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師德啟示錄》觀後感3篇

2023-08-04 13:18:05 2

  《師德啟示錄》是一部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學片,這部電視片構建了師德的歷史與現實的精彩畫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師德啟示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師德啟示錄》觀後感(一)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反映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系列片《師德啟思錄》。這部長達九集的VCD教學片,把教師職業道德的歷史回顧、基本理論與教師的職業活動緊密結合,通過在全國各地實地拍攝的形象、生動、真實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師德修養的豐富內容。片中許多真實的場景,師德高尚的教師的感人故事,催人淚下,更是發人深省。使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

  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我教壇三十載的風雨,嘗盡苦辣酸甜。古往今來,多少哲學家、詩人飽含深情地謳歌教師,他們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園丁」、「人梯」和「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也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讚譽。然而,教師卻是清貧的。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選擇了兩袖清風和一室「蝸居」,更意味著選擇了責任和奉獻。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

  一、熱愛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

  贊科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從《師德啟思錄》中又一次感悟: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是的,「金鳳凰」要愛,「醜小鴨」更要愛,唯有愛滿天下才能換來桃李芬芳。例如:一個生病的學生看到老師為自己著急得流淚,一定會倍感溫暖而銘記在心;一個能對學生問寒問暖的老師,必定是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面對學生的偶然犯錯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寬容地就勢引導,還是大發脾氣或撒手不管呢?有愛心的教師總是選擇前者,他們善於把關懷和寬容作為與學生溝通的法寶。

  《師德啟思錄》反映:師生之間注意協商、溝通,關係比較和諧,學生的情緒就會輕鬆愉快,有個良好的學習心境。主動積極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都高。反之,若師生關係是「專制型」、「放任型」的。則會帶來學生情緒上的緊張或放任,造成內心煩躁、恐懼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有高效的學習,學習效果也不會好。這種情況,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兒童從導師方面受了無情的言語和鞭韃,他的心裡,就充滿了恐懼,恐怖立刻佔據了他的整個心理,使他再也沒有容納別種印象的空隙了。」

  在影片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會產生種種矛盾。倘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即沒有與學生溝通關係的法寶愛之心。不把其視為親人,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有時會使學生產生偏見或教師有「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觀念和行為,可能會產生學生對教師的「好心」的誤解。但是教師只要走出這種愛的誤區,注意以正確的方式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就能為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說,熱愛學生是和諧的師生關係的基礎。

  二、熱愛學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

  《師德啟思錄》使我領悟到: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麵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

  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師德啟思錄》影片中我覺得,熱愛學生要具備的三個條件:

  (一)愛是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衝動的。盲目的愛缺乏是非感,無明確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學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對學生的愛是正直、公正、坦蕩、無私的,不是偏狹、庸俗的。因權勢而愛,因門第而愛,因金錢而愛,這種愛會敗壞社會風氣,汙染學生純潔的心靈。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成為有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醜惡等行為的真正公民,我們就應當真誠地對待他。

  (二)愛要堅持「三不」。

  不挖苦學生。當學生做錯事時,我耐心開導,不挖苦、不訓斥,不拿大話威脅恐嚇;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如有的學生因作業沒寫好,或沒有按教師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師那樣讓學生寫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單獨找他談話,幫他找出原因;不心罰。「心罰」即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是與體罰相對應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還有臉往這兒坐。」「灌鉛的腦袋!」「死榆木疙瘩!」

  這種心罰侮辱了學生的人格,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他們的情感,損傷了他們為人的尊嚴。大家想想,學生真的遇上這樣的老師日子該多難過。所以,我們應愛護學生,維護其自尊心,儘量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老師的生命是一團火,老師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師的事業是一首詩。」有關對教師以及教師職業的讚美之詞確實不勝枚舉。但我們應常常進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們的行為是否與那些讚美之詞相符。

  (三)要嚴愛結合。

  現實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我就要求自己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醜小鴨」。採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首先,善於在尊重關愛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其次,善於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友愛,努力創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並且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有度、有方與有恆。

  觀看完影片《師德啟思錄》之後,我深深感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為人教師,他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抽象的一個字,而是一種具體的教育過程,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寬容、原諒、賞識、信任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相容。只有這樣,師生關係才能體現平等和尊重,才能體現出我們人民教師優秀的師德,那麼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象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家高震東先生曾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願我們每位教師都是神。

  《師德啟示錄》觀後感(二)

  學校組織我們教師每周二觀看《師德啟示錄》,每次,我的心靈都被深深地敲打著。是的,當我們滿腔激情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時,往往會失去理智出現「好心辦壞事」的現象。

  教育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藝術地去施行,而不是莽撞、不是衝動、今年春節晚會上有個小品就叫——《衝動是魔鬼》。而《師德啟示錄》中有關事例也讓我們看到:原本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敬業愛崗的人民教師由於處理問題時太衝動而導致了嚴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後果,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魔鬼」。

