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2023-07-27 11:12:48 2

  感動中國,是一檔大型的頒獎晚會,想那些道德楷模和好人好事致敬、學習。小編整理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一:

  提筆,蘸墨,俯身。她深吸一口氣,揮動手臂一氣呵成,四個大字躍然紙上——「長徵萬歲」。

  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這樣遒勁有力的書法出自104歲老紅軍王定國之手。

  她,15歲被賣作童養媳,20歲加入紅軍併入黨,22歲參加長徵三過雪山草地,24歲被敵人關押,25歲與「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結為革命伴侶……她,離休40年腳步不停,70多歲推動長城保護,80多歲挽救失足少年,99歲還參與植樹造林。

  是什麼樣的信念,讓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子迸發出如此強大的生命能量?

  家人拿出王定國的書法新作——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這是老太太最喜歡的詩詞,寫了不知多少遍」。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一心向陽、傲風鬥雪的紅梅,不正是王定國百年人生的寫照麼?

  寒冬凝香,巴中紅梅初綻放

  1913年2月,巴中紅梅開得正香。一個名叫王乙香的女嬰,在四川省營山縣安化鄉一個貧苦農民家中呱呱墜地。

  孩子的出生,給這個戰亂中的家庭帶來的並不是歡樂。「親眼看著未滿周歲的妹妹活活餓死,三歲半的二弟賣給別人換來安葬父親的四塊棺材木和兩升麻豌豆,7歲開始幫別人通宵推磨只為餬口,15歲被賣做童養媳受盡凌辱……」談起母親幼時的經歷,74歲的大兒子謝飄眼眶溼潤,「人生的寒冬,磨礪出母親頑強的生命力。」

  嫁人、生子,是那個時代絕大多數山裡女孩的命運,但共產黨帶來「沒有壓迫、男女平等」的「新世界」讓王乙香激動不已,她給自己改名王定國,用行動對命運說「不」!

  改名後的王定國立即做了兩件事——剪辮子、放小腳。尚不識字的她用樸實的話說:「腳小了,走不動;辮子被拽著,跑不了!」

  這是一種怎樣的決絕!像王定國這樣剪了辮子、放了小腳的女人,在統治著營山的軍閥眼裡,幾乎與「共產黨員」劃了等號,隨時有生命危險。

  這是怎樣的一種示範!當煥然一新的王定國四處宣傳「投身革命、男女平等」時,近百名婦女紛紛響應並加入農民協會。

  1933年10月,王定國在紅九軍攻佔營山後立即參加了紅軍,並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3個月後,她和16名女同志被選派到位於巴中的川陝省蘇維埃學校學習。

  學校有一門考試要求學員能讀、能記、能講,並在全體學員面前公開演講。文化基礎薄弱的王定國,每天熄燈後點煤油燈「開小灶」,常常是臉被燻黑了還渾然不知。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她在畢業考試中聲情並茂地宣講土地法,獲得了臺下最熱烈的掌聲,並取得全校第二名的成績。

  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經苦難的王定國投身革命後,先後擔任營山縣蘇維埃政權內務委員會代理主席、縣婦女部部長、婦女獨立營營長等職。

  戰風鬥雪,長徵路上花影笑

  「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們點燃了火把,長長的隊伍像火龍一樣,把天地照得通紅……」80多年過去,長徵中的一幕幕還時常浮現在王定國的眼前,「好像自己又要從原地出發,再嘗一遍人生的苦盡甘來。」

  1935年3月29日,嘉陵江。呼嘯的炮彈拖著長長的光芒劃破黑暗的夜空,機槍的火舌從對岸的角落裡「噠噠噠」地吐個不停……

  王定國躬身貓在被稱為「毛蚌殼」的小船裡,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的戰役已經打響。江面在搖晃,小船在沉沒,戰士在吶喊,大地像地震一樣在抖動。左邊是劇烈的爆炸,右邊是橫飛的子彈,頭頂則是爆炸掀起的浪花,一波接一波傾瀉而下……

  王定國看見一名年輕女紅軍的肚子被彈片劃開,雖然腸子都掉了出來,但這名英勇的戰士用手將腸子塞回腹部,裹緊衣服勒緊腰帶繼續划船,直到送戰友衝上陣地,才倒進江中。

  「她名叫石磨玉,犧牲時只有19歲。」王定國說,「她有石頭的堅韌,更有玉的純粹!正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好戰士,我們才能在最危險的時候轉危為安。」

