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教師生涯》有感【教師篇】
2023-07-27 14:45:14 3
《我的教師生涯》講述了一名鄉村教師陳玉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他的一生全部奉獻給月亮灣這個貧困的山區,從最初的從一名風華正茂的青年到一名白髮蒼蒼的老頭,他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做一件事情: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平凡的一生無聲地演繹了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經典。
篇1:看《我的教師生涯》有感
電影—《我的教師生涯》是由梁家輝和秦海璐主演的,講述的是1963年夏天,主人公陳玉由於出生的原因,遠離家鄉,遠離初戀愛人,遠離師範學校的老師,來到大山深處的月亮灣小學教書,從而開始了他坎坷的教師生涯的故事。電影情節感人至深,讓我再一次被鄉村教師的偉大所感動!主人公陳玉是個治學嚴謹,不被世俗所同化的優秀教師。月亮灣是一個落後的地方,遠比陳玉想像的要落後得多。在那裡,校長只要求學生學習簡單的數學,能寫對子就行。然而他是一個接受了新時期教育的老師,所以他的教育理論,教學方式,遠不同於當地老師,可他的思想卻不被農民所接受。他對學生的愛是沒有階級觀念的愛,他關心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當教師周敏叫他不要跟吳寶富的父親有什麼聯繫的時候,陳玉出於對學生的愛,並沒有因為他的父親是「四清對象」,有「歷史問題」而不關心他、遠離他,相反地在吳寶富的父親被捉去勞改的時候,他更加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關心他。在那個年代,陳玉敢於打破農村思想的禁錮,給學生傳授生理衛生的知識,遭到愚昧的村民甚至學生的反對,引來非議。其實,就是在現在的農村小學能夠給學生講授和性有關的知識的老師也是鳳毛麟角,可以說電影中的陳玉是一個思想新銳的人物。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就是這樣,剛剛還是陽光燦爛,剎那間就烏雲密布了。就在陳玉教授生理衛生的知識時候落後的月亮灣迎來了中國文化的十年浩劫—文革,由於他的思想不被當地人所接受而被下放到了農村幹農活改造。這時他的人生走入了低谷:和深愛的戀人失去了取系,丟掉了回校深造的機會。可就在他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在改造中,他仍不忘他所親所愛的教育。在一次學校演出中,預演時,他聽到一個學生把臺詞念錯了,他連忙放下手中的活不顧一切去糾正,可是由於他是文革改造的對像,誰又會聽他的?最後演出出錯的時候,因愛生心切,他說:「學生讀錯字,老師有過……」想替這位學生頂罪,然而由於當時的階級鬥爭的嚴峻性,他並未能如願。感受著陳玉這一種對學生的愛,我忍不住留下感恩的熱淚。
主人公陳玉還是一個體恤農民,熱愛學生的老師。在80年代,當陳玉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時,年輕的教師勸他副科讓主科,但陳玉卻說「我按照教學大綱上課,有錯嗎?」在升學的壓力面前,他能頂住壓力讓學生全面接受教育,這樣的老師並不多,更不要說是老年教師了,這讓我們看到了他這一個思想先進的老教師的光輝形象。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老師。在家裡,他曾經幫助了一個農民家孩子上藝術學校。原因是他發現了這個孩子的天性—她的嗓子非常好,是一個唱歌的好人才。但是這個學生的家裡沒有錢,就這樣他在自已的孩子沒得到照顧的情況下卻當起了另一個孩子的父親。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每天他都必須按時去接這個孩子回家,並且按時送她去上課,為了這些他也顧不得自已一天天衰老的身體。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執著,他的那個學生成了歌唱家。當在學生們需要演出服,而家長們的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陳玉帶領孩子們自力更生,編竹筐賣錢來買演出服。他為了自己喜愛的音樂,喜愛的教育事業,想盡了辦法,終於使得演出成功舉行。當面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學生們紛紛輟學打工的時候,他四處尋找,甚至把孩子領到自己家裡住。這體現了陳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鄉村孩子的熱愛,體現了一名鄉村教師偉大的人格。讓觀看是的人甚是感動。
當陳玉退休之後,他仍回到開始他教師生涯的月亮灣小學,用盡畢生的積蓄,辦了一家青少年活動中心。可以說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都獻給了鄉村教育,獻給了農民的孩子。
看完了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人能夠甘於一輩子平凡,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可在主人公陳玉的身上,我們不僅可以可以看到他甘於一輩子平凡的偉大,還看到他那一輩子不變的對於學生的愛,看到他那優良的師德師風:他關心學生、熱愛學生,思想先進—堅持讓學生接受全面教育。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拍得真實、感人,表現出了平凡中的偉大,使我受到了教育,心靈受到了震撼!