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地球脈動觀後感精選

2023-07-27 17:19:38

  地球脈動引起了有關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積極討論,它理所當然該是一部大屏幕電視劇,從山脈頂端到水底洞穴,去捕捉人類極少能看到的自然風光。

  地球脈動觀後感一:

  《地球脈動》在這部氣勢磅礴的紀錄片中,無論是千裡冰封的兩極世界還是綿延萬裡的雄偉高山,無論是幽深隱秘的洞穴迷宮還是令人望而卻步的靜謐沙漠,無論是一馬平川的遼闊平原還是暗藏玄機的豐饒叢林,無論是五彩繽紛的多樣淺海還是光怪陸離的無垠深海,都將為您呈現出它們最鮮為人知的神秘禁地,在這些人跡罕至,甚至被認為是根本不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地方,卻隱藏著這個星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美麗,美得令人窒息。

  2006年,BBC播出《地球脈動》第一季。不少人看完感嘆:再也看不到比這更好的自然紀錄片了。隔了十年,20xx年這節目終於出了第二季。剛一上線,該季評分就超越了第一季——在IMDb和豆瓣上,節目逆天地獲得了10分,即便在評分人破萬後,也只降到9.9分。不少觀眾給出10分的理由是:「因為沒有11分的選項!」

  群蛇圍剿初生海鬣蜥:海灘沙地下的小海鬣蜥破殼而出的時候十分脆弱,在加入成年海鬣蜥隊伍的過程中,它們險象環生。遊蛇,是它們最大的威脅。生死時速,每一次逃脫都堪稱奇蹟!

  企鵝父母撫養孩子:出生起就在父母庇護下成長的企鵝寶寶看起來比蜥蜴要更幸運。為了養大寶寶,出去覓食的爸爸需要穿過風浪去到80公裡外的深海。旅途艱險,有的企鵝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但是因為有家人的等待,它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外出覓食,然後用盡所有力氣朝著家的方向前進。

  長頸鹿撂翻獅子:一開始,這隻草原上的霸主似乎覺得長頸鹿一定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萬萬沒想到,長頸鹿面臨危機時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這隻獅子被瘋狂的長頸鹿撞翻並一度躺在地上任其踩踏。

  威氏極樂鳥開屏求偶:威氏極樂鳥吸引雌性的方法著實累人,它先要給自己布置一個舞臺,清理附近顏色鮮豔的樹葉,不能讓它們「喧賓奪主」。舞臺布置好後,就開始唱歌「召喚」雌性。它能這樣等待數周,只待驚豔一瞬——開屏。據說攝製組為了拍攝這個瞬間,花了300多個小時。

  美洲豹捕食凱門鱷:美洲豹蹲在水源附近守株待兔,它們需要在1米之內發起攻擊。一開始,母豹失手了,它被一隻蠢蠢的水豚調戲了。相反,公豹則不屑於捕食這些小傢伙,它瞄準了叢林裡另一種捕食者——凱門鱷。那頭公豹等待良久,捕食凱門鱷時一招斃命,畫面驚心動魄。

  蜘蛛猴爸爸愛的抱抱: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嶼的蜘蛛猴,常年在距離地面30米高的樹枝上蕩來蕩去。因為長期從事這種「高危工作」,三分之一的蜘蛛猴活不到成年。其中,有隻小猴在練習爬樹時,從高處跌落,幸好尾巴救了它一命。爸爸聽聞叫聲立即趕來救援,給了小猴一個安慰的擁抱。

  一直覺得,非凡之作背後一定有非凡之人。《地球動脈》這部傳奇之作的製作人兼主持人,是同樣擁有傳奇一生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人類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探險家——大衛·愛登堡。

  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愛登堡是英國「國寶」,59歲時被授予爵位,是大英博物館、皇家植物園、國際自然基金會的託管人。作為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愛登堡幾乎親身探索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環境。南極,火山,沙漠,雨林,水底,叢林……

  老爺子總是出現在千姿百態的生靈旁邊,氣喘籲籲卻充滿熱情。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他曾被起重機吊起在雨林上空,曾被眼鏡蛇噴過毒液,曾被蘇格蘭松雞扇倒。耄耋之年,他仍能乘坐熱氣球,飛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還能吊在樹上講解飛蛙。

  這個從小就對自然界痴迷的男子,早在28歲那年就製作了《動物園探奇》。對於BBC和愛登堡來說,這部紀錄片是裡程碑式的存在。因為它,BBC建立了自然歷史項目,攝影團隊終於得以走出演播廳,去往全球各地拍攝各樣的野生動物畫面。