  強渡嘉陵江,意味著紅四方面軍正式揮師西進,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徵。

  王定國的長徵,是「唱著歌」走完的。

  長徵開始時,王定國已加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文工團,為戰士們演出鼓舞士氣。行軍時,她要在隊伍前面趕路,休息時還得回頭從隊前一直演到隊尾。有時候演出沒有化妝道具,她就用墨汁畫眉,用紅紙當口紅……

  1936年1月,王定國和戰友翻過夾金山慰問紅五軍三十七團。那裡野獸成群,人跡罕至。三十七團的戰士聽說她們冒著風雪,長途跋涉來陣地演出,高興極了,提前為她們做了當時最珍貴的白米飯。演出時,雖然風像刀子般刮在臉上,但她們一上場就忘卻了一切,用惟妙惟肖、繪聲繪色的表演,撥動著戰士們的心弦。

  過草地時,樹皮、草根、皮帶、皮鞋都成了紅軍戰士的「糧食」。如何把牛皮鞋底製作成「美味佳餚」?她們編了一首打油詩並四處傳唱:「牛皮鞋底六寸長,草地中間好乾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後分外香。兩寸拿來熬野菜,兩寸拿來做清湯;一菜一湯好花樣,留下兩寸戰友嘗。」

  樂觀的歌聲,穿透了黎明前的黑暗。

  王定國的長徵,是「咬著牙」走完的。

  徵途上,紅軍官兵經常在數天未進一粒糧食的情況下翻山越嶺,然後投入殘酷的戰鬥,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

  1936年2月,王定國跟隨部隊翻越橫亙在丹巴、道孚之間的黨嶺山。黨嶺山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約100公裡。當時處於最寒冷的季節,風雪無情地向著飢餓、寒冷和疲乏的紅軍隊伍撲來。

  到山頂時雖是中午,但太陽完全被遮住,狂風雪浪一陣陣襲來,天空像傍晚一樣昏暗。女戰士們無法前行,便用棉被緊裹,抱團取暖。

  暴風雪過後,王定國發現露在被子外面的一隻腳早已凍僵。當時瘦到只有50多斤的她趕緊用手搓腳,一不小心就把一根凍僵的腳趾碰斷了。

  採訪中,王定國談起這件事,笑著說:「用手一撥,趾頭就掉了,既沒流血也不疼,主要是不影響趕路……」

  暖陽透過窗戶,灑在王定國印有紅梅圖案的衣服上。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鋪上了一層穿越時空的紅光。

  家風傳承,留得清氣滿乾坤

  81年前的王定國,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竟會成就她一生的幸福。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王定國在雪山腳下的河邊洗衣服,一位留八字鬍的老同志操著湖南口音笑著對她說:「小同志,要過雪山了,請你幫幫忙,把兩件衣服合起來,中間裝上羊毛,我要穿它過雪山。」

  王定國爽快答應。第二天便將縫好的衣服送了回去。老同志看著衣服連連讚嘆,告別時還特地囑咐她多準備些辣椒,「爬雪山可嚼辣椒禦寒」。

  當時的王定國不知道,這位老同志就是被同志們尊稱為「蘇區五老」之一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秘書長謝覺哉。

  全面抗戰爆發後,從敵人監獄中逃出的王定國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與謝覺哉不期而遇。共同的理想和相似的經歷,打破了年齡的隔閡。兩人結為革命伴侶,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開始了新的鬥爭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謝覺哉先後擔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面對湖南老家過來投靠自己謀取職位的親戚,他寫了一首打油詩以示拒絕:「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對待群眾,謝老卻充滿熱情。他曾經嚴肅地對工作人員說:「來法院打官司的,只要點我的名,我就應該見,因為他信任我才會點我,不見不合適。」

  謝老對家人的嚴苛、對群眾的熱情,深深影響著王定國。採訪中,王定國家先後來了三撥十多人。「這還算少的,多的時候一天來幾十人。」在王定國身邊工作多年的楊瓊仙說,「家裡誰都可以來,老太太也常說,人家來找是信任,不見不合適!」

  為更好地傾聽大家的意見,王定國自創了一套「群眾工作法」——只要家裡來人多了,她就讓大家不要動,她來動,挨個屋子問情況,高效又不會遺漏。

  王定國的「熱心腸」對大兒子謝飄來說,曾經有些難以理解:母親雖然為很多人寫過推薦信,卻從來沒有在他考學、當兵、提幹、復員直到退休的任何一個階段為他說過一句話。

  「過了很長時間,我才慢慢懂母親。」謝飄說,「母親一直教導我們學本事、幹實事,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謝覺哉去世後,按規定遺屬可以繼續住原來的房子。王定國卻主動找到組織:「我不是遺屬,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什麼級別就住什麼房子!」隨即遣散了秘書,退掉了司機,搬出了帶院子的大房子。