它讓我心裡不禁暗暗地想假如我當了教師,我也要好像陳玉那樣熱愛學生,儘管我沒有他的偉大,沒有他的創新品質,可是我想我一定會努力做好自己作為教師的本分: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注意培優輔差,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日常的師生交往中,努力做到信任、寬容、理解、尊重學生,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他們,耐心講學、關心照顧每一個人。認真觀察孩子的動作,表情、臉色、神態,掌握並發揮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引導他們注意保持優勢,樹立遠大的理想,及時調整他們不適當的學習方法,防止不良的意識的侵蝕。對學習差或思想上有困難的學生做到不歧視、不放棄,耐心教育、悉心指導,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其關心和幫助,同時針對不同情況採用不同教育方法和措施。當然這只是我理想中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以後能不能做到還是一個問題,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應該朝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奮鬥,雖然有人會成功,有人會失敗,但是我感覺這些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不能一心一意地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篇2:看《我的教師生涯》有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會朝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奮鬥,有人會成功,有人會失敗。在我感覺這些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一心一意地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為外界所幹擾、「汙染」。
無數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都在我們追逐夢想中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有人會頑強的走過去,不管多麼艱難與困苦。有人會懦弱地放棄,甚至是很小很小的挫折。人生短短幾十年,能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追逐自己的夢想,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快樂的事呢?
在我看完《我的教師生涯》後,第一感覺就有一種悲哀的情緒在心頭浮現,能追逐夢想,完成夢想必定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勇敢的去面對它。古人云:「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在完成一生教育夢想中,鄭琦老師受了多少苦,多少累,又有多少人能夠想像與理解呢?親人、朋友,甚至是一生中最寶貴的光陰,所換來的也只不過是夢想與回憶而已。可見完成這個夢想是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得到這個教師的名稱又是多麼的沉重。
人的一生中充滿了艱難和困苦,無論怎樣要想走過去都需要強大的毅力與勇氣。最重要的還是要擁有一顆決不氣餒,決不放棄的心。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資本去完成夢想,有資格追逐夢想。不能追逐自己夢想的人,生活又有何樂趣可言?人生又有何意義可言?
勇敢的去面對一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為生活所惑,不要為困難所惑。
篇3:看《我的教師生涯》有感
電影《我的教師生涯》講述的是1963年夏天,主人公陳玉由於出生的原因,來到遠離家鄉,遠離初戀愛人,遠離師範學校的老師,來到大山深處的月亮灣小學教書,從而開始了他坎坷的教師生涯的故事。電影情節感人至深,讓我再一次被鄉村教師的偉大所感動!
主人公陳玉是個治學嚴謹,不被世俗所同化的優秀教師。
在60年代的農村,正規師範畢業的老師並不多,但陳玉卻是其中之一。他由於給學生傳授生理衛生的知識,而引來非議。其實,就是在現在的農村小學能夠給學生講授和性有關的知識的老師也是鳳毛麟角啊!可以說電影中的陳玉應該是一個思想新銳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們的非議。
在80年代,當陳玉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時,年輕人勸他副科讓主科,但陳玉卻說「我按照教學大綱上課,有錯嗎」。在升學的壓力面前,能頂住壓力讓學生全面接受教育的老師並不多,更不要說是老年教師了。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執著,他的一個學生成了歌唱家。
作為教師,每一天做的都是重複的事情,有些甚至可以說是芝麻小事。但這每一件事不論多小都不能不做,且不能間斷。因為這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而教師是他們的領路人,是他們成長的見證人。因此,我們會為孩子的進步而欣喜;為孩子的固執而煩惱;為孩子的退步而自責……
電影的結尾很有韻味。步履蹣跚的陳玉老師在月亮灣的一處風景前給自己留影。咔喳一聲,老人的身影沒有留下,有的只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教師不正是如此嗎?一輩子的清苦,默默的離開,留下身後最美的風景。
老一輩的教師是我學習的榜樣。惟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才不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