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愛情輕喜劇《28歲未成年》觀後感

2023-07-27 07:50:33 1

  故事講的是一個被男友拋棄的大齡女青年在偶然的機會下獲得了神奇的魔法巧克力,每吃下一顆,17歲的靈魂就會穿越到自己身上5小時,邂逅了機車浪子型男,年輕時的畫畫天賦獲得廣告投資商的青睞,最後改變28歲雙失家庭婦女的命運成為了設計師。

  愛情輕喜劇《28歲未成年》觀後感一:

  作為一個準大叔,對於「小妞電影」的偏好,從來難以啟齒。

  苦大仇深、目眩神迷的電影看得多,難免有那麼些和人類打交道疲倦的時刻,就只想癱軟在沙發上看一部傻白甜的都市愛情片。

  比如《伴娘》,比如《其實他沒有那麼喜歡你》,比如遠一點的《諾丁山》,比如不那麼遠的《穿Prada的惡魔》。輕鬆且無毒,是那兩個小時裡心理最重要的需求,所謂解壓。

  回到華人世界,「小妞電影」始終是個弱概念。除了鄭秀文在極盛時期的系列作品,大多數小妞電影,要麼不夠都市,要麼不夠女人。

  《失戀33天》開始,都市愛情喜劇終於在所謂「大片」的時代,殺出一條血路,跟風者眾。可細數後來者,要麼陷入了小清新的文藝旋渦(如《等風來》),要麼在懷舊的路數上越走越遠(如《同桌的你》、《七月與安生》)。更有離譜的,像《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般不知所云。

  我們好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一個真正的都市小妞,像《失戀33天》裡的白百何那樣,親切到,好像是上周末酒吧裡隔壁桌那個姑娘。

  20xx年行至末尾,終於等來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妞電影」——《28歲未成年》。行雲流水的90分鐘觀影,把人從被視效大片狂轟濫炸的、這個出離寒冷的冬天解救出來,輕輕喘了口氣。

  看的點映場,儘量不劇透,點名表揚三位「小妞」。

  首先是倪妮。

  生於1988年,今年恰28歲的倪妮,實在是太適合這部電影的女一號。

  對於中國女生而言,28歲是個太微妙且不受關注的檔口——大學畢業5年左右,在職場和情場中橫衝直撞,還要面對催婚逼婚的壓力。

  劇情設定下,倪妮的角色又要「穿越」於17歲和28歲之間。對於演員而言,這實在不是個容易討巧的設定,一沒變性二沒換朝代,區區10歲的年紀差,稍不留神「穿」得不夠到位,看起來就跟裝瘋賣傻沒什麼區別了。

  總體而言,倪妮這次「穿」得還不錯。

  如果是28歲版本的倪妮,是本色演出;那17歲版本的她,應該就是這些年她為自己保護下來的那點少女心了。那古靈精怪認死理的勁兒,是演不出來的,是老天爺賞飯吃,是你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寫到這兒,挺替倪妮高興的,從《金陵十三釵》這般苦大仇深的角色走進公眾視野,哪怕各大時尚圈兒對她再寵愛有加,也抵不過一部適時而出的大銀幕作品有說服力。

  恰好,這個月距離《金陵十三釵》上映,也正好走完5個年頭。

  然後是馬蘇。

  說實話,在看《28歲未成年》之前,我對她的認知,僅限於孔令輝。

  王偉忠有雲,千旦易得女丑難尋。馬蘇這次演活了一個女丑,而且不是刻意扮醜,而是某種高級的女丑。

  可以類比《欲望都市》的Samantha,或者《破產姐妹》裡的Sophie——雖然沒那麼豪邁且合不攏腿,但都是情場大贏家、絕世好閨蜜的那一類角色。再加上那麼一點恬妞的八婆屬性。

  作為一個都市喜劇的女二號,馬蘇用稍微做作但不至於討厭的演出,串聯起了一大半的笑點,喜劇功底可見一斑。

  不少人表示看完這部電影會想起了少女時期的某位閨蜜,我想,那一定是馬蘇的功勞。

  最後寫張末。

  這不是「80後」導演第一次登陸內地大銀幕,在這方面,韓寒郭敬明早就佔走了先機。可我在張末的電影裡,第一次看到了「80後」導演的地氣兒。

  你很難想像,在張藝謀女兒的電影裡,能看到什麼人間煙火,按道理,人家才是標準的「X二代」啊。

  再轉念一想,也不是沒道理。還是拿上周末晚上在酒吧的事兒舉例子,坐你隔壁桌的可能是張末反正你也認不出來,但絕對不可能是韓寒or郭敬明吧。

  身為80後的女性導演,張末的導演處女作,絕對可以用「大將之風」來形容。剪輯工整,臺詞簡煉,起承轉合之細節處,都能感覺到她的淡定拿捏。這絕不是只有一個風雲老爹在背後撐腰,便能達到的境界——換句話說,從這部電影流露出來的、道地的「80後」氣息,是此前的「第N代」導演,從未帶給大銀幕的東西。

