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廉潔頌我身邊的好規矩觀後感
2023-07-27 13:12:53 1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一個人違反紀律不是突發形成的,總有一個日積月累、逐步蛻變的過程。下面是廉潔頌我身邊的好規矩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黨員廉潔頌我身邊的好規矩觀後感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經常會在新聞中聽到某某領導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這讓人們在驚訝之餘,從內心深處反思「廉潔」,反思「規矩」份量。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一小部分人,影響不到大局。可我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腐敗行為一旦形成風氣,對社會、對國家危害無窮,想糾正肯定要傷筋動骨,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隱患,甚至是危機,千裡之堤就會毀於蟻穴。所以,新一屆中央在旗幟鮮明反腐敗的同時,從出臺「八項規定」開始立規矩,是治國興邦的英明之舉。
當然,腐敗分子是極少數,廉潔自律仍然是社會主流,在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好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現在我就說說我身邊的好規矩。
我來到英智康復時間不長,只有兩個多月,但我能深深的感受到英智康復的一些好規矩。記得剛到公司入職的時候,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帶我參觀院區,第一個跟我介紹的就是電梯,她說:「小孫,咱們公司現在在醫院裡面辦公,整個樓只有一部電梯,因為很多病人都是坐輪椅的,雖然沒有硬性規定員工不能乘坐電梯,但大家都自覺的走樓梯,把電梯讓給病人用。」聽她說完我心裡有點不信。由於辦公室在六樓,所以每天上下爬樓梯也是挺累人的。於是我暗中觀察,每次看到公司的領導不論是上班、下班、去餐廳或者其他事情,就算電梯停在一樓沒人乘坐,他們也都是自覺的走樓梯。看到一次兩次我覺得是偶然,可每次看到都是這樣,我心裡就在反思,為什麼領導們不乘坐電梯呢?他們就算坐電梯也沒人說什麼啊!不過,現在看來領導們的以身作則,為英智帶出了一個好規矩,現在員工們除了搬運重物外,基本沒人因為不想爬樓梯而坐電梯。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形成規章制度,但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看」出一個習慣、一個好規矩,這是一個更加讓人心悅誠服的一個方法。
從一件小事能看出一個公司的風氣,一件小事也能體現出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以身作則的領導,是員工的榜樣,所以每個員工都會以主人翁的態度,去自覺維護公司的榮譽。
由於我們是做康復醫療的,每個病人住院的時候基本都是臥床的,在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與護理下,病人逐漸康復,給一個家庭減少了負擔,讓病人看到了希望。就在前不久,一位重症患者經過英智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已經基本康復,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康復病人家屬找到主治醫生表達感謝,送過來2000元的紅包,那個主治醫生婉拒了三回,可家屬硬是在醫生查房的時候,悄悄的放到了醫生的辦公桌上。這位醫生發現後第一時間上交給了公司。在現在這個醫療資源緊張的時代,給醫生送紅包成了一個「潛規矩」,但我們的醫生也有自己的「規矩」,兩個規矩之間的差距就是道德與良心。這種守「規矩」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
我驕傲,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好醫生;我驕傲,因為我們有好的風氣;我驕傲,因為我們有無處不在的好規矩。
「廉潔」、「規矩」,看似很空洞、很高大上的一個詞語,但並不是只有在大事面前才可以表現出來,在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體現出來的才是最真實的。身邊的人與事影響著周圍的每一個人,我們要做到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多體會好人好事,做到近朱者赤。從我做起,讓「廉潔」、「好規矩」永遠在我們身邊流傳。
黨員廉潔頌我身邊的好規矩觀後感二:
從一件小事能看出一個公司的風氣,一件小事也能體現出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以身作則的領導,是員工的榜樣,所以每個員工都會以主人翁的態度,去自覺維護公司的榮譽。
由於我們是做康復醫療的,每個病人住院的時候基本都是臥床的,在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與護理下,病人逐漸康復,給一個家庭減少了負擔,讓病人看到了希望。就在前不久,一位重症患者經過英智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已經基本康復,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康復病人家屬找到主治醫生表達感謝,送過來2000元的紅包,那個主治醫生婉拒了三回,可家屬硬是在醫生查房的時候,悄悄的放到了醫生的辦公桌上。這位醫生發現後第一時間上交給了公司。在現在這個醫療資源緊張的時代,給醫生送紅包成了一個「潛規矩」,但我們的醫生也有自己的「規矩」,兩個規矩之間的差距就是道德與良心。這種守「規矩」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
我驕傲,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好醫生;我驕傲,因為我們有好的風氣;我驕傲,因為我們有無處不在的好規矩。
「廉潔」、「規矩」,看似很空洞、很高大上的一個詞語,但並不是只有在大事面前才可以表現出來,在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體現出來的才是最真實的。身邊的人與事影響著周圍的每一個人,我們要做到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多體會好人好事,做到近朱者赤。從我做起,讓「廉潔」、「好規矩」永遠在我們身邊流傳。
黨員廉潔頌我身邊的好規矩觀後感三:
清正廉潔,自古就是萬民企盼、愛戴的為官典範。有史以來,清正廉潔、高風亮節者名垂史冊,受世人敬重,後人頌揚。同樣,歷史上也有很多貪官汙吏,不僅斷送了錦繡前程,更攪得國脈不昌,民怨不絕。所以古代很早就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的至理名言。
在中國文明悠久的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到許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深刻的認識到了治吏對推動國家法制建設的重要性。歷朝歷代,為官清廉都是許多有識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標。春秋時期,齊國的名相晏嬰就提出「廉者,政之本也。」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代,又提出「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的論斷。宋代名相包拯包青天也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其實,這些話都向我們傳遞著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居官者要廉而不貪,潔己愛民,作老百姓的道德表率,才能正本清源,使國家日臻強大,使百姓安居樂業。然而理雖淺顯,但古往今來,在此觸礁者卻是時而有之。也正因為如此,那些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之人,才會被老百姓長記於心,經久傳頌。
作為黨員幹部首要的一條就是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既是一種政治覺悟,更是一種政治責任。說它是政治覺悟,是因為這是一個黨性原則問題,我們要無條件地聽黨指揮。說它是政治責任,是因為作為黨員幹部,有責任有
義務帶頭執行好、維護好,旗幟鮮明地同一切危害大局的行為作堅決的鬥爭。
黨員幹部就要嚴格自律。「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一個人違反紀律不是突發形成的,總有一個日積月累、逐步蛻變的過程。有人愛貪小便宜,唯利是圖,慢慢陷入私慾膨脹的泥潭不能自拔,貪贓枉法,最終成為人民的罪人;有人愛吃吃喝喝,「酒杯一端、紀律放寬」,喪失了黨員幹部的原則立場,對紀律的限制、約束、懲戒無所畏懼,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死胡同;有人自覺不自覺地把一些違法違紀行為當成合法合理的來看待、當成新生事物來接受,難免會步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境地。
在工作中我們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樹立「親民、富民、安民」的從政理念,每一個黨員幹部都應該珍愛手中的權力,珍惜人民的信任,充分發揮權力的作用,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在工作中要勤於思考,勇幹探索,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汲取群眾的智慧和經驗,放下「官」架子,去掉身上的「官」氣與群眾平等相待,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要腳踏實地,注重實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虛報浮誇,把為人民群眾辦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