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優秀篇]

2023-07-28 01:53:47

  電影《我的法蘭西歲月》是由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攝製的,講述了16歲的鄧小平從1920年至1925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曲折跌宕的故事。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篇一】

  再小的鳥兒也會有長大的一天,能夠飛翔到更廣闊的天空;

  再矮的樹也會有長大的一天,能夠灑下一片綠蔭;

  再不起眼的花兒也會有長大的一天,能夠盛放自己的光彩……

  那我們呢?即使歲月的流逝宣告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變得不合身的衣服預示著身體的成長,但我們真的長大了嗎?

  不由想起,1920年,碼頭那個十六歲的少年——小小年紀便要遠渡重洋,來到法國勤工儉學,尋找救國圖存之道,只見他雙眼滿含淚水,揣著母親親手編織的三雙布鞋,向著父母離去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轉身離去,卻不能再回頭,因為他——早已在自己的肩膀上撂下千斤重的擔子,無怨無悔。

  但初來法國的一腔熱忱,很快便被現實無情地澆滅。我會記得,在得知因為政府的停止供應而這是最後一課時,是他,率先脫去了自己的西裝外套,拿出所有的錢財,苦苦哀求老師讓同學們繼續學下去;也會記得,在外出找工作受到法國人米歇爾的排擠時,是他,毅然接受了掰手腕的挑戰,並狠狠地撂下一句「我會長大的!」更會記得,那個巨大包裹之下瘦小的身影,那艱難的步伐,和那永遠不會變的堅定的眼神。

  生活的艱難險阻無法阻擋他對知識的渴望,對馬克思主義的追求。正確的思想引領他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這條路上,他遇到了周恩來,趙世炎,聶榮臻等許許多多志同道合之人,他們攜手並進,追尋革命真理之火,共同創辦雜誌《赤光》,在另一個國度,將手中的筆作為武器,以自己的方式,遠遠地支持著共產黨,守衛自己的國家。

  那時的他,還小,二十歲還沒到呢,個頭也不高,永遠是大哥哥大姐姐們心中的小弟弟;但他,也不小了,小小的身軀掩蓋不了智慧的光芒,歲月的打磨已讓他的思想不斷成長成熟。

  他真的長大了——可以挑起旅歐中國共青團的重擔,可以將示威活動安排得有條不紊,可以在完成一切工作後,平靜地離開法國;他也在一直成長——在法國朋友米歇爾身上,在國內革命現實面前,他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事要去奮鬥,去完成。

  而在許多年後的今天,他用事實證明了自己,他就是改革開放的巨人,也是我們心目中的巨人——鄧小平。

  一個世紀以前,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告訴黨,告訴國家,他會長大的;一個世紀以後,我們也見證了自己,見證了黨,見證了國家的成長。國家在黨的帶領之下,越來越繁榮昌盛,逐漸成為世界的一面旗幟;黨,也在不斷完善思想體系,始終引領著發展前進的方向;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著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奮鬥拼搏,只顧風雨兼程。

  但無論是他,還是共產黨,亦或是我們,不管經歷了什麼,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險阻,只要心中始終抱著一個必勝的信念,我們終將會長大,成長為我們所希望的那樣。

  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篇二】

  這部影片努力地再現鄧小平在法國的成長之路,也盡力地傳達著當時豐富而又感人的情懷。聽鄧老將曾經的歲月緩緩道來,我們仿佛不再是廣闊的時光之河對岸的旁觀者。這部影片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去感受了一些我在此時此境所無法體會到的情感波動,聽到一些只有那時那地才會發出並覺震撼心神的吶喊,也讓我有了一些並不新穎卻更為真切的感悟。

  影片的開頭,16歲的少年聽著父親的敦敦教誨,尚且對之後坎坷的命途一無所知,在一切的開端,他能做的就是輕易地堅守住年少的無所畏懼和將眼前故土的一切深深烙印進心裡,不論是那繁忙的人來人往的傳統集市,還是父母轉身暗自抹淚漸漸遠去的背影,又或者是站在船上看到的那縴夫赤裸佝僂著的身軀,一切戀戀不捨的,一切悲哀而想極力改變的。而這一切,在之後的日子裡,都會一次又一次地在需要之時化作緩慢卻平穩浮出水面的礁石,讓他在湍急而又兇險的人生河流中能夠堅定方向和穩穩落腳。

  惆悵的分別後是夢中的天堂,只是,這美夢有些短暫。短暫出場的劉厚帶領著心中滿是希冀的莘莘學子參觀校園,他最後大喊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只有先低頭認輸,有一天才能夠昂首做人!」想必眾學子聽得也是心潮澎湃,在短暫的低頭後,他們必定是祖國的救贖!然而後來他們終會明白,為昂首而受的苦絕不會那麼簡單。只能說命運弄人,學子為留學而遠渡重洋,學習卻僅5個月,剩下的便是漫長的苦苦掙扎的謀生之路。