  而愛登堡真正的巔峰在50歲,那一年,他做出了《生命的進化》。為了這部紀錄片,愛登堡的團隊幾乎走遍全球,運用了當時最尖端的攝影器材,讓世界範圍內的野生動物影像,出現在每戶家庭的電視機上。

  然而,載譽無數的愛登堡沒有止步,他選擇五年磨一劍,全心投入高清巨製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如今,他打造的《地球脈動2》更是十年寶劍方出鞘。

  老爺子做事一直都認真得讓人髮指。就拿製作《地球脈動2》來說,他的團隊歷時2089個拍攝日,歷經117趟攝製之旅,走訪40個不同國家,才拍出了這部紀錄片。

  為了拍攝《草原》一集,工作人員在兩年時間內到奧卡萬戈三角洲露營長達五個月之久,就是為了看沼澤獅獵捕非洲岬水牛。他們身處險境,不但衣服被劍葉草劃了個稀巴爛、身上被蚊子咬了個遍,還得時刻擔心可能會受到鱷魚的攻擊。

  在《山川》一集,製作團隊動用各種自動感應小型攝像機,把攝像機放在絕壁上雪豹可能經過的各個角落,守候了整整幾個月。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山洞裡,攝製人員在黑暗中沒日沒夜地等待雪豹「經過」。就在這種孤獨、絕望的等待中,他們拍下了近景雪豹。是的,這就是愛登堡的團隊。

  在這個兩個月拍出一部電視劇、三個月資金回籠的年代,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不可理喻」。在紛繁蕪雜的影視圈,也只有這樣的人,能讓大家尊重。以前在採訪一個紀錄片導演時,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以後,也許再也不會拍這樣的紀錄片了,因為,這樣深入地去做一個歷史紀錄片實在太孤獨了……」

  看到《地球動脈2》,雪豹經過的那一刻,極樂鳥開屏的那一幕,小蜥蜴逃生的那一秒,大家深深感受到創作者深入骨髓的孤獨。也唯有孤獨與寂寞,才能成就一部經典紀錄片。

  地球脈動觀後感二:

  構成地球血脈的是什麼呢。是島嶼,山脈,草原,森林,沙漠,海洋,城市上的動物,植物。今天看的是山脈專題。剛開始映入眼帘的是羱羊。別看它是一個食草動物,但它可以在陡峭的山峰間來回穿梭。用它軟軟的蹄子,踩著綴在陡峭坡度上的碎石上山下山。攝像頭按照小羱羊視角位置照了一下,媽呀,視線拉到了好遠,頭腦一陣眩暈感。有恐高的人立馬就會想趴下。

  然後出來的金鷹。金鷹的翅膀一張開長度足足有兩米,飛起來就像一架小型的戰鬥機。它們盤旋在高聳的雪山上,目距可遠達三公裡,地攤式的搜索它的獵物。有一隻金鷹找到了一塊腐肉,帶到了自己的領地準備食用,然而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飛來了另一隻更加兇猛的金鷹,來勢洶洶,要爭奪它的食物。背景音樂瞬時變得緊張急促起來,它們擺出來一副即將開戰的架勢,緊接著有一隻先發出了攻擊,用自己的利爪朝對方的肚皮勾過去。

  地球脈動觀後感三:

  《地球脈動》是BBC在2006年製作的紀錄片,耗資800萬英鎊。在當時,這是BBC拍攝成本最高的一個節目。節目組花費了5年時間,動用130人的團隊,走遍62個國家拍攝完成。並且第一次採用了當時最高端的高清攝像機,以及軍方發明的空中攝影機。在當時來看,這部片子是革命性的。

  《時代》雜誌對這個節目這樣評價:

  無論是出於高尚還是卑劣的理由,這部電影都無可挑剔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當年革命性的拍攝技術,現在看來已經不值得一提。而且隨著氣候變暖的影響,十年中地球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於是,BBC拍攝了《地球脈動》的第二季。

  第二季《地球脈動》中,節目組又動用了最高端的拍攝設備,4K攝影機、無人機以及遙感攝影機。只為了捕捉最真實最美麗的畫面。甚至每一幀都可以截做壁紙。

  由於製作人員的敬業精神,捕捉到非常精緻的畫面以及有趣的故事。

  除了感嘆造物主的偉大,這部紀錄片還傳達了人類需要的反思。

  由於人類,許多生命正在消失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山脈積雪融化,一些動物們的冬眠期縮短,它們的食物也因為氣候導致變少,人類造成的物種入侵導致的生態平衡破壞等等。

  懷著敬畏的心情,以人類的渺小接受這種震撼,看其間包含的萬物萬態,領略偉大和生存的意義!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