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片利劍出鞘觀後感
2023-07-27 12:19:28 1
《永遠在路上》是一部以案為鑑、以案明紀,振聾發聵的反腐教材。小編整理了利劍出鞘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專題片利劍出鞘觀後感一:
通過觀看這些腐敗分子的典型事例,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一、強化警示教育
通過學習"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觀看反腐倡廉的教育片,提高了我們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了拒腐防變能力,使黨員幹部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無利不往來,少數黨員幹部放任自流,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流失,同時也帶壞了一批幹部,從而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在整個學習過程和觀看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使自己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工作中切實找到切入點,並做到學以致用,在自己的崗位上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起到帶頭和帶動作用。
二、堅持求真務實,扎紮實實幹好工作
我決定在工作中,要築牢反腐防線,吸取他人的教訓,防患於未然,時刻為自己敲響警鐘,要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真正品嘗了其中的滋味,那後悔可就晚亦。所以,強化自律意識,構築廉潔從政的警世防線,是對每個黨員幹部的考驗。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少數腐敗分子有機可乘,這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注目的一個焦點。在與時俱進的今天,我縣黨支部相應採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使我縣黨員幹部的廉潔自律意識明顯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也日益增強,工作成效穩中有升。
三、積極弘揚廉政文化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容,以提高預防腐敗能力為目標,把廉政文化融入到領導班子,單位,崗位,家庭為主要形式,培育"廉政從政,誠信守法,行為規範,道德高尚"的理念,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治理堵塞腐敗源頭和加強警示宣傳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意識和個人道德操守。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將建設廉政文化貫穿於反腐的各項工作中,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機制,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找準航標,保持奮發進取狀態
通過學習"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觀看反腐倡廉的教育片,我更深刻體會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要性。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做為自己的工作實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時刻跟人民群眾聯繫一起,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做謙虛樸實、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的表率。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指出,必須清醒地看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
鬥爭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我們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又要看到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有力的舉措堅決懲治腐敗、有效預防腐敗,進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
專題片利劍出鞘觀後感二:
近日,為響應單位的組織號召,身為黨員的我觀看了電視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短短幾集,感觸良多。
永遠在路上專題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劍出鞘》,第五集《把紀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蠅懲貪》,第七集《天網追逃》,第八集《標本兼治》。本部專題片以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展現了中央堅決整肅"四風",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展現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嚴格監督執紀的堅決行動,展現了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兩年來黨風政風改進、社風民風轉變的重大成果。
為什麼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呢?下面筆者來和大家共享下我個人的心得體會: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關係到事業的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看了作風問題。為何黨的作風如此重要?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黨的作風出現了問題,那勢必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黨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之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擁護,那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黨的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甚至黨的生死存亡。
"四風"問題,是我黨作風問題的集中體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死敵大敵頑敵,其危害要引起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和黨員同志的充分重視。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四風"違背黨的"執政宗旨"。
黨的宗旨是什麼?是為人民服務。"四風"的危害是什麼?首先是違背了黨的執政宗旨。違背黨的執政宗旨,就是給黨臉上抹黑。違背黨的執政宗旨的領導幹部,是和黨背道而馳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馳的,是黨和人民都不滿意,都不需要的領導幹部。
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這在延安整風運動時,也有類似的內容。可以說,當年的延安整風運動,正是挽救了黨,挽救了幹部,才使黨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終才贏得了革命和建國的偉大勝利。這次群眾路線的"四風"整頓,可以說正是來源於當年的延安整風運動這個歷史背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解決領導幹
部的"四風"問題,也是為了挽救幹部,是黨內自我看病,自我打針,自我吃藥,自我醫治,自我革新,為的就是:圍繞黨執政宗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是"四風"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注重艱苦奮鬥,團結一心,不怕犧牲,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才讓國家和人民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卻存在於一些領導幹部身上,有的還表現得很突出。形式主義害人,形式主義是作秀,形式主義違背"實事求是"的精神。官僚主義讓黨和群眾分開,讓魚和水隔離,離開水的魚兒能活嗎?