  鄧希賢等人不得不面對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在流浪謀生之中,他們漸漸看到了這個號稱人間天堂的法國的另一面,與此同時,他們的意志和品格也面臨著最嚴酷的考驗。有的人對底線的堅守漸漸鬆懈,有的人不堪其苦徹底崩潰,也有的人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可幸這個年僅16歲的少年便是。

  影片漸漸走向高潮,之後我印象最深的有四處。

  其一是米歇爾和鄧希賢比試扳手腕,鄧希賢輸掉之後不甘心地衝這個半聾的法國壯漢大喊:「我會長大的!」一個少年的力氣輸給一個當過兵的壯漢再正常不過,然而有多少人考慮過後續呢,那一句長大的話之所以會造成衝擊,大概是我們多數人輸了之後便想著認輸,對,輸了就輸了。我們不做多想,不過是因為我們其實沒有那麼想贏,沒有那麼不甘心。正是這一股韌勁打動了米歇爾,雖然此處讓我覺得有些戲劇化,不過不也正是這一份堅忍不拔的獨特品質在之後令周恩來等人對其另眼相看嗎?他把終會長大作為鼓舞自己的一種口號多次提起,時間緩緩前行,他也從少年步入了青年,然而,讓我真正覺得他長大了的時候是他在提起要發宣言後立馬拿出了提前擬好的宣言草案,身邊的人拍拍他的肩,欣慰地說:「你長大了,變化太大了。」而他平靜又無奈地答道:「這都是逼的。」我想,真正的長大就是懂得主動出擊,未雨綢繆,能夠作為一個成年人去獨當一面。早在見識周恩來主持拒款大會拿出他提前擬好的宣言時,我就頗受震撼,這兩人一致的作為仿佛暗暗預示著他們都將成為優秀的領袖。

  其二是周恩來等眾人為國為黨獻智獻勇所散發的氣場與氣度。他們在集會中侃侃而談,文思敏捷,言辭激烈,勇於反抗,同時他們又極具凝聚力,互幫互助,給華工講課,傳播先進思想,懂得團結群眾。就好像他們將真理緊握在手中,同時也相信他們手中的一定是真理,在不明真理的大眾中,他們勢必要嘔心瀝血地把真理髮揚光大,並用此挽救深陷泥濘中的國家。曙光已在黑暗中乍現,他們在追隨光明的過程中自己也成了光明的一部分,輕而易舉地就能讓尋求救贖的人心潮澎湃!群眾需要的就是這種人,他們必須有自己的修養,確保自己決定的正確,加上勇於承擔、無畏身先士卒的凜然氣度來號召眾人跟隨自己的腳步。鄧希賢很慶幸自己在接觸黨的工作之初就遇上了他們,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崇拜他們,追趕著他們,也終成為了他們。去站上和他們一樣的高度,去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想,這就是對自己信仰證明的最好方式。

  其三就是鄧希賢和鄧邵聖分別時對他說:「邵聖叔,你是個好人,可光靠勤勞善良,救不了中國,你心裡應該多裝些大事才好。」不是因為想救國而苦於只有勤勞善良,而是心中並沒有裝大事所以只能做到勤勞善良。心中裝大事,說來輕巧,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偶爾聽聽新聞,知道一兩件家國大事或者在別人聊天時多問幾句,多發表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見解,凡此種種就算是裝了大事嗎?許多人並未了解實情就急著加諸愛恨,自以為的愛國言行就真的是益國言行嗎?裝大事是對大事的主動關心,一為主動,而主動又暗含著深入之意,二為關心,關心必先細緻了解,隨即牽腸掛肚。看起來並不簡單,然而任何國家都最為需要這種人,因為能做大事的首要前提便是能裝大事。

  其四是鄧希賢告別法國,也就是法蘭西歲月的終結,他在火車上深深地望著路旁已然蒼老虛弱的米歇爾跛著腿艱難地拉著貨物。鄧希賢是遠行人卻也是目送者,他眼眸深深,目送著米歇爾,目送著這段時光裡並肩作戰的所有戰友,目送著這裡充滿艱辛卻又豪情滿懷的時光,也目送著曾經在一片水深火熱中摸爬滾打的自己。這一幕仿佛和來時他站立在船上重疊,同樣的別離,縴夫可悲的佝僂爬行和米歇爾艱難的彎腰跛行又是何其相似!不過他不再是從前那個單薄的少年了,他是已手握光明的成功盜火者!

  「再見了,法蘭西,總有一天,法蘭西人民和政府會鋪著紅地毯,歡迎中國的友好使者,重訪這個美麗的國家」在念白響起的同時播放著鄧小平總理重訪法蘭西的歷史畫面,令人感慨萬千,鄧老用那一段漫長的歲月在此處種下了一個因,如今他終於如約來摘這個果。這是他和法蘭西的故事,最後的最後,他只是用淡淡的語調懷念著當初的那些陪伴過他的人。懷念必定是淡淡的,因為太重的都深埋在心底,說不出口。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