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黨員觀看《百團大戰》電影有感

2023-07-27 18:48:53 2

  《百團大戰》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再現抗戰時期重點戰役而拍攝的影片。下面請看整理的影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觀看《百團大戰》電影有感

  9月18日下午,秋高氣爽,金桂飄香,懷著無比振奮的心情同市局全體黨員觀看了大型抗戰史詩故事片《百團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主動發起的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取得輝煌戰果。僅前3個半月,進行大小戰鬥1820餘次,攻克據點2990餘座,殲滅日偽軍46000餘人,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遲滯了日軍南進的步伐;打出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威風,反擊了「遊而不擊」的謬論;極大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士氣,阻止了日寇誘降的陰謀,堅定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最後勝利的信心。百團大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盪氣迴腸;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綿延千裡。這是一個以整個華北(晉察冀)為舞臺的巨大戰場,這是一次侵略與反抗的生死較量,這是一道承載數億中華兒女希望的勝利曙光。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戰爭場景為大背景,場面宏大,戰火紛飛,令人窒息,而對戰場上將士個體的特寫又真實而細膩,撼動人心。

  「天津沒守住,我走了;北平沒守住,我走了;華北沒守住,我走了。今天我張自忠,不走了」。這是一種怎樣的不甘與決絕?此乃「將軍百戰身名裂,保家為國灑熱血。」

  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令人震撼,同時也將戰爭的殘酷、慘烈及對交戰雙方的傷害,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娘子關鐵路道岔爭奪戰,關家堖攻堅戰等具體戰役將百團大戰演繹得淋漓盡致。無比絞心巨痛地看到了一個個前僕後繼倒下的生命;看到了新七團旗幟上飄揚著的血染風採;看到了小啞巴胸前染紅的布鞋;看到了左權壯志未酬,飲恨太行。原來,生命從來都不分貴賤,只分黑白;原來,生命從來都不看長短,只看重量。

  劇中人物刻畫更是入木三分,彭大將軍指揮若定,愛兵如子,重情重義,令敵膽寒。於是有了日軍指揮官對彭大將軍「其悍似虎,其志如鋼」的描述。左權將軍的儒將之風更是展現的近乎完美。兩位將軍一文一武,一粗一細,一張一弛,相得益彰。還有左將軍將自己的皮帶贈與彭總的那片段,讓我深深體會到將軍之間血濃於水的戰友之情。左權將軍最後不幸殉國,更令人無比傷感。

  「握緊你的手不放開,等黎明煙火綻放,照亮滄桑的夜空,越過高山,等待美麗彩虹」,當主題曲響起,悲愴的歌聲讓我潸然淚下。曾經,這片熱土承受了太多的不幸,演繹了太多的興衰、美醜、離合、勝敗,為了這片熱土,祖祖輩輩們用威武不屈的精神奮爭著,崛起著。「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他們的人生,因苦難而堅韌,因希望而堅持,因尊嚴而抗爭!

  《百團大戰》「再現」了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觀看影片倍受鼓舞,深刻教育和啟示我,讓我懂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打出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聲威;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遏制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的好轉;用事實駁斥了國民黨少數頑固派「遊而不擊」的誣衊。

  烽火硝煙不屈民族魂,一腔熱血精忠報國志,將士們的鮮血灑在敵人的身上,浸入腳下的土地,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傳承百團精神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百團大戰所留下的財富早已化為人們骨子裡的信仰。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今看天下,不容樂觀。世界列強,虎視眈眈,周邊宵小,多生事端。如果真有一天,民族危急,戰火重燃,中華大地定能眾志成城,共赴國難。一腔熱血沸騰時,萬裡汪洋起波瀾!

  《百團大戰》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一位華夏兒女,當顧歷史以求正義,鑄忠誠以擔使命,執幹戈以衛社稷,守和平以盼未來,牢記強國強軍目標,獻身祖國實踐,矢志振興中華。

  篇2:觀看《百團大戰》電影有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國家把9月3日確定為勝利紀念日,所以我們都放假。9月4日上午,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電影《百團大戰》。我以前就看過這些書,知道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破襲戰,粉碎了日本侵略軍的囚籠政策,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提高了八路軍的聲望,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百團大戰是由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指揮的一場著名戰役。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到12月5日結束,戰鬥進行了三個多月,共投入一百多個團的兵力,合計20萬人左右,消滅日軍四萬餘人、日偽軍五千餘人,八路軍傷亡七萬人。雖然取得勝利,傷亡也很慘重。

  當我看到日軍用機槍掃射逃難的老百姓,用刺刀殘忍地刺向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時,還有後來對根據地進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我覺得這些日本鬼子太殘暴,沒有一點人性,全國老百姓都應該起來反擊日本鬼子,打敗他們。

  當我看到八路軍和日本鬼子在爭奪火車閘開關的片段時,被八路軍深深震撼,為了讓八路的火車撞上日軍的裝甲列車,犧牲了很多人,最後一個八路軍營長衝上去,在身負重傷的時候,拼盡全力把閘搬好。在這慘烈的戰鬥中,八路軍犧牲了很多人,他們很勇敢,不怕犧牲,令人敬仰。

  直到現在日本人還不承認歷史錯誤,還在和我們國家爭奪釣魚島,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這些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篇3:觀看《百團大戰》電影有感

  百團大戰是我軍抗日戰爭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大兵團,主動進攻為態勢的戰役。此次戰役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熱情,但終因違背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持久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而備受爭議,並成為指揮這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員——彭德懷元帥在文革中的罪狀之一。今天,在舉國慶祝抗日戰爭70周年之際,寧海強導演將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班上了大熒幕,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百團大戰的戰爭史實。我有幸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百團大戰》,感觸頗深。

  影片從國軍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戰場殉國開始,到我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為國捐軀結束,愛國主義精神自始至終貫穿全片。該片是一部弘揚民族正氣的歷史正劇,是與美女加小鮮肉飾演的抗戰神劇有著本質區別的抗戰影片。

  影片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在令觀眾震撼的同時,也將戰爭的殘酷、慘烈及對交戰雙方的傷害,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並通過將娘子關鐵路道岔爭奪戰;關家堖攻堅戰等具體戰役將百團大戰演繹得淋漓盡致。

  影片在人物刻畫上也是相當不錯的。陶澤如飾演的彭德懷,將一位身經百戰,運籌帷幄的彭大將軍刻畫得入木三分。劇中彭大將軍指揮若定,愛兵如子,重情重義,令敵膽寒。日軍指揮官曾這樣描述彭大將軍「其悍似虎,其志如鋼。」。劇中另一位主要人物左權將軍由劉之冰飾演。左權將軍是黃埔一期生,是我軍高級將領中少有的科班「海龜」(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劉之冰將左權將軍的儒將之風展現得近乎完美。

  影片將彭德懷、左權兩位性格各異的將軍演繹得鮮活生動。兩位將軍一文一武,一粗一細,一張一弛相互之間配合得相得益彰。劇中左權將軍將自己的皮帶贈與彭德懷將軍的橋段,更是讓觀眾體會到兩位將軍之間血濃於水的戰友情。只是片尾左權將軍不幸殉國,讓人有些傷感。我想,左權將軍倘若活到建國,十大元帥的行列中肯定會有這位儒將的身影。

  今天正值百團大戰75周年之際,讓我們共同緬懷在百團大戰中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