  觀看著錄象中的模擬場景,對照自身的行為,我感到愧疚:粗暴的語言以及態度有時不也正在我的身上發生過並至今也時有發生嗎?就在今天,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就值得我深刻反省、檢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今天,由於學科教學中要使用課件,晨會課我就布置學生做一些上課準備工作,然後帶領學生到多媒體教室去上第一節課。下課時,我布置學生檢查各自的座位上有沒有紙屑,有位女生在自己座位上拾到70元錢,把它交給了我。我隨即表揚了她,並問全班學生:是誰丟了錢?可是,沒有一人認領。我想,一定是哪位學生帶來交夥食費的,就又提醒了一句。可是,仍然沒人認領。我想,也許是昨天哪個班上的學生來這兒上課時遺失的。便決定去問問其他班主任。事實上,直到下午看電影之前,也沒有找到失主。

  就在整隊準備出發時,我班的女生A告訴我:她準備交費的70元錢丟了。我問她:「為什麼不在早上交給我?她說:一早做上課準備工作,把這事給忘了,現在才想起的。」「那我在多媒體教室問有誰丟了錢,你怎麼不說話?」「我的錢是放在書包外層的拉鏈口袋裡的,沒帶到多媒體教室去。」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本班的男生B:這個屢教不改、兩年來我為之頭疼不已的肇事王!在多媒體教室,他就坐在拾錢女生的前座!這70元錢……

  我看向了他,沒錯!他的臉色很不正常!我嚴厲地看著他,說:「你說吧,怎麼回事兒?」「我是在她的座位下面拾到的。」他狡辯著。「那錢又是怎麼跑到多媒體教室的地上去的?」「我是地上拾到的。」我轉向女生A:「到底把錢放哪兒的?」「我是放在書包拉鏈口袋裡的。我還把拉鏈拉拉好的。」她同桌的話進一步證實了我的猜想:「B在我這兒的,也許他看到A放錢了。」「我沒有看到!」B叫起來,「我是在地上拾到的。」「給你一次機會認錯!」我說。「我是在地上拾到的。」他重複著。狡辯!狡辯!哪一次不是這樣!我失去了耐心:「沒有時間了。同學們,整隊。你就別去看電影了,到閱覽室去看書,想想怎麼認錯吧。」

  來到了影院,一看——《狼牙山五壯士》!「哎呀!失策!失策!」這片子就該讓他(B)來看看,敲打敲打他那執迷不悟的心靈。我後悔不已。開始仔細揣摩事情的前因後果。「是呀!那錢又是怎麼跑到多媒體教室的地上去的?如果他確實要這70元,怎麼回讓錢蹦到地上?不小心嗎?可能性太小了!」

  看完電影來到學校,我把B單獨叫到了辦公室,並且,不允許其他學生圍觀,還把辦公室的門關上了。我先向他說明:老師今天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沒有讓他去看電影;接著,向他講述了影片的概要;然後,讓他說說關於70元錢的事情。經過耐心引導,他承認,錢是他拿的。之於錢掉到地上去是因為:上課時,老師表揚自己聰明,就決定做個好學生,想把錢還給A。但是又怕別人知道自己偷錢的事,便想到讓別人拾到錢交給老師,由老師來完成還錢的這一招。這是怎樣一種心理呀!

  這又是多麼巧妙的主意!就在這一刻,我的心在對自己說:以後決不能對他如此粗暴,包括對其他的任何一個學生。於是,我先肯定了他的思想行為,然後告訴他,這種方法也是不妥當的:萬一,拾到錢的人不上交給老師呢?並教育他,只有敢於認錯,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並把去年本班兩個同學拿別人錢主動認錯,受到老師表揚的事例提醒他認識這一點。

  接著,我又對他說:老師今天處理事情的方法也不對,老師也應主動認錯。不但在這兒向你認錯,還要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是的,我要讓我的學生來監督我,提醒我,幫助我。我這樣去做了。實際取得的效果是:B同學一改以往的形象,成了一名文明守紀的好學生。班裡的班風也比以往有了進一步改善。

  這次事件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下面兩點:首先,原來教育是可以「以退為進」的。學生不認錯,那我就先認錯。其次,時刻保持溫和耐心的教育態度,是教育者必須練就的一項心理素質基本功。

  事件中,我一開始,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處理事情,本身就欠妥,這個在平時就知道,可當時急著整隊看電影,就疏忽了。到後來,不讓學生看電影更是錯上加錯。這就是衝動造成的。要培育下一代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具備。

  現今未成年人犯罪、自殺等問題行為使人們認識到: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我想,課程的普遍開設勢在必行,而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心理素質方面更應先行一步,為人師表、以身示範這是我們的職業性質所決定的。

  《師德啟示錄》觀後感(三)

  「你是一部厚厚的書,我願用一生來讀,你是一棵參天的樹,永遠牽著我的路,美好心願的全部,是燃燒生命的紅燭……」這是《師德啟示錄》的片頭曲,旋律恢弘悠遠、意味深長!聽了使人心潮澎湃,感動肺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的肩上承擔著多麼重大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有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和素質修養。此片以模擬情景再現了幾位有經驗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方面的小故事,看過之後,我受益非淺,對他們的教育方法讚嘆不絕!