  影片最後5分鐘,用一組幾乎意識流的畫面,配上QQ籤名般露骨的旁白,好像某種未完成的實驗話劇,就這樣把一部都市喜劇收了尾。這是《28歲未成年》裡最不「商業片」的5分鐘。有人嫌它太直白。

  其實無傷大雅的。1950年的老謀子喜歡留白,而1983年的張末要把話說破,如此而已。

  一位是誰的佳人,一位是誰的前任,一位是誰的二代。

  《28歲未成年》不僅是一部漂亮的「小妞電影」,更也讓上述三位女性,哪怕拋開「誰」的名頭,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愛情輕喜劇《28歲未成年》觀後感二:

  看完28歲未成年,乏善可陳。故事講的是一個被男友拋棄的大齡女青年在偶然的機會下獲得了神奇的魔法巧克力,每吃下一顆,17歲的靈魂就會穿越到自己身上5小時,邂逅了機車浪子型男,年輕時的畫畫天賦獲得廣告投資商的青睞,最後改變28歲雙失家庭婦女的命運成為了設計師。這樣的一個小妞電影其實也可以拍得好看,但是無奈就是各方面都不咋地。

  1、最大看點淪為平庸。張藝謀的女兒執導無疑是本片最大的噱頭,然而事實證明比起曾志偉的兒子能一舉拿下金馬獎,捧紅雙黃蛋影后,同為導2代的張末駕馭電影的能力實在太弱。本來可以生動有趣唯美夢幻的電影硬是沒拍出什麼特點,也沒有突出出女主在穿越過程中內心的成長,結尾突兀,一下子就由宅女變成了美女設計師,觀眾毫無共情。

  2、高起點的謀女郎演技被師妹輕易蓋過。由金陵十三釵出道,倪妮在墨玉的飾演過程中展現出超出年齡的演技和風情,演藝之路無疑被很多人看好。然而之後一部部的作品讓人看不到演技的錘鍊,反而是在爛片中打滾。可以說倪妮在本片中的表演還不如匆匆那年。別的地方或許還湊合,本應是高潮段落的17歲的女主在首次個人畫展上的發言,被她演繹得搔首弄姿、擠眉弄眼,全是槽點。幸好不是全片都那麼渣演技,但是沒有任何地方能讓觀眾的心情隨女主的命運而起伏,這樣一部絕對女主個人成長的影片做不到這一點只能說女主沒有扛住。現在換過來想想,如果有女二號馬蘇來飾演女一號涼夏可能效果會好很多。馬蘇在電視圈獲過多個視後,演技在本片中絕對是最好的。國產小妞電影,尤其是輕熟女,看來看去最合適的女主還是白百合。同為謀女郎的周冬雨已經拿金馬影后了,倪妮再不加油,就要泯然眾人矣。

  3、明明是偶像劇顏值卻偏低。影片中馬蘇和王大陸已經算是顏值擔當了,其餘的好路人。涼夏的靈魂變成十七歲時戴短假髮穿皮衣塗紅唇的造型還不錯。很多時候那個濃濃的一字眉實在非常醜,現在我都對這個眉形產生生理性厭惡了,寫了唇妝以後更是醜暈了。當然最難看的要數霍建華飾演的前男友茅亮了。在影片中,霍建華從頭到尾臉部僵硬,全程苦瓜臉,毫無演技和所謂的男神氣質可言。個子沒有女主高,飾演的角色比女主大六歲,但所謂的十年前和現在一樣老氣和褶子多。最後為了挽回女主時裸奔不僅讓人感覺不到感動,只留下猥瑣和解氣的印象,敗好感。

  4、愛情輕喜劇感情戲卻絲毫不感人。要說女主也是衰,兩條感情線遇上的都是渣男,一個是跟女朋友相處10年厭倦了要分手的苦瓜臉老男人,一個是因女主不能滿足自己而劈腿的機車男小鮮肉。雖然有幾個片段王大陸還有點小帥,高仿道明寺,在地鐵上與17歲的女主眉來眼去還有點曖昧的味道,其他就一般。總的來說這兩個男人都太沒有可取之處,不知道女主為什麼喜歡他們得要死要活。

  5、作為電影靈魂的音樂在本片中是敗筆。難聽的假聲唱腔,矯揉造作,反而襯託出女主情感線的無病呻吟。

  6、如果非要說影片有什麼優點,少女系插畫不錯,畫風我喜歡。在電影裡是作為17歲的女主創作的。尤其是在地鐵上初見王大陸時,用眼影偷畫男二的素描,那幅畫確實很好看,正是這幅畫被投資方看到,非要女主為她做香水包裝設計,帶女主走上人生巔峰。除此之外實在找不到什麼可以表揚的地方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