人類的誕生,人類也豐富、促進了宇宙。另一方面宇宙與人是相互聯繫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與周圍的其他要素相互聯繫的。[2]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人類只是宇宙中一個小小的部分,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還有過許多物種,例如曾在地球上稱霸過的恐龍但後來恐龍還是走向了滅亡,人類也是一樣,總有一天會走向滅亡,而宇宙相對會永恆存在。

  總之,《宇宙與人》這部科普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宇宙,也讓我對宇宙與人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在未來,人類將會更加了解宇宙,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遠都不會停止,我也相信,擁有一天宇宙那神秘的面紗會被科學家們揭開,而隨之而來的,將會是更多的未知,而這一切都在等待我們探索。

  參考文獻:

袁貴仁《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出版社2003

衛興華,趙家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