成由勤儉敗由奢,"奪天下易,守天下難"。"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吃壞了黨風,敗壞了黨風,使黨的肌體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病情轉變,就會使黨萎靡不振,甚至使黨成為癌症病人走向覆滅之路。
十八大後,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隨即落馬。此後,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等先後在高位上東窗事發被查辦。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現任省文聯主席郭永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素毅;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區總工會主席李達球三位官員被雙規的消息。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呂英明,廣東英德市原副市長鄭北泉,廣東省揭陽市原市委書記陳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長梁道行等多位官員,亦因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這些眼下發生的事件,都在印證一個真理:"四風"問題,已經正在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四風"不除,黨繼續為民執政,就隱藏著很大的禍患。
通過認真觀看,從中感受違紀人員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風之變後的深層律動,領會中央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同時,要求認真撰寫觀後感,從政治思想層面認識自我,剖析自我,從而樹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抵制「四風」的堅定決心,以收看《永遠在路上》專題片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作風建設的認識,保持作風建設常抓不懈的新常態。
「打鐵還需自身硬」,「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履職伊始的鏗鏘宣示,僅僅19天就化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推動黨的建設、贏得良好開局,開啟了新的歷史進軍。從八項規定出臺到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開展,從反浪費到反「四風」,在作風建設新徵程上,這一代共產黨人留下了閃亮的前行足跡。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一年多來,從參觀展覽沿途不封路,到河北農村踏雪訪真貧;從倡導短實新文風,到與群眾零距離接觸,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率先垂範,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行動是最有力的誓言,正是堅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從領導幹部抓起,我們才能激發以身作則、以上帶下的正能量,讓作風建設破冰向前。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以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為切入點,治理「舌尖浪費」「車輪鋪張」不鬆勁,管住中秋月餅、新年賀卡、春節煙花爆竹不含糊,剛性執紀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讓緊箍咒越念越緊;中辦、國辦加強督查,中央紀委點名通報,截至去年底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4521起,鐵面問責防止了「破窗效應」,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憑著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步一個腳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我們以改作風的成效取信於民,讓八項規定贏得了「鐵八條」的讚譽。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八項規定針對調查研究、會議活動、幹部待遇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亮出了制度建設的利劍。一年多來,從八項規定到六項禁令,從《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到「1+20」制度建設框架,不斷織密的制度之籠,體現了中央靠制度抓問題、管根本、謀長遠的戰略思考,為管住權力、轉變作風提供了堅強保障。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制度創新,解決作風之弊才能變「割韭菜」為「連根拔」,人們才會越來越堅信「改作風不是一陣風」。
歷史選擇為民務實者,未來屬於勇毅篤行者。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繼續推進八項規定所開啟的歷程,乘勢而上、乘勝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鞏固擴大來之不易的作風建設成果,贏得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的更大好轉。
所有的結束,都是新徵程的開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全黨要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對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
強領導核心。從嚴治黨必須具體而不是抽象、認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這些啟示和經驗,其重大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這次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總結了「六個必須」的經驗;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這是我們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才能開創黨的作風全面純潔的新局面,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歷史使命越光榮,奮鬥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複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繼續打好黨風建設這場硬仗,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必定能以好的作風保障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贏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專題片利劍出鞘觀後感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量「老虎」被打、「蒼蠅」被拍,反腐敗鬥爭取得巨大成效,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進一步贏得了黨心民心。但在這種態勢之下,也有人認為反腐敗應該把暫停鍵「按一按」、力度「收一收」、節奏「調一調」,也就是說,反腐敗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應該緩緩手了。言不苟造,論不虛生,我們對此必須加以警惕。實際上,每到反腐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時刻,這種「悖論」就會蹦出來,混淆視聽。反腐敗真的可以緩緩手嗎?回答毫無疑問是否定的。
堅持反腐敗鬥爭不緩手,因為當前反腐敗鬥爭的成效與標本兼治、淨化政治生態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現在,反腐敗鬥爭充分發揮了「不敢腐」的震懾作用,但「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還只是初步顯現,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可以說,一些黨員幹部目前還只是停留在「不敢」層面,「不能」「不想」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腐敗伴隨人類社會公共權力的全過程,其實質是公共權力的異化。從根本上治理腐敗問題,必須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老虎」被打、「蒼蠅」被拍,更主要的是體現為治標,是從治標入手為治本贏得時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標本兼治,全面推進反腐敗鬥爭。但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實現治本,根本改善政治生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時候緩緩手,不但治標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會延緩治本的進度。
用更廣闊的眼光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體現的是歷史的自覺和擔當。「治事必須通觀全局,不可執一而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保證。歷經正風反腐,不管是放眼未來的百姓「信心指數」,還是短期可見的「觀感指數」,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這關鍵的歷史節點上,反對腐敗必須堅定不移,管黨治黨必須堅定不移,才能以嚴肅的紀律、良好的作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只有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踩著不變的步伐,保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才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