  略顯老舊的家中,掛著很多王定國的書畫作品,其中尤以梅花為多。看著一朵朵、一簇簇昂首怒放的梅花,記者仿佛聞到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謝家子女中雖沒有當大官做大買賣的,但都在各自崗位上幹得出類拔萃。長女謝宏是共和國最早一批常駐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後來不幸罹患癌症英年早逝;二兒子謝飛是著名導演,拍攝了《香魂女》《本名年》《我們的田野》等一批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他幾個孩子也都是普通而優秀的工作人員。

  「所謂家風,不是寫在牌匾上,而是實實在在地做事情;所謂傳承,不是掛在口頭上,而是一種自然自覺的行為。」謝飛說。

  不忘初心,一片丹心向陽開

  每個月,王定國小兒子謝亞旭總會乘地鐵來到國管局老幹部局和平裡工作處,將母親的黨費交到第二黨支部,十多年來風雨無阻。謝亞旭說,除了戰爭特殊時期外,母親從未中斷過交黨費。90歲之前都是母親自己去交,後來確因行動不便,才申請由他代交。

  「革命年代我們經常費盡艱辛去交黨費,因為它是黨活動經費的重要來源。」王定國對謝亞旭說,「如今交黨費變得簡單,更要堅持好,因為這是對黨信仰的體現。」

  滿頭銀髮的王定國坐在明亮的客廳裡,安靜的眼神就像雪山深處的溪水,冷靜、清亮而悠長。

  上世紀80年代,不少長城周邊的居民拆長城磚蓋房子、圍豬圈。王定國看了痛心不已:「長城代表中華民族,是自家的好東西,要保存下來。」

  本可在家安享離休生活的王定國,自費找磚窯燒磚,挨家挨戶去換老百姓盜掘的長城磚。之後,她推動成立中國長城學會,組織群眾性長城越野賽,拍攝專題電視片《萬裡長城》……

  上世紀90年代,看到很多地方荒漠化、沙漠化十分嚴重,王定國坐不住了。她四處奔走,連續組織召開兩屆沙棘防沙固沙國際研討會,積極推廣沙棘防沙固沙技術,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她「中國生態貢獻獎」特別獎。

  88歲推動成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91歲重走長徵路、94歲考察黃河生態、99歲還在植樹造林……如今,雖然行動有所不便,但只要是有關長徵的紀念活動發出邀請,王定國必定參加。「人家請的是老紅軍,不是我個人。只要是宣傳紅軍,宣傳長徵,我必須去!」

  幾十年來,王定國最喜歡穿灰軍裝,最喜歡戴八角帽,最喜歡寫「長徵萬歲」,最喜歡畫家鄉紅梅。

  王定國畫梅,枝幹是撒上墨吹出來的,花瓣才是畫上去的。一吹一畫,別有風韻。看她作畫,筆尖過處,朵朵紅梅栩栩如生,鮮紅豔麗,如火似霞。細看這些紅梅,雖大小形態各異,但都朝著一個方向,那是太陽的方向。

  一片丹心向陽開。這就是王定國,用盡一生,忘情綻放!

  20xx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二:

  秦玥飛,31歲。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衡山縣賀家鄉白雲村村官。

  大學畢業後,秦玥飛沒有選擇和同學一樣的路,而是選擇回到祖國,希望能為社會作出貢獻。

  2012年,他考取了公務員後,到湖南賀家山村走馬上任,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他都已經學會克服,並且開始為群眾作事。他幫助農民改善水利灌溉系統,即使在乾旱之年也使農民獲得了良好收成;他關注孤寡老人,為他們建立集生活和輕勞動於一體的現代養老院;他關注留守兒童,通過公益組織募集資金為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建立起數位化課堂;並讓農村留守兒童乘上了安全寬敞的新校車。

  2012年,他以85%的選票當選為衡山縣人大代表,成為了第一個直選出的留學歸來的人大代表。2013年,秦玥飛當選「中國最美村官」。20xx年,他創立黑土白雲農村合作社,通過網際網路公益平臺募集資金,建立電商平臺,增加農民收。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