  其中有一位教師在下課之後,走出教室的時候,收到一個男孩子寫的紙條:「老師,請您注意我!」,這位教師思忖了良久,又找到這個男孩子,對他說:「老師在上課時沒有叫到你,是怕你回答不好,同學們會笑話你,這樣你不是沒有面子嗎?咱們這樣約好:下次遇到問題,如果你會就舉左手,如果你不會就舉右手,你看怎麼樣?」孩子點了點頭,轉身跑了。

  這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情,通常會被忙碌中的教師們所忽略,而這位教師卻很耐心細緻的作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解開了孩子心中的疙瘩,他的做法和責任心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即使工作再忙再累再煩瑣,也要把孩子的問題放在第一位啊!

  還有一位教師,他在學生丟失鋼筆以後的反映和做法更是值得我們深刻的記著,當時他站在講臺上,態度平靜溫和,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今天有個小朋友,他的鋼筆不見了,我想肯定是哪位同學借去用了,還沒有來得及還給他,因為我們都知道偷別人的東西是很不好的行為,所以老師想一定是哪個同學借去了,忘了還,我們要鋼筆自己飛回來好不好?」

  接著,他在講桌上放了一隻空盒子,把學生們叫到教室外面,然後對學生們說:「我們一個一個進去,檢查自己的書包,如果鋼筆在你那裡,你就把它放進講桌上的空盒子裡,如果鋼筆不在你那裡,那麼你就不要動那隻空盒子,直接走出來就可以了,相信同學們能把這件事情作好」說完,他們就開始行動了,最後,果然「鋼筆自己飛回來了」。

  像這樣的事情,在學校裡經常發生,有的丟鋼筆了,有的丟紅領巾了,有的丟錢了等等,這種事情的普遍性並不代表學生就一定是素質差,是小偷小摸的行為盛行,孩子還小,自理能力又差,管理不好自己的東西,有的孩子借別人的東西甚至還不懂得先要徵得人家的同意,拿過來就用,用後還忘記歸還,如果老師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一味的訓斥孩子是「偷」,那麼勢必將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後果,嚴重的要悔掉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在陰影裡度過自卑自棄的童年,孩子要對這樣背負一生的罪名付出怎樣的代價呀!

  教師的工作是相當繁重的,那種忙碌和瑣碎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有時候真是累得缺少了耐心和細緻,對於學生們屢見不鮮的事情已經到了視若無睹的麻木程度。然而《師德啟示錄》裡的那位老教師對於學生的差錯卻沒有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也沒有不問青紅皂白的劈頭蓋臉的訓斥,而是順著事態的發展緩和的解決。她把孩子帶到課堂上的青蛙,暫時用一個鞋盒子裝起來,等到放學的時候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帶青蛙來上課呀」孩子告訴她說:「老師我看到一本書上說,小螞蟻可以鬥青蛙,我就很懷疑,那麼小的螞蟻能鬥得過青蛙嗎?就在今天上學路上我發現了一隻青蛙,就抓來想做個實驗。」

  聽到這些話,我們還能對孩子進行批評嗎?孩子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是多麼需要保護和鼓勵呀!我們的這位老教師於是和藹可親的告訴孩子:「你是遵守紀律的,可青蛙不能呀,它的叫聲和跳動擾亂了課堂秩序,我們不能把它帶到學校課堂上來呀,如果你事先放在老師這裡,老師給你找個合適的地方保存不是更好嗎?」看到這裡,我不禁要為這位老教師叫好!她富有耐心的蹲下來聽孩子一五一十的解釋和述說,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他說下去,等待著最後的答案,而最後的答案往往會讓我們大吃一驚,喜出望外!

  我不禁又聯想到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孩子:「如果飛機沒油啦,你該怎麼辦?」孩子仰著天真的小臉認真的回答說:「我會告訴大家,把安全帶系好,然後我背著降落傘跳下去。」當時在場的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啼笑皆非。而主持人繼續耐心的問著孩子:「你跳下去之後呢?」孩子有板有眼的回答說:「我要弄許多許多汽油給飛機,不讓飛機掉下來。」這個出人意料的善良而天真的答案讓我們大家又作何感想?給孩子說下去的機會吧,聽孩子把話講完!

  《師德啟示錄》看完了,帶給我們的深刻思考是多麼的厚重,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擔負的教育事業是多麼的神聖而崇高啊,在新時期的歷史條件下,師德建設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的!教師對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自覺的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應該也是對自己的要求;要求學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要嚴格要求,作出榜樣。就是在八小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朋友相處中,教師也要嚴格要求自己。

  總之,作為教師,應該自覺地意識到,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不只是在教室裡,教師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都是一種教育,或是好的,或是壞的。只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無愧於教師的神聖稱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